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带着巨型仿生兽在海边散步的人

2021-05-17 星期一



Theo

Jansen



朋友们,这是周末推荐第55期。《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刚刚上线,那些关于AI、机器人、基因改造与合成人类的狂想,又一次把我们拉进了一个人与仿生智能混杂在一起的末日世界。但其实除了工程师之外,艺术家也能用非智能部件,制造出精密甚至“聪明”的仿生装置。希望这期推荐,能让你对硅基生物与碳基生物之间、作为生物的人类和所谓的“无生命体”之间的关系能够再多一些想象。周末愉快。


本期主题

#仿生兽

1948年出生的荷兰艺术家Theo Jansen,因为在不同学科中的探索和进展,被赋予了“现代达芬奇”的称号。他有自然科学的背景,也尝试过画画和雕塑。而最终融会贯通各种才能的作品,则是一只只在海边利用风能行走甚至飞行的“仿生兽”。

Theo Jansen从1990年正式开始“海滩仿生兽”(Strandbeest,荷兰语)的创作。它们由塑胶、木头、胶带等常见材料构成,在风的推动下,却能像生物一般行走。夏天是艺术家测试的季节,秋天和冬天则留给了思考和改进——想象一下,一位老先生和一头巨大的“仿生爬行动物”在沙滩上且行且停,引来各种好奇的围观,这场景可以说是很爱死机了。

在个人官方网站上,这位物理学本科出身、颇有程序员做派的艺术家,详实记录下了仿生兽从1986年的初始概念开始迭代的所有版本,从文字介绍、影像记录到原理阐释应有尽有,甚至还附上了所有仿生兽的“家谱”。哪怕是路人,也能够从这个网站中看出Jansen的投入,你甚至还可以利用他公开的信息,自己制作或改造一个类似的装置出来。

在沙滩上散步和飞行的海滩仿生兽

按照官网的介绍,“海滩仿生兽”到目前经历了12个时期。每个时期同样也都有各自的代号,比如“胶带时期”“木头时期”“飞行时期”等等,对应着艺术家每个阶段的新发现。相应的,仿生兽也在他的手中不断进化着,从最开始的连走起来都费劲,到最新的“飞行期”(period in which strandbeests could fly)阶段,仿生兽不再是用走的,而是——直接飞到了空中。

上:今年4月到6月正在日本山梨县立美术馆参展的海滩仿生兽

下:艺术家正在研究一种新的轴承

至于这位年过七旬的艺术家为什么要花半辈子时间,琢磨这种会在海滩散步的“机械动物”,答案依然要追溯到“环保”这件事情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Jansen还是一家报纸的专栏作者,因为担心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威胁荷兰的国土,便开始幻想一种“风力驱动装置”,它们被放置在沙滩上,聚集沙子以形成沙丘,达到保护海岸线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Jansen发现生活中常见的PVC管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由此开始了之后三十多年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这位热爱自然和科学的艺术家决定改变想法,从以环保和实用为目的,转而钻研如何将手中的这些“wind walker”,变成一个独立的新物种(所以他给每一只都起了不同的名字)。

海滩仿生兽的两个早期版本

理查德·道金斯1986年关于自然选择进化论的《盲眼钟表匠》一书对Jansen影响颇深。仿生兽的演进过程,正是艺术家受此影响的直观体现:连接的塑料断了,就不断改进直到找到坚固的材料;一开始只能借助强风行动的仿生兽,后来甚至可以拥抱天空;事实上,他还引入了一些竞争元素,给仿生兽们设置了淘汰规则,最终选出胜者加以改进,也鼓励其他人在这项“开源艺术”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帮助它们繁衍。

在Jansen看来,仿生兽的“灭绝”和“演进”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生物进化史的缩影,当然,真实世界远发生的远比沙滩上复杂得多。至于他本人的角色,并不是一个拿着PVC管的造物主,而是帮助仿生兽克服环境问题的研究者。

既有物理上的精密和秩序感,又有比金属更温和无害的外表,加上“海边漫步、以风为食”的浪漫理念,这些仿生装置让Jansen很早就获得了网红级别的关注。2016年的《辛普森一家》,就以卡通形象呈现了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们,Jansen本人还为动画角色配了音。

《辛普森一家》中的海滩仿生兽

按照Jansen的设想,仿生兽今后会变得越来越"独立",有朝一日甚至脱离他的控制。尽管海滩对它们而言是个艰难的环境,稍有不慎就会陷进沙子和水里,但成熟的仿生兽已经可以探知涨潮和风暴,并且做到“适者生存”,什么时候在沙滩行走,什么时候在风暴中扎根,什么时候碰到海洋调整方向,都由它们自己说了算。这听上去是AI能够帮助做到的事情,但鉴于创作者这三十多年来的进展,谁又一定能说,由非智能部件构成的它们无法实现自由呢?

两只海滩仿生兽的“互动”



🕙✉️🕙

 来聊 

 你觉得机械也会有自我意识吗?



文中照片均来自艺术家官网

撰文/T

编辑、排版/Svet

NOWNESS



更多「周末推荐」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