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名,一铲子下去有多深?

2021-06-26 星期六

▲ 河南焦作峰林峡。摄影/朱姝雯



-风物君语-

修武偃师见历史

罗山济源见山水

博爱新安见众生





 

都说名字里,藏着一个人的气质。看一个地方的地名,多少也能看出这片土地的性情


例如充满那嘎达味儿的东北地名:大秃顶子、老秃顶子、烟囱砬子…...散发着野性的重庆地名毛线沟、鸭儿凼、牛屎滩…...或是仙气诗意的浙江地名仙居、杭州、淳安…...

 

▲ 洛邑古城。摄影/阿帕奇


如果把河南的地名铺展开来,那么悠悠中华的历史古韵绝对尽收眼底。

 

 

刻进地名里的华夏史

 

要说在华夏大地上,谁是古往今来的老大哥,恐怕非河南莫属。

 

▲ 洛阳朱樱塔。摄影/阿帕奇

中国人以中为尊。河南,过去曾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可谓是万变不理其“中”,可见河南地位的不一般。唐代宰相杜佑所撰《通典》中有:“华夏居土中,生物受气正。”意思是说,河南位居天下之中,环境得天独厚,利于万物生长。这样一块宝地,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觊觎和争夺之所。

 

▲ 中国八大古都,一半在河南。制图/伍攀


三皇五帝算起,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或是起兵征战,或是指点江山,施展治国抱负。


▲ 炎帝黄帝像。摄影/焦潇翔


武王伐纣、武则天登封、舜禅让禹等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事件,在河南的地名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 河南地名命名方式之历史向。制图/Monk


如今的驻马店西平,最早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还有商丘,是上古帝王之都颛顼、帝喾的都城,因地应商星,故得名商。帝喾子契辅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是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后商人先后迁都于西亳(今偃师)、殷(今安阳)等地,原都便称为商丘。

 

▲ 商丘归德府城。摄影/傅鼎


周口太康,取古太康之名,是夏禹时所筑城。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国王,因人得名。邓州,来源于周朝的诸侯国——邓国,也是中国邓姓的发源地。开封杞县,最早源自商朝的古杞国。杞因是小国,常被大国侵略,国内百姓忧患意识强。杞人忧天今天用来形容庸人自扰,实际上和杞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


▲ 芒砀山西汉梁国王室墓陵内的陶俑武士。图/视觉中国

周朝,单是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途中,就在河南留下不少流传至今的足迹:

 

▲ 孟津小浪底库区。摄影/石耀臣


洛阳孟津,过去是古孟涂国地,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在此地与诸侯歃血为盟,得名盟津,后渐转称孟津。


焦作修武,曾经武王伐纣途中遇雨,在此地临时驻扎修兵练武,取“武王伐纣于此”之意得名修武。洛阳偃师,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归自然,牛放归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也因此得名,西亳从周代开始也就被称为偃师。

 

▲ 修武云台山。摄影/石耀臣


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郑州、新郑最初的源头。还有平顶山叶县,众人熟知的“叶公好龙”故事发生地,最早也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叶公的领地。

 

▲ 郑州巩义石窟寺。摄影/石耀臣


时间来到唐朝,当时的武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为了昭告天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以纪念自己登临皇位。

 

▲ 嵩山。摄影/吴学文

此后的五代、北宋等朝代虽也有在河南建都,但许多地名基本沿袭了前代的叫法。可以说,河南见证了古代华夏文明的巅峰与辉煌,这些地名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灯塔和坐标,向华夏子女昭示中华文明的来处。

 

 

山水中淌出的地名

 

水,滋养着人类的生活,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黄河在河南流经了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摄影/陈乐


河南,正位于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南,而且境内淮河、卫河、汉江四大水系密布,河南不少地方的名称都与水相关:济源、伊川、临颍、汝州、潢川、漯河等,都位于地名相对应的河流源头或临河沿岸,或河流贯穿,这些河流不仅为河南成为粮食大省奠定了基础,也为河南注入了灵气和包容大气。

 

▲ 河南地名命名方式之山水向。制图/Monk


河南还有众多带“阳”字的地名,这些地方大多也位于河流北方,像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等。

 

▲ 河南水系分布示意图。制图/Monk


与河南水域相关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三门峡,黄河进入大平原前最后一段峡谷,也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

 

▲ 三门峡和山西垣曲隔河相望。摄影/康辉


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图/视觉中国


河南也是山地之都,豫西北的太行山、中条山、崤山及豫西南的外方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连绵,像一把“圆月弯刀”,把豫中平原环在中心。古代人们选择居住地靠近山地,一方面为了避免水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地是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所以古人对山非常重视,并加以崇拜。

 

▲ 河南地形示意图。制图/Monk


古人在祭祀祖先时,还祭祀天、地和四方名山大川,目的正是在于“有报焉”,把山作为一个神来加以崇拜,所以在古代,相信山神存在的人们以山作为地名来表示对它的尊敬。


罗山、光山、平顶山、鲁山、中牟、桐柏等因山为名的地方,不仅勾勒出河南山脉的走向,也为河南带来定力。

 

▲ 云雾之上的老君山。摄影/朱哲




河南,安定中原


一直以来,河南作为华夏文明中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祈愿安阳、洛宁、许昌、新野、永城、新安、新县、固始等,还有近代出现的博爱、民权、社旗、巩义等,这些地名也让河南不再只是兵家来去之地,更是有了人性的温度。


▲ 河南地名命名方式之祈愿向。制图/Monk


安阳,安指安定的意思,与相对,阳是太阳的意思,与春相连,喻意生机盎然,生与春都是吉祥语。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军攻占魏国的宁新中邑,襄王改名安阳以寄托宁定繁荣的期望,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 安阳殷墟博物苑。图/视觉中国


许昌,是三国时魏文帝以魏的业基昌盛在此,将之名许昌县。商丘永城,最早是隋代置县,因为城池屡遭水击而不破,所以被命为永城,以示祥瑞。信阳固始,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的意思置县,表示绵延子嗣吉祥的意思。

 

▲ 信阳茶园。摄影/焦潇翔


另外像洛阳洛宁,隋称永宁县,“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1914年因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寓平安宁之含义

 

还有商丘民权,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焦作博爱,在1929年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

                                             

进入新中国后,像1965年设立的南阳社旗,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意思,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气氛。

 

▲ 新县不仅是著名的将军县,这里还有绝佳的自然风光。摄影/石耀臣


信阳新县,有名的将军之县和红军的故乡,原称经扶县,曾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947年刘邓大军解放这里后,将此地更名为新县,取“新”字,寓意未来新中国永远朝气进取。

 

▲ 郑州郑新黄河大桥北岸。摄影/朱姝雯


有人说,河南之于中国,正如中国之于世界河南恰似中国的缩影,守着中国文化的根,在厚积薄发中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 洛阳应天门的烟火。摄影/焦潇翔



- END - 

文丨刚刚好
编辑 | 刚刚好
图片编辑 | 奈福
封图 | 焦潇翔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招聘-
地道风物长期招募伙伴,如果你喜欢和认可我们的内容,欢迎加入我们。除内容编辑外,还有设计师、剪辑师、电商运营等岗位,后台回复“招聘”详细了解。


 点击下图,和风物君一起游遍中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地道风物


为河南点个“在看”,真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