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猜不出这种靠吃妈妈皮肤长大的动物是啥!

2024-02-28 星期三

来来来,猜猜下面这两种动物是什么玩意儿?



高能预警!


现在逃还来得及


来,,来不及了……



图源:inaturalist





等等,别急着摔手机!它不是蛇不是蚯蚓,更不是啥千足虫!它的亲戚们都十分出名,就剩它鲜为人知,也该拉它出来露露脸了!


大号的“蚯蚓”?


它就是蚓螈。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两栖动物总共分为三大类,蛙和蟾(无尾目)、蝾螈与鲵(有尾目)、以及数量最为稀少的蚓螈(蚓螈目)。



相比起物种多样性极高的蛙和蟾,蚓螈的物种数少得可怜,目前世界上已知只有222种,仅占到全球两栖动物种类的2.5%。


蚓螈千姿百态图

图源:zookeys


蚓螈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的热带地区,大部分种类都生活在土里或溪边,以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比如蚯蚓、白蚁为食,小部分种类则是完全生活在水里。它们的天敌包括小型哺乳动物、猛禽以及穴居的蛇类。


任何人第一眼看到蚓螈,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种两栖动物。它没有四肢,滑溜溜的身体是一环一环的,也看不出头、眼睛在哪儿,整个儿就像一条大号的蚯蚓。


长得跟条蚯蚓似的

摄影:Paul Freed


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蚓螈的视觉极度退化,眼睛只剩两个小黑点,有的种类干脆没有眼睛。但它们的嗅觉变得异常灵敏。除了鼻孔以外,头的两侧还长有小触突,用来探知周围的环境与猎物。


头部的小触突

摄影:Joachim Nerz 2016


另外,蚓螈头部的许多骨骼融合成为了一个整体,使整个头骨变得坚硬紧凑,如同一枚小钻头,更适合在地下钻洞,这与其他两栖动物松散的头骨结构截然不同。


蚓螈钻头似的脑袋、退化的眼睛与鼻孔下面的触须

图源:Marius Burger


由于没有四肢,普通人很容易把蚓螈误认为是大号蚯蚓、鳝鱼或是穴居蛇类。其实区分它们也很简单:蚯蚓是无脊椎动物,没有上下颚,蚓螈则是脊椎动物,惹急了能张嘴咬人。鳝鱼或鳗鱼的头后方都有鳃孔,而蚓螈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所以没有鳃孔。


蚓螈的牙齿

图源:Plos One


所有的蛇类都身披鳞片,而蚓螈的体表光滑且带有环状纹路,而且与蛇类长长的尾巴相反,蚓螈的尾巴短得可以忽略不计,其泄殖腔口就位于身体的末端。掌握了这些特征,就能很轻松地辨认出蚓螈。


蚓螈如何繁殖?


我们都熟悉蛙类的繁殖——雄蛙紧紧抱在雌蛙背上,当雌蛙产下一团或一串蛙卵时,雄蛙也同时排出精液,让卵细胞完成体外受精。在蝾螈中,少部分种类像蛙蟾那样进行体外受精,而大部分种类的雌性蝾螈会把雄性排出体外的精囊纳入自己的泄殖腔内,实现体内受精。


蚓螈则是全体采用体内受精。雄性蚓螈具有类似阴茎的器官,在交配时会插入雌性的泄殖腔中,将精子直接输送到雌性体内,整个过程持续2到3小时。大约四分之一的蚓螈种类为卵生,蚓螈妈妈会把卵产在靠近水边的泥土里。


蚓螈身上的环状结构与位于身体末端的泄殖腔

图源:Varadgiri


其余四分之三的蚓螈种类为卵胎生,卵会滞留在雌性体内,直接发育成小蚓螈,然后再由雌性排出体外。与大部分两栖动物不同,雌性蚓螈不仅会照料卵以及新出生的小蚓螈,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给它们提供食物



用皮肤喂养后代?


在卵胎生的蚓螈种类中,动物学家很早就知道,在雌性体内发育的小蚓螈,会刮食母亲输卵管的内壁,而内壁也会相应的增厚,并含有各种营养物质。但在卵生种类中,人们一直认为卵黄就是小蚓螈的全部营养来源。直到2016年,动物学家才首次报道了卵生种类中蚓螈妈妈独特的育幼方式。


蚓螈妈妈与卵

图源:novataxa.blogspot


他们在一种分布于肯尼亚的蚓螈中,发现雌性会用自己的皮肤喂养后代。当小蚓螈刚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候,它们发育得并不完全,只能呆在由它们母亲建造的地下巢穴中。这时候,雌性蚓螈的表皮会增厚,其中富含各种油脂。


趴在母亲身上啃食皮肤的小蚓螈

图源:Carlos Jared 2014


每到夜里,小蚓螈主动爬到母亲身体四周,各就各位,用自己下颚特殊的像钉耙一样的牙齿,揭起并扯下雌性的表皮,大快朵颐。在头一个星期,小蚓螈快速成长,平均一天就能长一毫米,而雌性蚓螈的体重也在明显下降。


小蚓螈带分叉的牙齿,以刮食母亲的表皮

图源:Kupfer et al., 2016


后来又有新的研究表明,蚓螈妈妈的表皮不仅是小蚓螈的口粮,同时还能把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群落传递给下一代,帮助小蚓螈建立起健康的共生微生物群落。


中国的蚓螈


中国也有蚓螈分布,但仅仅只有一种,就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新增为二级保护动物的版纳鱼螈。版纳鱼螈属于鱼螈科,该科在整个蚓螈目中是较为原始的类群。鱼螈科的成员大多生活在南亚与东南亚,我国只有云南、广西与广东的南部才有零星的分布。


版纳鱼螈

图源:Joachim Nerz 2017


版纳鱼螈的名字里有“版纳”,是因为它于1984年由我国两爬学家杨大同在西双版纳的勐(měng)腊县发现的。不过2021年的最新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可能是更早发表的阁道岛蚓螈的同物异名。阁道岛属于泰国,阁道岛蚓螈也分布于越南北部、老挝、泰国东部和北部以及柬埔寨,所以版纳鱼螈可能不再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不过目前国内文献依然保留了版纳鱼螈的中文名。


版纳鱼螈全长30多厘米,与人的手指差不多粗细,皮肤光滑并带有黏液。它的背面为棕紫色或黑紫色,腹部颜色稍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鲜艳的黄色或橘黄色条带。它也会像蛙蟾与蝾螈那样,鼓动下颏的皮肤,以帮助呼吸


另一种鱼螈Ichthyophis longicephalus

图源:Sandeep Das


版纳鱼螈生活在植物茂密的热带与亚热带的潮湿地区,常年栖息于水源附近的陆地缝隙中。每年4到5月,雌性鱼螈会在靠近水源的岸边筑巢,产下30-60枚直径6、7毫米的卵,并蜷缩在卵上。


抖音上就有人曾偶遇过在落叶下的巢穴里护卵的雌螈。与大部分两栖动物一样,版纳鱼螈的幼体孵化后会进入水中,靠鳃呼吸,利用尾鳍游泳。虽然它们外观长得与成体接近,但依然需要完成变态发育,才能到陆地上生活。



活得咋样?


作为最不为人所知的两栖动物,蚓螈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由于它们过于隐秘的生活习性,很多野外调查都忽略了蚓螈的存在。人们之前以为蚓螈只生活在保存完好的原始丛林中,但近些年也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地方发现了其踪迹。


黄色的蚓螈

图源:wikipediaGonzalo R. Mucientes Sandoval 2008


目前可能导致蚓螈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真菌感染以及人为采集。在我国,蚓螈同样是鲜有人认识的物种,不过随着科普工作的深入与自媒体的发展,逐渐有人认识了版纳鱼螈,并知道它现在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就不会再去打搅它了。


点击下图,来个可爱小圆宝压压惊👇


撰文 | 吴耘珂

微信编辑 | 未末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