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代价高昂的零容忍战略

2021-08-17 星期二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境内已经发现了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种病毒,中国的零容忍防疫战略正在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柏林出版的《日报》撰文指出,通过严苛的经济停摆、旅行限制以及隔离措施,想必中国很快也将控制住这一波疫情的传播,但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将难以估量。这篇题为《一名工人感染一个码头停业》的文章写道:

“去年,中国的零容忍策略不仅在防疫学角度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甚至在经济方面也实现了增长。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有效遏制住疫情传播的国家:中国境内相隔几周才会发生一起小规模的群体感染事件,当地政府也会立即采取行动消除隐患。有鉴于此,中国很快恢复了经济生活的正常运作。疫情肆虐的世界各国需要什么,中国企业就生产什么,比如医疗设备和居家办公所需的各种电子产品。

然而,随着传染性极强的德尔塔变种病毒的出现,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因为新的传播风险变得越来越大。一年多以来,中国防疫部门又不得不首次面对一个波及全境的传染链条。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1300个新增病例似乎微不足道,但在中国,每一个病例都会引发大规模的隔离停摆措施:在北京的望京区,一个确诊病例使得一个拥有26座高层公寓楼的小区被全面隔离。在宁波,一名工人确诊后,整个码头被关闭,所有船只一律不得停靠。尽管上海和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装卸量更大,但因为宁波码头也会装卸原油和粮食,因此这里一直被视为是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码头。”

China Nanjing | Tests nach Coronavirusausbruch

企业停摆和群体检测的高昂费用,令地方政府不堪重负。

最新的数据显示,近些天中国的疫情已经再度得到控制,但只要无法消灭病毒,下一个码头、企业,甚至整座城市被封闭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文章写道:

“在专制统治的中国,涉及防疫战略的讨论并不多见。有关同病毒共存的零星呼吁,一般都会遭到官方媒体的严厉批评。
从经济角度来看,零容忍策略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因为隔离措施以及群体检测的高额费用都需要地方政府来买单。今年上半年,上海是实现了盈余的唯一一个地方政府,其他各省均亏空严重。”

中国严厉的防疫措施已经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受到了影响。《商报》报道称,今年七月中国的工业生产同比只增长了6.4%, 低于专家们此前的预期。《商报》写道:

“此前接受路透社问卷调查的分析师们预计,今年七月中国工业生产可以达到7.8%的增长,而今年六月的增幅则为8.3%。除此之外,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低于预期:零售业上个月增幅为8.5%, 分析师的预期值则为11.5%。

商业银行经济学家周昊和瓦格纳(Marco Wagner):‘新增新冠病例以及政府的防疫措施(正在使国民经济)付出代价。’由于出现新的感染病例,政府已经暂时关闭了一些工厂和码头。”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