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300次后,我靠思维导图找对象

2022-04-18 星期一

一个成熟的打工人多少都熟练掌握了些打工技能:


以标签定位目标用户

成为人间Excel大师

用评分量化成果

复盘总结工作经验

……


而最近,他们正将办公技能用在相亲场上,进而开辟出一条自我认识、相亲交友的“生猛路子”真那么神奇?


我们迅速展开调查,有了一些不得不聊的发现。往下看。




REPLAY

复 盘
他们快把相亲对象盘出包浆了

“复盘”一词最早出现在围棋、贸易及股市等领域,通过复盘,当某种熟悉的局面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能够重新思考新的多样的应对方式,且对先前的处理方式进行反思,从而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做出判断。


对打工人来说,复盘不新鲜,但对相亲常客来说,叠加贴标签、评分、拉表统计的复盘式相亲却是“高效”的新鲜事。目前常用的相亲复盘主要是以下三种类型:


1.集合分析式

将所有相亲对象根据约见时间排序,再根据序号逐一分析回顾对应的经历。



2.表格统计式
在表格内填入自己对相亲对象的各项数据,经过计算生成综合得分。


3.思维导图式
利用思维导图建立考察模型,方便对比、筛选不同相亲对象。

博主@人间清醒卡罗兰 在主页分享自己一年“面试”300个相亲对象的经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考察双方在性格、三观、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契合度。



被放进复盘里的相亲极具赛博朋克的意味。


每位相亲对象都失去了姓名,被赋予由数字字母组成的独立编号,一次次被拎到台前,前的心动、暧昧和拉扯,变成了价值观和现实层面的定点匹配。


和TA是否能有再一起看部电影、吃多一顿饭,不讲是否心动、触电,讲综合表现,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动心,万一中途折戟,那免不了被定义成“双向消耗”。





TAG

标 签
再“不一样的烟火”
也会变成一个#tag#


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分类、打标签、归档,几乎是所有职场人都经历过的整理过程。工作时沉迷“标签分类法”不可自拔,网上交友也是。

2022年爆火的MBTI交友(我们也详细聊过MBTI,戳蓝字即可跳转)便是典型的标签式交友。

千禧年间靠星座交友的那群人,如今沉迷MBTI,大家对“归类自我”的热情仍在。“屁大点事分享冠军”、“退堂鼓一级艺术家”……一个个tag让那些“小缺点”变得可爱,成为许多人的“网络名片”。



95后女孩@小玉 便是标签式交友的死忠粉,在MBTI人格火之前,她每周都会看星座,还是某测试app的长期用户。

“我给三个前男友和现在心动的相亲对象都测过,输入他们的生日、相对准确的出生时间和目前坐标就行,结果现在的相亲对象和我是最匹配的。如果纯看星座的话,我应该和天蝎座前任最搭,可相处下来,我还是愿意相信分数。”她说。


@小玉 在某app上测试的和前任及现在相亲对象的匹配度。


人不是职场文件,无法靠tag精准分类,将职场标签法粗博挪用到交友上,也常有水土不服的过火行为,比如说近期大火的“搞笑男”与“搞笑女”。


“搞笑女/男”一词出现于2021年,后来随《半熟恋人》的女嘉宾罗拉的走红引发热议,因为他们性格幽默,跟朋友交往多是搞笑话语,缺少恋爱关系的暧昧氛围,互联网掀起了一番“搞笑男/女没有爱情”的讨论,久而久之“性格太过搞笑”变成了他们的单身原因


博主@是个温精灵 曾在视频中聊到目前互联网盛行的“搞笑女pua”

一时间,爱调侃的女孩变成了“搞笑女”,生活中不拘小节的女孩也变成了“搞笑女”……当然,男孩也一样。


这就奇了怪了,明明在“搞笑男/女”出现前,我们会用“风趣”“幽默”“爽朗”“乐观”等词语来形容生活中有趣有梗的人,大家会觉得是种赞美,可从越发热烈的#不做搞笑男/女挑战#却反映出,他们对这个标签,或许并不喜欢。


综艺里,罗拉最后牵手王能能,成为互联网又一人气CP也证明,缘分是妙不可言的,人的际遇更无法预测,“搞笑男/女没有爱情”的论断更像个伪命题。



爱给同事“贴标签”的男主角有一天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许多撕不掉的标签。图源/日剧《世界奇妙物语》


职场上,标签将文件合并同类项,提高工作效率,可在复杂多面的社交场里,标签成了封住你我交友步伐的强力胶。


要知道,特殊的性格、丰富的思想、多样的经历可都是我们每个人的闪光点。


过于热爱给人贴标签,也可能会被标签贴的走不动路。图源《世界奇妙物语》



RATE

打 分
是上学时考的试不够多吗?


网上“拒绝容貌焦虑”的文章再多,也无法磨灭在相亲场里聊颜值这事,也因此,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不少“给颜值打分”的迷惑商品。

年少时,我们考试做卷子,等老师打分;长大后,我们将照片送到某宝,付费等店家打分。考试有标准答案,难道颜值也有吗?

销量10万+件的比比皆是,如果城画君也写一条颜值打分的推送,是不是也能喜提10万+了?


网上贩售的“颜值打分”服务通常分为机器、人工打分两种类型。有的评分是张口就来,有的评分则是“有理有据”。商品详情页里一张看似客观的评分细则将女孩的颜值分为三六九等,将“艺术生”“时尚行业人士”“纯直男”等视角当作卖点。


而科学性和可信度都存疑的“XX视角凝视”的商品,几乎站在了整个颜值打分鄙视链的顶端。呵~



说得头头是道,但真细扒商家的回过来的颜值评语,难掩一股套路味👇


开门见山先亮分数,然后总结风格,或清纯温柔,或知性气质,总归离不开那几个词;评语重点放在分析(挑剔)五官上,“鼻子不够挺拔”、“嘴唇太厚/太薄”;最后,再根据几张简单的照片给出不甚成熟的优化建议。


如果对评语不敢兴趣的,也可购买仅打分业务👇

有的人下单,是为了听听表扬,缓解容貌焦虑,可收到“4、5、6”分等结果后,不仅emo,甚至更不自信了。


一年相亲10+次的@普星子 就曾有一次被相亲对象用颜值评分伤害的经历。见面聊了不到30分钟,对方聊起前任时说“你挺好看的,起码有个6分吧,别觉得分数才刚及格,够给你面了,我前任是9分,班花级别的,6分也算是个班上小美女了。”


说完,还拿出一张评分表跟@普星子 逐一对比起来。相亲多次的她每次也会在心里评价对方的长相,对“评价相亲对象容貌”这事心中也早有预算,可如此赤裸裸地摊开来讲,她直言——


“我没有容貌焦虑,但对这种评头论足很不爽。”



容貌不是考试,审美存在个体差异。花了钱在不同卖家那购买服务的@琪琪不是淇淇 分别收获“6.9、7.4、8分”的评价,而这些商家无一不在商品名标注“揭秘直男最喜欢的长相”,声称这是“直男审美”。


都是“直男审美”尚且有差异,更何况这世界多元的审美角度?


 


工作业绩可以量化分析,人脸各有各的可爱生动。


在相亲交友时,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面孔相遇。作为当事人,当然可以基于自己审美有点看法,可将对方的照片送到商家眼前求个评价,不只泄露了对方的个人信息,还是对相亲对象的一种冒犯。




当职场人对效率与成果的追求延伸到相亲,快、准、狠成了找对象的终极要义。他们在社交领域将职场技能研究出全新“奇用”,同时又处处感受到方法迁移的不适配。


一方面用tag彰显自我态度,一方面却又因为tag的束缚而无法“放飞自我”。

一方面享受着量化分析的高效与便捷,却又在“伪量化”的自我认知上遭遇迷茫,在“过度量化”的交际中远离真心。


总结起相亲对象,他们脱口而出的是颜值5分、6分这样精确的数字,而性格三观、个人收入、未来规划成了指标、纳入评估。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人们,也将恋爱谈成了一个数据包。


当恋爱变成一项工作,合理中又透着一点遗憾。




本文编辑 雨衣

实习生 胡颖




你喜欢这种高效的交友方式吗?
评论区等你来聊
🖋


//





点个在看,收获一段美妙缘分👇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