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腕儿,上这综艺也被虐惨

2022-02-01 星期二

最近一个月,国产影视综刷屏最多的主题是什么?

不用提,你一定也感受到了——

体育。

它自带张力,情节自然,又不失跌宕起伏,专业的人努力的样子,是国产荧幕上难得的热血。

电视剧圈,我身边十个人里,至少八个都开始吹《超越》里的李庚希妹妹了。

综艺圈,2022年新上国产节目单里,冬奥主题更有10档之多。

不过以前,常见的玩法还是主打“术业有专攻”,看的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大神“吊打”普通人的震撼。

记得看过某综艺中国男子短跑接力队参加的一集。

谢震业背着40斤重的水桶跑百米,依然领先明星孙艺洲十个身位冲过终点。


运动员一秀专业动作,一秒钟就让全家男女老少燃起来。

但让堂堂世界冠军踏上赛场就喊“谁来救救我”的场景,还是头一次在节目里看到。



01
这节目故意的吧,
专挑最豪华的阵容虐

上面这幅——谢震业在冰场上颤颤巍巍,比第一次滑冰的我还怂——的“世界名画”,出自东方卫视新综艺《冠军对冠军》。

鉴过各国综艺的我,自以为对电视上那点儿整人套路见怪不怪,都被它的玩法吓了一跳。

四个字:交换项目。

冬季和夏季竞技体育的冠军,分别体验对方的项目,来一场决斗。

《冠军对冠军》交换冬夏奥项目有:短道速滑vs短跑,冰球vs曲棍球,冰壶vs台球,单板滑雪vs滑板,冬季两项vs射箭,花样滑冰vs艺术体操。

挑战有多残酷和困难呢?

首先,需要运动员们改变几十年的训练痕迹和技术要领。

更要体育偶像们放得下面子,忘掉已经取得的金牌和光环,归零投入到另外一项完全陌生的项目中。

放眼百年全球奥运,都只有五位既在冬奥、也在夏奥中获得过奖牌的运动员。


也正因为横跨了冬夏奥的12个项目,让《冠军对冠军》成了国产综艺历史上冠军数量最多、含金量最高的节目。

有韩天宇、潘晓婷、庞清佟健等观众熟知的老将;

也有张义威(中国单板滑雪探路人)、王紫悦(冰壶全国冠军)、张庆(三年狂揽80%全国冠军的冬季两项运动员)等我们相对了解较少的中国冰雪项目领军人物;


最新一期,请来了“00后滑板大乱王”潘家杰,代表新兴项目的希望,也代表中国体育的未来。


“大乱”,滑板专业动作。滞空时需要滑板横转360度+竖转360度。

连“冠军护卫队”里的艺人赵文卓,都是全国武术、竞技健美操“双料冠军”出身,曾当选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

当然还有《相声有新人》《德云斗笑社》冠军孟鹤堂,自称滑过“花样”,出了洋相才知道,是“上冰不知道啥样”的“花样”。

不过,阵容豪华又有什么用呢?

在老本行上拿过多少金牌,上了《冠军对冠军》都是“过眼云烟”

先来看看运动员们跨项目前,气宇轩昂、大步流星的样子。


结果,帅不过三秒。

表情有多酷,被“虐”得就有多惨。

曲棍球女子国家队队长崔秋霞一上了冰面就冒冷汗,谢震业坦言自己连短道速滑的鞋都没摸过。


好不容易在冰上站稳,学会了基础滑行。

就满怀期待等着表扬“天宇老师看我滑的对吗”,成就感爆棚的样子可爱极了。


再比如,单板滑雪和滑板,看器械已经是很像的运动了。

在咱们眼里,左不过都是踩在炫酷的板子上飞驰,考验的也都是控制力和技巧完成度。


可就算是身体素质万里挑一,自学成才5年、就能成为滑板国家冠军的潘家杰。

上了雪坡遇到基础轮胎障碍,都再无法如履平地,扎扎实实地摔了好几回。


因为不同项目的肌肉发力方式、技巧要领,冠军们只能从零起步。

“九球天后”潘晓婷,前脚推出超华丽“一杆清”,秀翻全场。


后脚上了冰壶场,壶还没推出去呢,人先倒了个大马趴。


一向以自信沉着冷美人著称的她,对着不可控的冰面,头一回露出了慌乱的神情,多次尝试才掌握要领:

“平衡真的太难掌握,没想到这么难”。

“我明明知道要打到哪里,但就是打不到。

02
看了十几年奥运,
才发现我对它的误解这么深

不怪身经百战的潘晓婷“老马失蹄”。

冰壶和台球,看起来都是靠一个“推出去”的动作来布局。

但不同于台球,一个小小的冰壶的重量多达20公斤,也就是一整桶矿泉水的重量。


咱全身力气扛起来都费劲呢,运动员却需要用手腕的力量,把它推向36米之外的营垒

除了掷球员要保持人、壶、手要三点一线,擦冰的队友干得更是体力活。

“冠军护卫队”里周陆啦185的大个子,刚擦了两趟冰,脸就全部涨红,第二天起床大臂都抬不起来了。


冠军和艺人们被虐完,基本都是一句话:

“跟电视里,完全不一样”。

隔着屏幕看到的,只有动作之优美、结果之心惊动魄;

没有亲自上手体验过,就根本无法理解真正的门道和运动员下的苦工。

就算是台球这样已经在中国观众心里认知度很高的运动,也难逃误解。


这根本不是一项喝喝茶、聊聊天就能拿到好成绩的休闲娱乐。


上了台球桌,就像在做高考几何题。每次都要想象出一个假想球,还得把击打球的厚度考虑进去。



更别提,近几年才流行到大众圈子里的冰雪项目了。

嘉宾们都表示,此前自己关注体育更多是夏奥项目,对于冬奥各个单项的理解基本都是小白水平。


单板滑雪冠军张义威就直言,来节目的初衷就是为了科普:

“滑雪是非常热门的运动了,但是大家对于冰雪运动知识文化的了解,还差得远。”

这也是《冠军对冠军》玩法最“妙”的地方。

不仅有趣,还用大众相对熟悉的夏奥项目去和冬奥项目比较异同,观众既能获得一个理解的基础,也能直观地看到差别,获得科普的门槛更低。

比如短道速滑和短跑,有拼速度、比爆发的异曲同工之妙,也有隔行如隔山的基础动作差异。

一个是侧蹬,一个是往前跑。


冰壶和台球的共同点,则都是方寸天地间屏气凝神,在暗流涌动中体味斗智斗勇乐趣的运动。

既没有狂飙的速度与激情,也没有观众疯狂的山呼海啸,靠的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差的耐心和策略。

冰壶冠军王紫悦对位置就十分敏感,首次尝试台球,就注意到了推球路线只有几厘米的偏差。


所以我特别建议对想要入门一门运动的人,甚至是蠢蠢欲动的“体育白痴”,都去看看《冠军对冠军》。

冠军们名声赫赫却没有任何架子,成绩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因此教得特别细致,每分钟都是知识点。


比如跑步“人人都会”,但掌握真正技巧的却不多,谢震业现场科普了“前脚掌落地”的诀窍;


潘晓婷则纠正了90%初学者都会犯的错误“单眼瞄准”,告诉大家打台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会错位;


冰球冠军黄滟则从如何定制一根顺手的球杆开始教,需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高,自己把球杆锯到合适长度。

更小众的单板滑雪,张义威则是从更基础的上板、刹车起步,手把手纠正动作。


不得不提的,还有潘家杰的平衡练习。

从跳球、滚轮到踩轮胎,身体需要在任何一个圆形的障碍上保持稳定。

嘉宾开玩笑说,这么难又枯燥的训练,只在“耍猴”里看见过。

人人都道,潘家杰是几十年不遇的“滑板天才”,他的滑板是世界上最酷的运动。

只有看了这日复一日的刻苦才知道,哪儿有什么00后天降紫微星,通向冠军的路都是汗水搭出来的。


在强大的“师资力量”包围下,节目上大家认真练习的样子,像极了大学体育课新接触一门运动的我:

菜,却充满期待,学习欲满满。

既有赵文卓这样的成长型学员,本来身体素质底子就好,训练态度还认真。

练着练着,除了本来擅长的滑雪,曲棍球能一次击中了,台球能华丽一杆清了,冰壶都学会了布局思维,成为节目头号运动担当。



当然,也有体测时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起来的于朦胧。

参加节目后“第一次有主动了解怎么跑步的愿望”,并成功找到了他喜欢的运动冰球。



03
又惨又燃,
看到体育的另一面

这正是观众总逃不过被体育题材吸引的原因,它实在太有感染力了。

看到那些热血的画面,就手痒痒地想自己上去试一试,带动了更多人参与。

但《冠军对冠军》想做的,不止于此。

而是试图阐释体育精神最有魅力的一个侧面:带着时刻上场的态度,应对人生。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潘晓婷上台球第一课。

她进门看到“冠军护卫队”在嬉笑打球,上来就严厉批评了所有人的态度。


训练不是“野摊,只要站在台球桌边,就需要用最标准的姿势拿球杆。


“随意”二字,影响的不只是训练氛围,更是肌肉记忆。


这是从三岁开始,就被父亲要求一天练习十几个小时的“九球天后,用血汗积攒下的忠告。

基本功训练中只要有一次松懈,就容易把不好的打法变成习惯,之后最难改掉。

你看,冠军们最牛的地方,不在于已经拥有的成绩,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运动员的本能。

只要开始,就不能当儿戏。

就算从头开始一个全新的项目,也能时刻展现出竞技体育精神最热血的一面,从不找没用的理由或借口。

还记得结婚生子后,带着老公一起去参加竞速真人秀的郭晶晶。

不仅爬高跳远时,体力和协调力一点儿没退化;跳起滑稽的舞蹈更一点不抱怨,眼神坚定又认真。

优雅的“跳水皇后”不管遇到什么奇葩任务,都有天生的领导力和拼搏精神,各种拎着磨叽的霍启刚跑来跑去。


《冠军对冠军》里交换项目的运动员们,也是如此。


赛场锻炼出的强大心态,让他们早就把“退缩”俩字从自己的字典里划掉了。


冰球冠军黄滟,面对曲棍球截然不同的复杂玩法,和只能右手握杆的规则,丝毫没有在怕的。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带着上海女子冰球队拿了全国冠军的姑娘,在一座南方城市,见证和带动了无数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


她的信念,是赤手空拳也要赢天下。


作为小众运动项目,中国冰球和曲棍球的运动之路都略显孤独。


那些努力付出可能不被瞩目,“黄滟们”的梦却从未止步。



除了“十年磨一剑”的韧性,跨界冠军们还会带着冷静的头脑,思考每项运动的门道。


无数大赛经验,让他们养成了观察赛场的习惯。


能在每个你没有注意到的角落,洞悉对手的一举一动,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对战状态和策略。



曲棍球冠军崔秋霞初上冰球场,就根据两项运动相似的重心,掌握了推杆技巧;


潘晓婷第二局冰壶比赛,就在对手的微动作中,发现了旋转冰壶与前行路线之间的关系,用在了自己的掷球里。


让人感叹“冠军不愧是冠军”,就算离开了自己的项目,“恐怖”的学习和观察能力也是能用一辈子的。


冠军们给我们上的更重要一课,叫做“尊重对手,信任队友”,并且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共通。

就算发挥失误,就算失之毫厘,也能由衷地为对手的胜利鼓掌,为队友的付出叫好。

积极热血的氛围,带动的整个“冠军护卫队”都把永不言败、团结互助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比赛环节,是大家分为两队,进行单板滑雪接力赛。

成了节目里所有人摔跤最多的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在不停摔倒、站起来、继续拼命滑、跑步冲上坡给队友递旗。

想象一下那个强度,大概是不停进行800米折返跑,还是在零下29度的温度。

于朦胧在接力滑后十分疲惫

尤其是之前缺乏锻炼的孟鹤堂和于朦胧,累到喉咙都是血腥味,但没有一个人放弃。

最后彼此抱在一起调整呼吸的画面,看得很多观众红了眼眶。


也许天赋者的起跑线总在前面,但是每个咬着牙也不放弃的人,都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毕竟在这世上付出的多,回报却很少,这是非常悲伤的现实。


运动是为数不多“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的东西。


身体不会说谎,刻在骨子里的精神不会说谎,留给一代代中国人的影响,也不会说谎。


00后潘家杰提到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经过几代运动员的努力,滑板终于被纳入了奥运会正式项目范畴。


滑板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常年承受着“太危险”的误解。

配套保护措施科普不完善的情况下,家长不放心让孩子们去训练,舆论眼光里的滑板少年也总是“不务正业”。

却鲜有人看到如潘家杰一般的“孤勇者”,在独自坚持的那些年里,对于动作的精益求精,对于体育的满腔热爱。

他期待着奥运会的认可,能改变中国家长对于滑板的偏见,号召更多不服输的青少年来试试。

单板滑雪冠军张义威也欣慰地提到,现在的孩子们练习冰雪运动更方便了,辅助性的训练和保护也更到位了

和年龄大自己一轮的前辈们畅谈体育与人生的关系时,00后潘家杰脸上还是稚气,语气却异常坚定。

释了“勇敢者游戏”滑板的另一精神。

勇敢不止在赛场,更是永远充满“死磕到底的力量,用失败去刻画勇敢的人生底气。

冠军对冠军,想必,这才是对撞中闪出的最热血的一道光芒。

结尾小互动:距离冬奥开幕只有4天,大家最喜欢看的冬奥项目是什么呢?

欢迎在留言区互相安利,一起发现冰雪之美。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不服不行,
中国冠军最牛 ↓↓↓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