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娃都市”:连续9年出生率第一,日本人都在抢着搬去生三胎

2022-07-18 星期一


在生不出孩子的日本,有一个小城不断创下生育新高,人口连续增长了9年。


“日本要灭亡了哟。”


这是新晋首富马斯克5月初时在推特上发表的一条评论。


冒险说句显而易见的话,除非有什么改变,使出生率超过死亡率,否则日本最终将不复存在。这将是世界的一个巨大损失。(翻译:澎湃新闻)


他的此番言论,是针对下面这则关于“日本人口下降”的新闻所做出的感慨,这则新闻里给出了一些日本人口的最新数据:2021年日本的总人口数约为1.255亿,较上一年减少了64.4万人,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下降



同样破纪录的,还有日本去年的出生人口数:81.16万人,连续6年创新低


(图源:厚生劳动省官网)


每每谈及日本人口问题,老龄化和少子化都是必定会出现的词语。


然而,就是在这个人口减少情况已不容乐观的日本,却也有着人口持续上涨的城市——兵库县的明石市。


今天就从这座濒海小城开始说起。



明石市的人口逆转


明石市位于日本关西地区,是兵库县南部的一个小城,毗邻大阪。从2013年起,这座小城便开始了强势的人口增长。


到2021年的连续9年间,明石市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增长,并在2021年全市人口总数突破了3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25~39岁的育儿人群有所增加,0~4岁的儿童数量也有增加。


(图源:明石市官网)


带动明石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增长,也就是迁入人口带来的增长。


明石市官方给出的迁入人口统计分析显示,迁入明石的人主要是0-14岁的儿童以及25-39岁的育龄青年。


(图源:明石市官网)


在生育情况方面,明石市202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62,对比过往的数据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同时也在逐步接近日本政府1.8的生育率目标。


(数据截取自:兵库县政府情报·统计>合计特殊出生率)


深究明石市能够实现人口增长的原因,就不得不提现任市长泉房穗了。


泉房穗是土生土长的明石市本地人,大学之前都就读于明石市的学校,87年考上了东京大学的教育学部,毕业后在NHK工作过,之后担任过众议院议员的秘书并通过了司法考试。


2003年泉房穗开始从政,2011年就任明石市的市长。


(泉房穗,图源:东洋经济)


泉房穗迄今为止的政治履历并不复杂,但本就是明石市出身,又毕业于日本最高学府,还精通教育学和法律知识的他很清楚这座城市的需要什么样的改变,所以他就任市长后就定下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将明石打造成为能够互相扶持和帮助的「やさしい社会」(温暖人心的社会)。


泉房穗认为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都没有什么进步,对弱者不友好、对孩童很冷漠,而这样的社会是没有未来的,因此将明石变得温暖人心的改造就是以“为育儿提供有力的支持”为起点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泉房穗在就职初期就大刀阔斧地进行财政改革,提高了用于支援育儿的经费预算,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援育儿的措施。



儿童无法单靠自己成长起来,但父母也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围绕着孩子转,那么政府想要人们多生点孩子,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此,明石市对儿童的医疗费伙食费育费公共设施的使用费尿不湿的支出都进行了减免,而且这些减免对家庭收入、经济状况没有限制只要孩子符合要求就能领取


(中学生的伙食费(左上)、第2个孩子开始的保育费(右上)、公共施設的使用费(左下)、满1岁之前的尿不湿(右下)全都免费。图源:东洋经济)


其中,孩子们的医疗费在2021年7月扩大到了年龄18岁以下都免费,而东京则在今年3月才宣布要从明年开始将学生的免费医疗年龄提升到18岁,所以在这一方面,明石比东京都要先行一步。


(图源:明石市官网)


1岁以下幼儿的尿不湿,不光是免费,还会每月由支援员专门送货上门,如果遇到了育儿问题,可以直接和支援员讲,这就为手忙脚乱照顾新生儿的父母节省了不少的精力。



除了这些通用项目的费用减免外,明石市还为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儿童、无户籍的儿童提供专项的支援,比如给单亲家庭提供儿童抚养补贴、垫付离异父母拖欠的赡养费、定期举办能让分居父母和孩子见面的见面会等。


(图源:明石市官网)


反正这态度就是只要你是生在了明石市的孩子,不管家庭背景如何、自身状况如何,明石市都会对你负责到底。


今年6月7日,泉房穗在国会上分享了明石市支援育儿的各种政策,整个过程他的语速非常快,字字铿锵有力,看得出他对于明石的政策已经熟稔于心了。


末了,泉房穗还表示之所以要在育儿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就是因为对孩子们心存愧疚,没能让他们享受到世界上最基本的福利政策,所以即使现在起步晚了也要坚持做下去。


(图源:微博@黑哥在日本)


同时他也呼吁日本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想要阻止人口减少,那就发自内心地支援儿童的成长。


(图源:微博@黑哥在日本)


也正是因为明石市肯花费心思、付出精力,推出诸多大力度的育儿支援政策,这里才能够年年吸引到育龄青年和儿童来定居,而这些人群就转化为了能为明石在育儿上带来正反馈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明石市的育儿优势并不只是体现在冰冷的人口统计数据上,更是体现在市民的生活状态上。


有博主翻看了日网上明石市民发的日常动态,小朋友开心的玩耍和其乐融融的亲子活动是高频出现的内容。


(图源:X博士,下同)



这样一看,这座并不算很出名的小城市能够连年吸引新市民、增加人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国的人口困局


明石市在人口增长上的成功引起关注后,不少人觉得这不就是现成的优等生作业嘛,日本可以全国抄起来了呀。


的确,日本苦于生育问题久矣,现在几乎已经成了少子化的代名国。那为什么内部的一个小城都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而整个日本却会长期陷在人口下降的困局中找不到出路呢?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政府目前的生育率目标是1.8,不过这里的生育率指的并不是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而是合计特殊出生率,也就是中文中的“总和生育率”这一概念。


先来个小科普,总和生育率指的是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可以用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育状况。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让人口总数不会因为世代更替而下降,也就是当父母去世时,他们的子女能填补这个人口空缺。当这个数值低于1.5时,就可以被视作是低生育率了,因此1.5一般被国际社会认为是警戒线。


自1992年之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就开始低于1.5了,当然日本政府也不可能坐以待毙,甚至可以说他们还是略微有点前瞻性的,在1989年出生率还有1.57时日本政府就开始密切关注少子化问题了。


(1989-199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最右一列),数据截取自厚生劳动省《令和3年(2021)人口動態統計月報年計(概数)の概況》)


要说日本政府在应对少子化问题上不够努力,那多少有点冤枉日本政府了。


1994年12月,日本文部省、厚生劳动省、建设部共同制定了《10年天使计划》,开始对保育设施和制度进行改善。


1999年12月,制定第二个《新5年天使计划》,拟定“少子化对策推进基本方针”,主要针对改善职工就职环境、母子保健、咨询和教育方面。


2003年,日本国会决议制定《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次世代育成支援对策推进法》。


2004年,发布《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之后的每5年进行一次成果探讨。


2010年,日本政府决定将消费税的主要用途从老年人口调整到了应对少子化问题上。


2013年,日本政府斥巨资实施“待入学儿童改善计划”,预计解决40万儿童的就学问题。


2013年,展开“少子化危机突破之紧急对策”计划,以改善年轻人不愿结婚的情况。


2015年,日本在内阁府成立“育儿本部”,设置“内阁府少子化特命大臣”。


2016年,“出生率直指1.8”口号发布,制定了新2016年度-2025年度的十年催生计划。


2021年,政府设立“不孕治疗补助金”,计划今年起将不孕不育治疗全部纳入医保。


每年,日本内阁府都会发布《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来分析本国的少子化现状和疑难点。


这三十年来,日本政府为了催婚催生可谓是又出钱又出力,而且这些还只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日本采用地方自治制度,地方政府还可以再自行制定自己的育儿支援政策,这也是为什么明石市能够在这方面上投入这么多财政资金、推出这么多日本首创的举措。


几乎每一个地方政府的官网上,都会有“儿童”专页来罗列当地的相关政策。


(明石市和同属兵库县的神户市的儿童专页)


日本为了应对少子化的局面,上有大方针、下有小举措,那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真的就如外界唱衰的那样一点起色都没有吗?


那倒也不是。



少子化最严重的亚洲国家

并不是日本


自从总和生育率跌破1.5之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其实是在波动的,这个数值的最低点出现在2005年,为1.26,此后一度飙升到2015年的1.45,而近几年又有下降的趋势。


(日本总和生育率变化(最右一列),数据截取自厚生劳动省《令和3年(2021)人口動態統計月報年計(概数)の概況》)


2021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30,是05年以后的最低数,但是这个数值和外部的其他国家一比较,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


(从上至下分别为: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英国,总和生育率为最右一列。图源:厚生劳动省《人口動態総覧(率)の国際比較》)


厚生劳动省比较过部分发达国家的最新总和生育率,最低的是韩国,仅有0.84,应该也是全球最低了,同为亚洲强国的新加坡为1.12,欧美的生育率普遍要好于日本,但是也有比日本低的意大利(1.24)。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数据也值得参考: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是1.3。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07。图源:产业信息网)


非官方统计显示,香港地区的总和生育率近些年一直在1.1左右徘徊,但是2020年升到了1.37。



而台湾地区2021年的生育率根据全球227个国家和地区生育率预测报告的分析,为1.09。


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基数、基本情况等因素不同,总和生育率又是和育龄妇女人口数挂钩的一项数据,因此数值上的相同或相近并不能绝对地代表两者的生育情况相同,但是可以断言的一点是,日本的少子化情况在亚洲绝对算不上是吊车尾的那一个。


有在日的博主分享过他在日本见到的情形,日本人生小孩要么是完全不生,如果生就不会只生一个,因此有小孩的家庭往往都会有2个以上的小孩,在日本还会有小朋友很多的感觉。


(图源:微博@黑哥在日本)


不管是从数据来说还是从实际情况来说,日本政府这些年对于少子化的劳心劳力,也并不能算是全然错付了,只不过付出大于回报罢了。


要说为什么日本政府努力催生这么久,也只是捞到了一个不垫底的回报?


原因就很复杂了。比如生小孩毕竟不是去超市买东西,不可能因为政府发了钱就生,也得本身喜欢小孩并且愿意为其付出情感和精力。


又比如,日本家庭文化中丧偶式带娃的情况严重,明明是两个人的孩子,育儿的重担却总偏向了妈妈,而这种文化因素并不是靠政策福利就能改变的。


(日剧《坡道上的家》生动演绎了日本妈妈丧偶式带娃的窒息感)


再比如,一些育儿支援政策说得好听,但是能不能到位地落实就是另一回事了。


2020年,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宣布要休育儿假,成为了日本首位休育儿假的内阁大臣,消息一出日媒正吹反吹吹成了热点新闻,可见育儿假在日本落实力度之低,而且连男性都尚且如此,那么向来得不到职场友好对待的日本女性还真的未必能修满号称plus的带薪产假。



回到上面的问题,日本的生育率反反复复却得不到可观的提升,大规模效仿明石市的强势做法,是可行的路径吗?


恐怕没这么简单。


虽说创造良好有爱的育儿环境肯定有利于改善生育情况,但是上文中已经说过,明石市的人口增加,主要是通过强有力的育儿支援政策吸引到了有孩子或者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迁入而带来的增加,然而日本本身并不是移民国家,即使再大力砸钱来加强育儿的优惠政策,一时半会也不太可能明显增加人口


那既然狠砸钱也没用,不如干脆躺平,放任民众爱生不生呗?


肯定更不行,1.30都是努力了这么多年才勉强维持住的,如果再抠抠搜搜不舍得花钱给福利,那么过不久在生育率上,日本就真的要和韩国手牵手,谁先破1谁是狗了。


不过在生育意愿持续低迷的东亚,应对少子化颇有经验的日本今后究竟会走怎样的一步棋来突破困局,绝对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泉房穗
东洋经济,9年連続人口増、明石市の泉房穂市長「子ども予算3倍必要」と考える理由
X博士,吉林跑男,生不出小孩的日本,有个城市正抢着全员三胎
维基百科,总和生育率
钛媒体,周玉琴,日本疯狂“催生”30年:生一个奖40万,政府还帮你养,不孕不育免费治
央视网,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国际警戒线
产业信息网,2021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较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
黑哥在日本,日本版人口危机上下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 完 -



🎞🎞🎞

日本孩子的体育训练日常
教育从幼儿园抓起!


小通长期撩想兼职投稿的小伙伴

后台回复【投稿】即可见详情

点击图片阅读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转载原创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致力于做新鲜有趣的日本相关科普

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