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渐渐不买丛书、套书和全集? 因为不敢。 因为我发现单册往往是用来读的 而“套书”只是当初以为要读的 细究原因,给出以下看法以督促自己做相对正确的事,以应对时间无涯而人的时间有涯这事实,以在读书路上学会“直立行走”—— 1,一个作家,他优秀的作品往往不多。只有极少数作家的作品都优秀,这得建立在他本身作品不多的基础之上,比如鲁尔弗。但是其优秀的对比最优秀的,也会让你因心理落差而失望而阅之难受。 2,一个作家,他作品“全貌”你要全部获取和吸收,几无可能。每日打水,井水什么时候干过?打了的水都喝不完。 3,部分尊重之意义往往大于全部尊重。全部尊重和全盘否定都在消弭个性,牺牲自我。遇到带全的词,要警惕它的可怕性。《一百个人的十年》里写道:绝对崇拜,等于把自己给出去,完全舍弃自我,拿不回来的。有一天,没得崇拜了,自己也没有了,就是躯壳一尊。当你成了躯壳,就陷入了“双失之境”——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失去了自我价值,那就变成了垃圾,那就无法自洽自处,甚至失却生存的意义(大意) 4,你读他一本是开始,人生最好只如初见,不要追求结局。圆满是一条死路,结果是位长着悲愁皱纹的老人。 5,若确实爱,留余一点待占之地似乎更好。出城反攻前,城里多少要留几个士兵守城。哪怕因此失败或失于薄浅,提醒自己去参照 李敖的诗: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海似海深,我的爱也浅。 6,多则惑,不自知而已。落入花丛,你不知哪朵花香了你,哪朵花刺了你,渐而自认无所谓,昏昏随波。延伸论,“多情总被无情误”,这句话很没有道理,你都多情了,还怪乎无情之罪? 7,窥一斑也见全豹——斑是美术,豹是恶魔。负责美的,是浪花一朵;负责建设和摧毁的,是浪花打架的大河。 读书而已,我真不知道我要建设和摧毁什么。 8,一个作家,你读他一本或少几本,是无为,是道法自然。读多,易导致无力经营而无继,无继则难开来。 9,一个作家,你少读他,是偷,是偷师,是拿来主义;多读则是拜师。偷师比拜师的不一定技艺更高,但绝对更诡。诡是技艺本质。结果之前,首先是方法论。求好结果,首先遵从好的方法。 10,偷和抢是拿来主义,木心也极力推崇拿来主义,在读书和写作这件事上。偷情总是第一次好,第二次不好,第三次大概就接近于失望了。而抢,于丰华璀璨的书之密林,已无甚需。所以我又提倡第三个读法——捡读。捡一点是捡,流浪汉所为;捡许多那是收,专业户的工作。流浪汉,我所爱也。读书流浪汉,我愿为之。读书专业户,我不当。 11,套书或全集的存在,也并非无意义。其意义在于增加了选择。选择是有意义而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全部捉定,那是自己放弃了选择的权利和投票的乐趣。 当然,全集往往会造成你手眼的踟蹰,“该拿哪本呢”? 12,读书是劳动。浪漫说是眼之旅行。多劳而眼疲又心累。若累是必然,分累在别处,或是选择。 我总是想博尔赫斯失明或是读书太多所致,起码不无关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想必地狱也是图书馆的样子。去看看吧卡内蒂的《迷惘》吧,读完细忆,极恐。 你需要书,不需要图书馆,只是你现在刚好要读的某本书恰好放在那硕大的图书馆里。 13,读一些,方知魔幻之魅,给自己留白。读太多,满满当当,收获的只能是现实之恼。 14,去推拿,全套真的没有单项过瘾。同样舒服,你记住不了什么。当别人问你干嘛去了,“去捏了个脚”比对“去按了个摩”,更能说明内容。勿被你的错觉所骗。 15,你无法同时读两本书,更勿论多本。 16,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全集在手,拿起一本没读的,读过序和前面几页,放下。尔后抓起那本以前读完过的读。 喜欢一个东西,一定有潜藏的风险,否则大脑为什么会促使我们选择已证明是喜欢的。 17,喜欢一个作家,没读过全集之每本,是无罪的,不会被抓。 如果要追求博,每个作家读一两本或某丛书读其中之一二,你就可以读更多的作家更多的丛书。世界好作家真多啊!他们拼命向我们挥手,就像马尔克斯出名前拼命向海明威挥手致敬那样挥手。 18,去一个地方旅游不要只打个卡,更不要奢望所有角落都逛遍。你要相信,每个角落都逛遍了的,除了你的家乡,别无他处,永远也没。因为你已没有童年那么多的时光。你的童心和天真随着成长大幅度被削减,你已然变老。你已然钱多,可以买很多东西包括书,可以去很多地方。但是,家乡,是你再有钱也没法买得起的唯一东西。而你自从远离家乡,就再无法返回,你无法再次踏入同一个家乡。你已不是你。 因之,无需存此希冀。 19,少读才能精读,多读不可能精读,再聪颖的人也难做到。 精读,才会慎选,久而久之,眼光之毒辣凸显。 精读的诸多好处——“嗨,秉持精读的人,你懂的”。 而套书、丛书和全集对比精读的要旨,简直接近反人道。 20,火车,一般几节十几二十几节居多(与全集或全丛书全套书的数量差不离),你只能略一车厢之风景。而只要你在车上,车外的风景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硬要各车厢走一遍,去见更多的车厢内风景,那车窗外的风景你将因无暇顾及而失去,车窗外的风景,也是风景,也许是更有趣的(这里不说更重要的)。 21,套书、丛书和全集,它们是粘连在一起的星星,而我更喜欢分散独立的星星——它们脱离体制,自己是自己的体系,个人即生态,自由而天真,想跳伞便跳伞,想哭泣就哭泣,是完美的浪漫主义。 …… 所以拜托出版社,别热衷出全集。要出全集,一本本出,别一次搞掂嘛。 温馨提醒:哪怕你读了全套,也别当自己读了全套。这不是要你谦逊,而是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丛书自有之开始,便无穷尽。作品出生,作者已死——他的魂灵如萤火虫般选择在夏夜过境,多少萤火虫?!它们在时光的暗波里飘荡,你永远数不清。 2021.06.03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