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川西北狼群①|独家揭秘全国首次大面积狼专项调查监测:历时一年多,万人草原寻狼

2023-12-19 星期二

尽管“川西北狼专项调查监测”已历时一年多,戴强依然认为对狼的了解知之甚少,从科研角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他同时表示,这次调查已对川西北狼种群“摸了个底”,为川西北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人与狼的边界及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2年3月,四川省启动川西北狼专项调查监测,范围包括甘孜州和阿坝州全部区域。本次调查监测是狼升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后,四川乃至全国首次大面积狼专项调查监测。戴强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也是此次专项调查的阿坝州区域负责人。在他看来,虽然曾对阿坝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有过研究,但这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作为草原食物链顶端物种,狼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与许多非濒危野生动物一样,我国的狼种群数量并未清晰统计过。直到2021年狼被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们才发现狼的种群数量已少到需要重点保护的地步了。

近日,戴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次调查对川西北甘孜、阿坝两州区域内狼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及变化趋势有了全面了解。调查发现,阿坝若尔盖草原的狼种群数量在过去十年有所增长,这也与当地农牧民的反映相吻合:目击狼的次数增多,更多牲畜遭到狼袭……

▲若尔盖草原上,一只奔跑的狼

戴强等人的工作极具挑战,但意义也足够重大。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曾在发布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的福祉。

这也充分证明,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追踪野狼:

历时一年多万人参与

走访调查上千农牧民

车辆从阿坝马尔康一路向北,坡顶渐缓,山道两侧高大的杉树渐次低矮,透过飘垂的松萝,远方逐渐被青冈树、沙棘林、杜鹃覆盖。再往北,便是若尔盖草原,这里是若尔盖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云影覆盖河岸,河道静水深流。

2022年4月,四川、甘肃两省共同开展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区位于川甘两省交界处,包含现有11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四川片区6个、甘肃片区5个。这里拥有青藏高原东缘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貌和高寒气候特征,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的关键地区之一。

广袤的若尔盖草原上,狼群经常出没

作家李微漪曾在阿坝州救助过一只小狼“格林”,带回城市养了一阵后放归若尔盖。最终,小狼被狼群接纳,重返自然。后来,李微漪创作的《重返狼群》系列被拍成电影,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若尔盖狼群的保护也被提上了日程。2020年,全国首个狼生态保护检测站在若尔盖挂牌成立。

过去一年多,戴强的学生肖俊侯一直行走在若尔盖草原,他带着问卷调查表深入到当地村庄、牧场,寻找人们关于狼的目击情况,统计有多少牲畜被狼袭击,并了解草原上牧民与狼的交集与冲突。

在肖俊侯看来,对狼的调查,更多时候是在找人。在若尔盖草原上,没有人比牧民更了解狼,他们千百年来与狼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狼,也是跟人很近的一个野生动物,在路上开车时可能看到它们,狼的繁殖点可能就在牧场边上……戴强也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很多当地人可能比专家更了解狼的活动范围、狼的生活习性。

但在高原上找人并不容易,冬天路面结冰容易打滑,夏天要去更加偏远的夏季牧场。很多地方车去不了,肖俊侯和同事不得不步行前往,顶着大风呼哧呼哧地喘气。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肖俊侯驱车三小时,从阿坝县城抵达海拔4000米的珠姆沟。他在这里找到了5户牧民。当天,还有一名同事与肖俊侯出发,半路坐上另一辆越野车去开展样线调查。样线调查,是野生动物种群调查的一种普遍方法,选定一定区域,详细记录这片区域的环境、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然后根据足够多的抽样调查,估算更大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以及该区域的生态系统。

调查人员在珠姆沟开展狼群调查

就这样,戴强团队几乎走遍了若尔盖草原,范围包括红原县、阿坝县、若尔盖县,以及松潘县部分地区,对上千农牧民进行了寻访和问卷调查。他们通过牧民的目击报告,寻找狼的活动轨迹和分布情况,再架设红外相机进一步搜集确认狼的数量和繁殖状况。他们也通过当地林草部门、保护区及管护站等进行数据搜集,然后再把掌握的数据建模分析,最终确定狼的分布情况、总体数量和变化趋势。“自然资源越丰富,调查持续时间就会越长。”戴强说。

此次川西北狼专项调查监测的范围,除了阿坝州全部区域,还有甘孜州全部区域。负责甘孜州调查监测的甘孜州林科所所长周华明之前曾介绍了该州启动狼专项调查监测的工作。周华明表示,2022年3月起,甘孜州林科所组建了以所领导班子成员和高级工程师为组长的5个外业调查小组,全所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兵分5路在全州18县(市)同步开展外业访问调查,同时聘请专家团队、护林(草)员和农牧民群众协助监测调查,甘孜全州包括巡护员等上万名林草系统工作人员都会参与其中。

红外相机记录下狼群活动踪迹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狼专项调查监测工作,总体分为一般调查区域和重点调查区域。一般调查区域以访问调查为主,了解区域狼的分布、数量及其对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调查区域在访问调查基础上,辅以红外相机陷阱法,全面组织开展样线调查及监测。

周华明曾介绍,大家听到狼,一般还是有点害怕。在进行狼调查监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狼。但实际上双方相遇时,狼可能更害怕人。自己之前在野外遇到过狼,但基本只要见到人,狼就会躲得远远的。牧场上没人时,狼会来叼羊猎牛,但只要有人在,狼几乎不会来。狼的嗅觉、视觉和听觉都很灵敏,大多数时候,都是狼先发现人。一旦发现人,狼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逃跑,与人拉开距离。所以,在开展调查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故意发出一些声响,“打草惊蛇”,提前告知各种野生动物。能亲眼见到狼当然最好,见不到狼,能收集到狼粪、狼毛也不错,对调查也有帮助。

全国首次:

对狼进行大规模系统调查

“从零开始”具有开创意义

作为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栖息生境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裸岩和荒漠,狼在大众心目中是一个“普遍而熟悉”的野生动物,不少民族都有着丰富生动的狼文化。

阿坝县珠姆沟

戴强表示,各种历史文献证明,狼的确曾广泛分布于全国多地。但如今,狼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西部的草原与森林,因栖息地破碎化和人为干扰而减少。2021年,狼也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2年3月,四川省启动了阿坝州、甘孜州的狼专项调查监测。四川省林草局称,这是四川乃至全国第一次对狼进行大规模系统调查。

为什么要开展此次大面积狼专项调查监测?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狼作为顶级捕食者,生境适应力强,能够调节草食动物及更高营养级的种群动态,控制鼠兔、旱獭等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对生态系统调控至关重要。

川西北地广人稀,当地大型兽类资源非常丰富。但因为偏远,历史上该区域的兽类研究薄弱,尚没有开展狼的专项研究,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类过度放牧等相关活动,对狼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本次调查将进一步系统了解该区域内狼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及变化趋势,调整和完善狼种群保护管理政策措施,以期为狼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甘孜州林草局则表示,此番专项调查监测,具有极强的示范探索甚至标杆引领作用,对进一步指导甘孜州野生动物调查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拿到这个研究课题之前,戴强主要研究大熊猫。戴强表示,大熊猫作为明星重点保护动物,研究课题很多,成果也多。而狼的种群数量较大,并且刚刚升级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国内此前尚无大面积专项调查,可供查阅的资料和文献非常有限,对它的生态学特点也知之甚少。戴强坦言,他此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也有过研究,但开展狼种群的调查监测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

跟很多野生动物一样,我国的狼种群数量并未清晰统计过。戴强表示,这并不奇怪,能够把一个物种数量数清楚的是极少数,往往只有特别濒危且特别受关注的物种,才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调查。

“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的调查是从零开始的,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戴强表示,我国对狼的调查,相对虎、雪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起步要晚一些,但也晚得不多。

狼崽在狼窝周边嬉戏

戴强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背景下,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的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红外相机等设备的广泛运用,相关调查活动变得更加容易,调查的人力、时间等成本更低。

周华明曾表示,在甘孜州的调查,得益于“红外相机陷阱法”,调查监测的安全性和效率大大提高。“相机陷阱”指使用动作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或其他光束作为触发机关的遥控相机。它常被用来拍摄不容易直接拍得的画面,多运用在生态研究领域,例如监督狩猎、观察野生动物、寻找稀有物种等。“相机陷阱”的一大优点是它可以捕捉到更加精细的镜头,比起单纯的人类观察来说,它拍摄的影像还可以反复观看。此外,“相机陷阱”可以持续、静音运行,也很少会打扰到野生动物。

因为记载数据很精确,“相机陷阱”可以用来计算一个地区的动物数量,这比单纯靠人力来数要方便和实惠得多。此外,“相机陷阱”还可以用来探测、寻找新的或珍稀物种。狼一般晚上活动,夜间开展调查的难度和危险系数远超白天,而“红外相机陷阱法”则可以填补夜间调查的空缺。使用这个方法的关键,是知道相机应该设置在哪,也就是狼经常出没的地方。而寻找这样的点位,正是长期在野外工作的巡护人员所擅长的,所以这次调查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

“有了国家的重视,调查的范围自然就更广了。”戴强说,“现在,我们有更好的条件,能对诸如狼等野生动物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了。”

最新进展:

调查报告已上交省级部门

探求人与狼“共处之道”

肖俊候的问卷调查表有一项“民意”调查,狼在袭击牲畜时牧民的态度——有“杀死”“赶走”“补偿”“不管”四个选项。统计发现,绝大多数的牧民选择了“补偿”,这跟他们的父辈拿着猎枪守护牧场的传统已然完全不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猎人的捕杀,若尔盖草原上的狼种群持续减少。直到近年来持续的生态保护,以及管理部门坚决打击盗猎行为,狼的种群数量又得以恢复。也因此,很多牧民发现,狼袭击牧场的牛羊也更加频繁。

微信图片_20231218090056.jpg

调查人员向牧民了解情况

很多牧民在调查中反映,人与狼的边界与冲突待解。戴强目前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个问题目前尚不严重,但随着狼种群的扩大,人与狼的矛盾必然会愈演愈烈。

这也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进一步系统了解区域内狼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及变化趋势,为狼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戴强表示,调查数据可以指导下一步野生狼种群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从人类利益的角度出发,既要处理好人与狼的“边界”,也要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戴强说,远古时代,人类要从自然界获取猎物,得到食物来源,同时也要抵御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伤害。但到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获取资源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捕猎为生,大家更加清晰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需要野生动物,需要生物的多样性。

“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人类究竟该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处?”作为一个野生动物研究者,戴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狼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生态保护的范围,保护的目的,即使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的人类中心主义为衡量标准,我也并未想明白如何权衡狼这一类顶级食肉动物的保护管理。”

在戴强看来,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在红外相机里,它们显得很机警,看到新安装的红外相机设备,总是赶紧避开。作为社群动物,狼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和等级划分,但这些情况目前并无清晰了解,还缺乏系统研究,比如带上追踪器,看到它们的活动范围和路径,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目前,对狼的调查报告已经上交四川省林草局,报告阐释了甘孜州、阿坝州狼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及变化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牧民与狼的交集与冲突。

戴强表示,从自己掌握的阿坝州的数据来看,过去10多年若尔盖草原上狼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但远远未到种群泛滥的地步,这与当地农牧民反映的情况相吻合。

随着生态修复的深入推进,川西北高原上,以狼为代表的动物又在这片曾经的乐园繁衍生息,生物多样性日渐恢复,生态系统的不断趋好,无疑是中国生态环境改善的最佳注脚。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蒋麟 王明平 通讯员 王凤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张莉 责任编辑 魏孔明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