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在我幸福的时候阴阳怪气,是因为TA有这个特质

2021-04-20 星期二
原创 KY KnowYourself
策划 https://www.thepaper.cn/ Cyte
撰文、视觉 https://www.thepaper.cn/ fufu
插画 https://www.thepaper.cn/ Always
编辑 https://www.thepaper.cn/ KY主创们
我们的企盼是体验幸福,而不是躲避苦难。
我们的目标是自我实现,而不是自我回避或自我辩解。
我们的动机不是去证明我们的价值,而是去实现生活提供的各种可能。
——Nathaniel Branden《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我们在后台看到一个粉丝留言:
朋友很高兴地告诉我他升职了,我当时也不知怎么,不太开心,回了一句“小公司的升职,不就是因为没别人了嘛”。朋友因为我说的这句话很生气,说我总是很自我,贬低周围的人。
我当下很愤怒,跟他吵了起来,但现在又很后悔。
仔细想来,我不是看不起他,其实我是认可他比我优秀的,可嘴上不愿意承认,所以才说了那句话。毕竟,被别人比下去真的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我和女朋友诉苦时,她觉得我是因为“自尊心太强了”,所以老是“嘴上逞能”。确实关于自尊心强这事我也被周围的人这么说过,可是我一直挺不解的,自尊强难道不是好事吗?难道我该把自尊变弱一点才能活得更好吗?
从粉丝留言看出,ta似乎把“自尊心强”与高自尊等同了起来,但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尊心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心理学意义上,“自尊心强”往往指的是“脆弱的高自尊(fragile high self-esteem)”。今天,我们想聊一聊,为什么说,这类自尊是脆弱的?心理学家们早期研究自尊时,将其定义为人们主观上对于自我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即我们常说的高自尊和低自尊(Smith & Mackie, 2007)。
然而,法国心理学家André和Lelord在《恰如其分的自尊 (L'estime de soi)》一书中指出,自尊可以被分成四大类:这四种自尊类型的人群,面对批评和赞美时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你可以根据下图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你属于哪一种呢?一般来说,生活中被评价为“自尊心强”的人,往往具备“不稳定型高自尊”的表现,而不稳定性,仅仅是脆弱的高自尊的其中一个特点。脆弱高自尊人群的自尊心往往是:
有条件的(contingent)
Ta们的自尊心受外界环境所影响,自尊心可能因为成功高涨,但却会被一次失败突然击垮。
不稳定的(unstable)
Ta们的自尊水平经常波动。高自尊对于ta们而言只是一种“状态”,而非“常态”。
不一致的(discrepant)
尽管ta们表面对自我评价很高,内心却常常隐藏着自我厌恶感,厌恶那个“不够好的自己”。
在这三种特点的影响下,脆弱高自尊人群不得不投入过多的精力在时刻维护自己的自尊上。而维护自尊的行为往往既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为了避免在失败后被自我厌恶的想法和情绪侵扰,ta们可能选择压抑这些想法来逃脱失败和自我怀疑带给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折磨,然而压抑往往只会使得ta们对失败和自我怀疑越来越难以接受,并且进一步加强了ta们自尊受伤时体验到的痛苦(Borton et al., 2012)。
同时,ta们的行为往往也给别人造成困扰。为了防御外界对自己自尊的伤害,脆弱高自尊人群常常进入将他人视为“敌人”的状态。不论对方什么身份,都有可能成为ta们自尊心的“潜在威胁者”。
面对自己自尊心的“敌人”,ta们可能采取各种攻击手段,比如贬低对方的自尊:对于开头那个对“自尊心强”感到困惑的粉丝,其实解决ta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自尊的高/低,而是自尊的稳定性。
1.一味追求高自尊,可能会让自尊变得更脆弱。
Kõszegi等人(2019)在他们提出的个人自尊均衡(Self-esteem Personal Equilibria) 模型中指出,越是努力追求高自尊,往往越容易使得自尊心变得更为脆弱。而当我们格外在意自己的自尊心水平时,我们就可能倾向于用“放大镜”来审视自己记忆中的每个细节,而这个“放大镜”通常夸大了我们对于事件不切实际的想象:这就好像当人们过度在意自己外表时,更容易对外表产生焦虑。我们对于自尊的过度关注,往往也会引发我们对于自尊的焦虑。
2.比起自尊水平,自尊的稳定性对于你生活各方面更重要。
Kernis(2005)通过大量研究之后指出,自尊的稳定性,相比自尊水平的高低,与很多积极的心理功能更为相关,比如自治(autonomy)、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真实地存在(authencity)等等。研究还发现,在亲密关系中,不论男女,不论ta自尊水平的高低,一个人的自尊不稳定性(self-esteem instability)和ta的依恋焦虑(attachment anxiety)呈正相关(Foster et.al., 2007)。也就是说,一个自尊不稳定的人更有可能陷入猜忌、怀疑、嫉妒,而一个自尊稳定的人会更有安全感和更愿意信任另一半。
此外,一个人的自尊越稳定,ta的适应功能越良好(Altmann & Roth, 2018)。在生活中,很多烦恼不可避免,比如工作太多、和伴侣吵架、任务表现不佳等等,对于自尊不稳定人群,这些烦恼可能会引发ta们情绪不稳定、抑郁、功能失调的应对策略(如抽烟酗酒),对自尊稳定的人的负面影响却微乎其微。因此,自尊更稳定的人对生活也感到更加满意。
可以这么说,假如自尊的满分为10分的话,一个经常稳定在6.5分的人,比一个时而9.5分时而2.5分的人可能会活得更从容和幸福。1.重拾你的小爱好,或培养新的爱好。
一般来说,我们往往在自己的爱好上相对擅长,哪怕并不出众。在生活中受挫时,可以转向这些爱好,将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中转移出来,还能从这些爱好中找到多面向的自我价值。
如果你想不到自己有什么爱好,不妨有意识地去学习或培养一些新的爱好,比如学做压花贴画、养护多肉植物等等。
2.记录自尊心的脆弱时刻,了解关爱自己。
当你感到自尊心不稳定的时刻,用下面的三栏表格记录下来,了解真实的自己,不要过早对自己进行评价。
这样的记录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想象和解释事情的,也看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某些偏见。
事情情景
描绘发生的事件
情绪
具体描述情绪及其激烈程度
(满分10分非常激烈)
自发思想
描述事发时瞬间产生的想法
我和好哥们约在酒吧蹦迪,迎面来了一个女生,去搭讪了我的好哥们
尴尬(6)
羞耻(7)
不知所措(5)
不甘心(6)
嫉妒(8)
她怎么会搭讪他而不是我,难道我没他帅吗?
我现在像个电灯泡,看起来肯定很可笑。
下次再也不约他了。
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再认识,我们就可以重新考察自我评价的真实性了。
或许,我们就能发现自己身上未曾了解的一面,以及自身的复杂性。
3.当你的自尊动摇时,冥想可以帮你稳固它。
最新研究表明,冥想能够在我们对自己感到怀疑和不信任的时候,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接纳并拥抱自己,让我们的自尊变得更稳定(Ford, 2019)。
你可以尝试以下的具体做法:最后,我们想引用Nathaniel Branden教授对于自尊本质的解读,愿你“相信自己的才智,认定自己有权过上幸福的生活。”References:
Altmann, T., & Roth, M. (2018). The Self-esteem Stability Scale (SESS) for cross-sectional direct assessment of self-esteem stabil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91.
André, C. & Lelord, F. (2015). 恰如其分的自尊 (L'estime de soi). 周行(译).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1999.
Branden, N. (1995). 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orporated.
Borton, J. L., Crimmins, A. E., Ashby, R. S., & Ruddiman, J. F. (2012). How do individuals with fragile high self-esteem cope with intrusive thoughts following ego threat? Self and Identity, 11(1), 16-35.
Foster, J. D., Kernis, M. H., & Goldman, B. M. (2007). Linking adult attachment to self-esteem stability. Self and Identity, 6(1), 64-73.
Ford, C. G. (201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Self-Esteem Stabil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Jordan, C. H. & Zeigler-Hill, V. (2013). Fragile self- esteem: The perils and pitfalls of (some) high self-esteem. In C. H. Jordan & V. Zeigler-Hill. Self-Esteem (pp. 90–108). Psychology Press.
Kernis, M. H. (2005). Measuring self-esteem in context: The importance of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in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3(6), 1569-1605.
Kõszegi B., Loewenstein, G. F., & Murooka, T. (2019). Fragile self-esteem.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阅读原文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