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台北红灯区Citywalk

2023-08-24 星期四

这两年在武康路上看到的导览活动越来越多,做为网红街的居民同志,有时候闲着无聊我会跟在他们后面走一段,听听导游到底都说些啥:

“武康路115号,是密丹公寓,建于1931年....深灰色的水泥拉毛外墙,窗裙、阳台、檐口都有着浮雕装饰....密丹公寓的原业主是民国时期孔祥熙家族....1960年后,著名演员孙道临、王文娟夫妇曾在此居住....好了我们继续往前走”

“接下来我们看看113号,是有名的文学家巴金的故居,这是他在上海居住最久的地方.....他的作品中也常常写到在这里的生活,如今这里也成为了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

“这边是240号,是建于1940年的开普敦公寓,是一幢带有西方现代装饰艺术派风格的流线型公寓....这幢公寓的第一任业主是英国公和洋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度成为汪伪复兴银行行址...”

绝大多数的导游像复读机,沿着武康路,一栋栋建筑做介绍,最近有个时髦的词,叫Citywalk。

武康路全长也就1200米,就比故宫多个两百米左右,我经常想,你这么个介绍法,跟旅行团去故宫,导游一路“这是午门....”,“这是金水桥....”,“这是太和门....”,“接下来我们走进太和殿”有什么两样?

如果你要讲上海的一条街,就不能仅仅只是讲建筑以及历史。还不如说说后来住了哪些人?被赶出去的后人们怎么又拿回这栋房;这个街区的居民气质如何;前不久这里发生过什么社会事件影响大家的看法;甚至是房子里的七十二家房客生活琐事,街区人民的喜怒哀乐。家常里短也许大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些老房的房价,这栋房子在街区里的意义,这条街区对上海的意义,为了保护它曾经有什么样的辩论,它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价值?

在我看,现在上海所谓收费Citywalk活动,不管导览人资料准备得多详细丰富,讲来讲去大多是过去的历史。别说Citywalk了,包括市面上那些讲上海街道的书也是同样。一栋栋建筑被当作独立的景点来介绍,建筑缺少与街区的关联,街区缺少了现实的意义,就算每栋建筑历史讲解得都一清二楚难免还是充满疏离感。

过去几年,我参加过最有趣的街区导览活动是在台北的万华,就是那被称为艋舺的台北最老街区。虽然被称为老街,其实那一带龙蛇混杂:老房子多,老人多,流浪汉多,特种行业多,流氓也多。

每当游客从地铁走出来后,多半会被这些场景吓一跳,那跟心目中文艺的台北有很大差别。当然观光客大多到万华只是去龙山寺,观光夜市,改建过后的老街,都是有名的景点,打卡打卡完也就再也不来了,只对万华留下奇怪的印象。


龙山寺前

若只到这些明面的地方,你完全无法理解那些冲击性的场景为什么存在。万华的“老”,为什么老?为什么会变成旅游书都不想写的地方。这些刻板印象背后,几乎都忘了万华的历史底蕴,以及都市高速发展下,各种被牺牲的小人物血泪。

台北有一名为“芒草心”的民间组织,专门关注流浪汉与社会底层的生活。

流浪汉在台湾被称雅称为“街友”。芒草心协会培训了一群有心就业赚钱养活自己的万华本地街友,让他们当导游,走入这处台北最隐密的街区。

这个活动被称为“街游”Hidden Taipei(隐秘台北)。

几年前我參加那次,带领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大约60岁的清瘦先生,他自称早年做过生意,后来亏光了无脸见家人,遂出来流浪。一阵子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必须要有所改变了,所以参与了这个导览计划,受到许多团员的好评,渐渐地也找回自信心。

让街友来做这一带的街区导览简直再合适不过了。他们以前就整天在这一带混,除了历史,自然了解各种街区八卦,黑话,穿过那些老朽的花街柳巷、游民爱去的夜市,解释路上各种外人看来很奇怪的现象,讲述那些被人视而不见的游民生存故事。

当一群看起来就像都市中产所组成的团员,走入这由糟老头、香艳阿姨、一看就绝非善类无所事事路人所组成的隐密老旧街区,那是相当格格不入。有趣的是,街区里的人看起来不怎么提防我们,倒是团员各个充满了警惕,以致于导览老师一直要安抚我们“不会有事,很安全的”

遇到了香艳的阿姨凑过来”今天又带团来玩了喔!”“对啊!谢谢支持”“大家进来唱首歌休息一下再继续走嘛!”阿姨相当热情且自然地客套邀请,倒是团员都很尴尬“呵呵!下次啦!”眼神示意老师快带我们走。

如果各位看过电影《艋舺》就知道这一带很多角头大哥。那次行程中也遇到了一位出来散步(巡视领地)的大哥,气场三米迎面而来,老师见了开玩笑做个敬礼动作“王董好!出来散步喔!”几位团员弱弱地跟着喊“王董好”

这位王董不知是要选里长还是想从政,一幅候选人的口气“欢迎大家来我们艋舺玩,希望大家回去都能告诉朋友,艋舺是个好地方,有我在,很安全,很好玩,大家都来玩,让艋舺越变越好,大家说好不好啊!”

团员一激动,也跟着高喊“好!”王董见了满意地离去,留下了潇洒的背影。

路过了街友睡觉的地方,老师跟我们说明街友的生活规矩,比如早上七点要起床收地铺打包,晚上九点才能再铺床。怎么去领免费盒饭,怎么找零工等等。也谈到城市游民问题,游民自我心态。

路过了夜市,老师说街友打零工赚了钱,都喜欢来这小喝一杯,怎么点菜配菜才能将享受最大化。

路过街友中心,老师解释为什么街友不喜欢住在救助中心里,宁愿去住路边。

路过那些门早已被封住的老娼寮,老师谈起80年代末发生在这里,那场轰轰烈烈的雏妓救援行动,台湾女性主义的第一次大串联。也谈到万华特有的老年性工作者的现况,她们的困境....


老娼寮陋巷

导览老师讲的是街区,有时候更像在讲他的人生故事。这样的行程挺另类猎奇,然而走完一趟,更多的是反省,以前是不是对游民,对万华这附近都有刻板印象。

芒草心协会办过更另类的活动是“三日街友”,也就是有人带领,从第一天,假设你是一位新来的街友,你要怎么找睡觉的地方,要怎么铺床,要去哪里领免费盒饭,去哪里洗澡....第二天,教你去哪里找到零工机会,赚了钱要怎么消费....等等传授各种当街友的生存技术。

几年前我写过这一带,就是受了这次导览的影响,又继续深入去探索现况。我认为猎奇之心人人都有,也不用在乎有没有刻板印象,重点是你愿不愿意实地去看一趟,将自己的刻板印象与实地状况激烈碰撞,然后慢慢修正原来的想法。

培训街友来担任导览老师,不仅让参与者了解社会的另一面,消除社会对街友的岐见,也让街友建立起“我对社会有用”的自信心,可说是渡己渡人了。

无论是称为Citywalk或城市导览都行。只有当与人,与现实生活产生连结,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否则,只是网上到处都能找到的导游词,何必付费请人带。




最近很多读者说找不到我,以我不更新了,但原因就在于微信公众号再次改版推送方式又了。所以恳请大家,如果想要及时看到我推文不遗漏,就请将我的号加入星标,否则每回我努力写的文都会消失在浩瀚推文中

欢迎打赏,帮忙转发、按赞按看过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以下关注



现在有以下平台,欢迎关注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