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一个影迷的上影节回忆

2023-06-11 星期日

今年六月,迎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蓦然回首,从第一届起步已经走过三十年了。三十年前呱呱坠地的婴儿,也到了而立之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从第一届至第四届都是两年一届,从第五届起开始每年一届。所以至今三十年,二十五届。从第一届参展、参赛的33个国家与地区、167部影片,到本届128个国家和地区、选送了8800部影片,见证了一个婴儿到而立之年的成长过程。

对每个影迷来说,电影节就是他/她们的节日,每个影迷都有各自难忘的记忆。

上海第二届国际电影节票根。作者供图

认识台湾电影

第一届上海电影节,在二十部参赛片中脱颖而出捧得金爵的是中国台湾影片 《无言的山丘》。这是我在大银幕上观看的第四部台湾影片。在此之前,对台湾影片的认知来自录像带:胡金铨的武侠片、琼瑶的言情片,侯孝贤、杨德昌的艺术片,只是这两位大咖的作品不好找。

记得在大银幕上看的第一部片子是 《欢颜》(1979) 。除了大美女胡慧中和那首齐豫演唱的 《橄榄树》全都忘记了,IMDB竟然给出了7.8分。看来只有“声色”难忘啊。第二部是《嫁妆一牛车》 (1984),根据乡土文学改编的一个土得掉渣的故事,看来亲切实在,倒是印象深刻。

第三部是《稻草人》,一部反映日据时期的乡土电影,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很喜欢。从此片知道了王童和杨贵媚的名字。

《无言的山丘》海报

第四部就是这部《无言的山丘》 。从会刊中查得导演是王童、女主是杨贵媚,也是日据时期为背景的乡土片,就很想一睹为快,终于如愿以偿。影片也如愿以偿捧得金爵杯。若干年后,看过了侯孝贤、杨德昌的作品,对台湾电影更是刮目相看,第一届上海电影节完成了我对台湾电影的认知提升。

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场刊。作者供图

暴走赶场子

第一届上海电影节,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参展影片,虽然只是167部,打开会刊一看,“陌生人”一大批,想看哪个无从下手。幸好电影节新闻办公室有位老朋友,就近水楼台了,他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票,还有几场见面会的邀请函。

选择难题就这样解决了,可又一题出现了:这些票子中不少场次是白天上班时间的,有的上午连着下午,有的下午连着晚上,仔细研究了一番作出如下决定:去教导处申请随机调课(注:作者当时从事教学工作)。幸好电影节全程是10月7日至14日,连头带尾一共八天,中间还有个双休日,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到无法操作。

第二天拿着邀请函到教导处找到排课老师,还没等我开口,正巧校最大领导书记进来:叶老师,你有什么事?我恭敬地递上那张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大红印章的邀请函,书记仔细看了,笑意盈盈:啊,叶老师好事啊,你有什么要求?我赶紧恳切陈词诉述难处。她听完对排课老师说,请你给叶老师安排一下,这是上海的文化名片,国家大事,从小处说,叶老师还担任我校的影视鉴赏课,我们应该支持。

领导拍板,属下照办。谢谢领导让我实现了这个心愿,书记回答,不谢不谢,我们应该支持。我心里偷着乐,这个难题就这样轻松顺利化解了。

接下来,就开始了这一周的暴走赶场子的时光。背包里放着面包点心一瓶水,骑着破旧“老坦克”,穿梭在一个个电影院之间不觉疲劳,乐在其中,真是一段快乐时光。

有知道内情的调皮鬼就嘲我:叶老师真潇洒,不是孵在电影院,就是在去电影院的路上。第二天在课堂上还问我,叶老师昨天又看了什么好电影啊。

历年上影节场刊。作者供图

第一届上影节的“亮点”

上影节看过的电影在我记忆中大多消失了,可那些亮点还是想起来闪亮依旧。

亮点一:是请来了大牌影星意大利的索非亚·罗兰、日本的桃井熏。前者因那部《爱情神话》再次引发热点,后者的作品当时在中国几乎没有公映过,所以知者甚少,可在日本欧美影坛知名度是妥妥的巨星级。

亮点二:为评委中的美国导演奥立佛·斯通、日本导演大岛渚举办了作品展映专场。奥立佛·斯通在中国影迷中是大神级的导演,编、导、制片无所不能。上影节他的回顾展选了《生逢七月四日》《刺杀肯尼迪》《喜福会》(执行制片)《萨尔瓦多》《热线电话》《回头是岸》(执行制片)等六部。

日本导演大岛渚,资深影迷还得是日影爱好者都知道,他是日本新浪潮代表人物,六十年代的作品基本都是火药味十足的“左片” ,七十年代华丽转身与法国合作了那部很黄很暴力的《感官世界》在欧洲崛起,1978年以一部《爱之亡灵》 获得第3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3年《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轰动欧美影坛。1986年,执导法国片《马克斯,我的爱》,入围第3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影节回顾展展映了《饲育者》(1961)《绞刑》(1968)《仪式》(1971)三部早期作品,虽然一部也没有看,但也没有遗憾。有人这样评论他:一位没有主公的武士,映画世界的浪人,他以武士道精神实践他“菊花与剑”的艺术生命。上影节邀请他担任评委,举办他的回顾展向他致敬,是有胆识的举动应该点赞!

2005年,我———一个中国影迷,完成了欧洲三大电影节之地的朝圣。不思量,自难忘的还是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因为她是上海,也是中国的第一次,哪怕像一只丑小鸭。上海更是中国电影生于此长于此之地。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场刊。作者供图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