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芯半导体横空出世:清华帮打造的民营晶圆代工厂,如何为国内芯片业开新局?

2021-08-12 星期四

荣芯半导体,一家 2021 年 4 月成立,横空出世的全新民营半导体制造企业。


荣芯半导体的诞生是这一波“缺芯潮”发展至极致的“特殊产物”。我们过往认知里的“特殊”,放在这个奇特的年代,或许会变成一股新时代潮流,搞不好会成为“半主流”。


荣芯半导体成立于今年 4 月,刚刚完成了 90 亿元人民币的首期募资,股东包括元禾璞华、民和资本、冯源资本、美团、红杉资本等。成立至今不过 4 个月,荣芯已在 8 月参与知名烂尾楼德淮半导体的资产拍卖,以 16.66 亿元成功购得德淮的资产。



这一波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吃紧已经超过一年,截至目前都看不到解方,IC 设计公司为了运营成长,长期能拿到充足且稳定的晶圆代工产能,开始朝三个方式施力:


  • 为了有牛奶喝而养一头牛:格科微自建 12 寸晶圆厂,以及手机 ODM 大厂闻泰收购安世半导体。


  • 签订 “长期产能供货协议” 来支持晶圆代工厂扩产,由代工厂与客户共同分摊扩产的成本:联电与三星、高通、联发科、群联、联咏、瑞昱、奇景、奕力等 8 家 IC 设计公司签订长期合约扩产 28nm。


  • 寻求适合的晶圆代工厂来合资盖厂,已获得稳定产能:日本 Sony 找上台积电在日本合资成立晶圆厂。


荣芯半导体的成立之所以吸引业界讨论,主要有三个特色:


  • 不同于过去地方政府主导的民营色彩:过去资本偏爱投资 IC 设计这些轻资产业企业,因为投资门槛低、投报率高、回收投资也快。晶圆制造业多是地方政府主导,但自从武汉弘芯风波后,国家发改委提出对烂尾项目的追责机制,也限制了国有资本在晶圆制造项目中的出资比例。因此,荣芯算是少见由民营资本集结所成立的晶圆制造企业。


  • 客户在手:荣芯应该是从成熟制程代工切入, 国内许多 IC 设计公司有这方面的产能需求,荣芯的角色或将介于晶圆代工厂和 IDM 厂之间。


  • 成立才四个月,就透过拍卖取得知名烂尾楼德淮半导体资产,有了晶圆厂运营的主体。


  • 股东有浓厚清华帮色彩,有四位参与者都是清华校友:元禾璞华合伙人陈大同是展讯通信的联合创始人、冯源资本出资人当中的韦尔董事长虞仁荣,以及荣芯董事会、清控银杏联席董事长、韦尔旗下北京豪威的法定代表人吕大龙,还有美团创始人王兴,全都是清华校友。


根据集微网报道,荣芯的 CEO 陈军指出,该公司成立是从晶圆级封装启动,最终目标实现 12 寸晶圆自主可控的制造能力,定位为国内头部晶圆制造企业的替补。


根据《问芯Voice》了解,陈军早年出身于中芯国际的研发部门,之后也曾任职美国上市公司 AOS 万有半导体、存储大厂 SanDisk 等,半导体产业的历练十分丰富。


由于荣芯的股东中有韦尔半导体虞仁荣的身影,加上德淮之前是作 CIS 芯片代工,因此市场也揣测韦尔旗下的 CIS 芯片将会转到荣芯生产。


《问芯Voice》取得虞仁荣说法。他指出,荣芯是一帮朋友圈参与,他只是站在鼓励的角度,但不可能把 CIS 产品拿去投片。


虞仁荣进一步对《问芯Voice》指出,韦尔的 CIS 是要朝 Sony 对标,需要高端工艺,策略就是和台积电与中芯国际作深度配合,不可能自己盖厂。虽然竞争对手 Sony、三星自己有工厂,但只要台积电的技术一直保持领先,韦尔使用台积电技术自然能一直扩大市占。


他分析,2018 年接手豪威 OV 时,豪威一直有自己盖厂的迷思,当时他坚持要豪威抛弃自建晶圆厂的逻辑,不能自己产品没做好,归咎于是因为没有晶圆厂。当时他也定调要全力与台积电和中芯国际配合,才有了豪威运营上的突围。荣芯是因为一帮朋友圈手上有资金,想做点事,他也认为荣芯定位是成熟工艺,符合国内多数 IC 设计公司的需求,因此站在朋友的角度鼓励而已。



荣芯成立的定位若是锁定成熟工艺技术,与头部半导体大厂形成互补,还是要面临三大挑战:


  • 技术和人才哪里来?

这当中,人才会是很大的问题。半导体产业缺人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国内,缺人才也使得半导体相关行业的工资大幅上涨,各地都在抢人。一座晶圆厂的运营要上千人,每个地方都在抢人,工资年年调涨也使得运营成本升高。


  • 这波缺芯潮,晶圆代工厂也是加速扩产,更不乏 IC 设计公司加入扩产行列,放眼三年后,终端需求真的能支撑各方人马所开出的产能吗?


这一波缺芯热潮达到十年来的顶峰,起因是疫情驱动的数位转型加快脚步,还有许多过去完全没有的新应用,例如车用电子、物联网,连农渔牧产业数位化都离不开大量芯片等。过去晶圆厂扩产保守,面对这一波数位化转型的冲击,自然是陷入巨大的产能不足,但现在一窝蜂扩产,也非常考验未来三年后需求衔接的节奏与速度,整个半导体产业正驶向无人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荣芯的股东名单中,我们也意外看到美团的身影。业界分析,王兴是清华校友,且近期互联网产业风波不断,估计互联网企业也会开始投资一些制造实业,符合整个社会发展政策。


半导体烂尾不断,发改委启动究责机制


近两年几乎每一家晶圆代工厂都有扩产计划,中芯国际从先进工艺转为大量扩产 28nm 成熟工艺,还有华虹半导体 12 寸厂,台积电也是先进和成熟工艺两头并进,另外像是联电、GlobalFoundries 因为不拼先进工艺,也朝着 28nm 大力扩产。


这次荣芯成功“入手”的德淮原本是一座年产 24 万片的 12 寸晶圆厂,主要是要生产CIS芯片,但一直身陷众多争议而并未量产,也算是这两年非常有名的烂尾楼。


前几年国内兴起一股盖厂热潮,但当时业界就提出警语:晶圆厂遍地开花,但要小心无效产能的状况。


果然,后来产业出现不少烂尾现象包括有德淮、南京德科码、武汉弘芯、淮安时代芯存、成都格芯、济南泉芯等。


这也使得发改委在 2020 年下半年表示,对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业投身芯片行业要特别关注,且按照“谁支援、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的项目要进行问责。


芯谋首席分析师顾文军也指出,目前整个行业产能紧张,德淮项目具有吸引力,其现成的厂房,能够为上马新产能节省一年的工期,这在新增产能的时间竞赛中,抢跑一步。其次,在国家政策严控之下,新上马半导体项目受到严格审核。但是对于消化烂尾项目,相关部门出于解决地方难题,挽回国家投入的考量,可能会加快审批流程。


顾文军进一步指出,淮安(淮阴区)处理德淮半导体项目对其他烂尾项目有不小的借鉴意义:在具体操作层面,不再拘泥于“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勇于对项目估值做出调整;选择接盘方也不再局限于央企国企,而是趁着产业火热、产能紧缺,积极对接民营资本,由于民营资本的灵活和敢于冒险,最终促成这笔交易。


荣芯半导体的横空出世,背后是国内高度芯片需求的产物,预计手上已经有不少现成客户,它的定位或将介于晶圆代工厂和 IDM 厂之间。


全球半导体的生态体制,台积电花了 20 年才终结过往 IDM 时代,奠定专业分工的制度,不但成就了台积电为当今半导体霸主,也成就了全球 IC 设计产业的崛起。


现在,产业面临另一个转折点,也因为建厂成本太高、也因为终端应用辐射又更为分散,或像是汽车电子的应用与技术高度集中,IDM 思维又成为国内另一条可选的道路。


芯片业界认为,荣芯的成立在国内半导体产业或许会是新的篇章,但未来挑战也不少。


长线角度来看,多一些良善供应商加入,有助于国内 IC 设计公司的蓬勃发展,加上民营企业有灵活的优势,或许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更可以适时发挥鲶鱼效应,刺激产业更卖力朝良性循环努力。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