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男子」饶饶:每天都在拍自己,克隆自己

2022-09-12 星期一























时差12小时,我们与身处纽约深夜的饶饶的对话依然兴奋热烈。三十一岁才决定留学,住在布鲁克林街区,上了三个学期的网课,需要抱着脏衣篮穿行街头的饶饶,每天都在拍自己,展演自己,克隆自己,乃至去重新认识那些他也可能未曾了解的自己。


“Not Me”系列无疑是与“Me”(自我) 息息相关的,乍看夸张怪诞,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在输入框里打上“哈哈哈哈哈”,然而如果一旦细看,却又忍不住要咀嚼与想象一番。图像中那些相似又相异的面孔,意义不明的眼神,堆叠出了一个个自我的街头故事。






大量的自我复制,是“Not Me”系列的基础,这些像人体乐高的组件,都源自同一个自我模型,通过PS与拼贴,组装成新的风景。为什么要复制自我?饶饶给出了非常直接的回答,“因为拍自己最方便”,不用找模特,三脚架一立,“用表演的方式,我自己知道我想要的那种情绪”。本科学习舞台导演的饶饶,喜欢琢磨每一个表情、动作背后的小情绪。事实上,每一次的拍摄,饶饶都会提前设计动作,做过排演,甚至准备好道具,再进行拍摄。他希望每一张照片都像定格的剧照般充满情节与戏剧性。



2020年饶饶在校园关闭前拍摄的照片



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饶饶所在的普瑞特艺术学院也面临校园的关闭。匆忙带着三脚架和自拍杆的他,留下了Not Me系列作品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照片——坐在校园内,被众多带着黑色面罩的“自己”所注视。直到研究生课程毕业,他也没有机会再重回校园。这个当初只是作为纪念意义的照片,却让饶饶发现了“自我”这一最好的创作媒介。



在照片中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面貌的自我



有时是男的,有时是女的,有时是个老人,有时又是个孩子,有时是个小偷,有时是个阿凡达。“变脸”行为最初也来自对摄影滤镜滥用的嘲讽,在人人都戴着电子面具的时代里,我们准备好重塑另一个元宇宙的自我吗?饶饶的许多创作都是带着疑问所开始,或许最终并没有答案,质疑的过程就是创作的动力。



挤满了10个饶饶的大巴



现在不仅饶饶习惯了在修图的世界里自己和自己玩,连他的粉丝也开始了乐在其中去“找茬”。我们在一张挤满了10个饶饶的巴士图片下看到一条评论,“有两个表情一样了,差评!”






如果说两年前那张坐在校园中,没有戴口罩的“自我”,是一次对他人围观的抗议。两年后,走在弗洛里达的机场里时,饶饶再次备受“瞩目”,因为他与一对白人夫妻,是仅有的戴着口罩的人。



2020年疫情期间饶饶创作的Not Me系列



带或不带,其实都不是围观的重点,重点是你与他人的不同。饶饶的许多照片,都在呈现一种集体围观的状态。作为一个北京人,他对这种秩序太熟悉了,指指点点,加以评论,一旦发现异样,人们就像胡同里的大爷会不由自主地聚集起来。来到纽约之后,饶饶用“活明白”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这个世界焦点中心的城市里,发现自我的渺小,走在多种族的街区中,他反而变得无拘无束。



飞檐走壁的饶饶们



饶饶照片中创作的背景经常也是来自于身边的日常,比如路过的废车场,韩国朋友做的“电子神”雕塑,或者是中国超市里一张抓小偷的通告。而被他的“自我”围观之后,这些日常则变得魔幻或怪诞,有着另外的故事。最终,废车场的照片不仅密布飞檐走壁的他,众人还拿着手机,电子围观快速发酵出新的异端。几十个裸体膜拜“电子神”的饶饶,则希望呈现出另一种常见的群体秩序——排队。大家亦步亦趋,实际并不知道到队伍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Not Me系列视频创作片段



在2021年研究生的毕业前夕,饶饶在社交网络上写下自己对摄影的想法“啥是好的摄影作品?对偶来说,那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感觉,如果能有趣的记录下来,个体在呆呆背景下,一些瞬间或者某种情绪,亦或是种状态,我觉得会是非常难得的片子。”



滑动查看饶饶的作品Talking through the mask



对于饶饶而言,“Not Me”系列其实没有完整的创作计划。很多时候,都只是因为一则新闻消息而被“刺激”到。“我是一特别敏感的人,特别容易被刺激,所以我经常会把听到的这些东西进行创作。”就像他的另一个艺术计划Talking through the mask,源于在疫情最严重时,他被纽约的大街小巷,包括河道与沙滩中随处可见的口罩所刺激到。


在画廊展出的作品



在当时正在课上了解到产品生产周期的饶饶,开始思考口罩的去处和可能,这些到底是公共垃圾还是私人物品,到底是资源的浪费还是时代的标签?饶饶选择把自己每天的口罩带回家,重新消毒并进行记录,像日记一样写下当天的故事。积攒下来的上千只口罩,有的成为了他制作的“服装”,也有的成为展馆的“拦网”。






好玩无疑是饶饶创作的第一要素,至于怎么定义好玩,“它得是个喜剧。”作为曾经的剧团表演者,饶饶喜欢像卓别林的表演那样,一惊一乍、用木偶式的夸张逗大家开心。再往下看,可能你会发现更多严肃的、悲伤的指向,但无论如何,它首先得是个喜剧。



富含创意的Not Me插画系列



自称当下是个“闲人”的饶饶也曾经有过十年的996社畜生涯,这段三十出走的海外时光给予他的是非常珍贵的创作活力。身边总是有非常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大家聚在一起可能仅仅是为了“好玩”。但并不代表这个过程不认真,不严肃,恰恰相反,他们会一起开会,讨论,排时间表。这种一呼百应的创作状态所带来的,是激越的活力与执行力。



Not Me系列视频创作片段



留学中途饶饶也曾回国受到创作邀请,但很多时候首先讨论的并不是主题而是预算。就在前一阵子,一个法国的女孩因为在INS看到他的作品而对PS感兴趣,一番技术讨论之后女孩想付他40美金的“学费”。“你喜欢我的作品,其实我就特别开心了,这是创作带给我的愉悦感,跟钱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还能认识一朋友,不就挺好的吗?”



服装的操作逻辑跟现实中的服装制作相似



相较于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饶饶在普瑞特艺术学院学习的第二专业其实是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可持续环境系统),主要研究城市中人类的生产行为对其他物种造成的影响,尤其针对时尚行业。从垃圾到废水,聊起这个话题时饶饶同样滔滔不绝。“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怎么会不想了解一下这个地球发生什么呢?”


坦然并不曾参与时尚行业的他却坚称自己是个“骨子里就时尚”的人,显然在他的时尚观里,时尚不是只有一种标准,服装也不是非得要令你显瘦显白的工具。“我觉得时尚就跟艺术一样,它是一种气息,你没有办法分析。每个人的出现,代表的是你希望在这个群体中的表现。我即使每天出门买菜都会想要穿搭好看。”



富含创意的Not Me插画系列



偶然生发的“Not Me”系列,其实就是一趟满足自我好奇心与想象力的旅途,带着兴奋与美妙的颤栗,化身戏剧般的章节。从自我开始,也以来自饶饶的一段自我评价作为结束:2020经历了混沌的一年,希望2030 年再看这组片子时,还能瞬间拉回这个场景。无奈,有点沮丧,但似乎未来又是明朗的。一切交织着那么有趣和打动自己。




采访、撰文:Ewbar

编辑:子妍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排版:子妍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