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百万特效的美食区,从武侠片“卷”进了看守所

2022-09-14 星期三


文丨阿蒙


你永远可以相信,一个短视频烂梗,能喂饱多少个抖音博主。


一首《爷们要战斗》可以让100位猛男擦边博主打一周的拳,一个“背景太假”梗也能让所有剪辑向UP主集体水一轮。



在这个大多数短视频博主都只会用同一首BGM,来演绎相似的故事时,如果说还有什么领域是在不停“进化”的,那一定是美食圈。


甚至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些视频已经远远超过了美食视频应该有的范畴,直接大跨步成为了国内特效片的领头羊。



之所以强调“特效”,是因为美食圈内卷的方向似乎和你我所预想的出了点差错。我们最初以为自己能越来越多见到的,要么是像@美食作家王刚R 一样的顶级餐厅大厨,要么是像@滇西小哥 这样的自给自足民间美食家。


而不是这种,把一盘青椒灌肉的起源归为宇宙大爆炸,把调节火候用激光展示,再把填充食材的过程,设法与子弹装填扯上关系。



这短短一分钟四十四秒的视频,要用很多人的一生来回味。不得不承认,这个视频从运镜到特效,再到流程创意,确实比很多肉眼可见只学了三年特效的国产科幻片,水平要高得多。


所以尽管我们满头大汗地在脑子里大声吐槽着:“这TM算个锤子的美食视频啊?”,你也还是会忍不住点进博主的主页,继续往下刷个半小时。



图源@李小宗VLOG


而如果你在短视频美食圈里多翻几分钟,你会发现这种高质量的特效流并不是个例,甚至尽管他们都选择了浮夸的演绎方法,但每一位博主的创作路线还都截然不同。


他们的真诚和技术力,看着看着居然还有点让人感动,天呐,为了骗我的手指头忍不住点的那一下,这些美食圈博主也努力得......太过头了吧。


炊具沙拉,图源水印(请勿模仿)


被网友评为“徐克之后中国武侠影片唯一正统传承人”的贵州小哥@食大侠,从去年年初就开始在快手传武,啊不是,是做饭。


他将中华武学精髓与食材切片技法融会贯通,把混元正气注入到炒菜的油烟之中,最终完成了一道看起来吃了能活到99,实际价格不过9.9的街边小炒。



而这,仅仅是他剧本最浅层的表象。


这里有睡在悬崖边一根细线上的小龙女、光头戴珠串手持铁禅杖的鲁智深、青椒做成的“圆月弯刀”、腊肠盘出的“金轮法王”,每一位新角色每一个新道具都在向经典武侠小说致敬,这难道不算一种匠人精神?



这里还有从“飞鸡”手中救下爱侣的爱情元素,铁面人试图用红椒辣死主角的悬疑元素,鱼腥草成精的恐怖元素,四颗宝石一个响指从猫口下夺鱼的奇幻元素,这难道不算一种电影大师?



啥?你是二次元不喜欢武侠?那晓组织总能拿下你了吧?


BV1UY4y1r7p


你要觉得前两个的特效不够技术流,那我相信@无敌小小豆的视频总能让你对国产奇幻电影的未来重新燃起希望。



以上这些,特效虽好但多扣几个素材找个外包团队,也不难模仿。不如换一种思路,回到特效诞生之前的影像制作工艺——定格动画,这才是美食视频制作周期的最强内卷。


最先想到如此另辟蹊径“卷”过同行的,是一名叫@农漂女青年的抖音博主,最开始这种古朴的拍摄手法并没有帮她获得太多的热度,相比起她自己以前的作品也不过多了几百播放量。



但俗话说的好,伟大就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一万次。从今年4月做到7月,她的动画越来越流畅,也终于有了破百万播放的视频,更重要的是,当她选择在动画里加入剧情之后,就真的让人“不争气的口水从眼角流了出来”



她当然不是第一个用定格动画拍美食的,但在讲究效率的短视频领域,也可以说是首创。可就连这种费时费力的拍摄手法,都能几十个同类美食博主模仿,可见要想在美食圈里存活下来有多难。


BV1NK4y1Z7Q8


定格动画与美食结合的另一条路,在B站诞生了一位“速通区UP主”@阿文今天吃什么,他的UP主生涯从第一次上传就拿下了588万的播放量,到今天也不过才出了五支视频。



而在他的视频里,一只横行霸道的街霸大鹅,从追着怼你屁股到被红烧、遗照挂墙上,也只需要10秒钟。



像他这样的成功案例,在美食圈其实并不多见,毕竟所谓“内卷”,说的就是越来越复杂的行业内部竞争,虽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美食网红,却没有让这个圈子进入到更好的阶段。


这一条太过拥挤的赛道,超过100万粉丝的美食视频博主仅占总数的6%,近半数的博主仅拥有不到5万的关注。


图源:飞爪数据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几位走在革新第一梯队的博主,更多试图模仿的后来者并没有通过特效、剧情、成本的增加让他们的视频播放量翻倍。


甚至说,就连第一个做定格美食动画的农漂女青年,在有了越来越多人模仿她的风格之后,视频点赞也已经回落到了四位数;在抖音拥有超过100万粉丝的食大侠,在B站视频单个播放量平均也没能超过2000。



他们之所以能在某一个时期快速地获得大量的点击,只是因为在此之前观众并没有见过类似的内容,图个新鲜罢了。要想一直保持高人气,就只能靠更离谱的特效,更逆天的剧情,更与美食无关的东西。


尽管我们热衷于讨论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超脱创作,但视频博主本人却没能从持续的创作里收获更多快乐,更别说恰米了,因此他们反而成为了试图进入这一领域的新人的“反面教材”。


短视频飞速即逝的新鲜感,让新人UP要想获得和前人一样的热度,就必须走上一条没有任何人走过的路,而在这样的探索中,很容易就走上了岔路。


柬埔寨“美食”狼蛛


更很有可能,卷着卷着,就卷进了看守所。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手法”,而更简单获得播放量的方法,往往也只需要最“高端”的食材。


所以美食圈常见的食材并不是猪牛羊,反而是帝王蟹、波士顿龙虾、野生菌,再不济也是牛蛙、鲍鱼、鸽子这些寻常人无从下手的东西。


美食博主人手一只的“全世界最贵”


上述还属于在菜市场多逛几圈就能见到的东西,观众虽然没吃过几次,看多了还是会腻,所以你必须往更稀有的,更难找的东西下手。


最好的目标,就是那些看起来野性十足但其实都是水泥房里养大的“合法食用动物”,例如华农兄弟的竹鼠 、前两天在全国被通缉的外来物种鳄雀鳝。


BV1BY4y1u7mm


二者虽然在国内都有非常久的养殖历史,但前者在中国的食用历史已经足够久到写入菜系,后者在国内外都是公认的难吃且某些部位有剧毒,吃它的原因只有一个——它已经丑到作为封面有爆点了。


和鳄雀鳝一样丑的可养殖物种还有很多,所以我们总能见到五花八门的东西进了这些美食博主的口,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丑东西到底算不算保护动物,实际上就连吃它的人大概也不太懂。


娃娃鱼、梅花鹿都能买到,但竹鼠不行


你也许会想起一个月前的新闻,只是为了一个爆点,美食博主@提子就把自己卷进了派出所,在此之前她也拥有过超百万的抖音粉丝。



尽管她的账号已经被封禁,但是B站还留有不少网友曾经搬运的她的过往视频,其中最恐怖的一条便是把她送进局子的噬人鲨烧烤。


当博主穿着可爱的JK制服躺在这条即将进入她口腹的鲨鱼旁时,一张最好的恐怖电影海报就这样诞生了。



如果要评选2022年最佳Cult短片,那我一定投它一票。当夜幕降临,全村人抱起火红的鲨鱼尾巴开始啃咬,嘴里不间断地重复着“真香”,眼神在补光灯过度曝光下黝黑无神,这个画面我想十年后也会出现在我的噩梦。


图源水印


视觉冲击力,它确实做到了,可左上角的“人工养殖可食用”却最终被证明是一句假话。可能是博主说了谎,可能是小商贩说了谎,更可能是他们二人都没有说谎,只是“没文化”。



在提子的另一个视频里,她吞下了另一条看起来更恐怖的存在——金色娃娃鱼。这条不管是颜色还是外貌都更要“刑”的动物,却又完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其他猎奇博主在此前也是如此,只要没有举报就一切安好,再奇怪的东西只要商贩说是“人工养殖”的都能入嘴,毕竟他们以及大多数观众都没有那个能力去分辨生物种类。


他们最初的本意,也不是为了违法,而是为了迎合观众猎奇的口味。


但观众有话说啊,我们喜欢猎奇是没错,但也没见其他领域的短视频这么乱搞啊?为什么内卷的永远都挤在你们美食圈?



我有一位朋友(尊重本人意愿,匿名),是个在B站拥有十几支百万播放量视频的UP主,就连他这样头部美食博主也经常会被卷得头晕目眩。


最早帮他在B站获得人气的,是超高水平的炫技向美食制作技术,但各种食材的制作流程其实都大差不差,调味功夫又很难用视频呈现。慢慢地,当观众已经对他的高水平麻木之后,视频的平均播放量也就稳定在了30万左右。


真正帮他走红的,是往里面砸的钱。当他第一次把制作经费提到几万元之后,播放量就跟着暴涨到了百万。



而之后,也会有观众吐槽他靠高价食材堆砌来夺人眼球,但每次他想尝试平价食材,最后的播放量都不尽人意。


每当他觉得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时,其他同类型的博主就会拿出更贵的食材或者是更离谱的修饰语“一顿吃掉1W”、“全世界最贵的饭”、“飞了4456公里就为了吃最贵的自助”,让他刚刚买到的和牛显得一文不值。



然后他就开始琢磨别的内卷道路,包括但不限于P图、堆每次吃的量、在文案里写诗等等,总之一旦想要维持现状的热度,就只能像跑轮里的仓鼠一样原地狂奔。


他向我吐槽到,大多数人都觉得中华美食无穷无尽,怎么会有做完的时候呢?实际上家常菜更本就不会有人看,观众只想看没吃过的玩意儿,要么足够好吃要么足够猎奇。


可“好吃”这件事情,是很难通过视频传达的。你只能说试吃的时候表情再狰狞一点、文案再浮夸一点,但电子屏终究没办法传递味道。



美食区文案现状


我问他,那你是否会尝试去向文章开头聊的这些UP主一样,往视频里面加一点特效呢?他哭笑不得地说,“现在这样的内容量,已经是我生理的极限了,基本上拍视频那几天都不睡觉了,再加点特效你是想我累死啊?”


我突然想起,他曾兴奋地和我说,打算以后转型成五分钟内解决问题的短视频博主,把需要“表演”的试吃压缩再压缩,这样就能少卷一点了。


只是这句话之后已经过去大半年,他也没再提起这件事。不知道现在,在美食圈又卷了半年后,他还能有脱身的余地吗?



-END-



往期推荐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