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雨绮在农场
我开始相信,这届快憋疯了的城里人,真的什么都干得出来。
露营已经不新鲜了,这个秋天,出不了远门、但又不甘心被封在高楼大厦间的都市中产,开始沉迷于亲近自然的新方案——
涌入“农场”。
最近,北京一家网红咖啡厅,就因走此悄悄走红。
有人冲着“美式农场风”五个字追过去,没成想,看到的却是一个“羊圈”。

via @四川日报
“完全就是鸡窝,草屑到处乱飞。”
在某点评app上,一些愤怒的网友以昂扬的语调,激情讲述了自己的打卡全过程。
买家秀里,咖啡馆地上满是草料,沙发和室内的遮阳伞,也都是用稻草做成。
草料包裹的室中间,摆着一张张矮矮的原木色咖啡桌,桌上是精致的柿子味甜点与饮品。

via @大众点评
都说时尚是个轮回,但总有一些流行,让农村人看了啧啧称奇:
俺们那儿的马厩和羊圈,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的宝?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第一次看到照片时就陷入了思考,总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
“甚至光这些草,仿佛都能从嗅觉上引发某种熟悉的联想。”

但这依然无法阻挡,很多人逃离都市生活的梦想。
在某书上,靓丽的男男女女们纷至沓来,坐在草垛上,他们悠哉地喝着下午茶,感受着“秋日第一份丰收的喜悦”。
精致白领们对田园的执念,都在这堆干草上了。

农场,早已不是当初的农场咯。
当吾等土人对“草”的认知,还浅薄地停留在“农村”上时,各大商家已经把它玩出了花儿。
这种来源于美国工业文明下的农场,如今在国内各大城市周边扎根,成为了无数中产的周末精神icon。

去咖啡馆喝个下午茶只能算入门。
感受到青草和泥土的召唤,真正沉迷加州梦的年轻人们,已经排着队跑去郊区,奔赴真正的美式农场了。
“不出国门,看尽异域风情”,一起变身西部牛仔,一起去体验向往的农场生活。

via @杨晤玖
这批复合型的“美式农场”,的确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农村”。
几乎不用看太仔细,你就能发现其中区别:
大草坪、大栅栏、大石子铺满的颗粒地面、原木色的吧台配大南瓜,这些元素都不算什么。
美式农场的关键词,是“动物感”。

作为畜牧业发达的美式农场,牛羊是基本元素。
有人说了,俺们村也有牛羊啊。
但人家那羊可不一样,这长相,一看就不是国产的——这叫“美利奴羊”。

via @杨晤玖
比羊更重要的是牛——牛仔的牛。
美式农场风的核心是穿搭,精髓则是牛仔情结。

via @biubiu墩
穿搭之于农场风,就如同“龙傲天”这个名字之于霸总。
要换成冲锋衣就没内味儿了。
气质再尊贵,也像一出少爷变形计,成了刘波儿。
via @biubiu墩 没有说美女男朋友的意思dbq
美式农场主穿搭长啥样——
棕色机车皮衣,叠穿牛仔外套,那是牛仔的不羁;驼色毛呢大檐帽,是牛仔的复古。
裤子也得来全套,开叉裤脚设计,这个微喇版型它就出来了。
“这套去农场,放牛妥妥的。”
这还不够,评论区有网友说了,得把牛仔裤diy一下才更绝:剪破洞、挑线头、用棉签沾84消毒液擦折痕,“3天就能擦出养牛才有的痕迹”。英文名叫American casual wear,讲究一种看上去有点贵又有点平价的feel。一身阿美咔叽风需谨慎搭配一张洋气的脸,不然,就可能秒变尼古拉斯·亚洲舞王,赵四儿。在一个无垠的大草原上,轻盈自由地翩翩起舞,背景最好还能若隐若现地露出点小木屋。附上坐标“大连某农场”,你就是今日份西部农场女孩。找个公园角落,木栅栏、摩天轮、小奶牛(也可能是马),还有牛仔辣弟。众所周知,现在受出远门难影响,很多城市周边的民宿价格都一路猛涨。据每日人物,光今年国庆期间,北京一些普通民宿都从500涨到了7000,走势堪比津巴布韦货币。“原来欧洲游的价格逐渐变成国内游,现在只能京郊游。”但悄然间,农场一日游,已经成了无数都市中产出国下乡的平替——作为一名在北京国贸做运营的打工人,95后的菠菜光今年一年,就已经“铤而走险”地去过四次农场。国庆期间,她原本要去江浙参加朋友婚礼,顺便周边五日游,没想到出发前被通知机票临时取消了。不甘心一整个假期都闷在家,她不得不放宽了出行标准。去不了省外,民宿又贵又没坑位,那好歹跑京郊看一次落日吧。不同于十几年前时兴的农家乐,摘完草莓吃个大锅饭,项目就结束了。现在打“农场风”主题的乐园,好比洗浴中心的一条龙服务。一个大刀阔斧,就搭建好几个区,什么种植区、动物区、营地区、餐饮区……集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于一体。挖野菜、摘水果都是基本操作,用业内包装话术,这叫“自然课堂”晓得伐?菠菜去的还是小农场,要按之前她在另一个美式大农场的配置,里面还会有什么学员田和公粮田。
号称都是“无公害种植”,入住的话还可以带10斤蔬菜走。
或者直接包一块地,她听说领导的一个朋友,就在那边掏了腰包,一年交几千块钱——
农场来帮你种菜,什么红薯、花生之类,你周末去收就好。
动物区也不算大,基本是羊啊、羊驼啊、鸡鸭猫鹅、兔子一类。
但这已经是平时天天对着计算机萌宠壁纸,闻不着的羊肉(骚)味儿了。
鼻腔被冲击带来刺鼻感,怎么说,这生理功能,每天公司出租屋两点一线的人都快退化光了:“在城市里看到这些动物也不容易”,一位带边牧去农场遛羊的姑娘小西说。在京郊的小村子里,菠菜成功吃着烤肉,看到了一枚“人间咸蛋黄”日落,并完成了国庆发朋友圈作业。那天,她用了俩小时,在122张照片里挑出了相对满意的九张,并发布快乐九宫图,配文:这一切,都完成于看完日落后着急忙慌地打车回城的网约车上。100多公里的路程,因为假期无法避免的堵车,开出了接近仨小时。菠菜永远记得,回程中因为山上太冷、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她哆哆嗦嗦地抽光了师傅一大包纸。“上一次冻成这样,还是在敦煌的沙漠里露营,都好几年前了。果然,人只有在极端气候的户外,才能创造深刻的回忆。”“你说要是搁空调房里赖一周,明年再回想这个假期,百分百啥也想不起来——时间就跟被人偷走了似的!”当然了,都市中产纷纷涌入农场,离不开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现如今,在某书上搜索“美式农场”四个字,已经有3800+笔记。无数潮人分享自己城市周边各种“宝藏农场”,高频tag:一秒掉入童话世界、潮拍の打卡地。但年轻人和中产也都非常实际,并不是什么好忽悠的代名词。很多人是消费现场笑眯眯,转身冲去社交平台发泄受的一溜儿气,包括但不限于:看着门票便宜,但地方偏、路程远、打车贵——“门票50元,打车花了80。”餐饮水平低,饭又贵又难吃——“一顿饭四、五百,面包比大列巴还硬。”服务质量差——“服务员满脸只想下班,连人影都找不到。”
via @大众点评 某农场但在美式大农场面前,被小宰一刀又不算什么呢,下午茶可以不喝嘛、饭可以不吃。现在人缺的是一顿饭吗,是异域风情,是自由,是一个地儿它能区别于每天清一色面对的钢筋水泥。章鱼夫妇是一对90后的年轻父母,刚到一家动物农场时,也觉得有点照骗:但没一会儿,他们也就不苛求了。毕竟,对他们来说,拍照、游玩都不重要,遛娃才是大刚需。而他们那俩娃一看见到鸡,就立马追着猛跑,那叫一个高兴。
via @小夕酱“没办法,现在的小孩儿哪见过鸡,平时见到的全是鸡块儿。”触景生情,这对把娃养成了城二代的中产父母,坐在农场原木色的吧台上,不无唏嘘地怀念起自己以前在乡下的好日子,但怀念归怀念,真要换成在乡下,他们坦言就不敢让娃这么放肆地喂小动物了:只有大农场、美式大农场,才有大量配套的儿童游乐设施,供小孩消耗永动机般的精力。只有大农场,进可喂牛羊鸡鹅,退可上干净无异味的现代厕所。只有大农场,能让他们忘记城里生活的一切,风一吹过来, 都是世外桃源的味道。啊,果然农耕民族的基因,就是无法拒绝任何形式的农家乐。有情侣还会选这儿办草坪婚礼——谁能想到呢,这年头结个婚都要跑农场了。老张和小王本来计划6月份举办婚礼,结果因为场地原因反复被取消。说到农场风的流行,夫妇俩很感激当时的农场老板:“各种帮布场、找主持、找车队、找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via @大众点评 不是这对新人,但也祝福他们然而,千辛万苦承办草坪婚礼,未必不是商家的无奈之举。据一些产业号报道,曾几何时,农场还只有一些单一项目,比如摘草莓、吃烧烤。但随着近两年,大金主——也就是来这儿团建的公司越来越少,农场主本主也就越来越卷。办完露营场地办飞盘、添置完滑滑梯添咖啡车,搞完亲子乐园又接草坪婚礼。图啥?就图能在社交平台上多露个脸,多引点年轻人过来,抢救下这快荒废了的大草坪。毕竟现在,南宁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都给憋坏了,更何况是人呢。也许在这个大大的时代里,都市中产也不过是找准一切机会做点小小的逃离梦。只不过这个秋天,这个梦因时制宜,变成了农场主的草垛子味。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都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