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吃货在高校?15家农科院/高校的科研美食大PK
2021-10-25 星期一
终于,高材生和科学家们,开始名正言顺地为我们的“胃”谋起了福利。毕竟那些看似美好的“网红零食”,多少有些鱼龙混杂,有时候很难分清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那么如果是由知名高校/农科院研制,来自我们心目中那座圣洁的象牙塔,可信度是不是瞬间就提高了呢?而对于我来说,高校/农科院研制,增加的不只是可信度,更加是我的好奇心。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地方,若是突然研究起“鸡怎么烧才最好吃”、“大肠怎么加工才能降低胆固醇”,有点不务正业的喜感,更有着较真、执拗的可爱。于是做好功课,搜集了某宝上来自15家高校/农科院的24款零食,来看看这些“上过大学”的零食有多好吃!
最早一批火出圈的农科院零食,别看在网上是这些年才突然火起来,其实在原产地北京,线下门店早就扎根多年,在群众中呼声颇高,生意火爆。
实打实的“健”字头食品,是从1492份燕麦资源中经品质鉴定筛选出来的专用燕麦品种,经在特定生态区、采取净化栽培(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无毒副作用……简单概括就是优选品种,科学栽培。
煮一小会,很容易就粘糯了。说起来现在市面上大多燕麦片为了满足“方便”的需求,基本都是免煮,开水一冲就能喝,好久没碰到“需煮”燕麦片了;难得还原最朴实的做法,没想到好吃程度直接上了两个档次。
看起来似乎留有麸皮,但吃起来却没有一丁点硬皮的残留,整体粘糯的体验不会被打断,嚼下去略有弹性,表面软烂但内心有“骨子”,并伴随着清晰的麦仁清香,在煮开后甜味和浓度都有所上升的牛奶里,显得格外甜美。
P.S. 虽然现在世壮也出了免煮燕麦片(同样的燕麦,只是磨得更细),但要想达到最好的口感,需煮的会好很多。
卖点是纯茶叶熬煮,茶叶来自国家生态县——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日照充足;采用传统制作方法熬煮,再加上吧啦吧啦科学技术搭配,锁住茶叶蛋的营养成分;另外,茶多酚防腐,茶氨酸抗氧化,无防腐剂也能长期保存。
以上均为官方说明,且说我的实际感受:吃起来,也实在只是一颗颇为普通的卤蛋。
就调味来说,它确实在同类产品中有优势,但也仅仅是,调味清淡自然,回味中确有一点点茶味清香,蛋白不僵硬,除此以外,并没有比普通真空包装的卤蛋美味多少。
也许它确实更健康一些,但和我想象中的“一颗科技满满的茶叶蛋”有些区别。随箱还有一封颇为煽情的感谢信,看看就好。

牧场选自四大水牛奶基地之一的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牧场,限定牧场,只精养1934头水牛,血统纯正,均为由印度引进的摩拉纯种水牛的后裔。蛋白质含量3.8g/100g,脂肪3.2g/100g(不知道为什么它作了部分脱脂处理),作为水牛奶,其实不能算特别优秀,但足够达标了。第一感觉是香甜,不过香甜是大多数水牛奶都有的特点,除了香甜以外,越喝越唤醒记忆中一个熟悉的味道。几口之后,记忆逐渐清晰——原来是旺仔牛奶糖的味道,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甜,但的确是100%纯水牛奶,没有额外加糖,甜得很真实;也并不是百菲酪那种醇厚到有点粘嘴的水牛奶,整体还是很自然的,奶香到位,但维持了清爽的口感,个人更偏爱这样的水牛奶。
虽然是真空包装的烧鸡,但和大多经过高压处理,酥烂到骨头都能嚼碎的,已经几乎丧失鸡味的真空即食鸡肉,很不一样。
名门出身引以为豪的特点是:以仔鸡为原料,先炸后卤,添加20多味中草香辛料。而对我来说,最吸引我的一是皮——稍微加热后的鸡皮竟然是粘嘴的,和日式烧鸟里的鸡皮类似,满嘴胶原蛋白的感觉;
二是鸡肉——酥嫩入味而有筋骨,是正常鸡肉的口感和纹理,有鸡肉该有的香味。
辛香料调味很正,在传统五香味的基础上,还有不少细节;总体对我来说稍微偏咸,但兴许刚好适合大众口味,且未添加化学防腐剂,稍微咸一点有助于保存。
俗话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果不其然,竟然还有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专家团队研制来研究怎么令鸭变得更好吃!嘴角不禁流出了心疼的“泪水”。选取樱桃谷肉型鸭,肉质饱满,加上老卤成就盐水鸭的灵魂。
吃起来没有烧鸡惊艳。加热时稍微有点“鸭臭”,但吃起来完全没有异味。
酥而不烂,几乎可以媲美熟食店现做,肉的质感有点类似扬州的肴肉,肉质丝丝分明,且咸香十足。总体同样偏咸但可以接受,就是某宝标题上的“桂花”二字没吃出来。

很成熟的一款产品了,似乎从概念到包装都做好了“大卖”的准备。吃下来的确觉得实力强劲,除了偏贵以外,没什么毛病。不过作为低卡食品,味道的评判标准和正常高油高脂的蛋糕肯定无法比,还请理性看待。
以魔芋为原料做蛋糕也不是没吃过,但大多难免干和糙,而未来可7的这款属于难得的既好吃,热量又低的。低GI核心在于无精制碳水、无蔗糖、无食用油,两大主要原料为燕麦粉和魔芋粉,此外还有猴头菇粉、螺旋藻粉等。不仅有很强的饱腹感,还有不少膳食纤维。
虽然有比较大颗的颗粒感,但总体松软,湿润度和甜度也刚刚好;
最过瘾的是吃起来完全没有负担——一块就有肥皂这么大,但吃两块也就180大卡,还能获得极强饱腹感(吃一块就撑住了)和吃货们最割舍不下的“咀嚼感”。
把它作为蛋糕来看略贵,但作为代餐来看,又挺划算的,毕竟好吃又能满足口腹之欲的代餐可不常有。可选的口味很多也很有趣,个人推荐海苔肉松、可可味、抹茶之类相对传统的口味,而芒果玫瑰、辣条、坚果海盐等口味则看个人喜好。
虽然我对辣条不感冒,但依旧可以凭经验告诉爱吃辣条的朋友们,这是个好吃的辣条。
依据有两点:1. 调味饱满但不难受。我之所以不太喜欢辣条是因为惧怕其人工感太强的调料味,特别是那些味精重的,吃完之后还久久赖在口中,很是难受;但翻天娃的调味就相对和谐,虽然五位杂陈,但放在一起不打架,不混乱,首当其冲的甜味,甜得直白、干净,没有雷。
2. 形状粗短,口感上,韧性和糯感平衡得很好,有点像在嚼小年糕,表面褶皱很入味,但又不会满芯子都是调料味,基本附着在靠近表面的部分,内芯保留面筋的本味,还挺香。
可以说是最最“胡萝卜”的胡萝卜汁本汁了,或者可以称为胡萝卜浆,都没怎么掺水的感觉,相当的稠厚。所用的胡萝卜品种叫做“新黑田五寸参”,种植在国家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雪水灌溉,再采用破壁技术新鲜榨汁,无添加防腐剂,口味纯正。
乍喝之下确实觉得过甜,但好在味道足够浓郁且还原,令甜度变得相当合理。
而灵魂在于回味里的那口精妙绝伦的胡萝卜味,象征性的又无法取代的存在,最赞的就是这咽下去的一瞬间。
开袋就有一股新鲜坚果香气,和农科院世壮水煮燕麦片的“柔弱无骨”不同,这款黑小麦嚼起来有颗颗爆破感,更加皮实,有一丝坚果香。另外它并没有看起来这么耐煮,别滚太多次;而它煮完之后也不会变粘,适合喜欢清爽口感的小伙伴。
黑小麦本是稀有品种,这款黑小麦片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专门品种,产自海拔颇高的冷凉山区,营养价值自不必说,卖这个价格绝对超值;这股厚实的香气,私创用拿铁来煮打开新世界!

“临安天目山香薯”和“农科院授权品种临安天目山香薯”还不一样。后者为指定基地种植,吃起来基本没有茎,肉质细腻。

口感属于相当扎实的那种,有点像栗子,但细腻绵密,因此不会觉得很闷。甜度很高,但并非路边烘山芋那种带焦糖感的甜,而是清甜。一般来说放在蒸锅里蒸透就行,如果想要更糯一点,推荐水煮。
追求爆糖流油感的,那么极力推荐这个品种。烟薯25号是烟台农科院选育品种,因烟台位于北纬37°,非常适合红薯生长,种得的红薯肉质粘糯、多汁、高糖,果肉成鲜艳的橘红色。


果不其然,拥有几乎到齁的甜度,以及软糯水灵的口感。一般来说,红薯最容易产生饱腹感,但这只却还好,水分够多,肉质细腻,没有吃到什么茎茎拉拉的阻碍,几乎是可以吸溜入口的,自然成泥的状态。一口气吃两个毫无压力。

扬州大学牛奶,在当地相当于光明之于上海,是扬州人从小喝到大的亲民品牌。线下有不少直销店,也可以选择订奶到家,不少小区门口的奶站也都是扬大牛奶的产品。
这款原味酸奶很得我心,稠厚度恰到好处,没有结块,不过分粘稠,但很醇滑。甜度和当下主流的酸奶比,算是挺低的,显得酸度略微有点冲,类似老早光明订奶上门里面那种瓶装的白雪酸奶,但只要适应了第一口,后续顺水推舟即可。有扬州的小伙伴推荐,如果实在喝不惯酸奶不甜且酸的原味酸奶,可以尝试扬大的茉莉花酸奶,茉莉香非常真实,因为所用并非香精,而是真实茉莉花酱。
不过6元不到一杯的价格并算不上便宜,倒是扬大学生的优惠很客观,8杯只卖16.88,2块多一杯不买就是亏。 

比它自家的原味酸奶更多添加了稀奶油、炼乳、乳清蛋白粉、芝士粉(酱)、更多菌种,以及明胶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更高。
介于酸奶和奶酪之间的存在,也可以理解为芝士感的厚酸奶,价格小贵,其他没毛病。
配料表干净到值得欢呼,上一杯扬大的酸奶好歹还加了一点点食品添加剂来调节口感,而华农则是实打实只有生牛乳、白砂糖和四种菌。
虽然没有添加任何果胶、明胶,但比扬大的还要稠厚,用它配的吸管来吸,有些费力。
调味上比扬大的更清甜一些,很好接受,有种冰淇淋的感觉。不过因为运输的关系,价格显得小贵,同样规格的15杯酸奶,若发广东省内,只需65元,折合4.3元/杯,这个价格才是合理的。
难得的一款水牛巴氏杀菌鲜奶,全程冷链发货。为华中农业大学特色农产品。道理我懂,就营养价值来说,必然比常温水牛奶拥有更多活性营养。八福来的水牛奶产自意大利地中海奶水牛,奶产量高,国家引智基地牧场养殖,无添加,限量供应。本花买到的这份,都等了十来天。
道理我都懂,但是这罐本真的水牛鲜奶还真不是每个人都喝得惯。对喝惯牛奶的我来说,有一股难以名状的腥味,甚至有点类似药物,口感浓厚到有些过分,略微粘嘴的程度,甜味不如之前喝到过的常温水牛奶明显,要多喝几口才有回甘,所以对于喝不惯的人来说,就是又粘稠又带着奶腥的体验,就好像没开“滤镜”。
适合对营养有极高要求的人,如果只是冲着口味去,那大可不必。
和前两款酸奶相比,更奶甜,更圆润,质地最接近固体的一款。有点像自己在家用酸奶机发酵出来的酸奶,会有些许凝结成块,厚薄不均,当然对我来说这不是缺点,还挺真实。
配料表同样干净,只有生牛乳、白砂糖和两种益生菌。白白胖胖的瓶子还挺可爱。但同样价格小贵。
超级朴素的老式面包,有着儿时记忆中的光滑耐嚼、越嚼越香的棕色面包皮,内力孔大松软如棉花糖,奶香四溢。
虽然“土”,但如今吃多了花里胡哨的面包,偶尔返璞归真一下还挺有趣。当然也没有好吃到需要专门网购的程度,更多的是情怀。
东北农大产品里最吸引我的就是这款了。想要购买东北大红肠,又担心网上品质和口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话,直接选农大这款——简直是教科书般标准的东北大红肠。
采用传统工艺,老式土炉+果木熏烤;所谓老味道,就是坚持传统工艺。
选用肥瘦相间的优质猪肉、猪肠衣和天然香料,蒜香袭人,烟熏味十足,口味浓郁度是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能接受的,口感紧实有弹性。如果说前两样东北农大特产是可买可不买,那么这款农大红肠则是必买,闭眼入不亏,价格也不错。
因为曾经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八集而名声大噪;而工艺关键在于乳酸菌科学发酵,不添加防腐剂,还因此获得了多项专利。
撇开这些名声和荣誉,就口味本身来说,就是干干净净,只有酸味的切丝酸菜。
酸味是那种很明确的乳酸菌味,不参杂味,而惊喜的是酸菜保持了超高的脆度和水分,宛若新生。想来相当适合用来做一碗地道的东北酸菜炖猪肉;而在南方,酸菜的或许用武之地小了一些,但用来烧汤或者涮火锅应该也不差~
拥有自家花卉基地,选用大理弥渡重瓣玫瑰;能吃得出每一片完整花瓣的轮廓。除了白砂糖以外还加了蜂蜜,个人觉得糖浆略黏,令原本分明的玫瑰花瓣有点果酱化,但可以接受。且甜味没有完全盖住玫瑰香,这点好评。
饼皮部分层层分明,但总体过软了一些,不是想象中干脆的起酥,但水分足亦有水分足的好处——吃起来不会口干。
价格确实是真心感人,因为院校出品的招牌,品质也可放心,因而难得可以享受到安心买到便宜的快乐~

更难得的是,全部采用新鲜重瓣玫瑰酿制,保留浓郁且纯正的玫瑰花香的同时,还有一股宜人的水果甜香。
作为果酱使用,或者泡茶、拌酸奶、拌粥之类都挺合适~

其实本来对果冻类零食不感冒,但是这款桂花果冻口碑出奇得好,勾起了我的好奇。
每一颗里都有不少桂花鲜花,而且每一朵花虽小,但都相当完整,精致如工艺品。
果冻部分也难得没有添加香精,只是清雅的甜,着力表现桂花本身的味道。
稀奇的地方在于“彩色”并非染色,而是选用了“紫玫瑰2号”和“红玫瑰3号”这两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陈勤及其团队培育的主食加工型高营养彩色马铃薯品种,制作而成的锅巴,因其抗氧化成分,无需任何化学添加剂也可保持原有的自然色彩。
不过,马铃薯品种固然珍贵稀奇,但是成品只论口味的话,算不上好吃的锅巴。淀粉感过重,原来应该是清晰的麻辣味和孜然味,却有种被蒙上一层淀粉浓雾的感觉,吃起来很是单调和寡淡。

酥是有的,脆度不明显,嚼着有些无趣。如果是冲着原料去的,可以购买尝鲜。如果是冲着口味去,大可不必。
坊间更多习惯叫法是“无穷小鸡腿”,无穷倒是很本分地写明了是鸡翅根。在淘宝也算是常年网红了。
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个真空包装肉制品零食来说,它比同类更加“像肉”,除了表面有些僵硬,内部还算有骨气,支棱起来了鸡肉的“尊严”。
内部有点火腿的质感,偏硬但越嚼越香。调味稍微偏咸,但作为解馋零食可以接受。由于肉质足够紧实,你别说,一个下去还挺饱的~

这些广为流传的农科院/高校零食,个人认为其中所包含的科研(特别是育种、工艺等方向)意义大于口味本身,其中当然不乏科技和口味兼得的,但要说特别好吃的倒也是寥寥。相对来说还都是些西相当“朴实”的美味,仅湖南农业大学食科院的“未来可7”看起来非常有潜力,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而它们对我们这些吃货来说,农科院/高校高校出品,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吃个安心,以及价格属实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