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场馆验收!卷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20-12-30 星期三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冬残奥会进入倒计时。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张家口赛区-古杨树组团工程刚刚进行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雪联的初期验收工作。在初期验收后数日,卷宗就第一时间来到了现场,跟随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利教授,一起巡游了冬奥会的几座重要比赛场馆。



图片

验收完成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工程收尾工作在紧锣密鼓开展中。©朱迪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获得成功,北京冬奥会是中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也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夏奥与冬奥的“双奥”城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包括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其中北京赛区承办所有冰上比赛与单板大跳台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高山滑雪与雪车雪橇比赛,张家口赛区承办其余所有雪上项目比赛。



图片
图片

上图:张家口赛区组团总平面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图:古杨树赛区组团总平面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张家口赛区的几个场馆组团分别为太子城组团、云顶组团和古杨树组团。三个赛区的理念尤其反映出了中国本次办冬奥会,与以前办夏奥会以及其他国家办冬奥会不一样的地方。张利说道,“有些时候,我们经常会观察到一种‘地理决定论’的情况。虽然这是个有争议的学术词汇,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从地理的特征,部分地阅读出大概这个地方经济和文明发展进程。”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及周边区域,占地约11km²。这个赛区在冬季降雪早、雪期也比较长,山形地貌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温度适宜,综合看来,具有了世界一流的冬季体育资源。



图片

被白雪覆盖的金代太子城遗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的西北有燕山山麓,是太行山脉的一支,也是我们国家地质第一阶梯华北平原与第二个阶梯黄土高原之间的边界。由西北向东南有八条河流经此入海,在冲积平原区形成传统的富裕发达地区。逐渐随着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山区的资源也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向平原,包括人才,包括机会。


在张利看来,冬季奥运会可能是一个代表性的、能够将资源反向输送的、能够被全世界认可的现代国际性事件。“我个人也是从参加申奥过程到参加申冬奥过程中学习,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做这样的决策,以及这是怎么服务于我们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其实不是一个抽象词汇,就是通过基础设施、机会、人才、资金,从原来我们习惯的引向特大城市的资源集聚,转变为兼顾特大城市向周边地区的逆向资源辐射,带动整个地区共同的发展,共同的进步。”场馆所在地的张家口崇礼区,申冬奥成功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已经成功地摘帽。



图片

冬奥村和残奥村鸟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目前,因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举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资源耗费型的大型事件在历史上能创造多少长期的价值”——这在国际社会开始形成了疑问。于是就有了“20+20议程”,即国际奥委会改组后强调奥林匹克运动推动策略和地方经济的融合,特别是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融合。


“我们中国做的北京2022冬奥会的规划,至少有三条指标是融合的。一是推动年轻人从事体育运动,回到户外、回到自然。二是奥运会的规划带动着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是奥林匹克运动融入了一个地区自身的人文、社区;特别是促进有识别性、有尊严的地方社区的形成。”



图片

点击查看 

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介绍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由清华建筑团队引领全部规划设计,由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国家北欧两项中心组成的古杨树场馆群,是张家口赛区新建场馆的亮点。其中,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主持,他也因此成为了“既设计了夏奥射击赛场又设计了冬季射击赛场”的首位中国建筑师;古杨树场馆群规划和国家北欧两项中心设计(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简盟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利主持,他同时也是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总规划师。



图片

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利,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跳台环形顶端。©朱迪



图片


古杨树组团是一个完全新建的组团,而环形步行平台则来自瑞士团队前期提出的”奥利匹克巨环综合体“概念,把三个场馆的观众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概念可识别度很高的结果——“冰玉环”。



图片
图片

上图:古杨树组团效果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图:俯瞰“冰玉环”环形奥林匹克步行平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冬奥会期间,如果乘坐高铁,能用时50分钟游转几个赛区组团。一个周长3公里的环形奥林匹克步行平台,连接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与技术官员酒店。


整个环形平台冬季被白雪覆盖,自然地嵌入周边山体,被称为“冰玉环”。西半环为共享功能区,顶层为前院区,地面层为后院区;东半环则为登山景观栈道。



图片

位于“冰玉环”链接动线上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朱迪



图片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承办跳台滑雪比赛,跳台环形顶端、赛道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被称为“雪如意”。包括山上顶峰俱乐部、山下看台、竞赛区以及综合区等。山上顶峰俱乐部功能主要是赛后的观光、会议使用。山下看台则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看台设观众席、媒体记者席、评论员席,看台下为技术楼,奥运大家庭用房位于其中;北侧看台设观众席。



图片
图片

上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全览©朱迪

下图:俯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竞赛区由大跳台与标准跳台两条赛道组成:大跳台落差136.2米;标准跳台出发区落差114.7米。在山上标准跳台出发区层设运动员综合区。山下看台区北侧设置停车场、场馆媒体中心、转播综合区、直升机停机坪、训练跳台。设置吊椅缆车联系山上运动员综合区、裁判塔以及山下功能综合区,同时在跳台北侧设置3km长上山道路作为备用联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图:跳台环形顶端与赛道剖面线形构成“S”曲线©朱迪

下图:“雪如意”的赛道曲线经过精密计算©朱迪



张利说,当时在团队里头讨论,想象做一个既有S形曲线、又有我们国家传统元素的设计。最典型的意象当然就是如意,此外也还有玉佩、飘带等。想到如意也许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把它诠释好、设计好。而如意的侧面曲线实则并非来自美学的要求,它的具体曲线确定是根据防风的需求做的。虽然两边有山谷防风,但是仍有残余的侧向风需要消除掉。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草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轴侧分析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剖面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计算结果出来以后,设计团队发现这两条边顺势形成了对称的样子。设计还把黑色的跳台的轴转了不到20度,转完以后增加了大概2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这样运动员跳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远处山谷,特别是长城的遗迹。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在跳台顶端远眺山谷©朱迪



“运动员飞行过程当中找风是一个非常直觉性的活动,现在运动员喜欢的几个跳台场所,比如惠斯勒,原因之一是对面有一个印第安神山。这儿没有神山,但是有明长城。”张利说。



点击查看 

雪中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图片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是中国首座经国际认证的冬季两项比赛场馆,承办的冬季两项比赛是最受欢迎的冬季雪上项目之一,赛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继续承办世界级赛事以及作为国家训练推广基地使用。



图片
图片

上图: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望向不远处的跳台滑雪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图: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效果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心由场馆赛场部分、场院区及技术楼组成。赛场部分可分为周边赛道和核心区两部分,核心区包含靶场、起点与终点区、处罚圈等场地;场院区按照使用人群划分为场馆运行区、运动员区、安保区、新闻媒体区和转播服务区;技术楼临近赛场核心区,与观众看台结合,容纳了奥运大家庭、赛事管理、技术官员等功能。



图片

位于“冰玉环”链接动线上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朱迪



图片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占地106.55公顷,永久建筑面积5492.41㎡,临时设施面积17500㎡。主要建筑功能为越野滑雪场,包含越野滑雪赛道、竞赛管理中心、观众看台等功能。


滑雪中心采用对自然环境最小干预原则,尽量减少永久建筑规模,整合赛时功能,用临时设施的方式解决奥运会赛时需求,赛后恢复自然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野赛道整合多条赛道于一体,尽量让大多数越野赛道都暴露在观众视野当中,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在奥运越野赛道的设计上独具一格。



图片
图片

上图: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图:越野赛道整合在自然地景之中©朱迪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是北京2022冬奥会雪上场馆重要组成部分,在奥运会期间将承办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共15个项目的全部比赛。基地北侧高山,南侧为丘陵状坡地,坡地南高北低,赛道依托着南侧坡地而设置;南北坡之间为狭长平缓地带,居中位置布置体育场、起终点区,体育场海拔高点和低点高差为3m。场馆的功能区被设置在了体育场的东西两侧,由西向东依次为场馆运营综合区、运动员综合区、场馆技术楼、场馆媒体中心和转播综合区。



图片
图片

上图:国家越野中心剖面图,布置了丰富的功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图:国家越野中心外立面©朱迪


图片


新建的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兴延-延崇高速将北京与张家口赛区联通起来。三个组团之间还规划了许多交通和基础设施,包括外部联系道路、运动员专用道路、缆车系统、P+R换乘停车场、直升机停机坪,构建内外衔接的低碳、绿色奥运交通体系等等。赛区内场馆及配套建筑,冬季采用风电供热,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外遮阳等被动式技术,不需要设置空调,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运营能耗。



图片
图片

上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裁判塔©朱迪 

下图;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跳台环形顶端内部望向雪山©朱迪



云顶滑雪公园、山地新闻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张家口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张家口颁奖广场等竞赛与非竞赛场馆,将在张家口赛区的冬奥赛事举办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



摄影:朱迪

撰文:Cara Cheung

编辑:邓圆也


图片
图片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