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音乐到底有多「难」听?

2021-06-25 星期五


世界上最难听的歌是什么歌?


答:Lost Rivers》


这个答案相信不会有太多人表示反对。其实一首歌曲的难听与否是很私人的审美问题,但这首歌奇迹般地统一了大家的审美,没听过这首歌的朋友,可以先听听看。(贴心提示:记得先找到暂停键在哪)



怎么形容这首歌带给人的精神冲击呢?

这么说吧,去看看网易云这首歌的31万评论整齐划一的控诉就知道了,连网易云评论区那股子生而为人、伤春悲秋的敏感属性都被击得粉碎,只剩下一句十分接地气的吐槽:


令人不禁想问一句:这位歌手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创造出如此「报复社会」的音乐?

不过你还别说,这背后真有一段故事。


一场音乐实验

珊蔻·娜赤娅克一位来自图瓦的歌唱家,一辈子都在歌唱着她发生剧变的家乡,同时,她也是《Lost Rivers》的创作者。


1957年,珊蔻出生于图瓦,她的命运就和家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图瓦,它位于蒙古国西北,西伯利亚以南,算得上是亚洲中心。

众多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影响:来自西方的突厥人,来自东方的蒙古人,来自南方的佛教信仰,来自北方的萨满教崇拜,还有溯流而上的东正教传教士们。

它像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混着西伯利亚的蛮荒气息,呈现出无比魔幻的色彩,小珊蔻就在这里长大。

无论走到何处,珊蔻都说:「首先而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来自草原的女人。


在图瓦,歌声可以代替语言表达情感。

她的祖母会连续唱几个小时的古老的摇篮曲哄她入睡,人们高兴时唱歌,悲伤时也唱歌,家乡的草原和祖母柔美的歌声,深深地烙进了她的记忆她的第一个音乐灵感也来自于她的祖母。


《Lost Rivers》评论区有人说这种唱法类似于蒙古族的呼麦,这位朋友说的不错,就是「呼麦」。

因为紧挨着蒙古国,文化相差不多,她的很多作品也很有蒙古歌曲棉柔悠长的气质,并且她也学会了呼麦,黄雀鸟鸣的尖锐、乌云雷声的低沉,两种声音在呼麦中完美地融为一体。

然而在图瓦,女人不允许学习呼麦,即便如今她成为了图瓦文化的代表人物,却并非所有图瓦的人民都愿意接受她。

80年代,图瓦还是苏联下的一个小国,她不得不去莫斯科继续深造,完成她有关宗教唱法的论文,并且在莫斯科学会了即兴表演,并继续修习巫师和祭司的发声技巧。

1991年,时局动荡不安,苏联已经走到了解体的边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珊蔻在柏林录制了长达74分钟的人声实验专辑——Lost Rivers,其中包含了13首歌。


关于这张专辑,珊蔻表示: 「一个失控的国家,就像一条因自然灾害而干涸的、失落的河流。我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传达这种(迷茫的)感觉。我想让人们通过一个女人诚实的、不加修饰的嚎叫,来感受这种痛苦和恐惧。

听完这个解释,我暂且放下了对《Lost Rivers》的抗拒,认认真真听了一遍整张专辑,很抱歉,我还是做不到把它成美妙的音乐去欣赏,但是我开始试着理解这首歌。

Lost Rivers,意为迷失的河流,这首歌曲很可能是想展现一种历史转型期的迷惘、焦虑与苦痛。

作为苏联的成员国,图瓦见证了巨大的社会变化。

旧的秩序与生活正在逐渐地瓦解,但图瓦人却和无数其它苏联人一样,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图瓦的未来,便如同西伯利亚草原上的一条曲折的河流一样,被迷雾遮蔽,无法看清来处,更无法看清去向。

作为实验音乐,Lost Rivers的目标,是用扭曲的声响,追求着纯粹的、不夹杂任何意义的聆听。其实谁也无法说清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什么,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或许是对某些人的不满,或许什么都没想,就是单纯地瞎唱。

和家乡图瓦教给她的一样,她只是在不假思索地「歌唱」,一切都蕴含在声音里,无需过多解释赋予其意义。


和无数实验音乐家一样,珊蔻做到了「让声音自己说话」。


实验音乐

在「难听」背后,《Lost Rivers》的持续火爆非常引人注目,它迎合了我们对实验音乐的古怪期待和猎奇心理,我们对歌曲的背景一无所知,却仍然感到有趣。

这也是这首实验音乐拥有如此高的话题性的原因。

很多人仅仅听过Lost Rivers,从此便对实验音乐拥有了心理阴影,认为所有的实验音乐都是鬼哭狼嚎,不堪入耳甚至连带着听实验音乐的人一同打包扔进了「奇葩」的分类里。


事实上,实验音乐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阳春白雪的大众无法理解的抽象艺术它就是一种「实验」。

这里说的实验并不是那种控制变量、严谨的科学实验,反而更像是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把各种奇怪的、未曾设想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希望可以制造出黄金。

在大多数情况下,炼金术士都是定会失败的,而大部分实验音乐,也是注定失败的

实验音乐中的庸作,会比通俗音乐中的数量更多。

它们的制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实验音乐的人工痕迹十分刻意,有时候并非是真的是我们鉴赏水平不够,才无法理解实验音乐的高明,而是因为那玩意儿确实什么也不是。

其实大部分实验音乐,就只是没有任何技术功底和艺术内涵的噪声。


然而,实验音乐仍然是伟大的。

但大部分实验音乐的伟大,都不是当时就显现出来的,音乐世界对于新生的实验音乐的反应往往慢一拍。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东北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被后世人称为「极简音乐」。

它运用较少的音乐素材(可能是一个动机),不断重复,并在重复中渐变,从而传递出发展和变化的微妙感觉,比如John Adams的《China Gates》


一开始,极简音乐被认为是冗长、难忍、没创意的。

听惯了通俗音乐的观众们,根本没法忍受乐队演奏三个小时却不改变一个和弦,不少人都对极简音乐冷嘲热讽,说「极简音乐是作曲家在乐谱上有规律地画图案写出来的。

但今天,极简音乐的影子不仅出现在一首首电子舞曲中,更渗入到了其它行业当中。

在汉斯·季默(Hans Zimmer)为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写作的Cornfield Chase 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极简主义音乐为配乐带来的情感张力。


重复中渐变的极简音乐模式,搭配浑厚的管弦乐和高频的电子乐,华丽而空灵、孤独而悲壮,极致地渲染了影片人物的复杂情感,而这样的电影配乐写作的底层思路,正是源于当年被嗤之以鼻的极简音乐。

和无数成功的实验音乐一样,极简音乐成功地脱去了早期的生涩外皮,将其编曲的内核思想融入到了现代音乐创作的血液里。

为什么面临如此的非议,实验音乐家却仍然有着这么高的创作热情呢?

一个炼金术士的乐趣,也许不在制造黄金,而在不断试验寻找黄金的过程中,而一个实验音乐家的乐趣,也许不在做出真正雅俗共赏的音乐,而在于探索音乐边界的过程中。

或许是清晨的鸟鸣,或许是汽笛的啸叫,芸芸众「声」都有着自己的音乐性,这些声音和它们组合的不确定性,对实验艺术家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当然,实验音乐或许没有像炼金术士渴望黄金那样明确的目标,更像是一种出于好奇探索精神做出的勇敢尝试

炼金术士们从炼金试验中得到教训,而一切音乐家都能从实验音乐中得到启发——无论是作为灵感还是教训,人们曾经从尿液中提取制作火药的必需物,音乐家们也可以从粗粝的实验音乐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不过和炼金术士一样,创作影响深远的实验音乐,确实需要艺术家有过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评判一首实验音乐好不好,显然不能只是看它是否符合大家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要看这首实验音乐够不够「新」。

这里的「新」,不是说搞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指实验音乐本身拥有一些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同时,普通听众在听实验音乐时,也不该端着架子,认为自己在欣赏某种艺术。

喝下崂山蛇草水的那种猎奇和尝鲜,或许才是一个实验音乐听众应有的态度。


实验、先锋、前卫

对于乐迷们来说,实验音乐、先锋音乐和前卫音乐的区别时常令人感到迷惑,这三个名词似乎离鬼哭狼嚎都很接近,但彼此间却有着微妙的区别。

前卫(progressive)

前卫音乐更倾向于挖掘已有的声音模式中的创意

简单音乐点子的复杂化、音乐风格的融合、新风格的诞生等等这些,都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前卫。前卫这个概念在摇滚乐中出现的尤其频繁。

广义来讲,每一首把老套的东西玩出新点子的摇滚乐,都是前卫的

先锋(Avant-garde)

先锋音乐指在领域内处于创新前沿的音乐

先锋音乐与前卫音乐基本一致,但更倾向于采取了传统中的极端立场,而且更有时代特征,更容易和音乐之外的艺术形式结合。「先锋」一词,意味着对美学惯例的批判,拒绝现状,支持独特原创元素,以及故意挑战疏远观众。

如果说前卫更像是「基于原有的创新」的话,那么先锋则是「故意跟观众和大众审美对着干的前卫歌曲」。

实验(experimental)

实验音乐则倾向于使用崭新的音色或者模式

不同于先锋和前卫的继承传统,我们可以用「实验音乐」来称呼任何突破现有界限和流派定义的音乐,它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音乐,是引领潮流的音乐。



实验音乐≠瞎搞

失真的电吉他音色,对于听惯了乡村民谣的大爷大妈来说,是纯粹的噪音;但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那只是日本动画番剧的开场曲中经常会出现的声音。

每个时代的音乐审美,都建立那个时代的大众对声音的认知上。

实验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颠覆这种大众对声音的固有认知。

「所有在我出生之前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所有在我15到35岁之间发明的东西注定是要改变世界的;所有在我35岁之后的发明都是反人类的。」

可能这会儿一些朋友已经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自己嚎叫三分钟,是不是也算是在搞实验音乐?

我只想说,对不起,这叫扰民


很可能会被请到派出所好好聊聊,某种程度上,这或许能算得上一种行为艺术(但愿人民警察可以相信你的说辞),然而却不是实验音乐。

实验音乐的制作门槛还是挺高的,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音乐制作者都是「学院派」。

一个学院派作曲系的人可能每天都在思索,该怎么创作超前的音乐。因为在学院中,音乐理论和实验音乐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如果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是基本没法创作出实验音乐的。

有很多人质疑实验音乐的意义,但任何类型的音乐,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有些用来思考,有些用来蹦迪……


正因为它们价值不同,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该用我们的不理解,来否定一首音乐创作的意义。

在实验音乐一次次的试验和失败中,我们的音乐离未来越来越近。

至于好听不好听,就跟着耳朵走,不必强行欣赏,凸显自己的品味独特高贵,也不用过分质疑甚至贬低,就当是喝了一口崂山蛇草水,好喝就多喝点,不好喝就换别的喝。

说到底,不过就是一首歌罢了。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很多人只想学吉他,却不想听音乐…

@叶贺璞老师

叶贺璞老师新推出的「音乐创作学院」正式开始预售啦!叶老师将手把手教大家创作音乐!

不限乐器,任何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参与!

备注「0624
可领取资料「爵士吉他常用伴奏汇总
是PDF噢~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