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位不红歌手选择回炉挑战,有几个人能翻身?

2021-01-02 星期六

图片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Chelsea

对于不少艺人来说,“红”是个玄学,“糊”却如影随形。比如在韩国这个娱乐产业异常发达的国家,5000万的人口当中,练习生数量早已突破百万。庞大的人才储备、成熟的培训体系、层出不穷的音乐选秀每天都在为市场输送大量艺人。


出道途径更多、舞台触手可及、打歌发专都不再遥远。在机会的背后,却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在这里,艺人的更新换代就像流感,一不小心就过了季。


歌手太多了,观众却不够用了。就连一向火爆、国民度超高的音乐综艺也陷入到内卷之中,唯有自我突破才是答案——除了早期《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大众耳熟能详的音乐节目外,近来各式各样的竞技类音乐综艺也已细分到嘻哈、音乐剧、Trot(朝鲜半岛传统流行音乐)等多元类型,吸引着不同的受众。


最近,一档面向“不红艺人”的全新音乐节目《Sing Again》反应火爆,也展示出韩综超强的迭代创新能力。在千篇一律的故事中,节目捕捉到打动人心的细微之处,也示范了在过气艺人翻红这件事上,如何做得有新意、有情怀,还有话题和看点。


《Sing Again》



A

当71位不红的歌手齐聚一堂


对于无名歌手来说,表演完就能大众牢记自己的名字吗?大概率是不会。韩国音乐综艺《Sing Again:无名歌手季》反其道而行之,索性隐藏了71位选手的姓名,直接以数字号码称呼。只有在选手被淘汰时,才能公开自己姓甚名谁,成功激发观众好奇心。


12月10日,GOODDATA公开了上周韩国非电视剧TV话题榜TOP10,常青树节目《Show Me the Money》第九季连续六周稳居首位,而仅仅开播四期的《Sing Again》紧随其后,成为付费频道JTBC周中综艺里的超级爆款。


时间回到11月16日,《Sing Again》首播,轻松摘下3.165%的收视率好成绩;3周后,收视率翻倍,打败了MBC、SBS、KBS三大台的同期节目,以7.57%的高收视引爆话题。


至今,《Sing Again》已开播六期,本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停播,但热度不减。12月21日,第六期节目拿下了全国7.25%、首尔地区8.1%的高收视率,网络话题性连续五周排名第一。


作为一档面向“无名艺人”的节目,《Sing Again》的赛制并不花里胡哨。它旨在让不为人知或是已被大众遗忘的歌手们重返舞台,而参演者的入选条件仅仅是出过专辑或发行过歌曲。


入围录制的71位参与者需要隐藏自己的名字,只通过一个随机分配号码来称呼自己。在第一场组别生存战里,71人在“在野歌手”、“真无名”、“个人”、“选秀最强者”、“OST”、“Sugar Man”6个分区中自行决定自己的组别。而他们能否晋级的命运则由评委决定,获得6人以上投票的选手才能晋级。


而节目组为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视角和年龄层,请到了多位大咖评委,按照年龄、资历将他们分成了前辈和后辈组,分别由柳熙烈、李仙姬、全仁权(后退出变更为金钟辰)、金伊娜,以及Super Junior成员圭贤、宣美、李海利、宋旻浩担任。圭贤与宋旻浩除了专业音乐人的身份外,又是时下《新西游记》等超一线韩综里的常驻艺人,本身就具有极高人气,为节目带来不可忽视的流量效益。


图片
《Sing Again》制作人&评委


在《Sing Again》,歌红人不红、队红人不红、甚至压根没有红过的歌手都有。在这样一个只有数字的舞台上,选手身份和资历都被隐藏,只以表演论英雄。



B

无名歌手的舞台,为什么好看?


除了彼此杀红眼的竞争,观众还爱看什么样的剧情?比起其他竞技综艺里上演的饥饿游戏,《Sing Again》更多在关注着“人”的故事。节目打着深深的情怀烙印,提供给观众温暖与慰藉。而这也正是制作组的一贯风格。作为韩国热门音乐综艺《Sugar Man》的原班人马,《Sing Again》幕后团队专业与情怀兼具。


通过广泛的海选过程,节目组筛选出更多潜力派,清一色已出道的歌手使得节目整体水平更高。而对于观众来说,实力强的新鲜面孔带来的惊喜感也更强。而且,制作组还热衷于打造可传播的话题爆点,比如自然而然呈现出选手之间所谓的“相亲感”,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氛围,营造出高手过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默契。


在第四期节目里,63号与30号 VS 29号和10号选手的比赛视频占据了韩国Naver TV榜首。四位卷发选手之间的精彩PK,也让评委李仙姬爆出了“果然提到Vocal就是卷发”的金句。而在组队进行表演时,迸发出超人默契的30号与63号,也斩获了超高人气。


图片
30号与63号 VS 29号与10号

除了选手,评委的表现也为节目增色不少。歌手李昇基担任节目主持人,他本身就是实力与国民度兼具的年轻多栖艺人,收视率的保障。


而坐镇评委席的李仙姬更是韩国国宝级女歌手,她鲜少在综艺上出现,但每次现身都引起大众追捧。李仙姬不仅有大魔王唱功,还有温文尔雅的气质,非常迷人。这样重量级嘉宾却并不与年轻人有隔阂、或高高在上,反而因为李仙姬曾是李昇基的歌唱老师显得格外亲切。这种师生互动无疑也是看点之一。


从《Sugar Man》时期就一直与制作组合作的音乐人柳熙烈更是节目老炮。他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持能力,节目控场能力一流;另一方面,作为知名音乐制作人以及经纪公司社长,柳熙烈还具有出色的专业视角和商业敏锐度,能够从选手和市场的角度给出精准评价。


此外,赛制上的创新也是亮点。藏在数字名称背后的歌手信息,成功引爆了观众在社交平台的热情,不少观众本着掘地三尺的八卦精神在网上搜索歌手信息,又增加了节目的话题性。


“我们考虑了如何做得不一样,以及如何变得更加真诚”,负责《Sing Again》的尹贤俊CP在韩国新闻媒体OhmyNews采访中这样说道。至于用数字而不是歌手真实身份进行参赛,制作方也解释了自己的立场。


“这是一次冒险。如果说节目的热度一过,选手就被埋没,会很遗憾。但假如选择了匿名制,观众们就会怀着好奇心自己去搜索,这样会不会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效果?所以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事实证明,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冒险,观众们在放下成见的同时,也能更加好奇地沉浸在选秀节目中。”


选手嘉宾各有亮点,制作组经验丰富功底深厚,节目赛制设计指向全年龄层,覆盖面广泛;组队模式激发选手之间的互动,产生全新的火花,也形成观众的新兴趣点……种种优势集合,就成为了《Sing Again》收获人气的爆发点。


有观众评价“评委们点评到位,节目剪辑和后期有萌点。煽情不过分,真的很动人。真棒的节目”,印证了这档节目的动人之处。



C

回归情感内核,韩国音综突破之路


事实上,节目的创新不只是形式和赛制,更是关乎情感内核与深层价值观。节目整体氛围也相当轻松,不强调恶魔剪辑,反而是走治愈系的路线,与时下疫情时局相呼应。


今年韩国境内疫情反复,大规模公演舞台被取消,这也导致很多歌手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制作组也表示,因为疫情今年申请参赛的人格外得多。素人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具有生杀大权的制作组比起肆意“评判”,反而将落脚点放在了“鼓励”上面。


赛制并不残酷,反而走较为柔和的路线。李仙姬、柳熙烈等评委阵容也奠定了节目的气氛,温馨治愈。“他们通常会给出热情的建议,而不是说脏话”,尹贤俊CP评价评委时这样解释。


“评委向选手指导唱歌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选手们不是想成为歌手的人,而是已经成为歌手的人。如果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评委会提供建议。很温暖。”更重要的是,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舒适,而非肾上腺素激增的刺激。


在之前《Sugar Man》这档节目里,被召唤回舞台的“回忆里的歌手”上演了感动人心的时光之旅,也因此收获超高人气,顺利进入了职业生涯第二个鼎盛期。而这种情怀也延续到《Sing Again》,让观众感受到真心。在打造新节目的过程中,制作组不唯“人气”是重,而是专注舞台表演、提供被冷落的艺人们第二次机会。


图片

《Sugar Man》

近年来《Sugar Man》、《Super Band》、《Begin Again》等JTBC出品的热门音乐综艺成绩亮眼,证明了韩国综艺在平衡娱乐、专业、大众性多个方面的优秀表现。配合完善的音乐推广体系,节目也实现了很多歌手从短期综艺到长期人气的承接。


诚然,这类韩国综艺仍面临挑战,尤其是电视台受到Netflix、Youtube等流媒体平台的冲击,整体没落的颓势不可避免。而同质化严重带来的观众审美疲劳,也是悬在制作组头顶的利剑,但我们仍能够从这些精品节目里,看出韩国从业者在努力创新、自我突破的行动力。


回归到《Sing Again》这档节目,在艺人翻红这件事上,如何做到触动人心?或许比起花里胡哨的赛制,真正发自内心尊重艺人、给予必要的建议、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而不是为了收视率,将对方当成工具人随意戏耍,才更加重要。


豆瓣网友tian评价,“一个竞技类的节目,却不拿竞争的残酷和压力做喙头……选手更多看到的是眼睛里的光而不是社会规则下的油滑。”


《Sing Again》的走红也证明了歌者的尊严:无论人气地位如何,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全文完-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


新音乐产业观察推荐搜索
韩国综艺
Netfilx
Youtube


图片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