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的《戏剧新生活》,做对了什么?

2021-01-22 星期五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说真话和笑话

点击上方蓝色犀牛娱乐犀牛娱乐

犀牛娱乐原创

文|冷罐头   编辑|夏添


又一档高分真人秀问世了。

 

1月16日,以中国戏剧人为焦点的新节目《戏剧新生活》正式上线,豆瓣开画9.3分。

 

这样的高口碑,在近几年的综艺市场中,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从阵容来看,尽管第一期节目中的七位嘉宾中不乏戏剧界中的“大人物“,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仍然是陌生感更浓一些。喜剧演员修睿,反倒成为了嘉宾中的”流量担当“。

 

节目走得也不是靠“颜值“曲线救国的老路子。第一期看下来,在一群”可爱的中年男人“中,颜值最能打的还要属发起人黄磊老师。经费紧张的节目组所打造的”叙利亚风格“的宿舍,同样与美学毫无瓜葛。



这样一档低流量、低颜值、低经费的“三低“节目,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综艺市场中杀出重围,深受大众青睐,的确见真功夫。

 

同时,节目中对于戏剧这一小众文化的探讨,也为小众文化的大众化,以及综艺节目的内容创新,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内容有嚼头

但受众基础限制热度


在某种程度上,真人秀创作与文学创作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好的“引子“,在阐释”是什么的同时,也会为观众的留存转化率,做出重要贡献。

 

显然,《戏剧新生活》也深谙此道。

 

节目开头,坐在百叶窗前的黄磊现身说法,以独白的方式抛出“赚钱还是不赚钱,这是个问题“时,是有着浪漫意境在的。同时,关于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的差异、选择理想还是屈服于现实……节目内外的问题,一股脑的涌现了。

 

这在延展节目内核,击中大众共鸣感的同时,也为节目留下了悬念。

 

随着嘉宾陆续入场,节目的运行规则开始明晰起来,《戏剧新生活》得到大众首肯的因,也渐渐显露了出来,

 

首先,相较于小众文化综艺中普遍采用的竞演模式而言,《戏剧新生活》的节目模式显然更加“柔和“。以真人秀的方式,将戏剧台前幕后的创作过程进行全景式记录,而后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与戏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调性,是高度契合的。第一期节目中,七位戏剧人按照设定被迫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一部儿童戏剧的创作,在这之中,无论是剧本打磨阶段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自制道具过程中”乌镇鲁班“的魅力,亦或是最终惊艳的舞台效果,都让观众在充分了解戏剧这一艺术的基础上,再与其生成情感联络。

 

其次,尽管节目对戏剧创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却流水账的乏味感。恰恰相反,节目的娱乐性、张力性、深刻性,一样不少。

 

入住戏剧公社的前一天,七位嘉宾就“戏剧能赚钱吗“这一问题进行激烈的探讨和举手表决,插科打诨间笑料不断,同时也有不少观众指出,这一片段有着《十二公民》的即视感。

 

节目层次也比较丰富,每个戏剧人都有着源源不断的想法和一定的傲气,从最初见面时的和谐,到创作戏剧时的各抒己见,再到“戏油子”们鼓励年轻演员做导演并服从安排,每个发展阶段都很有“嚼头”。



同时,评价一档戏剧节目的品质,嘉宾是否有趣、节目模式是否适配等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点来看。最终一锤定音的,还得是节目中所上演的话剧,能否打动大众心。

 

而这,也恰好是《戏剧新生活》的亮点所在。

 

听起来似乎相当幼稚的“小鸡与大海”的故事,最终在养鸡场年会中上演时,却做到了小孩子笑了,大人哭了的震撼效果。不少观众用“头皮一麻”来表达其最直观的感受。

 

无论是从综艺节目模式及题材创新的维度来看,还是从对戏剧做出大众化、年轻化表达的维度来看,《戏剧新生活》都远在及格线之上。



但坦诚地说,目前《戏剧新生活》的热度并不高。尽管口碑斐然,但并没能实现节目大范围的出圈,更遑论带动戏剧艺术实现大众化了。

 

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现阶段戏剧艺术的小众化,导致节目的受众基数过小。尽管该由黄磊、赖声川、乔杉化身的“戏剧委员会”,以及由刘晓晔、修睿、吴彼、赵晓苏、刘晓邑、丁一滕、刘添祺、吴昊宸八位“无名”戏剧人都是中国戏剧圈的中坚力量,但在普通观众间,并没有所谓的市场号召力。

 

同时,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颇有些“阳春白雪”的味道,线下观赏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吸纳受众上,仍存在着不下的阻力。这也是《戏剧新生活》需要努力的方向。


戏剧能敲开大众化的门吗?


小众文化敲开大众化的门,已经不再是罕见的事情。

 

2017年,《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打开了嘻哈文化通往“地上”的那扇门。

 

2018年,《这!就是街舞》问世,为街头舞者们提供了与主流文化相接轨的舞台。

 

2019年,《乐队的夏天》闯入大众视野,成功撕裂了囚禁摇滚乐的偏见。

 

2020年.脱口秀节目经过多年的孵化与发展,成功抢夺“C”位,成功将一批新人输送进大众视野中。



2021年,戏剧文化能否抢占“C”位,赢得大众心,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目前来看,难度有些大。

 

一方面,话剧并不具备嘻哈音乐、摇滚乐、街舞等潮流文化所具有的易模仿性和快速传播性。事实上,为保证票房,线下的戏剧演出都处于“保密状态“,切断了”线上粉丝“的可能性。这就导致戏剧节目向剧场引流的概率,是远低于潮流文化的受众转化率的。

 

另一方面,与潮流文化和脱口秀相比,话剧的参与门槛显然高得多,传播渠道相当有限。在Z世代占据市场消费主力的当下,与潮流文化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但也并非是“大众化无门“。在某种程度上,相声与戏剧的演出模式、传播渠道是大体相似的。近些年,相声也从”没落“来到了如今”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在这过程中,”德云女孩“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当然,这种颜值先行,趋向饭圈化,逐渐模糊相声演员与明星间界限的行为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这条路的确行得通,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并不是说,戏剧圈需得向饭圈靠拢才能走向大众化。而是亟需凭借几部作品或戏剧演员先赢得大众心,而后再带动整个戏剧圈,实现普及推广。

 

当下,《戏剧新生活》为综艺领域带来了类型化创新和内容丰富的新“玩”法,且不乏成为爆款项目的可能。但仅凭借一档节目而实现戏剧“出圈“,是很艰难的任务。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欢迎添加微信120165518




犀牛娱乐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对影视、网生内容有较深入了解者优先。

简历或作品请投递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或加工作人员微信联系。

点击阅读往期热文

▶ 双女主剧会有春天吗?

▶ 头部电影公司2020成绩单

▶ 长视频平台加码“长短之战”

▶ 我们为什么要期待《你好,李焕英》?

▶ 德云社“云招生”是未来选秀模式的雏形?

▶ 年度终盘 | 44家剧作公司2020年度成绩单

▶ 2020剧集复盘|悬疑风口下,谁站稳了脚?

▶ 数读“造音行动”,破亿成绩单背后的音乐宣推新主张



扫码关注犀牛娱乐

(ID:piaofangtoushijing)

犀牛娱乐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新浪看点丨一点资讯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天天快报 | 界面 | 钛媒体 |百家号

牙牙丨微博 |虎嗅 | 36氪 | U C头条

雪球 | 知乎 | 淘票票| 搜狐公众平台 | ZAKER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