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香港警察说山东话,你能收获一个山东老表

2024-03-22 星期五
过年期间,邱老师带着媳妇去香港旅游。他们两口子都是山东人,聊天沟通都是山东话。
山东话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喜欢倒装句他们。每一个音节从口腔迸发,似乎直接掉进了土堆里。被泥土包裹后,豪爽干脆,有种发自内心的坦诚,听之有种踏实之感。
当然,正因为山东话的这个特点,综艺作品里,时常会有演员“倒口”山东话,来营造喜剧效果。比如贾玲曾经用山东话,跟言承旭重新演绎了流星花园的经典场景。贾玲的土味山东话,和言承旭的台湾口音,让每句话都反差强烈,呈现出极强的搞笑效果。“那我请你蛤啤酒”,更是让观众喷饭。
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也讲山东话。他因为这个角色一战成名,他在里面山东话的台词,依然被奉为经典。你很难说,是山东话成就了黄渤的这个角色,还是黄渤这个角色,让山东话的喜剧效果从此深入人心。
言归正传。这天,邱老师和媳妇正在铜锣湾瞎逛。在大众点评看到一个餐厅,评价不错。但是沿着街边找来找去而不得,遂决定问问路边正在巡逻的阿sir。香港的阿sir们,身材高大,英俊威武。邱老师感觉是到了tvb警匪剧拍摄现场。
他边跟跟妻子用山东话聊天,边走到警察旁边。还没讲话,阿sir就先说话了。
“老师儿,你待干啥?”邱老师一下子懵了,那一刻他有一些恍惚。他以为正在高级餐厅吃米其林的精美大餐,但是一叉子下去,却吃到了一颗没做熟的山东大葱。
他抬头看了看铜锣湾逼仄的高楼,才从身处山东的恍惚中回到现实。
俗语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邱老师没来得及掉眼泪,立刻以山东话回应。在遥远的异乡,两个陌生人,依靠相同语调,完成了一次血脉和文化的链接。沟通突然顺畅了很多。
临走时,邱老师挥手作别这位山东老表。并且内心暗自惊叹,孔子座下弟子三千,终于也让山东文化辐射到了资本主义的香港。
他回来跟我说起这事,感慨不已。我突然想到之前看过一个故事:港大医学院的院长叫王国栋,因为在齐鲁大学待过,学了一口流利山东话。在香港闯了红灯,只要说起山东话,跟警察套套近乎,每每得以放行。
我突然有了疑惑,为什么一些香港警察会说山东话。有时还对说山东话的老乡们网开一面呢?
其实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疑惑。网上有人问:
还有网友在旺角问路,他发现香港警察竟然会说山东话。得知他是青岛人之后,还和他交流了脸基尼的用法。脸基尼流行于山东青岛,是游泳时穿戴的头套,能防晒以及防水母蜇。

正如河南话的特点是简练,北京话的特点是儿化音。也有网友发现,香港警察掌握了山东话的精髓,那就是倒装句。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想搞清楚,山东和香港到底有什么渊源,竟然让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竟然有如此深的链接和融合?
查了一些资料,我大吃一惊。
您还别说,从100年前开始,保卫香港的繁荣稳定,还真的多亏了山东人。确切点说,是山东威海人。
事情得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说起。
当时列强瓜分中国,英国强租了威海卫,主要用于英国皇家海军训练,以及士兵的休养。但当时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军事力量捉襟见肘,他们就想效仿在印度的经验,在中国招募士兵,组建一支部队,来维护当地治安。
这一点清廷强烈反对。但英国人也很会变通说,我这不是军队,只是一支警察队伍,负责威海的治安而已。
英国就开始在威海招募士兵。工资很高,每个月8个银元,按照当时人的说法,花费八十元就能从北平买一个媳妇回来。
这对当地农民有很大吸引力。当时清政府气数已尽,农民们食不果腹,再加上那几年,黄河频发大水,山东境内灾患严重,农民们纷纷破产。
农民们纷纷加入。1898年,这个队伍组建成功,被称为华勇营。1900年夏天,华勇营人数已经达到了600人。
这支队伍,有七个连,分步兵连,骑兵连,长枪连,机枪连,炮队,军乐队,卫生队,有军官和士兵。他们的武器,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如马丁尼,亨利式来复枪,还有马克西姆机枪。
这支队伍的尉级以上的军官,是英国军人担任。他们精通汉语。随着对山东人性格的了解,他们越来越喜欢这群山东人。
因为他们,“非常守纪律,非常强壮,非常抗疲劳,他们都是射击高手。”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好养活,对食物没什么要求,只要是能吃的就行,只关心食物管不管够”。
一开始,华勇营主要工作是保卫威海地区的治安,比如驱散当地反英的活动,喝醉的日本兵在市场闹事,直接被华勇营撕掉肩章;德国人想白吃白喝,华勇营出面,德国人也得乖乖掏出钱来。
附近很多村子都主动上门求保护。在华勇营势力范围内的村庄山河都很安全。
后来,华勇营表现英勇,就被纳入了英国正规军建制。

他们的表现是如何英勇的呢?
说几个场景,就能了解一二。
比如,在天津的老龙头火车站,他们在火车车厢,跟清军激烈肉搏。
还有一次,华勇营第四连被三千多名当地农民包围。一个华勇营士兵的父亲劝告,要他们逃跑。儿子却告诉父亲:即使这里会打仗,他也愿意在这里。老汉无奈,只好放弃带儿子离开的想法。
还有名士兵,其父随当地民众,进攻华勇营营地,被华勇营打死,他还是“坚守岗位”,留在了部队中。有两名士兵被当地村民抓住,派一个小孩看管他们,在他们央求下,那孩子将他们放了,他们却并不逃跑,而是设法捕获了该村村长,带回部队,交给英军军官。
当然,他们不会侵犯普通老百姓。去天津的路上,他们对普通老百姓礼敬有加,当地老百姓也纷纷加入了他们。短短几天,就招募到了上百艘平底帆船,以及相应数量的水手和船夫。
威海卫英军华勇营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英国的高度评价
1902年,英国威海总督挑选了12名华勇营的中国人,去英国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仪式。当时英王向代表颁发了勋章。这是华勇营士兵的高光时刻。
1906年6月,国际形势变化,华勇营解散。一部分士兵们转业成为警察,一部分士兵跟随英军去了印度等国。
时间来到了1922年。这年,香港爆发海员罢工事件。一些广东籍警察袒护同情工人,跟当地人抱团。港英政府管理困难,就暂停从当地招募警察,把视线转向了山东威海。
这个考虑也很务实。香港警察的顶层都是英国人,他们不熟悉基层,需要一些人为他们做事,而这些华勇营成员,忠诚度和业务能力都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又都是外地人,不会说粤语,在香港毫无势力,不会被当地人渗透。
1923年3月,首批从威海卫招募的警察,乘船抵达香港,被授予番号“威海卫警察”,也被叫做“山东差”,“山东警察”或者“鲁警”。
威海卫警察的选拔标准非常高。当时,香港警队派遣一位外籍警官及两三位本地训练教官,加上同时精通山东话及英语的翻译,到达山东威海卫招聘警员。
候选人身高必须达到一米七以上,年龄限于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
过了外貌关,还要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和体检。
体检的时候,他们被命令把双手伸出,外籍警官会触摸每只手。手粗的候选人多能获得聘用,皮肤幼嫩的候选人反而落选。考官倾向挑选吃过苦头的人当差。
在体格测试后,就是检测是否有非威海卫人蒙混而入。因为听说去香港当警察待遇好,很多非威海人也想蒙混过关。为了保证招到的确实是真的威海人,在面试时,甚至把威海方言作为必考项目之一。
有一个河南人叫吕殿卿,过了笔试面试,教官突然问他,“你来这凑么儿?”吕殿卿没有听懂,教官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弟,你回去学学威海话再来吧。”
他们的待遇不错,工资之外还有津贴,服务满3年可申请3个月长假,免费回乡探亲;服务满10年可获发长俸(退休金),有家眷者可获得免费住所或者租金补贴。
当时报名的人很多,所以淘汰率很高。一百多人最终只选上了6个。
这就是最初的山东籍香港警察。后来,不断有威海人招募成为香港警察。到了1924年底,威海籍的警员已经占到整个香港警力的五分之一。
远离故土,唯有家乡食物能慰藉游子的心。鲁警们都饭量惊人,最爱吃的就是鲅鱼馅水饺。警署专门为他们开设伙房,聘用山东厨师做饭。
威海卫籍警察特别喜欢吃包子和饺子,每逢厨房做这两样,他们一直把厨房食材吃光,才会离开。结果是,一提包包子、包饺子,厨房大师傅就愁得要命。
说“水饺皇后”是山东人,当年在湾仔码头推着小车卖水饺时,曾经在“走鬼”时,没躲开警察,被抓个现行。后来警察看她们母女三人太可怜,干脆就绕着她走。有人就怀疑,这些高大威猛的香港警察,包裹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山东热心。
伙食置办得好,威海卫警察个个吃得“又粗又高,肌肉结实,精神饱满”。执勤时更加卖力。他们也热衷学习粤语和英语,来考编考级,获得晋升机会。
很快,鲁警就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日常治安问题找威海人;马路交通指挥找威海人;仪仗队检阅找威海人;维护秩序,也找威海人……
冲锋队和交通部,这两大香港警队的骨干部门,全是山东人的天下。反海盗护航队,刑事记录室,指模部等,都是山东人先干起来的,后来人员逐步扩充,才进去了很多本地警察。

1949年之后,鲁警的招募便停止了。但鲁警的不少后人,也加入了警队。至今香港警队仍有很多祖籍山东的警察。
当然,鲁警在香港结婚生子、延续后代。比如香港艺人刘恺威的祖父,香港前任特首梁振英的父亲,都曾经是“威海卫警察”。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曾给鲁警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去英国或留在香港,但绝大多数的鲁警,都选择了香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英国才是异乡,“这里是祖国。”
检索下港台的娱乐圈,也不难发现与山东的联系。
成龙多次表明自己是山东人,林青霞是山东莱阳人,任达华的祖籍是山东济宁,姜育恒是山东威海人。邓丽君曾在演唱会中用山东话和观众问好,费玉清用山东话说的段子不计其数。
《最佳拍档》里的光头神探,就是一名满口山东话的退役警察。除了光头神探之外,香港老电影里,不少警察都是讲一口山东话。
当时只觉得是为了搞笑。现在才明白,这些都有史可依。

参考资料:

不及相研究所《香港警察为何都要学一门山东话?》

知乎《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讲山东方言的“阿sir”?

《警声双周刊》

《香港威海卫警察纪事》

《我在香港当警察》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