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新疆人权拒收中国学生?墨大法学院学刊文章引发歧视争议

2021-04-02 星期五

墨尔本大学法学院非官方学生报纸《最低限度》(De Minimis)3月18日发布匿名评论,文章指出,鉴于中国在新疆犯下的侵犯人权罪行,墨尔本大学应“停止接收中国学生”。文章引起中国留学生安全担忧。

多名关注中国和人权事务的学者和研究员指,尽管该学生媒体发布这篇匿名评论属于行使其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文章的观点和逻辑“有严重问题”。

这篇名为《论中国》(On China)的匿名评论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应该针对中国的侵犯人权的罪行采取行动。作者称,包括法学院在内的墨尔本大学应该停止和中国大学合作,停止接受中国资金,并停止接收中国学生。

该文也呼吁法学院其他学生抵制中国产品。

法学院中国留学生:“我对此感到很不舒服”

两名在墨大法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向ABC中文表示,这篇文章引起他们的担忧。出于安全问题考虑,两名学生不希望公开真实姓名。

Gunn*是一名目前在中国接受线上授课的法学院新生,她说她和其他法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到震惊,也担心他们日后的人身安全问题。

“我们也留意到文章底下的一些评论,内容很歧视中国学生。这篇文章不仅本身带有歧视意味,它还引发了更多对中国学生的歧视,”Gunn说。

Billy*也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法学院新生。他说,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上世纪学术界抵制南非产品来抗议南非政府的事例,并指出中国在新疆人权问题上犯有严重罪行,呼吁抵制中国,直到这部分为止,他能理解作者的逻辑。

但Billy认为,文章接下来提出要杯葛中国留学生,这衍生出来的是歧视中国学生言论,“我对此感到很不舒服”。

两位学生拒绝向ABC中文表明两人在新疆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最低限度》的总编麦克斯·费格森(Max Ferguson)在一份给ABC中文的声明中表示,《最低限度》并不认同该评论的观点,而编辑团队是根据报刊准则中“支持自由、开放地交换与法学院相关的观点”而决定发布文章。

A close up of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coat of arms.
墨尔本大学校方表示,其与该校法学院的非官方报刊《最低限度 (De Minimis)》并无关联。(

ABC News: Patrick Stone

)

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委员会(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ustralia,CISA)全国主席Belle Lim表示,CISA支持澳大利亚大学的言论自由,但认为这篇评论有可能使现有针对华裔和亚裔的种族歧视进一步加深。

“在这个国家,任何学生都不该被边缘化或者成为被攻击对象,”她说。

在ABC中文获得的一封墨尔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给全学院学生的内部声明中,法学院副校长表示,学生可以自由辩论有争议的复杂话题,但他们也要在辩论过程中尊重他人。

“墨尔本大学法学院不接受也不容忍种族歧视和侮辱,”副院长在声明中说。然而这篇声明并无提及这篇文章。

墨尔本大学的发言人表示,《最低限度》是“学生刊物”,并不代表大学立场。

“墨尔本大学正在并会一直为本地和国际学生提供安全和包容的环境。”

呼吁“拒收中国学生”是否违反言论自由?

《最低限度》由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学生会(Graduate Students Association,GSA) 资助出版。

GSA主席杰瑞米·怀特 (Jeremy Waite) 向ABC中文表示,文章的观点与GSA的价值冲突,在和GSA其他成员商议后,会考虑对《最低限度》采取行动。

A woman with short hair, wearing glasses, leaning on a column of a building.
昆士兰大学的凯瑟琳·格尔博称,言论自由受澳大利亚法律约束,例如仇恨性言论是不被允许的。

昆士兰大学的政治与政策教授、研究大学言论自由的凯瑟琳·格尔博(Katharine Gelber)向ABC中文表示,澳大利亚禁止发表仇恨性言论,法律对仇恨性言论的自由度也有限制。

然而,格尔博教授认为,呼吁大学“拒收中国学生”并不构成仇恨言论。

“要对公众造成重大伤害才能构成仇恨言论,”格尔博教授说。

“所以,如果言论只是让某些人感到伤害或者冒犯,这些言论并不算是仇恨言论。”

拒收中国学生真能制裁中国共产党吗?

马嘉兰(Fran Martin)是墨尔本大学文化学副教授,也是一位长期研究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的学者。她说,尽管”拒收中国学生”这一呼吁符合言论自由的规定,但有可能会引发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是私人资助来澳大利亚求学,与中国共产党毫无关系,我认为作者将中国留学生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资金’放在一起,是很错误的,”她说。

Yun Jiang
姜云指出,中国人无法选择他们的政府。

姜云是中国政策中心(China Policy Centre)的主任,她也质疑通过抵制中国留学生来制裁中国的做法。

“这篇文章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划上等号,”姜云说。

“和其他民主国家相比,中国人民甚至没法选择他们的政府。”

索菲·麦克尼尔(Sophie McNeill)曾任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调查记者,现在是澳大利亚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 Australia)的研究员。她也反对该作者的观点。

麦克尼尔说,中国学生为澳大利亚的校园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其他方面——包括人权问题上——作出杰出贡献。

“这绝对是错误的想法,”她说。

中国留学生卷入大学言论自由争议

An outside shot of then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19年,亲北京的中国留学生与香港学生在澳大利亚高校校园内爆发数次冲突。(

ABC News: Patrick Stone

)

近年,有关中国留学生疑似用中国审查的标准在澳大利亚校园内干涉言论自由事件频现,引发关注。

2019年7月,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有香港学生在校园内举行反对香港逃犯条例的抗议,期间与亲北京立场的中国留学生发生冲突

去年8月,在遭到多名中国留学生投诉后,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网站撤下了一篇支持香港人权问题的文章。

Men and women in matching outfits sit in a classroom.
新疆维吾尔人被迫进入中国所称的“再教育营”。(

Reuters: Ben Blanchard

)

该文章由澳大利亚人权观察主任埃莱恩·皮尔森(Elaine Pearson)撰写,皮尔森同时担任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客座教授。

就在上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园内的一座艺术馆在收到过百封有关种族歧视的投诉后,决定撤下三幅涉及中国领导人的艺术展品。

该展览的艺术家为在其中一幅展品里将毛泽东描绘成蝙蝠侠而道歉,但为其他两幅批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和侵犯维吾尔人人权的展品辩护。

但人权观察指出,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也是中国审查制度的受害者,他们甚至因为审查制度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A huge detention complex in Xinjiang seen by satellite, it has a high perimeter wall with watchtowers.
新疆大规模拘留设施的卫星照片,该设施有高墙和瞭望塔。(

Maxar via Google Earth

)

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有关大学校园内的外国干预的议会质询中,麦克尼尔表示,有中国留学生向人权观察表示,他们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到焦虑,而那些因为表达异议而遭到骚扰的学生也表示,他们很难从大学获得帮助。

麦克尼尔指,澳大利亚大学存在中共异议者会面临骚扰和恐吓的严重问题。

她认为目前大学在这方面的对策太过模糊,要求澳大利亚大学“立即采取政策来处理这个问题”。

澳大学面临言论自由危机?

3月15日,澳大利亚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高等教育言论自由修订案。

这一法案是在前教育部长丹·特汉(Dan Tehan)推动下促成的。特汉指澳大利亚大学需要着手解决“言论自由危机”。

尽管前高等法院大法官罗伯特·弗兰奇(Robert French)于去年3月对澳大利亚大学的言论自由进行了独立审查,并指未发现澳大利亚大学存在“言论自由危机”,但联邦政府仍选择推动该法案。

盖尔伯教授认同弗兰奇大法官的说法,指澳大利亚大学并无言论自由危机。她说该法案将引导大学对其内部政策和行为准则进行修改,

但她不认为这部法案会带来巨大改变。

“虽然有少数事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但是[大学]并没有[言论自由]危机,”她说。

Loading

不过,麦克尼尔说,弗兰奇大法官的报告没有考虑可能影响中国或香港学生或在中国工作的学者的审查问题。

“我们认为,有关外国干涉的辩论不仅需要着眼于国家安全,而且还必须着眼于中国学生和中国学者的人权和学术自由,”她说。

*受访者为化名以保护其身份

声明:Wing Kuang是ABC中文记者,她同时也在墨尔本大学文学院担任助教。

相关英文文章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