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深圳儿童医院:凌晨1点,忙如白昼

2022-07-05 星期二


21点30分,福田益田路,出租车排起了车龙。


从车上走下来的人大多紧锁眉头,动作利索而匆忙:


中年男子迅速从车尾箱拿出婴儿车、年迈老人牵着小孙女快步向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一路小跑


所有人下车后都直奔同一个地方——深圳市儿童医院发热门诊。





六月中旬开始,深圳疾控发出疾病风险预告:深圳市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期,风险等级由“低”调整为“中”。


近段时间,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接诊量成倍增加,奥司他韦、退热贴等药品纷纷断货。


成年人招架不住,孩子们作为最易受到侵袭的人群,情况更甚。


恰逢深圳零星疫情的闪现,就医流程和耗时被延长的同时,焦虑也被拉长。


居家休息满七天的小刘回忆:9点去发热门诊看病,要到下午3点才能出来。


这段时间以来的儿童医院,直至凌晨,依然忙碌。








O1


门诊大楼东侧,是普通发热门诊入口。


候诊长廊的蓝色顶棚,在白炽灯的照拂下,营造出一个冷色调的空间,只是阻挡不了这里空气中的焦灼。





门诊入口等号处,堆满了人。


有人在询问就医步骤,有人焦急地盯着墙上满是人名的电视屏幕。


此时此刻,仍有六个诊室同时在叫号。


家长们挎着大包小包,奔波分诊台、注射部以及验血窗口。深圳的夏夜潮湿闷热,一个穿短袖的家长衣服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一大块,他前后已跑了七八个来回。





既是身心疲倦,也是为了不惊扰生病的孩子,大家压着嗓音交流。


小女孩指着贩卖机里的饮料想喝,妈妈轻声回复女儿:“你是病人,生病是不能喝饮料的。


一个小男孩趴在大人肩上:“这是蓝色的,那是绿色的凳子。”家长连忙抱起孩子,“不要到处乱摸,脏。


两排彩虹色的座椅减少了几分医院该有的沉重氛围,但家长们心头的那份沉重,显然丝毫不减。






O2


等候区,家长们面露憔悴,时而听见周围传来孩子的哭喊声。


在陪同家属中,母亲带孩子比例约占50%,父亲单独带领约占10%,母亲或父亲与一位老人共同来占10%。老人单独带小孩来看病的很少。





陈女士抱着熟睡的儿子,坐在等候区最后一排角落休息。


“周一我们就来了医院,当时孩子没24小时核酸,没挂上号,耽搁了一天。”陈女士说话没多大力气,此时她的丈夫正在前方等开药。


挂号难,等号更难。他们一家从晚上六点等到现在,已经等了将近四小时,就差开药最后这一步了。





张先生拖着全身发软的儿子从抽血窗口小跑来,我见状空了座位给他。不一会儿,他的妻子带着另外一个小男孩也跟了过来。


张先生家的两个小孩,全生病了。


大儿子看上去状态不好,歪着头靠在爸爸怀里。在今晚来医院前,他已经高烧一星期,在这期间妈妈用了各种物理降温都没有完全退烧。


“以前孩子从没这样难退烧,最近福田不是有疫情吗,我们本不想来医院的。”


妻子是全职家庭主妇,这几天发现小儿子也有咳嗽迹象,就没送去上学。她白天一人在家搞不定带两个小孩来医院检查,只能等丈夫下班后一起来。


张先生最近鼻炎也犯了,他捂嘴咳嗽不停。流感蔓延之下,身体有点慢性小病的人也躲不过。


他们还没有吃晚饭,商量着要去买东西吃,给我买瓶饮料吧,我嘴里现在一点味道都没有。”妻子在后方叫住他。





转角处的下水管道旁,一位奶奶托着宝宝,孩子没叫没闹,闭着眼睛,眼角还挂着泪痕。


“孩子发了几天高烧,没吃东西,喂什么吐什么。”消毒水味和呕吐味混杂在空气中,母亲连抽了几张纸,扭头抹了抹脸颊。





在椅子前,姐姐小林正带着六岁的弟弟蹲着吃牛肉汤面。


在这场甲型流感战役中,往往是一个大家庭与之对抗。家里有多个小孩的,互相都会受到影响。


小林的父母带着小妹在做检查,而她负责带检查完的弟弟来吃东西。


“幼儿园里,很多人都发烧了。”从弟弟口中得知,他所在的幼儿园管理严格,入园前要体温检查,如果老师发现学生有咳嗽迹象,也是不允许再来上学的。


为了不传染给家人,弟弟发烧的一个星期都是跟着爸爸住厂里,没有回家。爸爸没法请假,只能上班走到哪,就把弟弟带在身边,每天晚上回家再和妈妈视频。


“在厂子里跟着爸爸,估计没吃好”,弟弟看上去食欲不错,将碗盖上的面条全吃光了。就在这几天,和妈妈一同住的妹妹也出现咳嗽症状,索性一家人都来了医院。


“唉,没想到,分开一个星期,一家人在医院团聚了。”





比起“团聚”,更多的是缺席。


一位爷爷蹲在地上,打开了两碗盒饭。


座椅的另一旁,两个小女孩头靠头睡在上面。王女士站在一旁看着女儿们,她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还没来得及换衣服,穿着一套亮色西服和高跟鞋。


我走过去时,妹妹正带着哭腔说:“妈妈,我又想吐了。”


姐姐将头靠在妈妈大腿上,歪头问我是不是不需要上学,原来姐姐一星期没去学校,这个流感很严重,我们学校的一班,一整个班都停课了”。


妹妹从座椅上爬起来,拿着一条丝巾小跑,叫着“好冷,好冷”,她刚想去抱住小女儿,姐姐躺在椅子上又想要妈妈来挠背。为了照顾好两个女儿的情绪,王女士笑着回应她们,下一秒抬头却难掩焦虑和疲倦。


我问他们爸爸去哪了,女孩们纷纷说:“爸爸因为工作,不能回家。”




O3


发热门诊会在23点准时结束,但儿童医院,将“彻夜不眠”。


院内随处可见散落的气球,就诊楼旁临时搭建的汤粉小店还散发出香气,门诊楼里的便利店也传出“欢迎光临”的甜美声音。


开好药的小朋友,可以牵着气球和爸爸妈妈赶在凌晨前回家休息。


所有还未看病的孩子们将转入急诊。





凌晨的急诊大厅,又有新的一批家长,带着孩子们焦灼赶来。


这个点来医院的孩子们,有的是因为到了深夜突然病情加重,还有的因为年龄小,必须得带到医院看看大人才放心。





刘成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和妻儿一起坐在候诊区等待。


他们四岁半的儿子发烧了两三天,“昨天来检查过,不是最近流行的A型流感,就是普通感冒。”


因为流感人数暴增,普通感冒患者混杂着流感人群,大家都必须按照流程来做检查再开药,高峰时期等四小时以上都是常事。


刘成刚加班结束,听妻子说孩子又烧起来,他们就迅速从龙岗赶到福田。他的背包里有电脑、洗漱用品和小孩的药。


最近孩子没有上学,三更半夜还会哭,刘成夫妇几个晚上没有合眼,白天还得去上班。


“我们家里还有一个孩子,也发烧了,不过情况好点,就没带过来。”妻子说幸好家里有老人在,白天可以照顾孩子,“不过他们搞不定大医院,现在都是智能化操作,老人不会弄呀。”





凌晨的急诊大厅,依然热闹,一时间有点恍惚此刻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带着一双疲惫且空洞的眼神坐在椅子上。


后方传来一个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哭声,让我的心猛地沉了一下。妈妈在旁边排队,女孩在座椅旁跑着跑着就摔跤了围的家长见了都立马精神起来,都伸出手去她。





在一条长椅上,两个女人身旁有三个小孩,男孩站在地上正乱蹦,一个女孩被抱着,另外一个女孩躺在椅子上。


“小女儿是今晚突然病得很严重,她才五个月大。”


孩子们身体都很虚弱,一路上要抱着。妈妈有点慌乱,她手上一堆医疗凭证快要掉下来,她正研究着下一步该去哪,“最大的这个,没生病,但非要跟着我们一起出来,唉。”说完后她转化成方言和正抱着孩子的外婆说起话来。




O4


凌晨1点,儿童医院内的家长和孩子们已精疲力尽,但医护人员要打起精神应对,他们的坚守仍在继续。


医院外,卖煎饼果子的大叔、卖气球的阿姨也未离去。





阿姨将手中的气球捆在一起,“今晚生意不好的,你是不知道,大概6月21日那天吧,这个医院,24小时全挤满了人。”


“刚刚我都睡了一觉了,收摊咯。”阿姨说要收摊,却拿着气球又在门口转悠了几圈。


“之前有个小孩给了钱,说要来拿气球。”


“怎么还没来呢?我要等他拿了再回去。”





凌晨一点三十分,我准备离开儿童医院。


一排排蓝色的士像开启“待机”状态,静静等候着。


这座城市,像是放缓了脚步,也像随时都要重新出发。



///



几个小时后,天就要亮了,一切都会变得热闹起来。


而夜里的这些人们,他们大多也需要如往常一样,继续通勤上班、买菜做饭......为崭新的一天生活而奔波忙碌。


孩子的哭喊嘶吼,大人们的疲惫、心疼、担忧,都随着白天的来临而深深埋藏在心底。



备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丨发条羊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个【在看】,家长不易,医生不易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