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救助上千只野生动物 川南最大野生动物民间救助点面临尴尬:运营资金不足勉力维持

2021-07-05 星期一

“来,吃饭了!来,吃饭了!”李玉琴提着一个大桶边走边召唤,笼舍里的猴子、鸟儿等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偌大的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这是一家乡村农家乐,也是四川省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

七年多以来,这里已成功保护和救治了上千只野生动物,其中大部分经救助已放归大自然,成为川南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民间救助点,大家也亲切地称李玉琴为“李三嬢”。7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发现,目前这里还救助着70多只野生动物,包括金刚鹦鹉、黑颈鹤、金雕、豹猫、猴子、狐狸等,堪称一座小型动物园。

但是,这个经乐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实地考察、正式批复确定的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如今面临着新的现实尴尬:近年,相关部门共给予救助点近30万元补贴,但远远不够于动物救助的开支。由于受伤的野生动物中有一些是“终生残疾”,还有些已失去野外生存能力,无法放归大自然,所以都将要在这里“养老到终”。

面对运营资金的缺口,李玉琴感到了压力。虽然家人很支持她,丈夫、儿子开办猪场挣钱,贴补了一部分救助费用,但是最近两年,救助点接收的动物越来越多。

想起对家人的亏欠,李玉琴有时也会掉眼泪,但每当她感到劳累时,“看看那些小动物,它们盯着我的眼睛,真的心疼可怜它们。”她打算尽自己最大努力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

↑李三孃给救助点里的猴子喂食

现状——

乡村农家乐里,有个“野生动物救助点”

“目前有70多只野生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四川乐山,沿着乐夹大道至甘江镇附近,拐进小路200多米远,便可以看到“鸵鸟园”和“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的醒目招牌。院子里,有三五位家长正陪伴小朋友在游乐玩耍。不一会儿,有位小伙子前来农家乐里的鱼塘钓鱼,李三孃赶紧上前去招呼。

傍晚6点,来此游玩的大人小孩先后散去。李三孃换了双鞋,系上围裙,提着一个大桶装了满满的饲料,边走边召唤,“来,吃饭了!来,吃饭了!”院子里的大树下分布着L形的笼舍,猴子、鸟儿等发出叫声,偌大的院子顿时热闹起来。

“这些鸟儿有专门的食物,他们也喜欢吃苹果。”李三孃从鸟笼上面取下一个个罐子,往盆里添加食物,随后又削了几个苹果放进笼里。听到召唤后,一只巨大的苏卡达陆龟慢悠悠地爬了过来,抱着苹果啃了起来,后面几只小的缅甸草龟也纷纷爬了过来。

这里的猴子数量最多,大大小小有三四十只。李三孃将饲料逐一舀在每只猴子面前的食槽里,不一会儿便被吃个精光。拧开开关,每只笼舍顶部的水管里便漏水下来,猴子们攀着笼舍开始饮水。李三孃说:“以前是塑料管,经常被咬坏,现在换了金属管。”

在给所有的动物挨着喂食后,李三孃又拿起水管给每个笼舍进行冲水打扫,顺便给猴子们洗了澡,“这些剩余的食物残渣等,如果不及时打扫干净,第二天就会发臭。”

↑一只苏卡达陆龟正在啃食苹果

据李三孃介绍,这里按鸟类、禽类、兽类等进行分区饲养,目前有70多只野生动物,包括金刚鹦鹉、黑颈鹤、金雕、豹猫、猴子、狐狸等,堪称一座小型动物园,其中有不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缘起——

一只受伤的小猴子 开启她的救助之路

“当地林业部门和他们商量,以后有需要救助的小动物,就送到他们这里来”

李三孃,本名李玉琴,今年52岁,土生土长的乐山市夹江县甘江镇人。在她经营的这家农家乐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野生动物?她又是怎么和野生动物救助结缘的呢?

据李玉琴介绍,她和老公曾经一直从事水果批发以及肉牛养殖,2014年时成立了夹江县富民特种动物繁育基地,开始办证驯养繁殖鸵鸟。最多时养了近100只,后来还陆续养了孔雀、野鸡、大雁等,“鸵鸟园”逐渐在当地及周边火了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玉琴的老公万建军在县城赶集,遇见别人卖一只受伤的小猴子,当时有人出价1000元,夫妇俩觉得于心不忍,便加了200元买回来救助。万建军父子都是兽医,猴子买回来后,很快被成功救治,李三孃给它取名“空空”。

此后,当地林业部门到“鸵鸟园”来检查时,发现了这只被救助的猴子。想到万建军父子都是兽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便和他们商量,以后有受伤需要救助的小动物,就送到他们这里来。李玉琴心想,需要救助的毕竟是少数,便满口答应了。

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

不过,让李玉琴没想到的是,当时她这随口一答应,从此就走上了救助野生动物之路。除了当地林业部门送来动物进行寄养救助,临近的部分区县闻讯后,也联系她送来一些受伤的动物,或者直接打电话请她去拿。

李玉琴回忆,她还记得某区县林业部门救助了一只受伤的猴子,当时就放在单位食堂旁边的一个棚子下,无专业人士管理,令人心痛不已。幸运的是,经过救治,这只猴子终于恢复了健康,至今还生活在这里。

李三孃的农家乐

波折——

曾有人眼红举报 后正式挂牌成野生动物救助点

“经实地考察,该基地具备治疗受伤动物的设备和能力,同意确定该基地为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

随着周边区县林业部门送来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李玉琴的“鸵鸟园”也让附近一些村民眼红。“有人说,凭什么她可以养,我们不能养?”李玉琴说,当时甚至有人打110举报,称这里非法饲养各种野生动物,但警方调查核实,确系林业部门寄养救助。

据李玉琴介绍,还有一次,两位自称省级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男子来到基地,表示他的同事已经和当地林业部门衔接,需要将李玉琴这里饲养的野生动物全部带走。

“我并不认识他们,要带走可以,但肯定需要当地林业部门同意。”李玉琴说,当她跟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进行联系核实时,两位男子却一溜烟跑了。

不过,这也引起了当地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如何消除野生动物救助中的“杂音”,让这个救助点更加规范地运转?

喂食孔雀和黑颈鹤等

2016年5月16日,经过夹江县林业局和富民特种动物繁育基地申请,乐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正式批复,经实地考察,该基地具备治疗受伤动物的设备和能力,配有专业人员和兽医师,可以从事专业治疗和救护,并有关爱野生动物的社会责任感,愿意承担受伤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同意确定该基地为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

该批复同时表示,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点主要受理误捕或受伤的陆生野生动物,对其进行专业救护救助,细心照顾后放归大自然。随后,该救助点正式挂牌。

↑救助的狐狸

2017年,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复同意富民特种动物繁育基地成立乐山市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该救助点还成为了乐山师范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为该校林学、生物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

困难——

7年救助上千只野生动物 运营资金面临不足

“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共给予救助点近30万元的补贴。但仅在食物供应上,每年的支出就要花费20多万元”

“在救助点被正式批复和授牌后,几乎没有人再发出质疑的声音了。”李玉琴说,但同时整个乐山市范围内误捕或受伤的野生动物都送了过来,数量也越来越多。

几年来的救助工作中,给李玉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只动物。一只是峨眉救助的狐狸,当时是在垃圾池边被发现的,脑袋里已经生了蛆,她和老公一起花费整整一天,挑出了上百条,最终狐狸获救。

李玉琴说,还有一只今年4月份救助的猴子,“本来以为已经死了,当天没有去掩埋,结果第二天看到它眼角有泪,经过再救治,终于活了下来。”

从救助点正式成立以来,李玉琴救助的每一只动物都有完整的台账记录,谁送来的,伤情如何,救治后的去向都一一在列。据李玉琴统计,救护点正式挂牌以来共救助野生动物1368只,其中大部分救助成功后已经放归大自然,还有一部分因伤情过重或设施设备及救治力量限制而死亡。

救助登记表

随着救助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李玉琴一家人面前。仅在食物供应上,现在李玉琴每年的支出就要花费20多万元。“确实很吃力,很尴尬!”李玉琴说,这些小家伙看到其他人都不会叫,只要看到她就要问她要吃的,所以说有些东西放不下。

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共给予救助点近30万元的补贴,但远远不足以支撑动物救助的开支。由于受伤的野生动物中有一些是“终生残疾”,还有些动物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无法放归大自然,所以都将要在这里“养老到终”。

不过,万建军和儿子万宇航都很支持李玉琴。为了节省人工,野生动物的喂养和管理工作都是李玉琴一个人做。万建军父子则开办猪场挣钱,贴补一部分野生动物救助费用。

最近两年,该救助点接收的动物越来越多,想起对家人的亏欠,李玉琴有时也会掉眼泪。“最对不起的是我的父母和孙子。”李玉琴说,今年老爸94岁,老妈86岁,她很少关心照看她们,6岁多和3岁多的两个孙子也全是儿媳妇在带,一家人很辛苦。

然而,每当李玉琴感到劳累时,“看看那些小动物,它们盯着我的眼睛,真的心疼可怜它们,有时还是会给我带来乐趣,叫我、亲我,给我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信念——

已成川南最大野生动物救助点 尽最大努力坚持

“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为更多受伤的野生动物撑起一片天”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野生动物时常会误打误撞出现在居民区范围内。据乐山市林业和草原局野保科负责人刘庆大介绍,不少人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发现有野生动物出现或者受伤都会及时上报,近年来林业部门救助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以前乐山市并没有专门的场所接受野生动物的救助,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收缴、查获的陆生野生保护动物,也往往有伤在身。”刘庆大介绍说,以前很多时候只能送往成都的动物园去救治养护,或者寄养在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

在富民特种动物繁育基地成为乐山市唯一的救助点之后,缓解了受伤野生动物无处去的尴尬。刘庆大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如今这个救助点已成为川南地区最大的一个野生动物民间救助点,很多地方也曾过来学习取经。

李三孃正在打扫笼舍

李玉琴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用心,也感染了很多人,不少爱心人士自发前来帮忙,闲暇时会送来水果和物资。爱心人士杨女士说:“看到李三孃照顾这些野生动物非常不容易,所以她想尽些微薄之力,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

如今,虽然农家乐的经营情况不是很好,但李玉琴说,她还是打算尽自己最大努力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为更多受伤的野生动物撑起一片天。

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