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日本上空,朝鲜这枚导弹终于“火了”

2022-10-05 星期三


作者 / 林海东


在近日连续试射了一堆“小导弹”之后,朝鲜终于拿出了一个“大家伙”。


10月4日早7点23分许,朝鲜从慈江道舞坪里一带向东部海域发射了一枚中远程导弹。据韩联参消息,该枚导弹射程约4500KM,射高约970KM,飞行速度约17马赫。该导弹飞越日本上空,落入太平洋。

这些信息不禁让我联想到今年1月30日国防科学院那次“火星-12”验收试射。那一次也是在舞坪里一带,被验收的“火星-12”射程约800KM,射高约2000KM,飞行速度约16马赫。

今年1月30日的“火星-12”验收试射

两相比较,1·30验收试射是最大高角发射,10·4试射则可能是正常角度。个人认为,朝鲜此次试射的大概是“火星-12”至“火星-14”之间的家伙;极有可能是“火星-12”的改进型。遥想1·30当时,朝鲜验收“火星-12”的公开目的有两个——导弹本身的精确度和安装在战斗部的摄像头。朝鲜每次射弹,都承载多重目的,所谓效益最大化,并非仅仅为了刷存在感。比如说,在各种政治性因素之外,近日连续试射不同型号的导弹还包含“改进试射”、“验收试射”等技术性因素。

朝鲜导弹飞越日本上空,已经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七次;最近的一次,在2017年9月,导弹是“火星-12”。时隔五年,yesterday once more,仿佛从来没有过始于2018的那些缓和亲善时光。时隔五年飞越日本上空的这枚导弹,从其射程来看,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日本,潜在目标还有关岛。也就是说,相较于近日那堆主要针对韩国的“小导弹”,10·4这枚大家伙实际上升级了朝鲜的威胁等级,从战术挑衅模式进入了战略挑衅模式,开始针对美韩的延伸威慑机制;这比2017年8月四枚导弹射关岛的图上作业显然又进了一步。

从美韩日三方的反应看,这一点变化应该已经被他们get到了,但态度还是相对克制的——应对首先还是在外交层面,三国外长及对朝特别代表在不同层面上分别通话,基调都是“严重挑衅”、“强烈谴责”以及“坚决应对”(包括安理会层面)。其次在军事层面,朝鲜射弹十小时后美韩举行了联合攻击编队飞行演练和精确打击演练,以显示联防态势的固若金汤;这个反应不能算快,强度也不算高,但威胁警告的意味很浓。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朝鲜今年共进行了23次导弹试射(弹道21次、巡航2次);其中,“大杀器”、“大家伙”基本都是在文在寅时期拿出来的,尹锡悦上台以来经历了9次朝鲜射弹,记忆所及,拿出“大家伙”还是头一回。联想到尹锡悦上台五个月来在韩美延伸威慑机制、韩国型三轴打击体系、美国战略资产进半岛、韩国军力提升等等这些事情的做法,于是,我的问题来了,10·4的这枚“大家伙”显然会为韩国继续深化韩美同盟、提升军力等既定动作提供合理性,同时也会为日本进一步提升安全防卫能力提供借口,半岛及地区紧张局势必然持续升温,那么,在这个局面中,朝鲜能得到怎样的利益?而谁才是这个局面的最大获益方?

朝鲜近期射弹后均保持沉默,我在此前文章中对这种沉默有过分析,不赘述。关注点在于朝鲜5日是否依然保持沉默,虽然我一直不太相信直觉这玩意儿,但这一次我想跟自己叫个板,冒着“身败名裂”(养鸡大佬的说法)的风险,预判朝鲜5日会就此发声。它太久不说导弹的事儿,也到该说一嘴、对外表明其射弹意图的时候了。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