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系列之二:了不起的纸帘

2022-09-07 星期三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收集朋友们练字的宣纸以及牛奶利乐包装,从中取出纸纤维层来制作「还魂纸」,也就是「再生纸」。


一片再生纸 


仔细看这张纸,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横竖交织的光若隐若现?竖着的方向:每相隔1cm便有一道笔直的白光,而纸的横向也有均匀排布的光影。这纵横的光影如同「水印」,正是得自从纤维到纸张的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所留下的痕迹。


下面一段视频,记录了从纸浆池子捞出纸的过程中,这工具的用法。捞纸师傅们称它为「纸帘」。虽然它根本不是用纸做的,但却是用来做纸的,也许这就是名字的由来。


摄于福建美玉堂连史纸工坊 




织布机可以织帘子吗?


自从学习了织布,便激动地以为自己可以用织布机织出纸帘来代替购买。却不曾想,用两个踏板的织布机进行平纹织造的时候,只要用筘刀来击打竹丝,无论力气大小,都会产生一股反弹力,使得竹丝无法紧密地靠在一起。织造完成后,从织布机上取下帘子要非常小心,因为一不留神,竹丝就会从经线中溜出去了。


传统纸帘是怎么织的?前后大概翻阅了十余本关于造纸的书,才找到线索:纸帘是以丝线为经线,竹丝为纬线绞编在一起的。其中每加入一根新的竹丝,相邻的两根经线都会绕了一下,也就是「绞」起来,形成同一个方向连续的倾斜的「菱形」纹理。


我所了解的关于绞的编织,是通过两组纵向的线围绕彼此也约束着彼此,以实现更牢地抓住纬向材料的目的。至于线怎么绞,都会出来不一样的效果。


两根线不同方向绞起来,所形成的纹理和牢固度是不同的:


因为我还略懂「卡片织」这种技术,用它织成的绞经带子会比平纹带子更牢固,纹样也更加丰富。便好奇,绞编帘子是用怎样的工具?能形成多少种纹样?



泾县探秘


最近听说在安徽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也就是中国宣纸的发源地,还有宣纸帘编织技艺在传承,于是辗转联系到了传承人曹斌卿及曹一松师傅。


曹斌卿(左)及曹一松(右)在为我讲解纸帘与纸上水印的关系 


一见面,师傅们就开始强调纸帘技术的重要性了:「纸帘的大小决定了纸的大小,经纬材质的疏密决定了纸张的厚薄,纸帘的纹路决定了纸张的帘纹,不仅如此,纸帘还会牵扯到造纸纤维的处理方法。」原来,纸帘编织是造纸环节中的核心技术呀。这一点完全被大众忽略了。


师傅们的众多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我对其中龟背纹红鹿纹这两张帘子产生了浓厚兴趣。


龟背纹纸帘的经线在大步幅地「跑」动,形成了循环往复的龟背形状。每个龟背的大小接近一致,但每一个又略有不同,似乎成群的龟排在一起,活灵活现。


龟背纹纸帘 


龟背纹纸局部(晒纸法制造) 


还有看起来更复杂的红鹿纹纸帘,据说是专门为制作皇室窗户纸而编织。上面的鹿纹和汉字,是帘子以「双丝路」和「单丝路」两种基本手法编好,再按照绘制好的的纹路,以双针双面绣上去的。想象那古早的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纸上梅花鹿便若隐若现了。


红鹿纹纸帘 


 红鹿纸局部(晒纸法制造) 




编纸帘初体验


看到如此有美感的作品,马上就想动手做起来。于是学着编织工的样子坐在条凳上,眼睛像装了扫描仪一样打量着每个物件的尺寸、角度、功能。


面对着一条又长又宽的条凳,其一边嫁接着倾斜角15度的「操作台」和20cm长的「隔帘」。另一边则挂着长长短短的「筒子」,筒子之中分类放置不同长短的「竹丝」。中间,成对摆放着「坨子」。


侧视图。编织的时候,人坐在右手边  


正视图。可以看到黑色的隔帘和月牙形状的坨子 

 

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刚好看不到隔帘。所以面对着操作台的时候才看到它。隔帘的作用是防止坨子捻在一起,方便操作。而坨子的功能一是用来装载着经线,二来一前一后成对地挂在操作台上,利用它的重力,把竹帘控制在操作台上。


初次体验,师父教了最基本的手法。利用废弃的线和竹丝编织,去感受所有材料和工具的轻盈和细软。一边织一边记录了下来,不过不得不承认我的每个动作速度,都比师傅慢了好几拍。


编织单丝路纹样  




邯郸学步


离开了泾县,我便决定要自己做一台小型编帘架来「复原」四种纹样的编织方法。于是这方便移动的操作台,以及比原型大5倍的坨子们诞生了。


简易的迷你操作台
编织时,人面朝「前」进行操作 


3mm粗的竹丝做纬 | 8股面纱做经 | 超大的坨子 



为了前后线迹张力一致,制作坨子的时候是将一根竹子从中间劈开。两个成为一对,以保证一对坨子是同样重量。据说,制作坨子的竹料也非常讲究,尽可能使用老的扁担。至于原因,师傅又讲出一堆张力相关的道理。我依旧如是记录下来,却并没有办法照做。毕竟诸如此类的讲究,师傅可以说出一大堆,但实现起来着实困难。


另外,为了记清楚如何交换前后的坨子,我按照自己纺线的手法,把后边的线从前边的线的「右」边绕过来交换,命名为「s」绞;从左边绕称为「z」绞。在泾县当地,师傅还会使用单丝路的手法来编织他们口中的「纹」,但它和纺织品的罗纹目前却找不到什么关系。编织手法和单丝路一样,只不过比单丝路的经线排列更密一些。


单丝路和罗纹的起头、编织及结尾的手法 


另外,我本以为双丝路也只不过是更密的单丝路,但实际上两种纹样从起头就开始不一样了。单丝路的起头是I字形的,而双丝路是相邻两条线抱起来的v字形。


双丝路和龟背纹的编织手法 



双丝路的编织是从V形起头之后,两条经线便会散开分别走两条路,左边一条是s绞,右边一条是z绞。师傅说:「这种形状更稳定,竹丝夹在其中不易滑动。一般大号的帘子的边边,或者拼接短丝的位置,都会采用两组双丝路编织。」


可爱的起头VVIIIII  


用自制的笨重工具,我织成四个不同纹样的帘子小样。包括:单丝路、罗纹、双丝路、和龟背纹。


其中耗时最多的是龟背纹。虽然,我像缂丝技术一样先画图纸,按照图纸一点点调整经线的位置,但编织的时候依然无法控制经线的走势完全和图纸一样。问起师傅们有何技巧?师傅说他们在编织龟背纹是不去画图纸的,上一代工匠会手把手口传心授。下一代也只有勤学苦练,唯手熟耳。


最后,他给我编的龟背纹一个差评:首先图像根本不像龟背,其次竹丝没有均匀排列,如果真的拿去抄纸,做成的纸会厚薄不均匀的。


失败的帘子们 



另外,这次让我刷新认知的事情是,宣城已经有人开始用织布机织帘子了。至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手编的和机织的又有什么不同?师傅说这些秘密都在于材料的处理和帘子的后整理技术。目前,龟背纹仍是织布机无法织出来的,成了曹师傅目前核心的传承技术。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编成了既不好看、又不好用的纸帘,让我对传统手工艺不能小觑的敬佩之心再度油然而生。






织无不言,定期发出奇怪的文章
讲述织物的故事

不订阅一下么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