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UP主的一张照片,轰动了大半个气象界

2022-04-01 星期五



在B站,有这样一位UP主。


去年,他拍下的一张雷暴影像,发布后轰动了大半个气象学术界。


这幅作品囊括了中气旋、降水线迹,以及孕育龙卷风的墙云,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影像。



由于这幅作品的特殊性,它在今年3月登上了SCI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专刊的封面。


过去,国内相关人员在部分中尺度气象科研教学等工作中,长期引用国外摄影师拍下的风暴作品。


而他拍下的这张照片,打破了这样的历史。


这位UP主就是@Range四方 。


他是国内首位职业风暴摄影师,今年21岁,是个00后。


同时,为了拍下最满意的影像作品,他曾因车子陷进泥地被困,也有过差点被大风卷走、被冰雹砸中的经历。


因为他独特的风暴摄影作品与追风经历,他还受到北京大学等高校邀请作学术报告,分享追风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四方追逐风暴的第三年。


在过去两年里,四方已经驱车27000公里,跨越中国 11个省 ,拍下了最震撼的超级风暴天气。


前些天,他的追风故事在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



四方的视频中既有难以捕捉的风暴雷电,也有大家常见却陌生的气象学知识原理。


在追逐风暴的路上,他拍到过城市的金色晚霞中,如同丝绸一般挂在云底的雨幕。



记录下酷似外星母舰的超级单体雷暴。



也遇见过最恐怖的强雷电景象,一秒钟十几条闪电,像魔爪一样在天顶散开。



在他的镜头下,网友们一次次地感叹自然的美丽与震撼。



我们联系到UP主@Range四方 ,他说,自己对风暴的兴趣是一种本能。


“我一直对于变化的事物非常向往,这可能就是我为什么喜欢风暴。”


小时候,看到打雷下雨,他就笑得合不拢嘴,看到天气预报出现雨夹雪的图标,他会兴奋地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两岁半那年,母亲给他买了很多插画书。


其中,一本叫《风力歌》的书深深吸引了他,里面有关于风的经典童谣。


图源网络


开始他不识字,妈妈一直在睡前读给他听。等到上幼儿园,他就每天拿着书翻来覆去地看,非常专注。


“那是我对小时候唯一一段最清晰的记忆,每一页书都残缺不齐,被我翻破了。”


后来,这种朦胧的痴迷逐渐变成了对气象知识的学习探索,又进一步变成了心底的理想。


四方在拍摄


四方的母亲经营着一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其中包含大棚蔬菜种植。


去年初夏,四方在气象雷达图与卫星云图上,发现一团雷暴。


他预计2小时后,超过10级的大风会席卷母亲的农业基地。


四方第一时间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希望她做好准备工作,但母亲却哈哈大笑:“现在这里万里无云,哪来的风暴呀?


结果2小时后,天色大变。


四方再次打电话提醒,这时母亲才迅速让基地人员撤离,可时间上已不允许再做大棚的加固工作。


随后,风暴袭击基地,大风瞬间掀开了上百亩的大棚覆膜,最外侧的两个大棚直接被吹倒。


这件事过后,四方就成了家里的专业“天气预报员”。


四方中学时拍下的风暴图 | 受访者供图


然而,理想的路上往往不是一帆风顺。


高考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与气象专业失之交臂。


四方生病的第一个月瘦了25斤,在家养病的日子,每天都很难熬。除了身体上的难受,还有对于理想中断的自卑和沮丧。


2018年的一天,为了转移生病的注意,四方拿出家里的一台旧单反相机,摆弄起来。


那天晚上,正巧有一团风暴从他家窗前3公里的位置经过。


当时四方还是个摄影小白,拿着相机一通乱按,还真的拍到了十几张闪电图。



高中时,他运营着一个关于天气分析的科普账号,就随手把照片发了上去。


没想到发布后,这组照片被疯狂转发,创造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爆款,第二天还登上了中国天气网。


在经历了低谷后,四方对摄影的兴趣被点燃了。


2019年,他正式开始学摄影,拍星空云海、日出日落。



2020年夏天,他决定前往内蒙古,第一次尝试在大草原上追逐一次雷暴天气。


为了拍到最震撼的影像,追风者难免要面临危险。


2020年8月,四方第三次在内蒙古“追风”时,遇到了目前为止最惊险的一次风暴。


在乌兰察布,四方准备拍摄一团超级单体雷暴,它降水强,并且伴有大冰雹。


等风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是风声,不是雨声,也不是雷声。


他想了半天,突然心里一惊,朝着同在欣赏风暴的司机大喊:冰雹要来了,快上车!


四方还没来得及收起三脚架,拿起设备直接往车后座一扔。


关上车门后两秒钟的时间,乒乓球大小的冰雹直接砸下来,击打声盖过了车里说话的声音。



自然界的风暴,迷人又危险。


它不只有震撼的一面,还有灾难的一面。


就在四方差点被冰雹砸伤的下午,四方捕捉到了草原上这团风暴过后的彩虹。



前一天晚上,他突发急性肠胃炎,整夜腹泻,疼痛难忍,根本睡不着。


但当天的风暴爆发条件太好了,四方还是咬牙坚持,追逐了500多公里,拍下十几团风暴影像。


正准备收拾相机返回,深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团正在发育中的粉紫色的雷暴单体。


四方兴奋极了,通宵未眠的困意一扫而空,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这难得的场面。



而就在这时,一位牧民好奇走到四方跟前。


听说四方在拍风暴后,牧民脸色一下就变了,言辞激动:


“你们这些摄影师应该多过来拍一下我们!你知道今天下午冰雹有多厉害吗?我们种了一年的庄稼马上能收了,结果都被打坏了。我的三轮车玻璃也被打烂了。”


四方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但牧民大哥的话,却让他意识到——风暴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绝不仅仅是好看这么简单。


被龙卷风袭击后的村庄


“我在文献中看过数百次案例,不可能不知道风暴的破坏力和危害。但是当我沉浸在单纯创作的快乐中,就没有把它们联系到一起。”


那次拍摄过后,四方有好几个月都特别难受。


带着愧疚之情,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气象知识,避免自然灾害,他开始转型做科普,在作品中加入文字说明,让更多人认识并防御这些极端天气。


比如,打雷下雨时,风暴核心区经常呈现出独特的青蓝色。



他在视频中解释,这是由于云中存在大量冰雹与致密雨滴,而水分子会更多吸收红光,散射出蓝光。


美丽的青蓝色,也是冰雹可能到来的危险预警。


2021年7月,河南暴雨,地铁被淹,道路成河。


四方在家里看新闻,场面触目惊心。他和一些气象爱好者聊起暴雨的灾情,几乎哭了一晚上。


很多粉丝私信他,问他有没有去拍摄,能不能出一期视频讲一讲。


2021年10月,山西也碰上了极端的暴雨天气。


他又决定克服严重的镜头恐惧,以出镜的方式拍摄视频,结合热点天气事件,讲述气象科普知识。



除了线上,四方也收到许多高校的邀请,走进校园做科普讲座。


但由于疫情的缘故,很多科普活动都中断了,公司的拍摄项目也难以推进。


“失业”的四方最近静下来,在家里复盘、整理作品,看看气象相关论文,等待下一次追风。


四方说自己现在是一个回归初心的状态。


“无论是追风暴、拍风暴,还是做科普,这些都是我十几岁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



采写  |  苏西

         编辑  |  语境

 运营  |  米油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