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26年不识字听障少年变中年,他如何归家?!

2021-01-22 星期五

Wonderful Winter

冬日里の亮光

总有温暖与你不期而遇




总有一些温暖与你不期而遇

2021年1月4日

距离与义工团队集合的时间9点15分

已经晚了5分钟,

司机在我不绝于耳的催促声中,

将车速提到快要吃罚单的边缘。

今天,是“小胖”与亲人时隔26年团聚的日子,

义工们约定在蒙自路430号

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碰面。


“小胖”本名彭国祥,

1995年在家乡被拐,

父亲是听障人士,小胖也是。

1995年5月的一天,

“小胖”步行到家附近的集市上买菜,原本是极平常的一天,但命运仿佛对他下了降头,这天成了“小胖”人生的转折点,向着苦难的那一边转折。而真正令人生转折的是他在途中遇到的一位会手语的中年男人,男人诱骗他将其拉走带上车。长途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窗外的树林频频闪过。经过10个小时的车程,他被带到汽车站,此刻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将坠入

长达26年的苦难之中。中年人又把他带到火车站,经过两天两夜的火车,“小胖”第一次来到上海,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而是以被拐人口的身份。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举目无亲的留在这里,

化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这座光鲜亮丽城市中苦难的那一部分。他不识字,身体的缺陷让他在这座人头攒动的城市化作一座孤岛,无人问津。


繁华的街道与他无关,活下去成了首要问题,转眼三年过去,1998年23岁的小胖跟随一位聋哑的老人,到了一家电动车修理铺工作。

过去的三年是怎样度过的,不为人知,仿佛那起初的三年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残忍地剥夺了他的记忆。后来老人去世,他再次无依无靠。这时他与繁华建立了联系,而璀璨夺目的霓虹灯不过是在刺痛他的无家可归。


我的家在哪里?我的亲人在哪里?

问号日积月累,时间悄然流逝,他不再是那个少年,风餐露宿侵蚀着他的青春,人到中年

流浪的生活虽然打击着他的身体,

却无法夺走他寻亲的念头。


2021年1月4日

他的两个姐姐和外甥从家乡飞到上海,

时隔26年,今天他们将再次见面。

而这一切并不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一个月前,故事是这样的

魏巍与小胖视频

手语志愿者李妮


2020年12月4日,

在克切拉之家公益群天天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


“我们今天带这位听障街友去救助站

测DNA寻亲,他16岁被拐,

所会手语不标准,记忆不清晰,

在派出所查不到户籍信息。

感谢上海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帮助,

在他没有入住救助站的情况下进站为他采集DNA样本。”


另一方面,义工金建正带着小胖

在上海市救助站做DNA采样,

准备与全国失踪人口库比对。

因交流出现障碍,

联系另一位会手语的义工魏巍与小胖视频。


经过这次和上次在派出所

通过徐汇业余大学手语志愿者的交流,

我们获得以下线索:

姓名:彭国祥(小名小胖)

出生时间:1976年

疑似出生地:四川

家庭情况:母亲正常,父亲听力残疾,

有两个姐姐

儿时记忆:家附近有很多雪山,

周围人们穿着藏族服饰

16岁(1992年)之前一直生活在当地,

之后被陌生人带上车,所到目的地不明,

最后抵达上海,在上海生活20多年。


12月5日,我们成立“彭国祥寻亲小组”

由天天、魏巍、金建,Fiona和我组成。

根据这些线索,

我们将小胖家乡定位在四川川西地区,

该地区由阿坝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组成。


12月9日,我们再次与小胖在咖啡馆见面

获得补充更新更多的线索:

1992年5月,买菜途中,

一位年近50的中年男人将其从家乡带出

乘坐大巴车10小时抵达一座大型城市

于早上9点乘火车经过40余个小时

(两天两夜)到达上海

汽车站与火车站之间距离很短

火车站附近有山

强烈表示自己是四川人,

因对“川”字印象深刻


结合这些线索,我们通过多方询问,

首先排除凉山彝族自治州,

因为199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并不具备

大巴通车的交通条件,

然后假设10小时大巴车抵达的大型城市

是成都。


一切的线索好像都在指向四川,

但通过更深入的聊天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首先是饮食:

小胖回忆家里种植玉米,小麦,吃面食,大蒜,玉米贴饼子,手擀面,土豆,盛产核桃苹果,会腌制酸菜。

然后是环境印象:

家乡冬天气温低,下雪有半尺,

家里是土房土灶,附近有山,

黄牛,白桦树(白杨),踩高跷,

小麦每年种植一季,七八月收割,夏季早晚温差大,被拐时5月还穿的很厚。

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的是,

小胖并不知道天葬,也没有见过经幡

,家乡实行土葬,从这些线索来看,

可以判断他并不是藏族,

同时很有可能并不是川西地区的,

而相对应更有可能的是北方更广大的地区。

这样我们更加困惑摸不着头脑。


12月14日在见面结束之后,

小胖和金建、魏巍一起去吃午饭,

金建为小胖点了妈妈会做的手擀面。

在吃饭过程中,魏巍和金建与小胖不断交流,从腌酸菜的细节中推断出他不是东北的,因为他家乡的酸菜是切碎了腌制,而且他不知道糖葫芦!恰在这时,他们的谈话引起了邻桌客人的注意。他们过来搭讪,很肯定的说他应该是甘肃人,长得也像,甘肃腌的酸菜叫做浆水菜,黄元帅苹果、核桃、松树等等这些特征客人都说有。此时魏巍和金建不知道客人说的是真的还是为了逞强在吹牛,所以都将信将疑。


于是大家分头行动,主要寻找地区定位在甘肃,通过小胖提供的一些记忆线索,义工不断联系甘肃及周边的热心人,帮忙分析和判断。

通过甘肃当地朋友帮忙,我们将位置缩小到甘肃河东地区,也就是包含了天水、陇南一带。

而即使是这样,想要寻找到小胖的家乡依旧是大海捞针,此时救助站发来信息,DNA匹配失败,人脸识别也没有结果。所有人陷入一筹莫展.....


缺乏了DNA匹配的帮助,我们将目标转向网络,在多个平台发送求助信息,

请救助站在头条寻人上发布寻人信息,义工自己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并且艾特多方名人能人。希望在汪洋大海中投掷的一颗石头

能够震荡出一丝涟漪。小胖也回家心切,

我们相互发给对方疑似家乡的图片和视频,

以作确认。小胖每天不断地在快手上刷

他记忆中家乡事物的视频,最后大数据推送的内容越来越精确,直到刷到羊皮扇鼓,

这一明显带有地域特征的风俗,

更加指向了甘肃河东地区。

此时金建联系的甘肃天水的警官也回信说

在全国失踪人口库里没有彭国祥的信息。


在此期间义工继续和小胖通过微信联系,

并且多次见面沟通,





给他看大量老照片相关视频。

寻亲小组各个像福尔摩斯一样,

几乎每天在群里讨论推理,

希望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到真相。

甚至金建还在二手书店淘到了《1992年甘肃交通年鉴》、《1992年上海铁路列车时刻表》,来推测到底是哪个火车站。


同时,金建第一时间联系网络上发布《沈文辉和他的陇南羊皮扇鼓》文章的甘肃陇南高山猫孙老师。之前小胖印象深刻的"川"字,是沱牌酒商标上的字,孙老师确认正是九十年代陇南地区特别流行的一种酒。他截取了印象比较深刻的字眼迷惑了自己,而我们之前都被他误导了。还有羊皮扇鼓在陇南的武都,文县,康县,西和县,徽县,成县等地广为流传,主要出现在庙会祭祀,攒神,祈雨等活动中。为了缩小范围,孙老师和金建不断核实分析更线索,也主动表示会在公号上发帖寻求大家帮助,并在当地多个微信群推送。


天道有轮回,

仿佛命运的轮盘26年后终对小胖网开一面。

12月23日,小胖向魏巍和金建发来一段鸡峰山风景区的视频,很兴奋的表示对这里很熟悉,让我们预感到有了希望。于是金建和小胖再次来到太阳山路邻里咖啡馆,听力残疾的店员帮忙翻译,魏巍远程视频,最终确认小胖家应该就在距离鸡峰山走路3-4小时可到的范围内。


鸡峰山属于成县,我们赶紧将这一重要线索反馈给上海市救助站,请他们与陇南市公安局联络寻找。

12月29日晚上,救助站将好消息传来,小胖村里以前的村文书在群里看到陇南高警官发的信息,认出这是本村的彭国祥。另一方面,小胖的邻居发小王艳惠,竟然在孙老师公号上看到了小胖的照片,并一眼认出了他。她本人也是甘肃成县志愿服务联合会随手公益的志愿者,马上请志愿者李顺胜和胡会长共同查找。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他们都将小胖的老家锁定在了成县鸡峰镇长沟村。

12月29日,寒流抵达上海,寒风四起夹杂着雨雪仿佛要吞没这座城市,我们等待风雪骤停,等待暖阳升起时能带来好消息。当晚我正杯觥交错,烂醉之前,好消息来了。高警官和成县志愿者都联系上了小胖的家人。当晚,当地志愿者驱车前往小胖家中,年迈的父亲还健在,两个姐姐的子女业已成家,可是母亲已经辞世,没能见到小胖归来。经过当地公安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圆了小胖26年来的思乡梦,使失散多年的的亲人网上视频重逢。


与小胖亲人取得联系后,我们两边约定好见面时间,于1月3日,小胖的大姐二姐和其外甥飞到上海,接小胖回家。



总有温暖与你不期而遇


冬日里の亮光

到达了上海救助管理站,金建和小胖的两个姐姐还有外甥站在一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陪同左右。电梯门打开,关闭,上升,再打开,我们一行人走进房间。


小胖坐在长椅上,随着周围人的目光回过头来,迅速起身,泪水夺眶而出,

三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26年的时光,斑驳的记忆,几千公里的距离,苦难的流浪生活和日与夜的思念。从眼神相对,拥入怀中那一刻,冰封的河岸开始消融,枯树摇曳新枝,离巢的孤鸟再次回到亲人的羽翼之下,眼角的皱纹里正在蓄积一场久违的温暖,化作新生活的滚烫,在泪水中迸发。

小胖说不出话来,他的嗓子发出嘶哑的声音,没有人能够听懂,但所有人都能理解他在说什么。姐姐疼惜的挽着小胖的手,挽起袖子,向我们展示那里的胎记和一道被烟头灼伤的疤痕,尘封的回忆徐徐展开,在他们心里或许也有根时刻灼伤着他们的烟头,世事如烟,对于这个家庭,疼痛从未终止。大姐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那是他和发小的合影,三个人并排站着,小胖指着靠右的一个人,然后又指向自己,眼里噙着泪水。于这一刻,幸福的泪水将烟头熄灭。




总有温暖与你不期而遇


我们坚信:我们可以把同类送上月球,我们也可以把同类送回家。


新年的第四天,整整一个月过去,

我们做到了!

而这一切,在克切拉之家这份荣光,

属于金建

这份时隔26年的团聚得益于他的不辞辛苦,

从未放弃的去联系每一个

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

这份荣光,属于魏巍,

是他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跟小胖交流

才能获得如此神速的进展;

这份荣光,属于天天

是她面面俱到的思考和广积善缘的人脉

让我们能够走到这一步;

这份荣光,属于Fiona

是她裹藏善意的镜头与毫不吝啬的快门

为我们记录感动的瞬间。

这份荣光,属于阿牧,

用手绘地图推测他的家乡,写下感人的文字;


同样,还应该感谢上海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是你们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让流离失所的人能够感受到人间温暖;包括陇南公安局和成县志愿者,你们提供的帮助,是成功的临门一脚,而这脚对于小胖的人生来说,弥足珍贵。

新年,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下午四点多,小胖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从此将开始新的生活。

这座他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

我不知是否曾善待他,那个记忆中的家,

或许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从不曾改变的,我想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感谢包括不限于以下单位和伙伴的支持:

上海市救助管理站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公安局鸡峰派出所副所长

 高斌警官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长沟村原文书  

田芳良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长沟村原主任  

王新平

成县志愿服务联合会随手公益  胡昌斌会长 

王艳惠 李顺胜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特殊教育部 

沈老师 李妮

上海市静安分局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  

王警官

上海邻里咖啡 

朱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九年制学校 

 孙代军老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九年制学校  

周斌老师

甘肃省天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周龙飞警官

新华社甘肃分社 

张智敏

甘肃省天水市文县降霜春柿饼  

孙经理

甘肃陇南蓝天救援队  

田欣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公安局 

王旭明警官

克切拉之家义工  

黄丹青


Wonderful Winter

总有温暖与你不期而遇

冬日寒冷,但也有雪和暖阳

克切拉之家

感谢你对于流浪者关爱的支持与陪伴❤


        文章        阿牧 金建

  摄影        Fiona
  





-END-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