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的歼八Ⅲ项目为何会彻底失败? | 循迹晓讲

2021-01-07 星期四

图片

图片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威尼斯记者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11000字 阅读需要3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对于已经建国四十年的共和国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一个百感交集的年份,那场撼动全国的“艰辛探索”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创伤却是历历在目,仍不可尽数。


不过,这时候世界的大格局却发生了巨变,苏联走向灭亡已经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东欧各国纷纷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恶贯满盈的齐奥塞斯库被人民正义处决。

 

图片

|恶贯满盈的齐奥塞斯库和其夫人被起义后的军队击毙 图源于网络

 

同样的,开不久的我国在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后,又要重新面临西方的各种制裁封锁。

 

 

01

波涛汹涌的八十年代末

最先受到波及的就是极其敏感的军事项目合作,与欧洲国家的所有合作戛然而止。


包括刚刚有些眉目的引进幻影2000战斗机的计划,在前几年的时候,试飞过空军多种机型,极富经验的飞行员葛文墉在法国对幻影2000B型进行了测试飞行。

 

图片

|葛文墉与他试飞的幻影2000-B型战机合影,这是当时最新式的战斗机 图源于网络

 

回国后,歼八的总师顾诵芬专门邀请他到601介绍幻影2000的技术性能,结果葛文墉给在座的所有人都浇了一盆冷水,他说“这种飞机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飞行中飞行员十分轻松;如果不是对方飞行员发生错误,歼-8同“幻影”2000对抗是不会赢的。”

 

图片

|1989年巴黎航展上的歼八II型战机,代表着共和国战机的最高水平 图源于网络

 

未能成功引进这架飞机,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心中非常大的遗憾。与美国方面进行的引进F-16/79型战机与生产线的事情自然也是灰飞烟灭。

 

图片

|F-16/79型战斗机,这款被卡特政府逼出来的降格外销版F-16与两岸空军都有着一段故事 图源于网络

 

已经在进行的“和平典范”计划,也就是对歼八II进行机体设计和航电的改进项目,也因为美方要求支付因为政治波动造成的项目中止期间的违约金这件事情谈不拢而最终一拍两散。

 

图片

|歼八II在美国的照片,这个中美为数不多的军事合作项目最终不欢而散 图源于网络

 

美国人送回来了两架接受改进的歼八II和四套原型设备,这些飞机和设备将会发挥出远超其在美国的地位的作用,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几个短期可以提升空军实力的项目均告失败的同时,不可忽略的现实是空军的技术实力对比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已经到达了比初中与大学博士之间的距离还要大的差距,而且空军似乎刚刚知道还有着这种差距。

 

图片

|装备歼7这款仿制自米格21的战机的部队在八十年代是空军的头等主力 图源于网络

 

最令他们愤慨的是,被美苏欧洲这些老牌工业强国甩在身后这么大差距也就罢了;1988年12月10日,一架涂着红白蓝相间涂装的战机以动态滑行的方式出厂,并举行了出场仪式。在仪式上,为感念支持这架飞机的研发走到今天终获成功的蒋经国先生,故以经国先生的名字对这架飞机命名,也就是后来被誉为“台海翔鹰”的经国号战机。

 

图片

|1988年12月10日出厂仪式上的经国号战机,由李登辉完成了命名,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制防御战机项目的成就 图源于网络

 

1989年5月28日,经国号10001号原型机完成首飞,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有能力研制当时属于最新机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这架飞机也成为了亚洲第一架自研成功的第三代战斗机,一时令人侧目。

 

图片

|1989年5月28日经国号战机成功首飞,右图为1992年登上了美国《航空周刊》封面的经国号战斗机 图源于网络

 

这件事情同样在大陆引起了地震,不过与民间无知和狂妄的贬损不同的是,空军和高层的震动很明显是另一个方向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好不容易勉强掐掉了对岸向美国购买先进战斗机的可能。

 

图片

|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图源于网络

 

对岸多次提出的购买F-16A与F-16/79和F-20 的计划均被美方否决,只能依靠之前购买的F-104与F-5维持空防。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从来没有被外界看好过的“自制防御战机”项目在美方给予的一定帮助下竟然真的成功了。

 

|本来颇有外销前途的F-20虎鲨式战斗机因为政治原因和美国外销军机政策的数次改变最终失败,当时其主要潜在买家就是急于求购新式战机的对岸空军 图源于网络

 

令无数大国国民和媒体玻璃心破碎和牛皮吹爆的同时,空军上下倒是真的冷汗直冒,对于时刻要面对这个当时头号对手的空军而言,大失颜面这倒是其次的,可是自己当时大量装备的飞机又一次的被拉开了一到两代的差距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灭顶之灾。

 

图片

|歼六和歼七对抗F-5都显得很吃力,更不要提对抗经国号 图源于网络

 

无可奈何之下空军仔细点了点自家各个所的项目,同等技术级别的“十号工程”虽然开始的时间比经国号还要稍微早点,但是折腾到现在连一架样机都还没造出来,甚至动力系统这样关键设备的选择都没有定下来;虽然可以依靠采购苏27型战机弥补一部分战力上面的差距,但那终究是买来别人家的飞机,对于一向是心比天高的领导来说,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图片

|采购苏-27型战机成为了当时迅速提升空军战斗力的唯一选择 图源于网络

 

611所已经因为“十号工程”的事情焦头烂额;除去他们,唯一还有相关能力的就只有刚刚经历了“八二工程”的打击,又面临严峻经济形势的沈飞和601所,而他们也急需一个证明自己并且活下去的机会。


正巧,1990年10月31日,长者到沈阳飞机制造厂视察,

 

|长者视察沈飞时与主要技术人员的合影

听了沈飞做的歼八II大改和“八二工程”的汇报之后,长者当场指示“一定要争这口气,搞出‘争气机’


于是,代号“八三工程”的歼八III上马了;回到北京之后又在军委领导会议上指示:“歼八III一定要搞。钱,我想办法筹集。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买几架飞机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自力更生,靠我们自己,搞它两百架,对付台湾的‘经国号’。

 

图片

|上图:进行全武器展示的经国号战斗机  图源于网络

02

步履维艰研发难——歼八III的研制过程


在时任领导人的重托之下接下了“八三工程”任务的沈飞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轻松。


因为要达到“对付”经国号和同级别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性能对于歼八来说谈何容易,歼八II本质上属于拉皮版米格21的歼八I在抄上了通过非正常途径引进的米格23型上面的进气道之后,拼凑出来的产物,机体本身已经没有什么改进空间。

 

图片

|从埃及获得的米格23为歼八的改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图源于网络

 

美国人在“八二工程”之中对歼八II的改进也只是着重于航电设备和雷达,对于机体本身只是小修小改了一些地方,比如修改了配重不合理的挂架位置。

 

图片

|展示挂载武器的歼八II型,美国人在和平典范项目中帮助该机改进了挂架 图源于网络

 

所以“八三工程”着重点也在子设备的改动而非机体本身上,主要是两点,一是更换新发动机,也就是涡喷-14“昆仑”;二是为飞机改装新的数字化航空电子火控系统,说是新的,其实就是在美制的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已。


另外要求增加空中软管加油能力和组合式电子自卫系统,其他改进项目包括能混挂三种导弹,采用补偿空速管,改进弹射座椅,飞机的使用过载提高到8G,改善飞机可靠性与维修性,减重和调整重心。

 

图片

|从意大利引进的阿斯派德导弹被寄予厚望 图源于网络

 

从以上的改进可以看出来,沈飞对于歼八能够与新一代战机对抗的希望,主要集中在了对于机内设备的改进,尤其是发动机和新式火控设备这两点是重中之重。


前者可以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尤其是歼八一直以来过于低下的爬升率;后者配合新式的“A弹”和仿制品可以弥补歼八一直以来都缺失的BVR能力,在视距外交战能力已经显得极为重要的九十年代,这是不可或缺的。

 

图片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视距外交战能力就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空战指标 图源于网络

 

在研发时间上面,高层从一开始就要求尽可能的压缩时间,提出了在七年之内完成定型装备部队的要求,能快则快,颇有时不我待的感觉,考虑到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几代人的统一梦,在时间上面颇多要求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为此,沈飞提出了“争三保四”完成首飞任务,和“争六保七”完成设计定型任务的目标。考虑到沈飞在此之前已经折腾了歼八各型号二十年,还有“八二工程”的一些收获和经验,总的来说,他们对这个时间计划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图片

|从歼八I开始,沈飞已经和歼八各系列打交道二十年有余 图源于网络

 

但是从一开始,麻烦就不断地出现,首先的问题就是那台被寄予厚望的新发动机。


这款新发动机实在是不够精甚细腻,按照之前的要求,涡喷-14发动机是按照“三不变”的原则来设计的,也就是流量不变、外廓尺寸不变、主安装节不变。

 

图片

|歼八III型战机的技术要求论证会 图源于网络


如果是在这个前提之下,歼八II的机体直接换装涡喷-14发动机难度是不大的,结果实际上三个全发生了变动,而且发动机的高、低压压气机匹配不好,流道弯曲过大,导致不得不在其中间加一级压气机,结果高压压气机加长以至于主安装节被迫后移。


而飞机上面为了承载发动机推力,专门设计了一个加强框和推力梁,发动机的主安装节后移,飞机就无法满足发动机安装的条件。

 

图片

|问题多多的涡喷-14“昆仑”发动机,从这款发动机的实际表现来看实在是有些糟蹋了这个名字 图源于网络

 

发生这种情况,要么重新设计发动机,要么重新设计机体,协调的结果是发动机不能修改,但是飞机可以修改,这就使得歼八III的发动机安装段的内部结构必须做出修改。


而且为了适应发动机的流量增大,进气道也需要进行相对应的修改,比如进气道斜板的调节规律就要重新设计,这无疑增加了相当的工作量。

 

图片

|歼八II型战机的进气道特写,为了适应新发动机必须要做出一定的修改 图源于网络

 

1991年4月25-29日举行了歼八III型战机的第一次成品协调会,在27日晚上,召集主要几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和项目总师,对涡喷-14型发动机的放气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


原来,因为该型发动机的喘振余度不足,发动机的设计师提出需要使用放气方案来进行解决。


但是这又会对飞机的维护和实际使用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歼八是否能够做出适应该方案的改进也是一个未知数,需要讨论和研究解决,在哪方应该做出相关修改的问题上面一度争执不下。

 

图片

|林宗棠部长视察沈飞检查歼八III的研发工作 图源于网络

 

最后,时任航空航天装备部部长林宗棠做出了一个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要求发动机总师应该立足于无法放气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攻关改进;与此同时要求沈飞在歼八III型战机上配合发动机方面,论证可行的机上放气方案。


这种解决方案对于一个官员来说确实是谁也不得罪还能对上面有个交代,但是对于工业和技术的角度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完全没有明确的方向,万一发动机解决了放气的问题而机体上却已经进行了适应放气方案的相关改进,那么至少有一方所做的事情将会是完全的无用功,这种无序的安排也会使两个小组产生一定的混乱,影响到相关的设计和改进工作。


事实上,这种安排颇有“大跃进”时期的遗风,与其说是旧病复发,倒不如说是沉疴积弊下的惯性。


整个项目的时间和经费本就紧张,在发动机的问题暴露之后,就更是显得捉襟见肘,最终商讨下来的解决方案是先改装一个只有发动机舱段的金属样机,进行飞机和发动机之间的协调,也有利于论证和检查飞机的放气方案。


1991年11月15日-19日,在金属样机舱段完成后,对已经改装完成的样机舱段进行了评审,参与评审的包括空军试训基地和各个部队的代表、空一所、试飞院和驻沈飞和黎明公司的军方代表组成,对36个样机的项目进行了评审,最终认为可行或基本可行的17项,认为设计部门需要改进且有解决措施的12项,认为完全不可以接受的7项,结果是金属样机没有通过审核。

 

图片

|空军和国防科工委领导人视察沈飞,军方对于放气方案的可靠性一直充满疑虑 图源于网络

 

很显然的一点是,空军的使用单位对于发动机放气方案是持否定态度的,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情况,601和606两个所的协调结果居然是“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等待下次木质样机评审的时候再进行补充评审”,也就是说在军方已经表示了对于放气方案不信任的前提下仍然没有明确指出应该修改发动机还是修改机体本身。


同年12月,再次召开了木质样机的评审会,同时针对之前金属样机舱段的遗留问题进行了补充评审,结果是仍然存在两项在短时间内有严重技术困难无法解决。


与此同时,评审组对于放气方案提出的要求和疑虑仍然是该方案的放气机构可靠性和维护性上面;对于木质样机整机倒是认为基本满足要求,可以冻结技术状态转入详细设计。

 

图片

|歼八III的木质样机 图源于网络

 

半年后的1992年5月,“八三工程”办公室召开会议对发动机的放气系统和防喘系统进行技术协调,最终确定了飞机上应增加监测发动机放气带漏气的高温告警系统。


事实上,直到四年之后,606所才通过与俄方的技术合作,使用中介机匣处理技术,解决了高低压匹配问题,从而取消了放气机构。


但是在这之前,歼八III在未来的各种试飞项目中被迫使用着成熟度不足且有重大缺陷的发动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不说,也严重的影响了项目的总体进度。


1993年4月,沈飞首次召开了01架装机成品协调会,“八三工程”办公室也在两个月后再次以现场指挥部名义再次检查和督促成品研制的进展情况,确保部装与总装的顺利进行。


图片

|检修涡喷-14发动机现场照片,这台极其失败的发动机严重拖累了整个项目 图源于网络


但是,由于工程进度实在是太紧,当时01架装机所需要的的52项成品仅到位了21项,还不足所需项目总数的一半;那台多灾多难的发动机很顺理成章的又出了问题,按照计划应该在三月交付两台,但是在研制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在第四批次产品上更改,因此正式装机件要到十月才能交付。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沈飞总装的继续进行,飞机和发动机厂所商议决定七月和八月各提供一台工艺发动机用于装机协调,然后在10月31日前再分别提供415、416号两台上天发动机。从十一月到十二月初样机完成了静力实验和一系列的地面、机上实验,首飞的日子终于临近。

 

1992年12月12日14时36分,歼八III的01号样机在沈飞的试飞场首飞成功,飞行时间13分钟,顺利完成了“争三保四”的首飞时间节点,令所有人都很振奋,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之后会有多轻松。

 

图片

|歼八III 01号样机首飞时的留影 图源于网络

 

实际上所有人都很清楚,首飞的这个节点好完成,因为机体本身实际上也没做出多大的改动;但是真正左右着“八三工程”成败的几个关键项目,还都在麻烦缠身。


12月21日,在研制汇报工作会上,时任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作出了重要指示“歼八III首飞成功是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歼八III真正意义上的首飞应是发动机按规范完成试验,再装上脉冲多普勒雷达、综合火控系统,才可以叫做首飞成功。”


前面曾经提到过,歼八III提升性能最大的改动,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新式火控系统,而这两者在首飞时前者使用的是试制品,而且还毛病百出,后者索性直接还没见到影子。

 

图片

|时任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他曾在歼八III首飞后作出重要指示 图源于网络

 

在之前就已经惹了不少麻烦的发动机现在还在继续惹麻烦,随着试飞的进行,1994年一整年的时间里面,涡喷-14暴露出来了诸多缺陷,故障繁多而且不断的反复。


这些故障主要有:发动机多处渗漏燃油,在地面试车的时候经常发现有火舌喷出或者是冒黑烟,滑油消耗量大,发动机壁壁温过高,放气带漏气和小加力脉动等等。


上述故障虽然有些不是发动机领域里面的“大问题”,但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发动机不停地处于返厂维修——出厂——再返厂维修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了试飞进度。

 

图片|歼八III 01号原型机测试中的留影 图源于网络

歼八III的01号原型机在整个1994年因为发动机的问题就飞了四个起落,剩余的时间完全沦为了涡喷-14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平台。


这还算好的,在涡喷-14的试飞过程中,据说前后一共出现了15次空中停车的险情。


事实上,这台号称是共和国第一台走完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实际上是606所用原来的涡喷-13的3级低压压气机和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机前7级高压压气机的叶片等直接拼凑在一起搞出来的,属于典型的“面子工程”,实际上算不算“自主研发”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图片

|斯贝发动机是与西方的蜜月期中引进的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图源于网络

 

发动机问题多多而且短时间得不到解决的同时新式火控系统的研发进度也落后于既定计划,在首飞当天召开的研制工程汇报会上面,沈飞向国防科工委和空军汇报,新式综合火控系统的进度各项均落后于预定进度,只能先进行试飞任务,火控方面再追赶进度,除了火控设备之外,交流电源系统的开发进度也拖后甚多。


虽然在1994年12月30日,歼八III的03号原型机在装备上新式火控系统样品的情况下完成了首飞,实现了“保四”的节点。

 

图片

|极其罕见的歼八III 03号机的影像,可以看到携带了A弹并且加装了空中加油装置 图源于网络

 

但是“争三保四”完成首飞成为了沈飞在“八三工程”抢下来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时间节点,因为随着后续工程进度的发展,沈飞发现“争六保七”完成设计定型的指标离他们越来越遥远,各种子系统从发动机到新式火控系统的功能与软件还有可靠性没有一个不在出问题。


工程院院士杨凤田的传记里面提到:由于飞机是新的,发动机是新的,雷达火控系统也是新的,有些新成品是第一次装机,因此试飞初期故障颇多。发动机的故障刚排除完,继续上天试飞之后,雷达和电子设备又出现故障了,飞机停飞了,又要马上排除新的故障。


然后飞机刚飞一两个起落,发动机就又出故障了,这样反反复复,飞机试飞飞行的有效起落数很少。

 

图片

|试飞院宣传片中出现的03号机 图源于网络

 

而且各单位的跟飞人员属于不同的体系和单位,都有着各自的利益,一旦出现了问题,常常出现扯皮、互相推诿和争论不休的情况,经常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直接导致了试飞进度步履维艰。


时任现场副总指挥刘春义在回忆文章之中提起发动机相关的问题的时候仍然是怒不可遏,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整个定型试飞中,飞机实际成为了发动机空中试车台。


定型试飞不是按网络图在执行,而是围着排除发动机故障转......出现了故障,排除都十万火急,还来不及下功夫进行深人详细的工作,又要上天再飞,疲于应付,应对完了再装机,装机后又出现问题,周而复始,进入恶性循环。”

 

图片

|参与过歼八III项目的杨凤田院士,他的传记中留下了歼八III研发过程中的不少细节 图源于网络

 

更大的挫折在1997年发生,1997年1月24日,04号原型机在转场阎良的过程中,由于地面指挥失误着陆失败,造成二等事故,飞机当场报废。


虽然经过讨论决定紧急投产05号原型机,但是“争六保七”的时间节点不得不向后推迟两年;然而很不幸的是,1999年5月20日下午的试飞过程中,05号原型机因为左侧发动机燃油系统泄露造成飞机空中起火,飞行员跳伞,飞机坠毁,酿成二级事故。

 

图片

|歼八III 05号原型机的照片,由于该机在试飞过程中很快坠毁,所以留存影像极少 图源于网络

 

两次严重的二级事故其实变相的宣布了歼八III 的下马和“八三工程”的彻底失败,因为余下的两架飞机已经难以完成原定的剩余的试飞任务,而且整个项目也已经严重拖后,歼八III型战机的技术状态难以完成空军作战的使用需求,其地位也已经被其他项目所取代。


因此总装备部决定歼八III型战机在2001年底完成设计鉴定之后,不再定型装备部队,至此,雄心勃勃的“八三工程”彻底寿终正寝。

 

03

无可奈何花落去——“八三工程”的败因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项目彻底结束之后,最痛心和悲伤的莫过于沈飞和那些在这将近十年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时光的科研人员。


对于沈飞来说,继“八二工程”之后,他们寄予厚望的一个项目再一次惨淡收场,以失败而告终,如果不是引进俄罗斯先进战机并且仿制的项目,沈飞的命运都有可能被画上一个休止符。


|视察沈飞时观看歼八飞行表演的长者,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手推进的“八三工程”最终以惨败告终 图源于网络


长者也是颜面无光,他大力支持推进的“争气机”变成了“漏气机”,最后竟然一漏千里到了项目完全失败,这真是再糟糕不过的结果了。

 

“一、在对待质量、安全与进度的关系上,口头上讲的是质量与安全第一,但行动上还是进度第一, 或者说质量、安全是软指标,进度则是硬指标。二、擅长于面上的布置、计划、鼓动,但却短于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科研工作,却待之以不认真、不较真。这就应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歼八III研制中,对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往往是抓不住和管不住。


这段痛心疾首的总结是歼八III的总师李明在一篇名为《浅析歼八III型飞机研制经验教训》的文章中总结的,这篇文章最后更加沉痛的讲道:八二工程”是美国政府给中方造成的严重损失,而“八三工程”是我们自己给党和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这是多么的令人痛心!”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作为“八三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于项目的最终失败痛心疾首,也在总结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图源于网络

 

事实上,“八三工程”从一开始的目标中就充斥着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虽然那段“艰辛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盲目乐观和自大似乎仍然充斥在航空工业的每一个角落。


“新机配新发配新航电”的初始方案实际上一开始也遭到过关于可行性方面的质疑,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目标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比如沈飞曾提出过先装备技术上相对成熟的涡喷-13,等到涡喷-14成熟之后再行换装就被否决;在上级的压力和已经定好的“总基调”之下,所有由下至上发出的声音都被马桶盖子盖住了,直到所有的问题被积压到了一定程度,才像突开的沼气池一样喷发出来,而到了这时很多问题都已经无法再弥补了。


其实从建国以来的顽疾,或许只有有一天能够迎来体制上的根本改革,才能得到解决。

 

图片

|歼八III的失败暴露出了许多延承自“大跃进”和“艰辛探索”时期的体制顽疾,有些直到今日仍然有所影响 图源于网络

 

不过和项目参与人员的痛心与惋惜不同,虽然“八三工程”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不妨碍一些军迷用自己疯狂宇宙的大脑脑补所谓的“最强歼八”大杀四方的意淫场景。


所以最后也来简单聊一聊假设退一万步说“争气机”能够排除万难在世纪之交给蒸出来,技术水平上又是一个什么级别。

 

图片

|“八三工程”的惨败并不能让一些妄自尊大的军迷清醒,反倒是更加的疯狂宇宙,在本世纪初炮制了无数的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段子和所谓战法来意淫歼八面对强于自己一两代的对手时还能大杀四方 图源于网络

 

在战后的四代划分标准中,歼八III属于第二代机,作为设计之初追求高空高速和拦截能力的截击机,爬升率是首要考虑的性能。


可是歼八全系的爬升始终徘徊在180-200米每秒的水平,歼八III的爬升率根据《中国飞机全书》给出的数据,在换装涡喷-14发动机之后达到了225米每秒的最大爬升率,确实是有所增长。

 

图片

|《中国飞机全书第三卷中记录了歼八整个系列的部分性能,为我们分析这型战机的实际战力提供了参考 图源于网络

 

但是与假想敌和同时代的对手相比这个数据就完全不够看了,同级别的F-4和F-104都已经有了290+米每秒的爬升率,就更不要说F-16和F-15那已经达到了350+米每秒的级别,这已经是两个世界了。

 

图片

|早于歼八II/III型出现近十年的F-4战机在各项性能上都完全超过了歼八,图为满挂状态下的F-4战机 图源于网络

 

葛文墉曾经试飞过的幻影2000在更换了发动机之后也达到了270米每秒。那台号称“在世界同级别达到了先进水平”的涡喷-14发动机能否真的达到涡喷发动机的世界先进水平先不说,在它开发和试制的九十年代,世界主流先进战斗机的发动机早已在十几年前就进入了涡扇发动机时代,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降维打击。

 

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军用航空发动机进入了涡扇发动机的时代,涡喷发动机逐渐彻底落伍,图为美制F-110涡扇发动机,装备于F-15和F-16战机上 图源于网络

 

至于机载武器,寄予厚望的霹雳-11说到底只是意大利版本麻雀也就是“A弹”的仿制品,属于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而作为头号假想敌的“经国号”战机已经装备了自研的天剑-2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并且取得了1996年台海危机时候的技术优势。

 

图片

|为经国号专门研制的天剑2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装备领先了A弹一个时代 图源于网络

 

更加讽刺的是,曾经有机会引进的幻影2000和F-16两款战机最终却在对岸空军中装备。


而且对比当时计划引进幻影2000B/C和F-16/79,是更新式的幻影2000-5和F-16 Block20,前者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和崭新的RDY雷达,这款雷达的性能是当时各类机载雷达的翘楚,搭配了主动制导的米卡导弹。

 

图片

|在世纪之交彻底形成战斗力的经国号、幻影2000-5和F-16 block20代表着那时对岸空军无可争议的制空权 图源于网络

 

后者在Block20这个极具欺骗性质的批次号之下具备了与Block50批次相当的空战能力,在2000年更是采购了AIM-120C5型主动制导导弹,那是当时世界上同类武器中毋庸置疑的最优者。


按照计划同样将会在世纪之交服役的歼八III面对这三型战机可以说是毫无优势,在各方面都遭到了非常彻底的降维打击,这也是空军在1999年最终决定放弃歼八III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

|在八十年代擦肩而过的幻影2000和F-16最终却落户在对岸空军,并且装备了米卡和AIM-120C5两款极其先进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图源于网络

 

与歼八III一同逝去的还有那个追求高空高速的年代,事实上,随着导弹的发展高空高速突防理念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彻底过时,美国以此理念研制的B1A和XB-70两型轰炸机被下马转而研制低空高速突防的B1B就是一个标志。

 

图片

|遭到下马的B1A和XB-70轰炸机,宣告美国不再向高空高速突防的方向努力 图源于网络

 

与之一同过时的就是这些为了拦截它们而设计出来的战机,要知道歼八在设计之初的拦截对象是B-58高空轰炸机。


事实上国内推崇高空高速理论的恋尸癖们经常吹捧的两款战机歼八和米格25甚至在其服役生涯中没有一次在它们预想的作战条件下取得过任何战绩。

 

图片

|歼八设计时的假想敌之一B-58轰炸机已经在1970年全部退役 图源于网络

 

被津津乐道的米格25侦查型在以色列的侦查行动更多的是因为以色列缺乏合适的拦截武器,以色列主要使用的霍克防空导弹的射高不够,只有一万两千米左右,而F-4战机发射的AIM-7导弹尾追射程不足,在这两者被爱国者导弹和AIM-120所取代之后,米格25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米格25RB在以色列的侦查行动能够成功更多是因为以色列缺乏合适的武器进行拦截而并非高空高速所向无敌,但是部分罔顾事实的军迷却以此作为证据进行吹捧 图源于网络

 

并且该机不但在其全力优化的高空高速区间性能远不如许多国内军迷设想的一般疯狂宇宙,在中低空性能的降低更是极其严重,米格-25在高度4000米以下甚至无法超音速,该机在实战中甚至被F-5在低空中用机炮击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狭窄的使用范围也是导致这类机型过时的关键因素。

 

图片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5在低空被F-5击落,图为伊朗空军的F-5战机 图源于网络

 

在“八三工程”失败之后,共和国空军考量空战的发展趋势,也不再重视歼八的后续发展,转而更多的将重点精力投入了符合世界空战趋势发展的第三代战斗机项目上面,也就是“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这两个项目就是未来的歼十和歼十一。

 

图片

|1998年首飞的歼十战机原型机,无论性能如何,至少在意识上勉强跟上了时代的发展 图源于网络

 

今日空军中装备的歼八即使是算上侦察机也已经不足120架,甚至要远远低于歼七各型号仍在空军的现役数量,这应该已经很好的说明了空军对于这款战机的态度了吧?


歼八III仅剩的01号原型机从试飞院退役之后被赠送给了南昌航空大学,放在了这个并不怎么知名的航空学校的正门口作为校标,也成为了歼八III的数架原型机中唯一的幸存者。

 

|如今矗立在南昌航空大学门口的歼8Ⅲ 01号原型机,不仅是该校的标志之一,同时也见证并承载着那段艰辛的往史。但是同时,它也成为了该校某飞设专业出身的高空高速理念狂热拥簇者,每日颅内高潮的配菜,再考虑到此兄的高数甚至考不到及格线,不得不说是这架折翼之鹰的另一种悲哀 图源于网络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那款从来没有精甚细腻过的涡喷-14发动机后来居然被定型装备上了歼侦八F这款末代歼八。

 

图片

|服役至今仍然是主力战术侦察机的歼侦8F 图源于网络

 

然而,岿然不动的各类故障造成的二等事故和连绵不断的故障让歼侦八F大量趴窝停飞,担负海峡一线侦察任务的空军侦察机部队不得不使用更加老旧的歼侦六来执行任务。

 

图片

|在涡喷-14造成的又一个可靠性灾难的时候空军不得不使用老迈的歼侦6来执行任务 图源于网络

 

最后不得不又换上涡喷-13才重新服役,这也标志着这款末代涡喷发动机终于彻底的退出了空军的装备序列。

 


【游名胜古迹,品历史文化,「袁Sir带你游颐和园」活动火热招募中|2021年1月16日、17日仅两期,名额还剩10位,预报从速】


图片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

回头看:歼-6真的是一代「神机」吗?| 循迹晓讲


美国在太空技术领域保持领先的法门究竟在哪? | 循迹晓讲


厉害了,我的祖!两千年前真有罗马军团落户我国甘肃?| 循迹晓讲


图片

纳粹德国为什么没能造出核武器?| 循迹晓讲




图片

图片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