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需要作此打算主要是由于现今流行的突变株均为奥密克戎的各分支,与原始病毒株相比在关键抗原刺突蛋白上突变众多,对以原始病毒株为蓝图设计的现有疫苗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比如同样两针或三针mRNA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远低于原始病毒株:
注意打了第三针(增强针)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虽有大幅提升,可与原始病毒株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这种免疫逃逸也体现在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各分支有效性,特别是防感染或轻症感染的有效性不足,如果接种时间较久,下滑非常快。应对奥密克戎因突变多带来的免疫逃逸,很自然的思路是让疫苗更贴近奥密克戎的“样子”。做个奥密克戎版疫苗,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反应或许会比原始疫苗好。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占据的抗原识别位置离过往突变株较远[1]:
为了让免疫识别范围更广谱,防止捡了奥密克戎把其它病毒株(包括原始病毒株)的识别给丢了,稳妥的做法是多价设计。即一针疫苗里既有原始病毒株或与之类似的设计,又有奥密克戎版本。此类多价疫苗或许可以诱导更广谱的免疫防护,面对难以预测的新冠突变方向,也更保险。
这些理论假设都很合理,可问题是我们仍然需要证据:奥密克戎版疫苗或含有奥米克戎版疫苗的多价疫苗,确实比原始疫苗有更好——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反应更强,同时也足够广谱(对其它突变株没变差)。
这类证据只有通过奥米克戎版疫苗的临床试验获得。包括辉瑞/BioNTech、Moderna在内的多家药企也都开展了奥米克戎版疫苗的临床试验,最早的在2022年1月底就已开始。
今天(2022年6月8日),Moderna终于公布了第一个含奥密克戎版疫苗的新一代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奥密克戎/原始病毒株的二价设计相较原始疫苗,作为增强针,诱导了对奥密克戎更好的免疫反应,同时对原始病毒株的免疫反应类似[2]。
该结果来自Moderna的一项2/3期临床试验,受试者都接种过三针现在市面上的Moderna原始版疫苗mRNA-1273,前两针为100微克,第三针为50微克。试验中,受试者1:1分组,分别接种一针原始疫苗增强针(377人),或一针二价疫苗增强针(437人),剂量均为50微克。不同的是mRNA-1273.214里包括了25微克的原始版疫苗与25微克的奥米克戎版疫苗(基于BA.1设计,相对原始病毒刺突蛋白有32个突变)。受试者特征如下[3]:
从表中可见,受试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了40%,同时超过20%的人有过往感染史。如此“多样化”的人群意味着结果会有普适性。
mRNA-1273组是2月21日到3月8日入组,mRNA-1273.214组入组为3月8-23日。从入组时间看应该满足了接种后中位跟踪2个月这一普遍使用的疫苗紧急使用授权安全性跟踪时长标准。也可以据此参考,去推测那些近期才开始奥米克戎版疫苗试验的,大概多久才能拿到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由于每组只有400人左右,试验不以比较接种两种疫苗后的新冠感染差异为目的,而是比较免疫反应指标,如中和抗体。如果mRNA-1273.214诱导的中和抗体显著高于原始版mRNA-1273,那么新的二价设计就在免疫反应上优于原始设计,也可能会对应更好的防护作用。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滴度测试证明了这一点[3]:
接种完一个月,无论是否有过往感染史,mRNA-1273.214组的奥密克戎中和抗体滴度显著高于mRNA-1273组。
基于所有测试者的分析,mRNA-1273.214组奥密克戎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值为3232.52,是原始疫苗组中和抗体滴度1815.14的1.78倍:
如果只看无过往感染史的人,mRNA-1273.214组奥密克戎中和抗体滴度仍是原始疫苗组的1.72倍。
如果看对原始病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3]:
mRNA-1273.214组针对野生型病毒中和抗体滴度约为原始疫苗组的1.2倍,没有更差。
也就是说,采用二价(奥密克戎+原始株)的疫苗设计,mRNA-1273.214针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反应比现有疫苗更好,针对原始病毒株的免疫反应不比现有疫苗差。
在不良反应上,mRNA-1273.214与第二针以及第三针原始疫苗接种比,似乎有更少的趋势,但基本类似[3]:
整体而言,这一结果显示mRNA-1273.214通过二价设计,取得了比原始疫苗更广谱的免疫反应,对奥密克戎中和抗体更多,安全性上与原始疫苗类似。这为奥密克戎版疫苗提供了关键支持,也为下一代新冠疫苗的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Moderna已将相关研究结果提交给监管机构,期望该奥密克戎/原始病毒株的二价新冠疫苗在今年夏末上市,为秋冬季增强针做准备。实际上该结果很可能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所有新冠疫苗设计。FDA不出意外将参考包括Moderna这一试验在内的多家疫苗厂商突变株疫苗研究,统一新冠疫苗设计。奥密克戎+原始病毒株的二价设计极有可能成为“换季”标准。
mRNA-1273.214的结果符合我们对换代疫苗的所有要求——更广谱的免疫反应,不良反应没有变化。但其实际效用仍要持理性的期望。对奥密克戎更高的中和抗体,可能对应了更好的有效性,但是实际作用有多大呢?能阻断感染吗?这可不好说。毕竟接种完三针原始版mRNA疫苗后短时间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也不低,发生感染的人仍不少。
这些问题或许不会有完美的解,只有必须做的取舍。无论是儿童疫苗(5-11岁疫苗上市半年接种率停滞在30%),还是第一针增强针(符合标准人群中接种率停滞在50%),美国遇到的问题不是疫苗的有效性不够、安全性不好,而是接受度太低,随着每一次人群扩展,接受度还越来越低。因此,最后不管疫苗换代如何取舍,实际成功的关键将是在不损害科学性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民众对下一针疫苗的接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