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诞辰59周年,香港的女儿在夕阳下歌唱

2022-10-10 星期一

往期播客:偶像塌房的时代,粉丝小说问鼎最高文学奖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今天是梅艳芳59周年诞辰。去年国内院线上映了她的传记片《梅艳芳》,虽然影片有诸多诟病,但花了三年时间从三四千人里选出的王丹妮,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接近梅艳芳的形象,一曲《夕阳之歌》让我们追忆起只属于梅艳芳的花样年华。今天我们不妨借一篇《梅艳芳》的影评,重新认识这位“香港的女儿”。


作者:墨墨

自由撰稿人,《林忆莲:野花》作者,音乐行业旁观者,港乐旁听者。



《梅艳芳》看到一半,我突然很想愤而离席,直接退场。


我看到了一段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眼睛的情节:来自异国的偶像巨星“后藤夕辉”对于梅艳芳情深似海、重情重义,面对着赶来棒打鸳鸯的公司社长让他交出躲藏起来的梅艳芳的要求,后藤郑重一跪,坚定地说出一句“我要保护她,现在叫她出来,我就不是一个男人了。”


就算我不是梅艳芳铁杆影迷歌迷,也知道这个“后藤夕辉”角色摆明车马映射的是日本偶像明星近藤真彦,那个让梅姐伤得最深的男人。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游走于各色女性之间欺骗感情、致使受亚洲千万粉丝爱戴的女星为其割腕自杀、在百度百科上作为“渣男”词条首条例子的世纪大渣男,被一部他其中一位情感受害者的传记电影直接写成世纪担当男,我觉得我当时就算要求退票都是合理的。


中岛步饰后藤夕辉


最终,我没有真的退场,看完了这部两小时又17分钟的电影。


我开始理解豆瓣上那些给《梅艳芳》差评的梅姐铁粉了,对于他们而言,除了把伤害他们的“塔塔”的渣男强行正面这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污点外,这部让他们期待了18年的电影可以挑刺的地方也实在太多了。


比如主创回避了梅艳芳一些非常重要的事迹完全没有拍;比如时间线错乱,很多历史事实时间不对,有些歌曲出现的时间也有“穿越”的问题;比如对于梅姐的人生来说影响重大的人物比如梅母、两个哥哥、成龙、刘德华和赵文卓等角色的缺失;比如以梅艳芳伴舞出道的“草蜢”怎么都算是九十年代明星级别乐队,但三位演员都按蔡一智、蔡一杰和苏志威的形象来挑选和塑造了,却始终没能在电影里拥有名字,演员表都只配一个“梅艳芳徒弟”的名号;比如不少细节上经不起推敲……


当然,还有最受诟病的选角:王丹妮太高太美太模特儿,唯独缺少梅姐最重要的气场;古天乐演的刘培基太钢铁直男,要不是粉丝心里知道个中原因,实在会让人觉得俊男美女已经交心到那个地步却没有擦出爱的火花的不合理;至于饰演张国荣的刘俊谦,甫出场就以一己之力把“港乐”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粉丝群体给同时得罪了……


电影散场,我找了家咖啡馆坐下来平复心情。真的静下心来,才渐渐想通了一件事:这部《梅艳芳》,根本不是为了粉丝拍摄的。


多年前,我曾参与过一个当红乐队演唱会的执行工作。在开企划会时,行业前辈问我准备怎么宣传推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动粉丝买票。”前辈却说:“错!粉丝不用你宣传都会第一时间买前排1280元的高价票,他们根本是不用你花力气的人。你的真正重点,是要让那些并非这个乐队粉丝的普通歌迷来买走数量巨大的480元和680元的中价票。记住,任何一场演唱会,其实都不是为了铁杆粉丝开的,而是为普通路人开的。”


这位前辈的理论,其实放诸包括演唱会在内的任何一种娱乐文化产品都适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波西米亚狂想曲》只是为了 Freddie Mercury 和皇后乐队的歌迷甚至铁杆粉丝拍的,那它绝不会改变历史真实,把 Freddie Mercury 知道自己罹患绝症的时间点提到 Live Aid 演唱会之前,但如此一来,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观看这部电影的非粉丝和铁杆歌迷而言,其艺术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也就不可能达到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成绩和艺术成就——拿最近流行的一个词汇概括,这就是电影在寻求观众的“最大公约数”。


《梅艳芳》剧照


《梅艳芳》从电影本身的各方面而言当然达不到《波西米亚狂想曲》那样的高度,但很明显,在寻求观众“最大公约数”这一点上,两者完全同理。而一旦一部表面看上去“粉丝向”的电影要寻求观众“最大公约数”了,那粉丝便是可以忽略的一群人,主创的最大目标,就是吸引尽可能多地让普通路人粉入场。


电影的目标人群,此时就是只听过《女人花》的人,而不是喜欢听《全日凶》或者《放开你的头脑》的人;是只想看才子佳人举案齐眉不离不弃的人,而不是床下放着针扎日本小人的人;是那个在点映现场口口声声是梅姐“歌迷”却秀出一大堆盗版碟的某音乐类综艺节目冠军,而不是坐拥各种梅艳芳首版头版日版欧版绝版唱片影碟海报的人……进而,以上列举的粉丝所有的挑刺和嫌弃便都成了合理,更何况梅艳芳的铁杆自己也心知肚明,一部描写她的电影,多的是不方便公开说的地方。


反过来,拿选角来说,电影主创也深知演员就算99.9999%接近原型人物,对于粉丝来说那0.0001%都是天差地别、完全不像,既然电影要寻求观众的“最大公约数”,那与其耗费巨大精力、冒着很有可能永远不会成功的风险去找他们的 Rami Malek(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里 Freddie Mercury 的扮演者),还不如就用又高又美又模特儿的王丹妮让大多数观众吃吃 eye-candy ——话又说回来,《梅艳芳》在这点上其实并不敷衍,花了三年时间从三四千人里选出的王丹妮,而且以一个零表演基础的新人来讲,王丹妮演得相当不错。


《梅艳芳》剧照


再往深里想,或许我们可以说,《梅艳芳》不仅仅只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而已,它想拍更大的企图,那就是香港这个城市在一个香港人身上的投射——事实上,《梅艳芳》也把这一点成功拍出来了。


梅艳芳之所以被称为“香港的女儿”,不单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如果香港是一个人,要为她选一个肉身托载,那除了梅艳芳根本不作他想。梅艳芳奔波贫苦的童年、夺得新秀歌唱比赛冠军后在娱乐界的巨星光芒、一次又一次付出真情却始终没有爱的结果、无比强大的气场、热心公益慈善和关爱众人以及在200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去世等等经历,如果放大、拟物到香港这个城市身上,是吻合得几乎严丝合缝的。


电影《梅艳芳》在视觉上自然给出了大量的香港“明喻”,维港风景、大排档、“走鬼”、裕华国货的霓虹灯以及多次给红磡体育馆的全景特写等等,但这些都属浅层表达,更值得玩味的是电影设置了许多关于香港的“暗喻”,诸如梅艳芳看的车衣女工的广告、在刘培基办公室门外听到制衣工人说的上海话、对郑裕玲说97要留在香港以及对刘培基说的“我从没见过父亲”等等,真正了解香港历史的人,心里都知道这些了其实是在说什么。如果循着“我从没见过父亲”这个双关思路往下想,梅母覃美金这个重要角色没有出现在电影中,其理由或许也昭然若揭了。


《梅艳芳》剧照


从“梅艳芳是香港的投射”这个角度上来说,《梅艳芳》就更不是为粉丝和铁杆歌迷影迷拍摄的了,他们在整个电影项目里甚至成了目标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当然,电影还是为了这些“弱势群体”花了心思的,除了最后复刻2003年演唱会《夕阳之歌》段落的那场戏明显是 for fans only 之外(当然在现实世界里这首歌翻唱的就是近藤真彦的歌,这一点是不是又戳到粉丝歌迷就不知道了),在选角上,演陈淑芬的杨千嬅、演黎小田的白只、演关锦鹏的黄进、甚至演一个普普通通录音室录音师的蒋志光,其实都各有渊源,具体讲出来好似一本港乐港影传承史,碍于篇幅且有跑题嫌疑本文从略,相信把梅艳芳研究到每个毛孔的铁杆粉丝应该能 get 到。


我喝完最后一口咖啡,站起身来,庆幸自己看了一部好电影,也庆幸刚才没有一时冲动退场和退票。


虽然我依然对“后藤夕辉”先生那极富担当的一跪耿耿于怀。



编辑:三吉

影迷


- FIN -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你相信光吗?最好的奥特曼来了!


偶像塌房的时代,粉丝小说问鼎最高文学奖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金狮奖原著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


诺奖种子选手书写克苏鲁,仿生人在拖延症中掌握人类奥义


艾滋、酷儿、恐怖片,用新影像和音乐再续着火的美学革命


国庆档创八年来最差开局,梦露领衔线上国庆档


他反对特吕弗、安东尼奥尼和希区柯克,却与奥逊·威尔斯同样伟大


日活110周年纪念,多部失传电影获得修复


一雪前耻or狗血续貂 ,龙之家族如何继续权力的游戏


9.1分大尺度动画,如何救活失败的大制作游戏?


泰国小清新版开心麻花,正在给影迷下套


戈达尔之死,电影的终结


《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没唱够?


孤独,痛苦,爱与慰藉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