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天堂”放弃申遗背后:用水需求与候鸟保护之争

2022-04-19 星期二

记得加小千为星标  ★  不遗失彼此。

  

建成于1980年的北大港水库,因水位较浅,吸引了东方白鹳、大天鹅、白鹤等珍禽在迁徙途中来此歇脚。为容纳南水北调而来的长江水,满足天津市未来的用水需求,北大港水库将要扩容。
环保组织和爱鸟人士担心,水位升高将导致候鸟栖息地大幅减少,要求当地提供更多扩容的依据以及更好的补救方案。
2018年10月,天津,天鹅、雁鸭类候鸟云集北大港湿地。 (视觉中国/图)

  
南方周末记者 杨凯奇

最新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目录中,天津北大港湿地消失了。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目录原本包括江苏、天津、上海、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市16个候鸟栖息地,但到2022年3月,天津北大港湿地已经从目录中“消失”。2017年,第一期的5片湿地目录申遗成功,都在江苏盐城,成为盐城的城市名片。


就在2020年2月,《天津日报》还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申遗 北大港湿地成“种子选手”》的报道。如能成功,北大港将成为天津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多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天津主动放弃这份荣誉,为的是北大港水库扩容工程。


北大港水库是建成于1980年的大型水库,用围堤修筑于平原之上,因此水位较浅,吸引了东方白鹳、大天鹅、白鹤等珍禽在迁徙途中来此歇脚。2001年,北大港省级湿地保护区成立,包含了北大港水库,水库西库是保护区的核心区。


一年后,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出炉,起点是江苏江都水利枢纽,浅浅的北大港水库则被规划为终点——“末端在线调蓄水库”。


二十年后,北大港作为水库的功能被加强。天津水务局工作人员李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南水北调东线二期来水抵达天津后,要有一个蓄水水库,以满足未来天津市的用水。“专家论证的结论是,北大港是最适合的(选址),但北大港水库难以承接大量长江水,需要扩容。”


环保组织和爱鸟人士担心,水位升高将导致候鸟栖息地大幅减少等问题,要求当地提供更多扩容的依据以及更好的补救方案。

 
  

水库的浅和枯,吸引了候鸟


天津最大水库是于桥水库,修筑于天津北部蓟县的山区,正常蓄水位高达21.16米。北大港水库是天津市的备用水源,常年水位只有4米。


北大港水库的浅和枯,反而吸引了候鸟。天津环保志愿者王建民发现,每逢北大港水库干旱,浅滩暴露多的年份,聚集的候鸟就特别多。对许多不会游泳的鸟类和大型鸟类而言,浅滩是理想的觅食地和停歇地。比如鹤类喜欢站在水里,居高临下啄食小鱼;即便是游泳健将天鹅,也爱把头埋在泥里,刨食水生植物的根茎。

 
2021年5月,北大港湿地的水鸟。对许多不会游泳的鸟类和大型鸟类而言,浅滩是理想的觅食地和停歇地。 (视觉中国/图)
 

1980年水库建成以来,北大港水库逐渐演变成了北大港湿地并成立了保护区,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国际迁徙线上的重要枢纽。这是全球候鸟最拥挤的一条迁徙路线,每年吸引超过5000万只候鸟,其中有全球范围的受威胁鸟类36种,几乎是其他所有迁徙线上的总和。


在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内迁徙过境的各种鸟类达14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17种。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雷斌回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最濒危时,全球数量一度只有8000只,其中很大一部分在迁徙途中会到北大港停歇。


作为众多濒危候鸟的栖息地,北大港跻身“国家重要湿地”和“国际重要湿地”,后者是之前申遗的底气所在。


北大港是片有故事的湿地。2012年,北大港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东方白鹳投毒事件,二十多只珍贵的大鸟死亡。王建民回忆,2005—2012年,北大港盗猎候鸟现象“极其严重”,保护区周围的野味餐厅生意红火,一只大天鹅可卖到800元。此外,还有开辟鱼塘、挖沙取土、种植芦苇等经营行为。


投毒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政府开始清理野味餐厅,盗猎得到遏制。


曾经的受害者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成了明星,备受呵护。雷斌介绍,在它们的筑巢地独流减河,有八十多个摄像头盯防偷猎者。保护区工作人员还为它们搭起11个比电线杆高些的钢结构高架,因为“东方白鹳喜欢到高处筑巢,视野好又安全”。在这些人工鸟巢附近的池塘,有专人定期撒些鱼苗,为它们补充食物来源。种种举措下,2021年有七千多只东方白鹳在北大港“安居乐业”。

 
  

欲解缺水之苦


水库扩容背后,是天津市的用水难题。


天津濒临渤海,地下水含盐量高,饱受水质型缺水之苦。一位天津市民回忆,1970年代天津市民往往自己打井取水,“要打很深的井才能喝到稍微干净的水,很费劲”。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用水需求进一步加大。


此外,天津未来发展重点布局在南部的滨海新区和静海区,这两个区临近华北地下水漏斗带,其中静海区还保留大量农业。地下水供给减少,需增加地表水的供给。


天津向外取水方面一向积极,曾建设引滦入津、引黄入津等工程。2018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天津引来长江水后,紧张情况目前得以缓解。


未来的用水需求也被考量,瓶颈在于,北大港水库太浅,难以迎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将带来的2.9亿立方长江水。


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管委会发布的《关于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公示》写道:“2020年初,综合考虑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天津市调蓄需求、天津市水资源应急备用和战略储备需求、天津市南部地区农业和生态需求以及反向应急向京冀供水需求,水利部拟对北大港水库扩容,北大港水库扩容工程规划初步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库。”


李文介绍,北大港扩容的优势有以下几个:首先,北大港离山东较近,山东延伸而来的东线二期工程“从黄河以南往北边一修,直接可以连到北大港”。


此外,天津是平原,新建单个水库难以挖太深,很容易渗漏;挖得浅,容量又太小,靠建设一组水库群,不值得。“我们觉得与其挖一堆小、碎水库,投资又多,中间调蓄还很麻烦,效益不好。不如把这一个大的(北大港)作用发挥好。”

 
  

保护界的担心


2021年9月,北大港保护区规划调整方案在网上公示,随即引发关注。


水库扩容后,恰是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的水库西库,将调整为实验区;沙井子、李二湾、沿海滩涂及浅海水域等区域调入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区核心区原面积11802公顷,调整后只余5593公顷,缩水一半以上,且从一整片区域分成了5个零碎地块。


2021年12月,天津市规划资源局、水务局、北大港保护区管委会等单位,邀请了4家环保组织开了场座谈会,以集中征求意见。


环保组织首先担心的是水库扩容后,水位变深。


“水深了,这些鸟找不到食物,慢慢就不过来了。”王建民担心,北大港的候鸟近年来增多,其实意味着候鸟越来越集中到一个地区,说明其他适宜它们的栖息地正在锐减。“我们应该珍惜仅存的湿地。”


另一担心是栖息地的破碎化。“原来核心区的生态系统是完整的,调整后核心区变得破碎化,生态功能肯定会受影响。应该详细评估规划调整后北大港将丧失多少生态功能,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中国绿发会研究室主任杨晓红称。


环保组织“广州珠湾人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座谈会上提出,水利部淮河委员会曾经公布的一份环评建议中,有专家明确提出北大港水库的盐化问题,认为其不适宜作为蓄水水库,需要另找其他备选方案。


水位变化也为保护区所担心。“水库扩容后,东方白鹳会不会减少,是我们最担心的。”不过,雷斌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北大港水库扩容虽然会减少候鸟栖息地,但调整后的核心区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9%,仍然高于相关标准要求的30%。


对于栖息地碎片化,他认为部分环保人士有些误解,鸟儿不会区分人类划的核心区和实验区,“不是说我把这儿划成核心区,候鸟就来了;划成实验区,候鸟就不来了。”


有关水库的盐化问题,李文认为,只要水达到一定深度,就可以借助水压把盐碱物质压在水库底部,专业叫法为“蓄淡压咸”。


雷斌提醒南方周末记者,此次规划调整不完全是为了配合水库扩容,保护区规划现状不合理,本来就要进行调整。2020年,调整预案就已经上报,“规划调整不仅有损失,也有优化”。他说,这份预案的主要内容是将保护区范围内不具备保护价值的13块区域调出保护区,将保护区周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2块区域调入保护区。


比如,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内共有两处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区域,除水库外,还有一个独流减河宽河槽,是东方白鹳的筑巢地。北大港得到认证的“国际重要湿地”其实是独流减河宽河槽中的一小块区域。规划调整后,“国际重要湿地”所在地块被纳入到核心区,并且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


但这份2020年的调整预案并没有提到将水库调出核心区。对水库的调整还是源于扩容的需求。


上述座谈会上,天津市水务局向4家环保组织表示,将加快编制扩容工程生态风险评估报告并进行公示,以保证其调规的科学性、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我们正在等第二次座谈会,目前还不知报告的编制进展。”杨晓红称。


  

一道法律难题


除生态影响外,针对此次规划调整的法律依据上,也存在一定争议。


雷斌表示,北大港湿地保护区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规划调整目前其实“无规可循”,只得参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依据其第六条之规定:“如因国家重大工程需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这一条并不很站得住脚。”杨晓红直言,按上述规定第七条,如果该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或者是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而大鸨、东方白鹳、白鹤等北大港的“常客”,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外,第八条也明确,“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如果北大港保护区规划调整参照上述规定,便很难绕开第七、八条之规定;如果不参照,则国内目前没有出台针对省级保护区的调整管理规定。这是一道法律难题。


  

补救措施

若扩容措施必行,为减小水库扩容对候鸟影响,一些补救措施正被提出。


希望扩容能尽量不抬高水位,“双坝”方案被环保组织提出——维持现西库区的坝高不变,在距离现水库堤坝外围300米以外,再筑一道坝,用这道新坝存蓄南水北调来的2.9亿方长江水,老坝的水位保持不变。


但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马景生说,水务部门并未采纳这个建议。“他们认为修双坝会缩减设计库容,而且成本会提高。”“双坝”方案的替代方案又被提出——在环库区地带留出300—500米的缓冲区,缓冲区保持浅水位,种上芦苇,营造成水鸟喜欢栖息的生境。


缓冲区方案被部分采纳。李文表示,天津水务局目前的做法是在水库外围建一个100米宽的缓冲区,缓冲区的形式是水库岸边浅滩种芦苇,岸上的缓坡种树。


在水面上设几个生态浮岛是水务部门提出的措施之一,让鸟儿有一些休息的地方。“但鸟更需要觅食地,现在食物被水淹了,需要打造一些新的觅食场所。”马景生说。


李文指出,扩容后,将重点对独流减河宽河槽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让其能承载更多候鸟。“独流减河平时水量不够,也经常需要我们从海河向它调水。北大港水库增加库容后还方便为独流减河补水,因为补水距离更近、水量更充分。”李文认为,这个方案应该能盘活周围一片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


“天津有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线,因为填海和各种海洋工程,只剩下二十多公里自然岸线。”王建民说,许多“野”湿地缺乏监管,附近的鱼塘业主放炮赶鸟、电击捕鸟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更长远的考虑,如果北大港水库扩容是“大势所趋”,他建议从工程资金中抽出一笔作为湿地保护基金,保护天津的其他湿地。


李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保护区调整方案尚未定型。“我们了解到,最终目标是让调整前后的(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大体一致。天津市规划资源局、水务局等部门正在联合准备材料,给外界一个统一说法。”

(雷斌、李文为化名)



编辑 |汪韬  视觉 |符文馨
记得加小千为星标,不遗失彼此。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17日《南方周末》,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更多阅读↓↓↓
当连云港的滨海梦遇到候鸟:鹬港相争,谁让步
首部湿地法将实施,告别向湿地“要土地、要发展”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