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新设信贷市场司,它是干什么的?

2024-01-25 星期四


点击上方蓝字“将军箭”,充电关注~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介绍2024年重点工作时透露,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强工具创新,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什么在潘行长履新、央行机构调整不到半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又要成立新的司局单位?它是干什么的?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让我们慢慢道来。


央行的三定瘦身 


2023年11月,央行更换了掌门人,潘功胜“意外地”当选。几乎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公之于众,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出炉。


《通知》主要涉及主要职责、机构设置、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三个方面调整。


其中,最受瞩目的机构调整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将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承担的协调推进相关普惠金融工作职责,划入金融市场司。

3,宏观审慎管理局不再承担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

4,将金融市场司承担的统筹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宏观信贷指导政策中涉及房地产金融领域的相关职责,划入宏观审慎管理局。


该方案其实包括两层内容。


一方面是把金融消费的权益划拨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显然,在经历房地产金融(例如恒大)、金融公司(如信托、投融资)、银行(如村镇银行事件)的暴雷后,决策者意识到,维持金融稳定已经不只是一个专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ZZ问题。


另一方面是央行内部机构裁撤与合并。


央行的组织架构中,金融市场司主要负责拟订金融市场发展规划,涉及货币、黄金与外汇、债券、信贷、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管理。金融市场司是央行负责微观监管(即具体业务监管)的大司,共设有8个处。


宏观审慎管理局的基本职能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宏观审慎管理局是央行防范金融危机、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宏观监管部门。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2023年央行大调整中,将原有的统筹互联网金融监管、房地产金融等职责转出,但补充了普惠金融工作的职责,说明决策者权衡后的综合研判是:


1,这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与房地产金融的权(feng)重(xian)更大,需要提升到更强力的部门集中处理应对;

2,相对而言,前些年一度热热闹闹的普惠金融重心有所下降,可转入一般的微观监管状态。


机构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内设机构20个,机关行政编制71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87名。



新形势与新任务


很显然,在上一轮央行机构调整中,监管层的主要思路还是:


以稳定为主,防范金融风险。


但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更明显的问题。尤其是2024年1月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公布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这意味着:


央行在稳风险之外,还需要出台更多“稳增长”政策,为修复经济注入新动能。


例如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与众多财经媒体的预测基本吻合。


(在评叙全年物价指数时,财新概括的亮点是“降幅缩窄”,你品,你细品…)


这个结论其实很尴尬,它表明我国CPI、PPI“双降”持续了近一年,唯一的“亮点”是在年末的降幅均开始收窄。


简单来说,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PPI代表生产者物价指数,两项双降,意味着生产与消费的同时低迷,初步具备了“通货紧缩”的某些特征。


应该说,本轮CPI与PPI整体价格回落的持续时间与幅度,均创下了千禧年以来的最长记录,甚至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影响。


进一步看,当前价格持续回落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总需求的不足。例如长江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就认为:

本轮以工业品为代表的价格回落,并非前期政策过度刺激而引致的产能过剩。


当然,需求不足的逆势掩盖不住其中的亮点——中小企业出口的回暖。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从销售状况看,中小企业内贸指数持续回升,12月环比上升3.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出口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贸易情况明显改善。


这个统计数据不啻于冬日暖阳——由于大企业出口疲软,我国整体出口订单呈下行势态,但中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均有回升,特别是小型企业订单反弹相当明显,这预示我国出口环境的整体向好改变,值得有关部门予以政策鼓励。


很显然,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关注有效需求,确保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央行把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作为2024年的工作重点。



在此背景下,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业务监管从专属司局拎出来,由新成立的信贷市场司专门管理,是很自然的事。它意味着这部分工作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次新设立的信贷市场司立志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恰好对应着央行机构调整中2-4的部门与职责。


对上了,一切都对上了。



❸ 信贷市场司能做什么?


长期以来,央行参与信贷管理,这并不是稀奇事。


例如金融市场司的8个处级单位中,就有信贷政策管理一处、信贷政策管理二处负责此事。但这两个处主要做一些统计、调查和指导工作,属于事后监管的范畴。


成立信贷市场司,不只是信贷业务的管理层级大大提高,关键是任务的指向性,即相关产业扶植方面得到极大增强。央行试图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信贷市场司)提高信贷政策实施的精准度,这属于事前监管与引导的范畴。


经济学家胡捷就表示:

央行设立信贷市场司,主要是想未来在信贷政策指引方面有一个抓手,让信贷的流向更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例如能够对重点发展的产业给予更加优惠的信贷支持等

更具体地说,成立信贷市场司,就是央行改变大水漫灌的贷款政策,把更多的货币集中导向一些需要扶植的产业——例如此次提到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一组数据表明了五大领域的信贷政策倾斜力度有多大:

截止到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人民银行把成立信贷市场司作为2024年工作重点之一,其实是对2023年央行机构调整的拨乱反正,目的是为扩张性的金融政策做专业配套与引导,使得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政策更具有针对性。



觉得有趣,关注公众号:将军箭,不过分吧?

往期精选

25 Jan 2024

点击“分享”“赞”,感谢你的支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