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卡-28已进博物馆?卡-31也难见踪影,曾花费数亿美金引进

2022-03-29 星期二

国产舰艇的发展趋势是有目共睹的,从性能来看054A护卫舰、052DG同样驱逐舰定位明确,055大驱吨位和武器配置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而数量来说,国产舰艇去年入列17万吨左右,超过美国的10.5万吨,增速大约等于小半个印度海军。当然,在国产舰艇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中部分装备建设也有增强的空间,比如舰载直升机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社交媒体上就出现国内引进的卡-28直升机的图片,上面有明显的“捐赠”字样,猜测该直升机应该是已经退役后被捐赠给了博物馆,而这离首批卡28进入国内才22年,低于一般舰载机25-30年的使用寿命。实际上现在卡-28和卡-31直升机在国产舰艇上也几乎很难看到了,国内几乎没有继续引进,而很多大型舰艇比如055大驱甚至依旧使用体型较小的直9,完全是大马拉小车。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卡-28直升机在国内水土不服

还是先说结论,卡-28如果延寿一下用个30年问题不大,但用了22年左右基本寿命刚到就退役,可以猜测各个方面的反馈应该都是不太顺手的。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因为卡-28在国内水土不服,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卡28的机载设备问题

在卡28之前,国内舰载反潜和搜救直升机一般是使用直-9,但直9作为4吨级轻型机的问题是载荷不足,只能携带两枚反潜鱼雷,机身内无法放置复杂反潜设备,也无法吊放复杂声呐。

而卡-28作为卡27的出口版,设计之初就是舰载反潜直升机,使用两台输出功率1640千瓦的TV3-117VK涡轴发动机,载荷非常充沛。机内安装了一部“章鱼”搜潜系统,不仅配备反潜雷达、吊方式声呐,还有磁异常探测器,有效探测距离400公里,机头雷达可以探测30公里内露出水面的潜艇,机身内置的计算机就能处理一部分反潜数据。武器装备方面,则可携1枚自导的鱼雷,1枚火箭助推鱼雷,10枚PLAB250-120航弹,2枚OMAB航弹,这也是当初国内看中卡28的部分优势,。

但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发现俄式装备的问题还是很明显。

首先是俄式电子设备都是旋钮式的“钟表店”,电子化水平较低。以前还勉强够用,但随着国产新舰的信息化水平明显加快,舰艇内都是第四代显控台加上高速数据链和新一代C4I指挥通讯系统,这就让卡-28上的那一套就有点格格不入了,很难融入国内反潜系统,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再者卡-28虽然载荷较大,但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俄式舰艇狭小的机库考虑,比如国内引进的第一艘现代级956E甚至是伸缩式机库,俄方舰艇也普遍不重视机库,因此卡-28的机身狭窄,内部空间非常局促。比如机身内安装大量探测处理设备后,只能配备一名反潜系统操作员,而且这个成年人甚至无法转身,较少的人员也制约了其反潜任务的效率,当然这也和俄式设备电子化水平不足,体积较大有关。而狭窄的机体设计,也导致该机型改进升级的难度很大。

第二,卡28的高度问题难以适应

上面我们说到卡28设计专为舰载设计的,而俄方舰艇普遍机库狭小,因此该机型采用了全球独特的共轴双旋桨叶,这也是该机型的显著特点。卡-28得益于该布局,因此外形短小,节省了尾梁和尾桨的空间,不仅抗极端天气能力强,也让这款12吨级的中型机长度仅有11米,甚至比直9还要短,这不愧俄方设计上的天才之举。

但这也让卡-28直升机的高度高于一般西方直升机,高度达到了5.4米,俄方舰艇诸如现代级舰艇由于是配套设计,当然可以正常使用,但以往主要使用引进的西方直升机的国内舰艇,一时间就很难适应这种“高度”了。

于是一段时间内国内舰艇进入“改改改”模式,部分建造中的052B/C驱逐舰开始加高机库,以容纳卡-28,典型的外观就是机库中间部分高于两侧,形成一个“凸”起的状态。随后国内还花费数亿美元引进了Ka系列的另一款——卡31预警机。

不过卡-31预警机的高度相比卡-28又上了一个台阶,在预备用于测试卡-31的052C/D驱逐舰的部分型号上,机库又被进一步提供,几乎成为了“山”字型。但实际上卡-31除了在052C/D上进行少量测试飞行外,几乎没有实际装备使用过。但由于卡-28和卡31的高度问题,导致一段时间内国产舰艇机库高度普遍都很“奇怪”,这都是由于没有一款真正的国产通用中型直升机所带来的困扰。

第三,卡-28的后勤维护过于复杂

这个问题主要来源于卡-28的共轴桨叶系统,该系统在全球来说都非常先进,但同时先进也意味着这是一套复杂的桨叶机构,这导致卡-28的后勤维护异常繁琐,周期较长,且零配件依赖进口,不少军迷都猜测卡-28的修理周期过长,妥善率并不是十分好。

除此之外,卡-28的TV3-117VK涡轴发动机也要依赖俄方进口零部件,这都让卡-28显得更加水土不服。毕竟卡-28看似只是一款装备,但背后确实紧密联系着一套完整的俄式装备工业体系,对于长时间使用使用西方直升机的我们。这一切都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显然直-9是不适合作为主力反潜直升机的,卡-28尽管有许多缺点但其综合性能还是要优于直-9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卡-28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无法融入整个国产舰艇装备体系,这也和当时整个国内舰艇装备大环境有关。

此时,就非常有必要说说当年的舰艇装备的大背景了。

卡-28是1998年伴随着现代级956E型引进而进入国内的,首批一共引进了8架卡-28直升机,包括5架反潜型、3架搜索救援型。除此之外卡-28有个作用,就是为现代级上配备的SS-N-22型“日炙”超音速反舰武器提供雷达中继指引,这也算是卡-28当时的重要任务了。

不过当时国内舰用的先进设备大部分都非俄系,而是来自西方,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居多,比如当时根据知名的意大利“奥托-梅莱达”40毫米舰炮技术引进生产的76A型37毫米双管舰炮,以及从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获得了少量的B.515S型324毫米鱼雷发射器,以及配套的A.244S型反潜鱼雷。

而从法国方面则获取了海响尾蛇导弹,后改进为HHQ-7。法国海豚直升机国产化而来的直9直升机。配套响尾蛇引进的海虎DRBV-15C搜索雷达、汤姆西作战系统、塔维塔克(TAVITAC)作战情报指挥系统,就连当时的舰用直升机助降系统都是法国产品。


而053H2型上装备的国内第一套情报中心,所配套的ZKJ-3指挥系统也采用西方I/O设计,且和英特尔8086系统兼容的。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海军舰艇的系统是和西方体系比较兼容的。

但由于历史原因,80年代末期后整整10多年我们几乎我们从西方引进到先进的海军装备。而随着90年代苏联解体,我们从俄方引进到了苏27、现代级等先进装备,以这些重点装备为核心,我们开始配套引进相关周边装备,重新代开了俄式装备体系的大门,而卡-28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入了国产装备的体系之中。

其实抛开卡-28和卡-31等俄式舰载直升机不说。国产舰载直升机由底子薄,长期以来还是在消化西方引进技术,而国产化的过程比较艰难。这些年来说,虽然有直-9改进型、直-18F反潜型、直-18Y预警机,但在中型机方面一直未有合适的反潜机型号。这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一幕,目前055大驱的首舰甚至还在使用直-9改进型,作为拥有庞大双机库的万吨级舰艇,这的确是有点委屈了。

不过随着国产直-20中型通用直升机平台的出现,国产10吨级舰载直升机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卡-28的凑合用,和直-9的勉强用之后,国产舰载机将进入到真正实用好用的直-20时代。

目前大家比较期待的主要是直-20反潜型,军迷猜测这款机型目前还处于测试状态,但社交媒体上已经可以看到相关的效果图,大致可以看出该机型的一些技术特点。从外观上来看,直20的整体布局类似于美国黑鹰直升机,而黑鹰直升机衍生出的SH-60/MH-60R的舰载机型,在外观上也和直20反潜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在机头和机腹后侧,可以看到前后两部ECM天线,而机头下方还有硕大的对海搜索-反潜雷达,机头前部这又光电通道的转塔。机腹中间可以看到明显的吊放声呐的舱口。

武器系统方面,机身两侧的两侧挂架上可以挂载反潜鱼雷,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浮标声呐发射装置,用于观察的气泡窗等等。当然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参数而已,直20更重要的飞跃还是来源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电子化、信息化反潜系统,完美对接以055为核心的航母编队反潜指挥系统;二是完全自主的技术,让后勤维护,装备升级可以自己把控。而作为载机平台的直-20本身也是可以媲美黑鹰的先进中型直升机,可以说直到现在我们的舰载直升机水平终于可以和欧美国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了。

除了反潜机之外,直-20作为优秀的中型机平台,在未来的国产舰载直升机研发上还大有可为,比较期待的至少有直-20搜救型、直-20特种作战型、直20通用运输型等等,这些直20衍生型有望让国产舰载直升机进入到直20时代。不过在直20之外,国产舰载机的无人化进程也非常快,目前国内舰艇上就看到了疑似国产CW-40、AR-500C等多重无人机直升机,这些型号将作为直20有人机的有力补充,执行一些长航时低敏感度的侦查和搜索任务,可以让减少直20的备勤出勤压力,将有限的战力用于最关键的地方。

总体来说,从98年引进卡-28开始到如今的20多年,正是国产舰载直升机不断消化西方技术的22年,发展自身技术的关键20年。同时我们也同时看到俄式产品的优势和缺点,通过实际使用的经验以及对未来装备发展趋势的判断,我们最终决定不在引进后续批次的卡-28和卡31,而是以自研的直20挑大梁,作为未来的国产舰载直升机的主力,而国产AC313直升机也可能成为未来的国产“海种马”。

这些新型的舰载直升机,将在之后大量出现在055大驱、052D通用驱逐舰、国产新型航母、两栖攻击舰上。到时候全球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国产舰载直升机体系,在消化了西方技术加上俄式装备使用经验的加持,相信未来国产直升机的发展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