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B站活菩萨,拯救了70万大学生的期末

2022-07-15 星期五



高等数学,一门让不少同学闻风丧胆的学科,挂科率常年居高不下。


在B站,有这样一位“高数的神”。


每到期末考试,不少同学都眼巴巴等着他出复习视频,拯救自己的高数成绩。



点开视频,许多网友注意到,他长得有点像白敬亭。



接着往下听,发现他不仅长相清秀,还能把枯燥的高数课,变成脱口秀。


比如,讲到三角函数公式,他会调侃台下的学生们:


“这个难度,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刚刚好,对于大一的同学来说,就颇具挑战性。”



到了下学期,他试图鼓励在上学期考得不好的同学:


“你换个思路去想,上册考得不好,说明走的弯路比别人多。走的弯路越多,收获和体会就比别人多,这样一来,你学得就比别人好。


这个有些奇怪的逻辑,让他立刻想到了奶酪悖论:


“奶酪越多,奶酪上的洞越多。奶酪上的洞越多,奶酪就越少。所以奶酪越多,奶酪越少。



这位UP主,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学导@李天意Providence ,每个期末,都会通过复习讲座帮同学们提升高数成绩。


从2019年,他开始把讲座的内容录下来,上传到B站,帮助更多的同学。


作为一个“半年更UP主”,李天意的视频总在期末前准时上线。



虽然更新频率不高,但他的视频质量过硬,主打“轻松学习,无痛高分”。


长达6小时的高数视频,也能吸引70多万同学在线学习。



李天意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把人人闻风丧胆的高数,拉下神坛。


对微积分这个词,每个人可能都不会陌生。


即便被它反复折磨,但很多人似乎从来都没了解过,“微积分”三个字到底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可能有疑惑,而老师却很少讲这些细枝末节,自己又不好意思在上百人的大课上举手提问。


而李天意用圆的面积举例说明:


圆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小扇形,这个过程叫微分;而把扇形拼接成一个矩形求面积,叫积分。



他用这个形象的例子告诉学生,微积分就是一个分解和拼接的过程。



他还擅长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出来。


有人评价,他的课不是所谓的灌输,而是让人从本质理解知识。


在李天意的课堂,一块面包、一把雨伞都可以成为教学工具。


比如,讲到重积分时,他会突然从包里掏出昨晚吃剩的面包。



面包的上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把面包切成一个个细长的长方体,就相当于一把高度不同的筷子捧在一起。


“筷子”体积的总和,就是面包的体积。



再比如,讲到曲面积分,他撑开伞,向同学们解释了第一类曲面积分可以解决的问题。


试想一下,一把伞不同的位置密度不同,想要知道伞面的质量,就需要利用曲面积分。



在他的讲解下,不少同学都能迅速理解概念公式,在期末考中获得了质的飞跃。


有人及格飘过,在考试前一晚速通高数。



有人成功逆袭,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分,在评论区打卡还愿。



他的课不仅吸引了为期末焦头烂额的大学生,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本上晦涩难懂的推导过程,变成了有趣实用的知识,甚至有不少痴迷数学的中学生,也慕名而来。



还有一些求知欲爆棚的同学,不满足于高数课,希望他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把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一起打包开课。



网友的花式催课,让李天意产生更新动力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压力。


“说实话,我讲课本身是出于兴趣,但各位的评论,让我第一次因为兴趣产生了焦虑的感觉。”


虽然拥有长达4年的教学经验,但李天意还只是一个25岁的南理工研二在读生,专业读的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他说,自己其实是一个“比大家高年级的学生”,也要面对论文、毕业的压力。


李天意与B站10万粉丝奖牌合影


在B站的一个视频里,李天意提到了自己与高数的缘分。


大一上学期,李天意的高数只考了78分,这让他对自己很失望,感觉是不是自己不适合这门学科,选择了错误的专业。


但到了寒假,心情低落的他决心重振旗鼓。


他把自己锁在“小黑屋”,抱着课本和搜来的资料,从题目当中找到规律、总结方法,在下一次学期中取得了满分。


于是,他在大二通过面试成为学导,用自己的“逆袭”经验,帮助学弟学妹,在学习高数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由于年纪相仿,许多同学不仅会跟着李天意学高数,还常常向他倾诉自己的烦恼。


比如,很多同学常常陷入这样的迷茫——发现自己越来越在意眼前的得失,失去了少时的纯粹和勇气。


是不是在大学里,该追求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如何走捷径考高分?


这个问题,也曾让李天意倍感困惑。


在大学期间,他把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做直播、讲座给更多人讲题。


或许他没有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准备考试技巧,但他却十分享受在人和知识之间搭建桥梁的过程。


而学生们的高分,其实也是真正掌握知识后,顺其自然的结果。



当时,学兵器的他并没有想到,讲课这件事会成为自己的兴趣所在,与职业方向。


现在,他计划跨专业申请教育学博士,结合自己的工科背景,通过代码等技术去改善教学。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生活是个一元函数,时间是唯一变量,我们被时间推着走,18岁好像就做了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


但其实人生不是一个一元函数,当你进入多元函数的领域,你会发现人生不只有向前走和向后走,还可以向左拐和向右拐。


向左和向右就是不断向自己的价值逼近,真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者  |  苏西

         编辑  |  语境

 运营  |  米油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