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第34届金曲奖入围名单(附名单)

2023-05-17 星期三



第34届金曲奖入围名单公布,本届由陈建骐担任评审团主席。

提名的音乐人中,徐佳莹及其专辑《给》和洪佩瑜及其专辑《明室》成为最大赢家,领跑入围名单。


徐佳莹及其去年发行的专辑《给》共获得8项提名,分别是年度专辑、最佳华语专辑、最佳MV、最佳华语女歌手、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演唱录音专辑、最佳作曲人、年度歌曲。

算上去年凭借《雏形》《以上皆非》获得的3项提名,专辑《给》总共获得了10项提名(今年提名的作曲《不在一起就不会分开》不收录在《给》中),追平了张惠妹《阿密特》、蔡依林《呸》和周杰伦《范特西》的金曲奖提名记录。

洪佩瑜及其首张个人专辑《明室》同样获得8项提名,分别是年度专辑、最佳华语专辑、最佳华语女歌手、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作曲人(徐佳莹)、最佳作词人(葛大为)、年度歌曲、最佳新人。

吴青峰及《马拉美的星期二》共提名7项,分别是年度专辑、最佳华语专辑、最佳华语男歌手、最佳MV、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编曲人。

郑宜农及《水逆》提名6项,包括年度专辑、最佳台语专辑、最佳台语女歌手、最佳作词人、最佳作曲人、年度歌曲。

本届入围有5组大陆音乐人入围演唱类奖项,包括Mr. Miss(最佳演唱组合)、郁可唯(最佳华语女歌手)、刘柏辛(最佳华语女歌手)、赵雷(最佳华语男歌手)、宫阁(与邓紫棋共同提名最佳专辑制作人)。

关于本届金曲遗珠,陈建骐提到了邓紫棋、韦礼安等人没入女歌/男歌,也表示周杰伦在讨论范围之中,但评审机制肯定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也会考虑周杰伦歌曲的传唱度与对我们的陪伴。



每年都讨论金曲奖,每年也一定会有不尽人意之处。

本届金曲奖入围名单最大的观感是看似多元其实很保守,看似艺术其实很工业。

以往金曲奖能够在华语独立音乐中挖掘出一个在大陆都很少人听过的裘德,但纵观今年的入围名单,奖项分布仿佛是在“品质独立音乐”里按照传播度排了个序,领跑的人毫无意外且都已耳熟能详,而那些不那么占有市场话语权的优秀音乐人某种意义上在这里却成为了一种“镶边”的角色,看起来花团锦簇,但却是在向某种略显单调的趋势聚拢,仿佛以台湾的工业审美开了个年会。

不是说获得提名多的作品不好,这不是某个作品的问题,而是许多作品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景观问题。当关注度和获奖数呈现出某种正相关,一切就不那么有趣了。当一份名单太符合对台湾流行乐的传统印象,这份名单看起来就更像回望过去,而不是看向未来。

就拿大陆音乐人入围的情况来说,刘柏辛和Mr. Miss等人入围固然实至名归,但他们的作品真的只能入围“演唱”奖项吗?比如刘柏辛的hyperpop,某种意义上足以作为制作上的新风榜样,结果肯定的却单是她的演唱。再比如Lisa Djaati的电子和叶颖的世界风流行,未必没有位置。小语种部分除了《水逆》以外,也大都局限在了小语种的圈里。这时候你就很能理解当时林生祥为什么会对金曲奖提出抗议。

个人心中最可惜的几张:

泳儿《Dark light of the soul》——我心中的2022年度最佳专辑,落选或许是因为地域/语言原因而未被评审关注到,非常可惜。

祁紫檀《无归属的她》——关于这张最担心的是她可能没有报名……祁紫檀的演唱风格配上如今的创作、制作水平,早已是盘点这个世代华语音乐难以忽视的女声。同理Vinida、表情银行、朱婧汐等人若有真的被关注到的话,应该也有机会。但令人叹息的是我们毕竟有地域等诸多隔阂与限制,寄希望于对岸来肯定大陆的音乐并不现实。

叶颖《活得像自己的名字》Lisa Djaati《涟漪效应》——如果说泳儿/祁紫檀落选或许是因为地域和语言,那她们落选可能就是因为“关注度”了。这也是我前面说的,她们做得可能未必比那几张聚光灯下的差,却因为某些原因被忽略了。

陈珊妮《调教》——作为一张在概念与制作上都极有高度的一张作品,仅入围装帧和编曲两项着实意外。对她像是一种刻意的忽视。

邓紫棋《启示录》——在我心中这张各方面水准都显然高于《摩天动物园》,但对比《摩天动物园》的5项提名,本次却只入围一项专辑制作人,只能说不同评审阵容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审美差异。

金曲奖不是Billboard,应该和流媒播放/唱片销量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也应该去打破许多语言和地域上的隔阂,它最让人兴奋的点从来不是肯定那些浮在面上的东西,而是让人觉得潜在两万多张作品之中的人只要做得够好也有机会。作为华语地区的权威音乐奖项,它应该更像面对未来的风向标,而不是某个地区的产业年会。







演唱类入围名单












THE END



作者:木一

编辑:阿舍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