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纪录片,他拍下了都市人内心最隐秘的一角

2021-03-31 星期三
WeLens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136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街上的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像了。
 
总是面无表情,脚步匆匆。要么戴着耳机目不斜视,要么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手机,好像身边没什么能吸引他们的了。


有位名叫约翰·威尔逊(John Wilson)的纽约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发现大街上沉默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他走到街头,找人聊天,向他们询问自己的困惑。

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把自己的见闻拍摄制成了一部纪录片《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How to with John Wilson)


纪录片一共6集,每集不到30分钟。说是纪录片,又不是常规的纪录片,更像一部视频日记。威尔逊躲在摄像机后面,拍些不知所谓的镜头,画外音则是他絮絮叨叨地讲话。每集一个主题,有些主题看起来有些无厘头。

比如教大家“如何进行闲聊”——“闲聊是社会的粘合剂,假如不会,会让自己陷入社交隔绝的境地,但如果擅长,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如何搭建脚手架”——他由纽约街头到处都是的脚手架联想到城市生活的安全问题,“纽约的每个人都会死。有时城市会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你能做的就是静静地惊慌失措。”


“如何和别人分摊餐费”——“弄清楚我们彼此之间的亏欠是生活在一个健康社会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如何把你的家具盖上”——教你如何与总是破坏家具的宠物和平共处。


“如何提高你的记忆力”——信息繁杂的城市生活把人们的记忆搅成了一团浆糊,“如果没有准确记录的话,你可能永远都无法确定自己眼中的事实是对的。”


威尔逊集采访者、摄影师和叙述者于一身,每一集都由一个简单问题开始,他随意在街上走动,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试图通过与他们交谈寻找答案。

片子里的纽约可能会让人意外,高楼成了背景,镜头里是垃圾桶、拥挤的地铁、忙碌的街道、人们踩着洒落在路上的食物行色匆匆。


但也正是这样呈现出一种真实的、不受限制的城市生活记录。《纽约时报》评价这部纪录片是“滑稽搞笑的人类学研究”,“威尔逊对城市生活的荒谬性有着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威尔逊则说,“我只是想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拍摄纽约。”


如何与人闲聊

在大城市里与人闲聊的机会非常多,尽管人们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包括威尔逊在内。

他自称为一个“焦虑的纽约人”,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典型的社交焦虑中,与人交谈的能力正在慢慢丧失。他决定挑战下自己,走出家门,设法找到一个愿意和他聊天的人。


一番折腾后,威尔逊终于总结出了正确闲聊的要素。

“闲聊”的核心要点在于构建一个礼貌的交流空间,既不能太疏离,也不能过于热情,要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如果你总体上不是一个特别会聊天的人,那么可以用一些手段“钓鱼”,吸引别人跟你聊天。比如奇特的穿搭、特别的交通方式......


聊天的主题要积极,不至于让对话的人烦恼。比如,绝大多数人都习惯性地把不满藏在心底,“一个闲聊专家知道怎样抑制住自己,假装情绪稳定,无论那种压力已经在心中郁结了多久。”


和熟人的关系则更为微妙,不管你最近心情有多糟,都绝不可以跟他们提起。因此,很多都市人都会披上一种伪装——假装自己是一个很忙但又好像很闲的人


人们总是彼此之间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即使脸上笑着,仍旧套着疏离的外壳。因为“你和他人交谈越多的话,就越难掩饰真正的自己”。

然而奇特的是,人们又渴望与他人的深度交流,有时又无法抑制地想向陌生人倾诉。“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突然想在某一时刻,想对你倾诉某件事。”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和威尔逊聊起了自己的婚姻。“我曾经有过一场20年的婚姻。你懂的,亲密关系,有开始就有结束。它们不会持续到永远,我可以接受。”


威尔逊想逃离一下城市里令人窒息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去度假了,想借此收获一些平静。

然而度假区又是另一个世界,充满人群和狂欢,平常的社交策略在这里根本不适用,人们从陌生到熟悉又回归陌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威尔逊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即使是在最热闹的地方,那种本质上的孤独感仍旧无法缓解。而他知道在他周围的很多人和他有着同样的感受,只是他们伪装得很好。


威尔逊意外地遇到了那个和他相像的人。一直倾听别人的威尔逊难得敞开心扉,两位完全陌生的人向彼此倾诉了心中的秘密。

“我有个朋友最近去世了,死于车祸。”

“我能理解这种痛苦,相信我。就在我来这儿大约30天之前,我朋友自杀了。也许我来到这儿就是他导致的。我觉得宇宙中的某种力量驱使我来到这儿,我也说不清。”


威尔逊一直明白与人闲聊一定有一些风险。“与他人分享你最私密的想法,很可能是一次糟糕的经历。”因为你或许会暴露最真实的想法,也需要小心翼翼地去承接他人的困扰。

而这次回到纽约,威尔逊在桌上放置了一张他们的合照。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需要倾诉自己的内心,尽管敞开心扉有一定风险,但一旦遇到了合适的对象,一切都是值得的。”




何提高记忆力?

都市人的记忆力非常不靠谱。“过去留在我们脑海中的样子,与我们实际的经历总是不尽相同。”


甚至还会出现集体的记忆偏差,比如著名的曼德拉效应,很多人都深以为曼德拉于20世纪80年代在监狱中死亡,然而大概在2009年的时候,他们震惊地发现曼德拉还活着。


威尔逊的记忆力不怎么好,这让他很没有安全感。为了弥补,他每天都会记录下所有自己做过的事,一些就是十几年。



“人生充满了珍贵的瞬间,有一些我们希望能永远记住,但我们记忆的能力会随着时间越变越差,无论这在我们自己眼中有多么重要。”


他发现很多人都和他一样有着某种程度的记忆错乱,四处都有一些小小的矛盾点。


最普遍的是对单词拼写的记忆,比如Coca-Cola的标志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了一道“-”,以及很多人认为《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的名字里没有“the”......


 

一些有着这样感受的人甚至举办了世界“第一届曼德拉效应大会”,人们在这里分享自己与历史不相符的记忆,越挖掘就会发现越多不一样的东西。


第一届世界曼德拉效应大会,人们点起了灯牌“恭喜人类,我们做到了!”

 

威尔逊开始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割裂。


城市变化得太快,一天一个样子;人们生活在各种媒介塑造之下的世界,真实与假象混杂在一起,把大家的脑子搅成了一团浆糊。


他不小心闯进了斯皮尔伯格执导翻拍的《西区故事》片场,剧组将街区布置成了四十年代的样子,街头上很难判断出谁是真人、谁是演员。



在梅西百货的感恩节大游行上,他看到时代广场上的巨大的麦当劳叔叔气球漏了气,但电视转播却把镜头替换成了前一年的镜头。


就连生活本身都不可靠起来了,“我对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信任。”“这种欺骗行为造成了两群人对同一事件完全不同的记忆,而他们都没有错。”


上:现实生活中;下:电视转播画面 

 

威尔逊回到了家,开始回顾自己过去做的记录,却感觉看到的是另一个人的一生。他决定不再纠结记忆的问题。


“过去留在我们脑海中的样子,与我们实际的经历不尽相同。人折腾了一天后,单靠人脑记下所有东西总会出现失真情况的。所以趁着还有记忆力的时候,享受这种神奇现象吧。”
 
“就算你今天过得不顺,你总要记得,明天会好的。”


人们在竭尽全力地

与他们所处的世界搏斗


片子里提出的建议不见得真的具有指导意义,也不一定真的教会观看的人什么道理,因为就连威尔逊自己也常常处于纠结和迷糊之中。



但威尔逊总是能坦率且敏锐地指出那些现代生活中的微妙矛盾,那些街头上随机发生的荒诞有趣的故事看似偶然,却能带来新的思考。


纪录片在HBO上线后,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好评,甚至在烂番茄上获得了100%的新鲜度。而就在不久前,HBO宣布了续订第二季。



纽约的街道已经被人们拍摄了无数次,威尔逊却拍摄出一个让人心烦意乱的、可能有点肮脏的但也更真实的纽约。


如一位网友所评价的,“这是我看过的最独特的节目之一,他捕捉到的东西很神奇,感觉既真实有趣,又真实忧郁。”



在这部片子里,虽然他仍然躲在镜头后面,不会出镜,却会参与其中。他有时会让受访者拿着一个复古的麦克风,告诉他们自己正在制作一部“学生电影”,这会让他们放松警惕。



在执行制片人内森·菲尔德(Nathan Fielder)看来,“人们一直在经历着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这些脱节已经成了在媒介化过度饱和的当下,成为了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一部分。


“我们在这部剧中所能看到的,就是人们在竭尽全力地与他们所处的世界搏斗”,菲尔德说。




“我想拍摄任何

可能短暂的、正在消失的东西”


长期以来,威尔逊一直都尽可能多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他其实从没有“真正雄心壮志”地想要做出一部电视节目来,他把这比做“一种治疗”。


家里堆满的录像带


2008年威尔逊从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年私家侦探和视频剪辑维持生计,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会了观察人们。后来,他搬到纽约,“我的第一间公寓里满是臭虫,我也很孤独”。他决定开始拍一些东西,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和不安感。


“我害怕所有这些悲惨的经历,如果我不把它们变成一些东西,就只是净损失。
我的逻辑是,哪怕能从中获得一点积极的东西,就不后悔这些经历的发生。”


这鼓励他离开他的小公寓,去探索纽约更多的地方。


2012年,他在Vimeo上发布了一系列视频,如《如何与臭虫共存》《如何保持单身》《如何带着遗憾生活》......正是这些片子演化成了《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如何带着遗憾生活》


近十年来,威尔逊拍下了各种样貌的纽约。但他坦言自己害怕纽约会变得无聊,就像人们的生活那样。


“纽约是最好的角色——它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再生自己、失去自己。”

“我很担心一切都会消失。这是种天然的冲动,我想保护它,拍摄任何可能短暂的、正在消失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在地铁站台上做手倒立,也可能是一个即将倒闭的店面。”


威尔逊很意外自己的片子引发了这么多的共鸣。不过他表示他的生活一点都没有改变,因为他到外面去,人们还是不想和他闲聊。


未来,他会继续拍下去。他说,“我一直有一种冲动,就是把生活中的一切都拍下来,然后把它做成艺术。”




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Small Talk”

好书推荐
交易担保 微店+ Behind the Lens 小程序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