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中服务队老板的30年乡村吃席观察

2022-03-24 星期四


1992年,户县秦镇牛东乡北待诏村夏收刚刚结束。在西安工作的杨松告诉父母,两个月后,他打算回村办婚礼。


杨家再次忙起来了,儿媳妇是西安市人,在那城乡差异巨大的90年代,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个月之内,几乎所有亲戚都被发动了起来,长辈们以毛巾、香烟等礼物为交换,向村里人借来了30张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桌子,100多只高矮不一、长短参差的凳子,以及近百双各式各样的碗筷,组成了一支横在村子街道中央的“杂牌军”。


院子后头的灶台已经盘好,妹妹们负责烧火,表哥给出了他所需要的食材清单,鱼肉、鸡肉、甜米饭等均位列其中,再合伙把家里的猪杀掉,这就凑齐了户县当地“七碟子八碗”的婚礼基本配置。


北方乡村婚礼就设在婆家的院子里,背景为临时搭建的婚宴灶台,这里的婚宴属于流水席。| 图:刘晗峰 拍摄于:90年代 


除了买食材花去的一笔开销,整个婚礼没用1分钱。


20年弹指一挥间,2012年,杨松同父异母的弟弟杨柏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刻,老父亲遵循旧例,提前开始张罗,电话那头却说“不用准备啥,爸,咱寻个服务队就行了。”


1

杨松的婚礼如果放在1993年,杨家或许能轻松很多。


1993年3月的一个下午,家住白庙乡的叶明和父亲一道,从西安东郊“千里迢迢”拉来了一车木制桌椅板凳,共30张方桌,120条长凳,桌子统一漆成了青蓝色,凳子漆成红色,堆在院子里,像是座小山。


■ 图源:陕西日报 | 图:张韬


此后他逢人就推销,说自己家有统一的桌椅板凳,想要办红事白事,可以过来借,价格好商量。


■ 1993年叶明家购置的第一代桌椅


不出一个月,这批桌椅板凳便派上了用场,隔壁村子的年轻人结婚,第一次租借了他购置的这套整整齐齐的家当。“过去借村里人东西办红白事,都是成套的,桌子、板凳、碗筷一起借,现在你把桌椅弄好了,餐具我们还要去借一回,还是不方便。”收到了这样的反馈后,叶明父亲咬了咬牙,又拿出积蓄买了几百只碗筷。“现在咱的家当都齐活了。”


事实证明,叶明一家购置碗筷的决定十分正确。20世纪90年代,相互借来借去的餐具和锅灶带来了一定的卫生问题,肝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了专业的公共卫生知识,这样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1998年7月,叶明又从隔壁乡镇弄来了几口大铁锅和三、四个烧煤的炉子,办红白事前盘灶台的工作正式成为了历史。


叶家在当地算是大姓,按照中国传统,以姓氏建村是最常见的聚居方式。大姓的优势便是人脉广,父亲早年在公社时期常给大家帮忙,家人良好的口碑是叶明当时考虑从事这一行的关键点之一,关系好的朋友亲戚结婚要用他的东西,钱的事他摆摆手就过去了。如此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成为了他的广告宣传员。


叶明那时只有20多岁,有机会到市里和县城闯一闯。“出去过一阵子,但后来发现这一行其实赚的也不错,还没啥风险。”他还曾在公社的社办企业里负责炼钢炼铁,相比于铁水四溅时的高温炙烤与担惊受怕,租借板凳等婚庆用品无异于“躺着赚钱”。



98年年末,叶明的第一批家当开始出现了老化的征兆,木桌板的裂缝明晰可见,吃席洒上去的残羹剩饭藏在里面,让擦桌子变得更加困难;长板凳常年承重,许多凳子变形严重,坐上去摇摇晃晃,稍有闪失便很容易摔倒在地。


随之而来的是,他听说临乡的另外几户人也开始购进桌椅板凳做起了租赁生意,竞争对手的出现让叶明感受到了危机,趁着冬天的农闲时节,他重新购置了40张包着铁皮的木制方桌,凳子也全部换成了圆形的铁凳,顺带着在县城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今后谁家办事,可以直接把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给人家送过去,如果人手不够,自己的妹妹也可以帮忙负责做饭。


■ 刚接完一场白事,叶明还没来得及卸货


■ 叶明家购置的第二代桌椅


常年风吹日晒是桌椅变形的主要原因,参考其他同行的做法,叶明马不停蹄地置办了一套三角棚架和几套帆布棚子,红白喜事可以直接在棚子里办,从此告别了天气的限制。


■ 第一代大棚的三角棚架

2

1999年的白庙乡像是个大工地,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赶着在自家后院建起新房,像是在与时间赛跑,要在新世纪的黎明到来之前搬进新家。叶明明显感受到大家开始对婚礼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桌的预算较之于以往提升了好几倍,随礼的份子钱从最初的1、2块,变成了几十块、上百块。


2001年年中,石佛寺村的一对年轻人举办婚礼,司仪和做饭的厨师请了自家亲戚和关系好的村民,除此之外,其他的设备几乎都是从叶明那里租赁到的。“你家这白铁皮桌子在太阳底下把人耀得,眼睛都睁不开。”婚礼结束去收拾家当时,他收到了这样的反馈,思量了一阵子,决心再换一批家当。从第一代桌椅到第二代中间间隔了5年,而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却仅仅只用了3年。


叶明的第三套家当决定采用圆形的木桌子,这是他在西安的大酒店里参加了几场婚礼后做出的决定。2002年年末,100张大圆桌连同一套套崭新的钢化陶瓷碗运到了家里,从此告别了碗碟被小孩子打碎后相互扯皮的顾虑。


■ 叶明家购置的第三代桌面


叶明逐渐发现,农村的青年人办喜事不再像之前那样喜欢东借西借,找人帮忙。“相互借东西就欠下了人情,到时候扯不清,麻烦得很,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找服务队搞定一切。再就是农村里的人慢慢少了,想借有时候也借不来,大家都跑到城里去了。”


2010年,叶明的服务队已经可以承包一场婚礼的所有项目了。他的活动范围大概在方圆10公里以内,一般在婚礼开始前两天就把东西拉过去,开始搭棚装修。“远的地方人家有自己的服务队,不会找上咱,而且车上东西太多,开得远也劳神。不过雇主如果主动找到我了,过去一趟也没问题。”最远的一次,他沿着环山公路把满满一车的装备拉到了草堂镇。



早期的服务队仍有许多服务人员以亲戚关系为连结,比如雇主如果提出想要找人帮忙做饭,叶明的妹妹就会出场;如果需要更多的人手,婶婶等其他赋闲的门中亲戚也会过来帮忙,赚到钱后自家进行再分配。然而自家亲戚朋友毕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随着村民们对服务队服务细节的要求越来越高。2016年,他通过四处打听,和经营相关婚庆、丧葬项目的一些陌生人有了来往,开始了真正的商业合作。


从那时起,婚车、纸扎随葬品、充气装饰、炮仗、服务员、司仪等等物件和人员,只要找到他,都能帮雇主搞定。主家需要操心的项目因此大大减少。各家经营者各赚各的钱,互不打扰。而后他又学着城里大饭店的样子在大圆桌上安置了可以转动的玻璃转盘,并买来了红色、白色的餐布,单从桌子的配置来看,已经与大酒店没有太大区别了。


■ 已经淘汰一轮过后的玻璃转盘


入行时间长了,叶明也发现了一些门道,用他的话说,这里面的玄机也多得很。例子信手拈来:为了避免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农村婚庆服务队至今大部分仍然不提供购买食材方面的服务。“但如果主家自己买,就要贵得多,你给我们一些‘跑腿费’,我们和人家联系,大家都认识,至少可以帮你节省个一两千,而且直接送货上门,省得你去拉货。”


很多菜在做法上也有门道。“比如这个清蒸鲈鱼,你要专门买李锦记的那种鱼露调味汁,几十桌下来贵的很,我们其实完全可以用生抽酱油调出那个味道。”他吸了一口烟“但前提是,你要懂门道,要和我们混熟。”




3

杨柏的婚礼选定在了2012年11月,喜庆的婚庆大棚提前两天就已经搭建完毕,红色的帷幔挡住了冷风,租来的大音响取代了吹吹打打的传统乐队,滚动播出着《今天你要嫁给我》、《屋顶》等流行歌曲。


家人们只需要按照司仪的引导完成一些礼节仪式即可,后院做饭的人中间还能看到表哥的身影,但他已不再亲自挥动铲子,只是过来监督,顺带帮点小忙,看到一位厨师在给南瓜皮进行简易雕花,他笑了笑,好奇地凑过去看。村子的边界比哥哥杨松办婚礼的时候扩张了很多,过去的麦田有很大一部分都成了庄基地。


2010年之后,叶明开始大量承接“回乡订单”,即祖上由农村出身,但已经在城里安家定居的新人回村里举办的婚礼。他发现这类群体对规格档次的要求非常高。叶明后来购置了靠背椅,红色的布料,金色的椅子腿,还可以搭配不同款式颜色的椅套,从桌子到椅子,完全与大酒店一模一样了。办婚礼的时候,整个村子甚至会堵车,有时候要专门借用别人家的院子来解决停车问题。


■ 叶明家最新购置的靠背椅子


端茶倒水的服务员不再需要亲戚们出马,专业的服务员团队配有统一的着装、统一的穿戴。由于婚礼大棚裸露的钢梁被认为“有碍观瞻”,现在的大棚全部可以做吊顶,而且可以接入LED显示大屏,棚子里的亲戚朋友可以看到新郎在娘家接亲的实时画面,年轻人的审美搭配开始零星出现在了农村婚礼中,大红大绿的传统风格在某些装饰物上已经有了退潮的趋势。


鸡肉、鱼肉、虾、牛肉、肘子基本上对于每家每户而言都是标配,饭菜不仅讲究味道,还要求摆盘造型要好看,要做到色香味儿俱全,盘子上一般都要有装饰配菜。前些年村民们在席上连吃带拿,油光满面的场景不复存在了,桌子上出现了很多没人要的剩菜剩饭。“白事稍微好一些,这几年办红事非常讲究,而且甚至比城里还要讲究,现在只要你肯出钱,啥花样都能给你搞出来。”前一阵子叶明还联系到了几位县里及西安的年轻歌手,如果婚礼需要,他们也可以来登台献唱。



用叶明的话说,这不仅仅是婚礼,更是一种展示,自己在外“混”的好坏,全展示在这一张张桌椅,一道道饭菜上面。邻村有个人结婚,因为没用带靠背的椅子而选择了铁凳子,便有人在背后猜测起了他目前的经济情况。”有的说他做生意破产了,有的说他本事不行……


“过去由于大家的经济情况都不富裕,所以整体而言看不出啥好坏,现在不一样了,什么规格什么档次一清二楚。尤其是这种回乡婚礼,更强调一种展示的感觉。”叶明有时候很难分清这种场合下雇主的很多决定是因儿女的喜事而发自内心的行为,还是一种为了面子的显摆。


婚礼的规格要求不断变高,由此应运而生的是,婚礼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叶明家烧煤的炉子现在早已被淘汰,之前置办的几口大锅也都已经退役,租用别人的甲醇燃气灶既方便又没有污染,顺带还会送来几口大锅。县里的餐具公司会按时按点送来相应数目的餐具,用完之后直接还回去就行,不需要自己动手清洗。


■ 叶明家淘汰的烧煤炉子


2015年之前,叶明觉得赚钱相当简单。“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甚至要出动10多次,每一次都是几千几千的收入。”他家的新房里,沙发、茶几、电视机一应俱全,是村子里最先建起小洋楼的几户人家之一。也大概就是从那年开始,竞争对手们的动作开始加速。新桌椅、新吊顶、低音炮在婚礼场地布置时不断出现,逐渐成为标配,一些在南方务工的年轻人回到了村子里,加入了农村婚庆服务行业的竞争中,叶明的压力不小。



红事白事服务队如军备竞赛一样开始频繁更新换代自己的装备,叶明因此还入手了冰柜、烤架等厨具,以便能够满足有些顾客希望吃到生鲜食物的需求,他感觉钱没有那么好赚了。“顾客挑选服务队,最主要也就是看你家的装备家当新不新,时髦不时髦,所以更新换代非常快。”现在他接活的频率减少到了一个月一次甚至几个月一次。


■ 淘汰之后的冰柜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市场行为和市场竞争在逐步走向富裕的村子里仍然受人情世故的制约。叶明越来越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赚钱,和每个村有威望的人搞好关系对于自己的生意而言至关重要。“红事多半是实打实的拼家当,拼服务,但是白事往往来得很急,一般都只能靠同村的‘能人’介绍服务队来处理,所以和人家搞好关系,接到的活就明显更多。”



农村逐渐走入的空心化,在这几年红事和白事的频次中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基本达到了一比三的比例。“现在大部分老家在农村的年轻人还是会在村里搭棚子办事,就算是在城里工作,也会回来办酒席。但走出去的第二代、第三代就不是了,很多会选择在县城的大酒店办或者在西安城里办。”叶明觉得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已经完全等同于大酒店了。“酒店一席至少要1千起步,在村子里600元一桌就吃的非常非常好了。”


2020年10月,杨松的儿子在西安举办了婚礼。与父亲的选择不同,儿子看中了西式草坪婚礼。杨松租了一辆大巴车,把村子里的乡亲们都接到了西安,原本准备了三辆大轿子车,结果没想到两辆车还没坐满就足够了。由于可能面临拆迁,田里的小麦、玉米已经换成了价值更高的松树。他想再看看当年自己办婚礼的地方,然而车子刚刚开出不远,两边的小楼就挡住了他的视线。


■ 本文中涉及人物均采用了化名




作者 | 马三 | 贞观作者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