波罗诞第一天,比过年还热闹
2023-03-02 星期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活动
○岭南最大的民间庙会
○海丝文化的重要符号
有诗为证:「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为纪念菠萝诞生吗?谢谢,当然不是。事实上,这场民俗盛会和菠萝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倒与菠萝的「近亲」菠萝蜜渊源不浅。「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老少皆知的俗语又为它增添一丝玩味。长约百米的道路人山人海,过来最早的通常是阿婆阿公们,一手拎着帆布包,一手转着刚买的风轮,脚步轻盈,不疾不徐。年轻人成群结队,有些专门请假过来,求个家庭美满,工作顺利。庙宇巍峨恢宏,流年经月,始建于隋文帝时期,距今大约一千四百多年。它供奉的是祝融,一位「兽身人面,乘两龙」的神仙,唐朝《三皇本记》又载:「共工大战火神祝融,不胜而怒,头触不周山。」隋唐以来历代朝廷都要派遣官员到此顶礼膜拜,特设祭坛,给祝融加封。名人墨客也趋之若鹜,张九龄、张九皋、韩愈、苏轼、杨万里都在这里题过诗文,庙内碑刻如林。又因为地处珠江入海口,无论广州人出海,还是外国商船驶入广州,经过神庙的时候,都要进去向祝融求个平安。海不扬波,顺风顺水,买卖两旺。《广东新语》记载,每年农历二月十三为祝融生日,称之「南海神诞」。这一天,周边乡民纷至沓来,楼船、花艇、小舟、大舸连泊十余里。巡游、杂耍、大戏、祈福、逛街,热闹更胜春节。传说他是天竺(印度)属国波罗访华的贡使,由于错过归期,最后逝在南海神庙,被封为「达奚司空」。又因为他在庙前植过两棵波罗树,民间为纪念他,遂把传统庙会也称之为波罗诞。波罗是何树?《新唐书》记载:「摩揭陀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它是大树菠萝,即菠萝蜜。梵语里还有一句「波罗蜜多」,意为度过生死苦海,到达彼岸。不妨想象,古代外国商船远渡重洋,驶过怒海激浪,遥见神庙的那一刻,会不会欢呼波罗蜜多呢?锣鼓震天,彩旗穿梭,人群乌泱泱,各类档口从庙前一字排开。逛波罗诞,必买波罗鸡,这是传统也为图个吉利。鸡,可把玩,可观赏,唯独不能吃。它用泥或硬纸塑成,外粘鸡毛,工序复杂。
▲波罗鸡要经过大小32道工序,毛取自真鸡,因为毛色不同,大小不同,波罗鸡还有雌雄之分。图源:黄埔发布。▲传说每年的波罗诞,十万只里面就有一只会打鸣的波罗鸡,买到的人会鸿运当头、发财富贵。逛的时候,可要好好挑挑。波罗粽有甜咸之分,甜的是枧水粽,内包莲蓉;咸的是糯米包豆,夹咸肉。味道独特之处在于用泡过的芭蕉叶包裹,放在铁锅或大缸大瓮里,然后木柴明火蒸煮八个小时,美味全部沁出,吃起来浓香不油腻。
我到庙会卖鸡头
你用门匙开锁头
家中有粽在镬头
要吃粽子坐炕头
食完饮茶润润喉
时光缓慢悠长,波罗诞从不曾被人忘记,它扎根这片土地,告诉每一个人,信念与追求的力量。明天是波罗诞的第二天,活动预告目不暇接,赏花、舞狮、大戏、祈福、诗会……可以逛上一整天。周六,波罗诞正诞日,重头戏。附近的五个村子将各抬一尊神像,向南海神祝融贺寿,俗称「五子朝王」,又称「四方会景」。记得摸摸这些神像,求个好运。
▲传说祝融有5个儿子,它们分别由南海神庙附近的夏园、敦头、沙涌、鹿步等15乡供奉,每三乡奉祀一神。2006年「哥德堡号」仿古船重访广州,再度驶往昔日停泊的黄埔古港。老港口重现旧时辉煌,碧水荡漾,千帆竞发。瑞典国王和王后站在船头挥手致意,那一刻,古今中外连在一线。曾经,满载丝绸、茶叶、瓷器,挂起风帆。此一去惊涛骇浪,命运难定,再望眼古港,朝着南海神庙,诚心祈求:「波罗蜜多」。
//
编辑 、摄影/ 靓仔
设计 / 盛华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你的每一个点赞我们都当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