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网红乐队,是怎么推动互联网创新的?

2021-10-21 星期四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亿谦


杰克·孔蒂(Jack Conte)的故事,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传奇。

 

十三年前,孔蒂的乐队因为演出没有观众,又不想签约唱片公司,便选择在网上发布翻唱视频,因此成为了“网红乐队”。

 

在当了多年音乐UP主之后,杰克·孔蒂发现在网上传视频收入甚微,一年辛辛苦苦发几十只视频也赚不到几百块,便决定搭建一个更适合创作者的平台。

 

于是就有了,Patreon


歌手M.I.A.的Patreon页面

 

今年4月,Patreon新增融资1.55亿美元,估值达到40亿美元。



A

一支网红乐队的诞生


杰克·孔蒂出生于音乐之家,父母亲都是爵士音乐人,他从小学习音乐,并在斯坦福大学接受了音乐教育,梦想着成为一位职业音乐人,发专辑,办巡演。

 

在斯坦福念书期间,孔蒂与同校同学娜塔莉·多恩(Nataly Dawn)坠入爱河,两人志趣相投,一起追逐音乐梦想。

 

2008年,孔蒂和多恩组建了一支名叫Pomplamoose的二人乐队,在仔细考量之后,他们决定,不签唱片公司,自己干。


Pomplamoose(孔蒂和多恩)


尽管在那个年代,互联网已经为独立音乐人创造了不少机会,但对于像Pomplamoose这样毫无名气的新乐队来说,宣传仍然是大问题。

 

Pomplamoose组建之初,曾经遇到过演出现场0观众的尴尬,尽管只是一个200人的小场地,但空落落的现场,让孔蒂和多恩感到心寒。

 

于是,他俩想到了YouTube,2008年6月,他们上传了第一支视频。

 

彼时,靠当UP主来吸粉,还不像现在那么普及,但也已经有不少乐队勇于尝试,比如OK GO



2006年,YouTube上线第二年,OK GO花25美元制作的“跑步机MV”在网上大热,因此成为早期“网红乐队”的代表。

 

2009年,Pomplamoose翻唱的《Single Ladies》吸引了大量的网友,也加入了“网红乐队俱乐部”。



那一年,还没有发过专辑的Pomplamoose,靠着当UP主来做宣传,卖出了10万首歌,连媒体都觉得惊讶。他们后来把这些歌曲集结成合辑,取名《Video Songs》(视频歌集)。



B

一个创作者平台的诞生


从2008年到2012年,Pomplamoose非常努力地当UP主,孔蒂和多恩坚持每周发布一个视频,最多的时候一年发了52只视频。

 

然而,视频发的越多,孔蒂就越觉得哪里不对劲。“我做一支视频的成本得花1万美元,但哪怕点击100万次,收入也就100美元。”孔蒂说。


Pomplamoose目前在YouTube上有137万粉丝

 

相反,Pomplamoose的10万粉丝,却通过其他方式,为乐队贡献了大量的收入——据Techcrunch报道,平均一位粉丝贡献多达5000美元。

 

孔蒂在仔细研究了视频平台的收入模式之后,发现传统的互联网流量收入模式和音乐人的期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于是,他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让粉丝成为音乐人的直接资助者(patron)?

 

孔蒂想到了一个方案,粉丝通过付费订阅个人专页的方式来资助音乐人,音乐人还可以自主定价和提供个性化的回赠。

 

这便是现在的Patreon。



孔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大学时的舍友山姆·也(Sam Yam),山姆对这个想法非常认可,动手能力超强的山姆,连夜搭建出了Patreon的雏形,然后短短三个月就建出了一个具有完整服务架构的平台。

 

“他都不用睡觉,每天最多眯15分钟,起来继续干活。”孔蒂说。


杰克·孔蒂和山姆·也

 

Patreon推出之后,身为网红的孔蒂身先士卒的推广平台,同时邀请各路网红和音乐人朋友们入驻,Patreon逐渐成长起来。

 

创办8年来,Patreon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超过25万创作者的平台,入驻的创作者不仅有音乐人、也有播客、视频制作者、作家、视觉艺术家等。

 

Patreon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平台,从官方网站的介绍上可以看出点什么:




构建持续性收入现金流:消除广告收入和播放次数收款的随机性通过向订阅会员收取包月费用获得持续的收入。


掌握创作自主权随心创作:奉上受众喜爱的内容,无需刻意迎合主流审美,打破广告主导营利模式的束缚。


与受众建立有价值的直接联系:没有广告,没有恶意攻击,没有算法。与对您而言最重要的人群直接沟通,享受深层次对话的快感。



 

C

一个新时代的诞生

尽管身为一家估值40亿的公司的创始人,但孔蒂仍然在身体力行的当一位“创作者”。除了跟老婆一起继续搞Pomplamoose,他自己还成立了另一支乐队,Scary Pockets。

 
对于未来,孔蒂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下一个十年将是属于创作者的十年。”
 
“我认为当下的创作者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不同的平台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孔蒂说,“对于创作者来说,为自己最忠实的粉丝提供独特的体验,是一件兴奋的事。”
 
过去20年的互联网发展看,释放个人的创作力和生产力,是显而易见的趋势,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Pomplamoose

从早期的YouTube到现在的短视频社交,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是主动生成内容的用户在发挥关键作用。事实证明,在互联网上,用户不只想当“观众”,他们还要参与到生产中。其中,致力于原创的用户,被认为是“创作者”,其中不乏二次创作。
 
这些创作者们,少数人已经通过内容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甚至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但更多人仍然陷于流量游戏中无法自拔。
 
孔蒂认为,传统的广告或流量转化对于创作者来说效率太低,创作者需要跟他们的支持者之间建立更直接的收入通路,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以便维持内容创作。

唱作歌手林一峰的Patreon页面介绍

 
平台先行的流量分发和收入分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中心化分配,用户支出收入集中到平台方,然后平台按照流量以一定的比例把分配给内容生产者。
 
中心化分配的问题是,首先,流量必然集中在头部,能享受到平台红利的始终是少数人,而平台为了刺激流量,通常也会把收入按流量占比分配,于是,高流量创作者享受到更多的红利;其次,创作者的收入分配,受到平台收入的制约,尤其是流媒体平台,目前普遍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这也导致创作者收入难以提高。
 
而Patreon的思路是分布式的,Patreon只提供工具和服务,不分配流量。用户订阅的是自己喜欢的创作者而不是平台,用户支出直接分配给相应的创作者。对于创作者来说,收入全靠个人积累,积累的粉丝量越多,收入越高。

而且,用户只有付费订阅才能看到创作者发布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创作者粉丝的纯粹性,不容易受到“围观者”的骚扰。

 
知名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曾经提出过一个“一千个铁杆粉丝便可养活一个艺术家”的理论,但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该理论似乎仍然难以落实。归根到底,在传统分配模式下,创作者和他们的忠实粉丝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

而Patreon的模式下,一位创作者如果能积累1000订阅用户,哪怕一位用户只支出5元,一个月也能有稳定的5000元。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创作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创作状态。

近年来,平台也在调整模式。在YouTube上,个人频道也可以设置付费订阅,b站和微博上,也有各自针对内容创作者的个人付费模式。用户和创作者之间正在建立更直接的交易通路。

 
在孔蒂看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适合个人创作者把自己打造成个人商业体。但孔蒂也提醒创作者们,搞创作一定要量力而行,在你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粉丝的情况下就放弃现有的工作,可能会是一个危险的选择。


-全文完-

长期征稿,稿费业内高水平

感兴趣的朋友请把稿件发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