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男人:现代王室版赘婿的真实故事

2021-04-14 星期三



文/本刊记者 乔戈里
编辑/黄剑 [email protected]
图/视觉中国(除署名外)



“真实版《王冠》的男主角去世了。R.I.P.”

4月9日晚6时半,当从英国好友的脸书上得知99岁的菲利普亲王去世的消息,林奇(化名)在微信朋友圈里第一时间贴出这条留言,在句尾处添加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个双手合十的表情符。

定居于上海的“90后”女孩林奇是一个骨灰级的英美影视剧爱好者。自2017年起,她就开始追看Netflix 投拍的当代历史剧《王》,从第一季追到了第四季。

该剧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自1952年登基以来所取得的个人、政治和社会上的成就、得失,以及英王室如何不断去适应日新月异却又动荡不安的世界。

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非虚构题材历史剧。主创团队预先做了十分充分的史料研究,参考了大量相关人物的传记、新闻报道。对那些“关上门”后的私人场景与对话,编剧们则做了合理的想象和戏剧化的剪辑。

▲ 2018年10月12日,英国温莎,尤金妮公主大婚后,英国王室合影


自2016年开播以来,《王冠》口碑一路开挂,拿奖拿到手软,摘得了包括金球、艾美、英国电视学院奖、美国演员工会奖、评论家选择奖在内的“最佳剧集”、“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绝男主角”、“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群戏”等奖项。

在社交网络和流媒体制霸的21世纪,古老的温莎王室以一种新流行文化的方式再度登场,吸引了像林奇这样的全球年轻一代的关注。

以林奇的看法,如果对亲王菲利普的一生进行剪辑,这会是一部现代王室版的《赘婿》故事。


如同许多传奇故事里的重要角色,菲利普亲王自出生起就被赋予了一个动荡不安、富有悲剧色彩的童年。

1921年6月10日,菲利普出生在希腊的克基拉岛。从家族谱系上说,他身上拥有欧洲几个古老王室的血统:他是希腊-丹麦王子安德烈亚斯唯一的儿子、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孙子、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曾孙;菲利普的母亲艾丽斯郡主则来自黑森-巴腾堡家族,其曾外祖母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事实上,艾丽丝郡主本人就降生于英王室的温莎堡内。


▲ 1922年7月,

菲利普亲王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菲利普出生时,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再次爆发战争。希腊败北后,引发了国内一系列政治危机。菲利普的伯父、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被指控要对战败负首要的责任。在汹涌民意之下,康斯坦丁一世被迫于1922年9月27日宣布退位,随后被流放至西西里岛。

菲利普的父亲、安德烈亚斯亲王曾在希土战争中担任陆军师指挥官,新成立的军政府逮捕了包括他在内的诸多军政要人。经革命法庭审判后,前首相季米特里奥斯·古纳里斯等六名要员被送上了断头台,安德烈亚斯的生命也危在旦夕,他的妻儿都被监视居住。

当年12月,安德烈亚斯被军政府驱逐出希腊。英国海军舰艇“卡利普索号”搭救了亲王及其家人。当时,年仅一岁的菲利普被装在一个水果箱里带出希腊国境。亲王一家随后流亡于法国巴黎,借住在其王室亲戚名下的一栋郊区别墅,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对一个孩子来说,比颠沛流离的童年更甚的,是父母之爱的缺失。

菲利普的父亲安德烈亚斯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流亡巴黎后越发流连于声色犬马。而母亲艾丽斯郡主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子——出生时即患有听觉障碍,婚后随夫经历过两次政治流亡,生育下四女一子,后因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被送入瑞士的一家疗养院,在那里遭受了极不人道的实验性治疗。身心健康的摧残,加之婚姻生活的不幸,让她最终决意把余生“奉献给上帝”,几乎切断了所有世俗联系,隐身于希腊一家东正教修道院,投身救济贫苦的慈善工作,曾在“二战”时收容许多犹太裔难民。

母亲精神失常,父亲花天酒地,年幼的菲利普被送去跟定居于英国的外祖母蒙巴顿(Mountbatten)一家生活,两位舅舅先后成为他的监护人。他把小舅舅、在英国海军中担任高官的路易斯·蒙巴顿伯爵视为精神上的父亲和引领者,称他为“迪基舅舅”。

▲ 1935年,菲利普在苏格兰的戈登斯通学院


童年时和父母的疏离,也严重影响了菲利普自己的亲子关系。他显然不太懂得如何向子女们表达关爱,对寄予厚望的长子查尔斯尤为苛刻,和情感内敛的女王一样“很少把温暖带到自己的家中”。成年之后,查尔斯王子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怨忿——说父亲带给他最大的伤害是,经常当着家人和他朋友的面贬损、恐吓他。

在那个时代,王室子弟接受的最典型教育是成为军人。小菲利普先是被安排就读于英格兰一家军事化管理的私立小学,在那里待了四年,跟着姐姐一家在德国短暂生活后,又转入苏格兰的戈登斯通学院。戈登斯通学院的管理风格更为斯巴达克化,学生们必须接受高强度的体力训练、洗冷水澡和睡硬板床。菲利普亲王后来回忆说:在他就读于戈登斯通的五年中,从没有任何家人亲友来看望过他。

尽管少年回忆里充满着不愉快的片段,待自己成为父亲后,菲利普仍坚持把生性敏感脆弱的长子查尔斯送到了这两所自己曾就读过的母校,接受所谓“成为男子汉”的捶打磨练。查尔斯王子后来把生命中的这几年比喻为噩梦般的经历。在戈登斯通,生性腼腆的王储除了要完成各种严格的体能训练,还要忍受来自同学的霸凌——私底下,这些少年都以欺负大英帝国未来的王位继承人为向伙伴们吹牛的资本。

有意思的是,同样与父母疏远的查尔斯王子也在蒙巴顿伯爵那里找到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和引导。在和舅公的通信里,他称老蒙巴顿为“我的荣誉祖父”,而蒙巴顿则回之以“我的荣誉孙子”。

对菲利普、查尔斯父子两代而言,路易斯·蒙巴顿都充当了“精神父亲”的角色。1979年8月,已从国防参谋长任上退下来的蒙巴顿携家人到爱尔兰斯莱戈郡的马勒莫码头出海捕虾,遭到爱尔兰共和军袭击,最终四死二伤,伯爵本人也因此惨死。噩耗传来,菲利普亲王父子悲痛不已。

在戈登斯通学院,菲利普开始热爱海洋,学习航海和造船技术,成为海洋巡逻队的志愿队员。他命中注定要追随“迪基舅舅”的脚步,加入英国海军。

1939年,18岁的菲利普在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完成受训一个学期后,回到故国希腊。那年夏天,他罕有地和病情有所减缓的母亲在雅典生活了一个月左右。后在其堂兄、希腊国王乔治二世的要求下,他于当年9月回到英国,继续接受英国皇家海军的训练,并以当期“最优学员”的荣誉从达特茅斯毕业。 

▲ 菲利普参加自行车马球比赛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菲利普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表现英勇。他参与作战的区域遍布太平洋和地中海,既效力于英国,也为母国希腊的保卫战做出了贡献。

1940年1月,菲利普被提拔为中尉,两年后又晋升为上尉,同时被任命为“华莱士号”军舰的副舰长。当时,他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最年轻的大尉级别军舰指挥官之一。

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作为英国海军“华莱士”号的二把手,菲利普也参加了这次重要的战役。在此期间的一次战事中,他所在的舰船在夜间遭到敌方轰炸机攻击。菲利普制定了一个用烟雾浮筒发射木筏的作战策略,成功地分散了轰炸机的注意力,最终使舰艇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成功撤退。

在军中服役期间,他最快乐的时刻之一是收到英国公主伊丽莎白写给他的书信。自两人在1939年相遇后,这名少女的芳心已经明明白白地归属于他。

“二战”结束后,菲利普回到英国,在位于威尔特郡的一所皇家士官学校担任海军教官。

这位25岁的海军军官开始认真考虑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他和大英帝国的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的未来。


菲利普亲王和伊丽莎白二世横跨大半个世纪的姻缘,缘起于一次意外的邂逅。

1939年7月,英王乔治六世带着两位公主参观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当时,18岁的学员菲利普受命护送国王的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

年仅13岁、情窦初开的伊丽莎白公主对英气勃勃、一身戎装的菲利普王子一见钟情。在去海军服役之前,菲利普被英王邀请到温莎堡度假。随后,他又受邀到英王室在苏格兰巴尔莫罗的庄园做客。等到那个周末结束,伊丽莎白鼓足勇气告诉父王:这位闪闪发光的年轻海军军官是她“唯一会爱上的男子”。

但在乔治六世眼里,这不过是一个十来岁女孩一时的迷恋而已。在随后出访南非时,他有意带上伊丽莎白公主去“见习”。在旅途中,他正告这位王位继承者要学习耐心的功课,并建议她写信向祖母玛丽王太后寻求意见和建议。

▲ 二战期间,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站在白金汉宫的废墟中

“我们都认为她现在考虑这事年纪太小,她没遇到过和她同龄的男孩子。”乔治六世在给母亲玛丽的信中写道,但他随后又补充——“我喜欢菲利普。他头脑聪明,很有幽默感”,“总是以正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自此,伊丽莎白公主和在军中服役的菲利普开始书信往来。据说,公主每周都会给心上人写上三封信。对这段罗曼史,年轻的菲利普则表现出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慎重——当时,英国的君主依旧是“日不落帝国”名义上的最高元首。一旦和地球上最有权势的王位继承人结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政治、外交、国民情感的复杂问题。身为希腊和丹麦的王室成员,菲利普仍是希腊、丹麦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之一。

1946年,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夏天,25岁的菲利普经过深思熟虑,向乔治六世提出请求——允许自己与伊丽莎白成婚。

为了解决这场婚姻可能引发的王权、外交和国家安全问题,菲利普于次年3月宣布入籍英国,同时放弃他所拥有的希腊、丹麦王室头衔和王位继承权。此外,他也放弃了父家冗长的姓氏(“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更改为更加英国化的母家家族姓氏——蒙巴顿。

1947年11月20日,菲利普和伊丽莎白在威斯敏斯特宫举行了盛大的皇家婚礼。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对婚礼现场进行了录制,并向全世界2亿人转播。这也是当时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转播之一。

▲ 1947年11月20日,英国伦敦,英国伊丽莎白公主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的婚礼   图/湃影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作为战胜国之一的英国国内几近废墟,物质极度匮乏,连王室成员也得遵守配给制。但是,即将到来的伊丽莎白公主的婚礼却给元气大伤的老帝国打上了一剂强心针,英伦三岛子民乃至英联邦海外属地的民众都一片喜气洋洋,报纸头版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王室婚礼的报道。不少纺织和成衣制造商给伊丽莎白公主寄去了额外的布料,让她可以缝制用于大婚的礼服,而英国众议院也为公主特批了用于婚礼的布匹额度。

在这场婚礼大典上,乔治六世授予“驸马爷”菲利普一系列爵位和封号,包括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思伯爵、格林尼治男爵等。

菲利普也开始学习如何把国家利益和民众情感放在个人情感之上。身为新郎,他没有邀请任何一个德国亲戚来参加这场盛大婚礼,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三位亲姐姐,因为她们都嫁给了前德意志诸侯王子 。

婚后,这对年轻夫妇搬进了距白金汉宫不远的克拉伦斯宫,在那里居住了五年,直到伊丽莎白即位为英国女王。在这五年间,他们的长子查尔斯王子、长女安妮公主依次降生。


在英国乃至欧洲的君主史上,菲利普亲王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婚姻是最长久的,堪称“贵族婚姻的典范”。

即使在幸福美满和忠诚度上,未必如“千古佳话”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但在时间长度上也完胜他俩的这对共同先祖。毕竟,阿尔伯特亲王42岁便英年早逝,留下维多利亚女王独自度过余下几十年的孀居生活。

1952年2月6日,年轻的王储夫妇代表国王巡访英联邦成员国和海外领地。到达第一站非洲肯尼亚时,菲利普接到了一个来自伦敦的紧急电话——英王乔治六世驾崩。数年前,老国王已被诊断出患有肺癌。

菲利普的岳父乔治六世被视为君主制下王室承担国家责任的楷模。他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的原型,生性腼腆,自幼患有严重的口吃,作为不袭王位的次子,原本和妻女过着远离公众视线的安静生活。因兄长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他在毫无心理准备之下仓促登基。在随之而来的“二战”中,他肩负起国家元首的职责,在空袭和炮火中坚守,与民众共渡难关。

菲利普随后把父王驾崩的消息转达给妻子、此时已自动成为女王的伊丽莎白。从这一天起,这对年轻夫妇的生活和婚姻被推入到一个充满着紧张与考验的新阶段。

1953年6月2日,威斯特敏教堂举行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当日,女王做出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举动——宣布菲利普为“国家第一先生”,并在女王殿下面前“享有首要的地位和尊荣”。

▲ 1953年,菲利普在飞行练习后走下飞机


这项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的“特权”,对刚刚成为“王夫”的菲利普来说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女王授予的这项“特殊待遇”,身为爱丁堡公爵的菲利普需要向自己的长子、年仅5岁的查尔斯王子屈膝。此时,身为王储的查尔斯已被授予康沃尔公爵封号,紧接着加封威尔斯亲王封号。

同年,女王又再授予菲利普公爵皇家海军元帅、英国陆军元帅和空军元帅等荣誉性职位。1957年,菲利普被加封亲王称号。

当伊丽莎白成为女王后,也迎来了第一场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家庭风暴——王室姓氏问题。依照历史惯例,每当英国有女性君主结婚,她们一般会采用夫君的姓氏,她们诞下的子女也会跟随父姓,家族、王朝的姓氏也随之发生变更。以大英帝国最鼎盛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为例,她属汉诺威王朝的君主,当她嫁给来自德国科堡家族的阿尔伯特王子后,英帝国就从“汉诺威王朝”进入到“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时期。

当时,菲利普的“迪基舅舅”、英国海军元帅蒙巴顿希望就此开创“蒙巴顿王朝”时代,竭力向他施加影响,主张温莎王室改用蒙巴顿的家族姓氏。而菲利普自己则提出一个似乎更为折衷的方案——以他的公爵头衔改姓氏为“爱丁堡家族”。

当伊丽莎白的祖母玛丽太王太后听闻此事,立刻通知了时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她的要求下,丘吉尔把伊丽莎白二世后裔姓氏和王朝名号维持为温莎的议案提交至国会,其后国会于1952年4月通过了这一决议。

经国会决议之后,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发布皇家公告,宣布王室仍以温莎家族为名。这一王室姓氏事件让菲利普饱受重挫,他私下抱怨说:他是这个国家唯一一个被剥夺了给自己孩子取名的权利的男人,“我只不过是一个血腥的阿米巴虫。”

为了照顾“王夫”的自尊心,待到1960年玛丽太王太后去世,伊丽莎白女王发布了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其后裔姓氏改为“蒙巴顿-温莎”,但王朝名号仍维持为温莎。

▲ 1965年,菲利普(右)与蒙巴顿伯爵


对菲利普而言,成为“王的男人”,是一场对男性自尊与骄傲的漫长考验。一些熟悉他的人说,亲王私底下脾气爆,喜欢凡事“说了算”,比较独断专行,是个很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

在《王冠》中出演青年菲利普并获艾美奖的演员马特·史密斯说,自己是这样理解亲王的,“在那个时代、那个年纪和那个情形下,我认为任何男人碰到菲利普遭遇的一切,都没法很好地接受。”

这是一段因为真爱而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王室婚姻。但在菲利普亲王和伊丽莎白二世长达73年的婚姻中,也充满冲突、冷战和疑似出轨与不忠。

1956年,35岁的菲利普驾驶一艘军舰开始了为期四个月、长达36000英里的航海旅行,目的是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奥运会开幕仪式。在这场恢复“单身自由”的旅行之后,菲利普经常被人看到和一帮“狐朋狗友”混迹于夜店、酒吧。在这些场合,总少不了各种妖艳的女子。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亲王的父亲——那位风流成性的安德烈亚斯亲王,各种关于菲利普亲王的情妇、私生子的传闻并不少见。曾有八卦小报公开列出其情人名单,包括三十多名女演员和贵妇,并戏称她们为“菲利普公爵俱乐部成员”。

▲ 1999年3月4日,英国伦敦,菲利普亲王会见音乐剧演员


对外界的这些流言蜚语,伊丽莎白女王自始至终保持沉默。一名王宫里的高级侍臣曾如此评说:二十多年来,女王为了尊严,无奈忍受着菲利普的一时风流。

但女王的密友、埃里克勋爵的遗孀普露·佩恩则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一直相互依赖,经过那么多风雨波折,你以为女王是如何能将婚姻生活处理得如此之好?我相信她已经接受了这些绯闻,因为她理解一些男人总有某种特殊需求,且那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爱自己的妻子了。”

而马特·史密斯如此谈到他对“英伦第一夫妇”的认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他们在结婚70周年时拍的那些照片,你可以看出在他们之间仍旧有一种幽默感。他们让彼此欢笑,这在任何关系中都非常重要。不管他们经历了什么事情,菲利普一直对女王很忠诚,他是她的好仆从,也是她的好顾问,同时也是好朋友。像所有持续了那么久的伟大婚姻一样,都会经历许多艰难的时刻。”


作为英国女王的“王夫”,菲利普亲王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极为独特的一角。

他经常陪伴女王出访,有时候则全权代表她参加各种仪式性活动。他视自己在王室中的角色为一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我们得让君主制正常运转着。”

在这些重要的场合,他以口无遮拦著称,这种真性情常常引发国家级的“外交事故”。1995年,他曾和一个苏格兰驾驶教练这么说:“你怎么做到让这些当地人离开酒瓶时间足够久,好让他们能通过(酒精)测试的?”苏格兰长期以来都有比较严重酗酒的问题,但其在历史上和英格兰有着非常复杂的民族矛盾,一直有从大不列颠内部独立出去的呼声和力量。亲王此番言论,无疑是朝国内敏感的族群问题泼了一桶汽油。

2002年,他代表王室出访澳大利亚时,问一位土著部落领袖:“你们现在还互相掷长矛么?”

1986年,菲利普陪同女王访问中国大陆。面对一群在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时,他开玩笑说他们如果再在中国待下去,就会变成“眯缝眼”。在欧美文化中,“眯缝眼”(slit-eyed)其实是对东亚人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 1986年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访华参观长城


事实上,菲利普的这些大型“社死”言论,与其说是心直口快,不如说他缺乏一种当代公众人物所应有的“政治敏感”。他更像是一个停留在19世纪文化教养的老贵族,在社会政治文化上已和时代严重“脱节”,与何为政治禁忌相隔着十万八千里。

菲利普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自嘲道:“我非常了解什么叫言论自由”,“因为我经常因为说了一些什么而被打落牙齿。”

作为“王夫”,菲利普一直努力把被19世纪的繁文缛节重重包裹的君主制带进20世纪。然而,一场皇家盛典紧接着就会被下一场王室丑闻抢去风头,一桩桩盛大婚礼之后总是出轨、破裂和离婚。

在菲利普和女王的三子一女中,除最小的爱德华王子外,安妮公主于1992年离婚,安德鲁王子于1996年离婚。但对王室声誉造成最大破坏的,是王储查尔斯和戴安娜王妃的婚变,以及因此被暴露在公众面前的背叛、出轨和冷暴力。

▲ 1979年, 英国巴尔莫勒尔堡,皇室合影,左起:爱德华王子、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菲利普亲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安德鲁王子


可以说,英国王室在“二战”后遭遇最大的国民信任危机,是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之间的纠葛,以及之后戴安娜王妃的香消玉殒。1997年当黛妃遭遇车祸去世,爱戴王妃的英国民众不满于王室对此的冷漠,批评他们完全与公众的悲痛隔离。

2021年,就在菲利普亲王去世之前,英王室再一次卷入爆炸性的公关危机。

这次是因为他的孙儿哈里王子和其妻子——具有非裔血统的美国女演员梅根。他们不久前接受了美国“脱口秀女王” 奥普拉·温弗瑞的电视访谈。在节目中,这对如今居住在美国加州、处于“半自我放逐”的夫妇控诉英国王室成员对梅根有种族歧视等行为。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  图/人民视觉

七十多年来,菲利普亲王苦苦守护的王室、君主制、传统是否仍有存在的价值?在21世纪,大不列颠的王冠和围绕着王冠的一切,是否即将成为被时代丢弃的旧物呢?

“当然不会。其实,传统的东西有超越我们理性所能理解的恒久价值与意义。你去看看《王冠》在全球的收视口碑有多好就多少能明白一点。”林奇给出了她的回答,“我还期待着他们至少能演到第十二季。”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