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国防课当唯一的中国人,我的身份为我带来的|随笔No.8

2021-08-30 星期一

 

1.


“现在请大家依次自我介绍,你的名字、你来自哪里、你的专业、你为什么想学这门课……”


我的心跳从教授说完就开始加速,因为就在这之前,六位美国国防部的官员向我们介绍了这学期要和他们一起研究的公共政策课题,其中四个都和中国有关,介绍的时候三句话不离“China”——


“Develop a process for Civil Affairs to leverage US interagency and US private business to out-invest China in US priority areas in Kenya.


“Signals & Escalation Spirals: US-China Dynamics Over Taiwan.


“One mission area of mutual concern across Oceania is IUU fishing, especially by China’s distant water fishing fleet.”


“In light of the rise of cyber-attacks on U.S. infrastructure from Russia and China, the U.S. is looking to strengthen its strategy in how it engages with different partner countries.”


这四个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从一个与中国相对的立场提出,又希望达到一个或多或少与中国利益相悖的目的。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再肯尼亚的投资超过中国啊?干嘛非得跟中国抢台湾啊?人家大洋洲的非法捕鱼关你美国什么事啊?cyber-attacks怎么就当成事实来用了啊?


抛开这些国家层面的问题,我的自我介绍又该怎么说呢?


我想直说我很感兴趣美国的国防系统,但总感觉缺乏立场——你一个中国人,了解这些信息是想回去干什么?倒是可以宽泛一点说我来这里“求知求真”,但这也太nerdy(书呆子)了吧!和同学怎么讲都没关系,但国防部的官员还通过Zoom连着线呢!


排在我之前介绍的同学正在学“全球安全与公平”,打算研究的领域是“中国战略”,而在她之前的十几个自我介绍几乎都从我的左耳朵进再右耳朵出了,因为我全副心思都花在斟酌语言和调整坐姿上,努力克服紧张时的舌头打结,假装出轻松自如的模样。


最后倒是除了声音带颤之外整体还算丝滑:“My name is Yirui,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from China. I’m a second year studying anthropology and global studies, so this class is completely new to me both in terms of discipline and perspective. That’s why it’s extremely interesting to me, in addition to the hands-on work experience…”


2.


或许讲台上的教授和身边的美国同学会很难理解我当时别扭的心情:一方面,不愿意站在和自己的国家对立的立场,但另一方面,又真的很想抓住这节课宝贵的学习机会。一方面,知道我会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但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这样的视角在多大程度是对美国同学有用。同时还必须非常仔细地衡量每个项目:哪一个对我最有趣?哪一个能够发挥我中国背景的优势?在这个议题上帮美国国防部建言献策,算不算是对我的国家的背叛?


3.


就这样度过了如坐针毡的上半节课。在休息时间,我和坐在旁边的那位“中国战略”同学分享了刚才的心情和我对肯尼亚和台湾议题的想法。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说: “Wow — I never realized it was actually sensitive! and I never thought about those issues in this way! We should actually save this conversation in class to demonstrate to the professor a deep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hahaha!”


她从来没有意识到我在这间教室是一个很敏感的身份,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在肯尼亚和台湾赢过中国、为什么国防部要关心远在太平洋的非法捕鱼问题。


说完她又补充道:如果任何时候我觉得课程内容让我感到被冒犯,一定要和教授说明!


于是教授重新开始上课,而我愣了愣神,还停留在刚才的对话里。


我突然意识到——在这间教室里,我的中国背景不仅不是我的阻碍,反而是我的优势。它带给我的敏感让我能抓住美国同学习以为常的细节,而我提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基于立场的质疑,而是对制定公共政策颇有价值的问题。


4. 


在后半节课上,教授带着我们更深入地阅读每个议题下的资料,我才发现之前令我感到不适的并不是议题本身,而是对议题过于简单化的理解。


比如关于台湾的那个问题,其实是在“Military Dilemma”的背景下提出的:如果中美不能准确地解读对方释放的“信号”,就有可能基于错误的判断而增加军事活动作为回应,进而引起军备竞赛式的恶性循环。这个提问题的立场补充了我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而我对中国和台湾历史的了解又会为这个议题的研究增添思路。


5.


这节课的最后,教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紧跟时事的公共政策问题,邀请我们一起思考:美国应该从阿富汗撤军吗?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不可能给出答案的问题,但我们至少还能回答的是“how to approach to this question”。


于是我们在教授的带领下思考这个议题下的不同利益团体,如何定义“成功”,试着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整个过程其实很像咨询面试:通过提出框架和拆分问题来给出看似不可能获得的答案。


总之总之,才第一节课就学到了这么多内容,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周啦!才不是因为这节课的帅哥超级多!


下次分享再见!


关于作者:

要月亮也要六便士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