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人」王宝强:底层叙事的宠儿

2023-07-15 星期六

文/柱子 王动

编辑/米利暗

距离王宝强亲手操刀的上一部电影《大闹天竺》上映,已经过去了六年。

六年前,凭借这部电影王宝强一举拿下了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

作为金扫帚历史上唯一一个上台领奖的超一线明星,王宝强曾向观众真诚道歉:

我觉得特别对不起观众,这次算欠观众一次。”

王宝强还向观众许诺:

“我相信未来一定努力成为大家心中比较合格的导演。”

六年间,世界飞快地变化,电影观众是,王宝强也是。

尽管不排除在《大闹天竺》这部质量堪忧的前作对比下,大家对《八角笼中》会天然带有一点矫枉过正的肯定。

但从市场的反馈和观众的评价来看,这部片子在收益和口碑两方面的表现仍旧算得上是成功的。

不是小成功,而是大成功。

根据@猫眼电影 的数据统计,截至发稿前,《八角笼中》的电影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11.96亿元人民币

此前,《八角笼中》在点映票房上就已经取得了近3亿元的成绩,如果该片后续票房持续坚挺,不排除有一举将王宝强送上国内第四位“200亿演员”宝座的可能。

而在此之前的三位,分别是吴京、沈腾和张译。

《八角笼中》目前在豆瓣网站上的评分保持在7.5分上下,超过最近的大热门《消失的她》整整1分还多。

热评里,多数网友都给予了这部电影和王宝强本人相当程度的肯定。

“王宝强谦逊温和,一直没有忘记他来时的路。”

即使是口味略显挑剔的影迷们,也会在适当批评后表示,进步很大,继续努力。

可以说,一部《八角笼中》让王宝强从当下华语电影市场的八角笼里,再次站起来了。

王宝强,又行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次,王宝强终于找准了自己的艺术密码。

王宝强的艺术密码

王宝强,其实是一个底层叙事的专家。

如果将王宝强2003年出演李杨导演的《盲井》,视作他的正式出道之作,那到今年,王宝强正好在他的个人艺术生涯里漂流了20年。

〓 《盲井》(2003)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些年来,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王宝强几乎每一次艺术风评受损,或者市场表现欠佳,都是因为他短暂地脱离了底层叙事。

比如王宝强参演的这个豆瓣评分2.8分的《冰封侠:时空行者》,王宝强在里面演一个好像得了甲亢的体制内暴力狂,呈现效果最终就跟这部电影的剧情一样,一言难尽。

〓 《冰封侠:时空行者》 (2018)

再到他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非但已经不是底层叙事了,简直就是夹层叙事了,夹了脑袋的夹,太抽象了。

〓 《大闹天竺》(2017)

而一旦王宝强回到了属于底层叙事的范畴里,那无论他是讲故事还是被故事讲,大家都会买账。

无一例外。

就拿王宝强主演的第一部长片《盲井》来说,王宝强饰演的农村少年元凤鸣,他表现出的懵懂、天真和善良,为这部揭露社会阴暗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制造了相当好的对比张力。

初出茅庐的王宝强,也凭借着这个角色得到了当年金马奖“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 《盲井》(2003)

再到2004年王宝强公认的成名作《天下无贼》,傻根这个进城务工攒钱娶媳妇的朴实角色,几乎一夜之间让广大青年农民工兄弟这个群体有了一张具体的脸。

王宝强在傻根这个形象里表现出涉世有多浅,这个电影故事的现实关怀就会显得有多深。

〓 《天下无贼》(2004)

2006年,王宝强饰演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这个来自小城、略显木讷,却勤奋、热心、顽强、勇敢的人民子弟兵形象,给了这部军旅题材作品赋予了极强的励志气息。

《士兵突击》也成了历久弥新的现象级作品,王宝强在内的各位主演后续发展也堪称个个传奇。

〓 《士兵突击》(2006)

关于王宝强的表演,黄渤有一个精辟的总结:

王宝强极其擅长运用那种无辜又无助的眼神,展示单纯善良的一面。

“当他被冤枉、无辜的时候,头略略低下一点,露出下眼白,那个眼神。”

“谁能受得了那种真诚啊,观众只会特别心疼他。”

王宝强底层叙事的巅峰作品,大概是2011年上映的《Hello!树先生》。这个出身不幸、受尽欺凌、无助至极却又有些精神胜利的农村边缘人物,一度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自嘲代名词。

“人人都笑树先生,人人都是树先生”,这个银幕经典形象在网络文化浪潮里经久不衰。

〓 《Hello!树先生》(2011)

而在2013年贾樟柯电影《天注定》中扮演流窜抢劫杀人犯三儿,王宝强又带领角色走向了底层叙事的又一个极端,麻木与暴力共生,冷血与温情同在。

这种矛盾感强化了真正来自底层的生猛,给这部文艺片增添了不少言之有物的人文厚度。

〓 《天注定》(2013)

甚至,就算是在完全的喜剧作品,诸如《人在囧途》和《泰囧》之中,王宝强的底层人设也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养料,为故事架构提供了恰到好处的黑色幽默。

〓 《人在囧途》(2010)

就连现在已经快被拍成架空宇宙的《唐人街探案》系列,里面这个讨喜而搞怪的唐仁,也有一个流落异国多年、新婚当天被绿的纯粹底层人物背景,这是立住这个人物的支点。

〓 《唐人街探案》(2015)

这些作品的故事类型看似荒诞不经,那些人物的命运走向也许光怪陆离,但是其间永远有着一条绵延可见的线索,那就是艺术从业者王宝强这个人。

所以,在观众群体里也一直有一个难言褒贬的说法。

他们讲:“王宝强演了20年,一直在演傻根

这句话错了吗?错得非常离谱。

徐峥曾说:“王宝强演《盲井》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是本色出演,只能用一次。但王宝强就是可以演一百次。同一个阶层,他可以演出不同的层次。”

这些人物实际上都相差甚远,有憨厚老实、土里土气的农民工,有孔乙己式的乡村边缘青年,有凶狠暴力、偏执冷血的流窜罪犯,有善良踏实、藏拙于巧的参军青年。

从王宝强的傻根到三儿,现在去看他们的眼神,差别非常之明显,进步也显而易见。

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有着技术栅栏,不可能靠一套表演模式吃20年老本。

然而,事实是王宝强这些人物塑造得都极其成功,十分深入人心。

因为这些作品中的王宝强有共同的内核——客观而深沉的底层叙事。

在底层叙事的语境下,王宝强可以说没什么对手。

如果有个剧需要演个霸道总裁、翩翩公子、经济适用男、暖心大叔,你脑海里可能出现不止5个当红男演员的名字。

甚至连演变态这个赛道都已经开始内卷了。

一旦说到底层叙事,演活灵活现小人物的演员,观众几乎有一种本能的反应:就得是王宝强,味儿才对。

正如陈思诚说的那样:“王宝强的演技跟练武术一样浑然,演他自己驾轻就熟的角色,可能天下无敌

底层叙事之于王宝强,是一种宿命般的选择和机缘。

王宝强,来自底层描摹底层

王宝强,是一个底层叙事的宠儿。

你可以发现,王宝强在底层叙事作品中所展现的形象气质,甚至是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往往都让人觉得十分可信。

这是观众为王宝强式的底层内容买账的内因。

演树先生的时候,那种窝囊与癫狂,让你觉得他就是你小时候村头里的那个二柱子或者狗剩子。

演《天注定》的时候,那种残酷与麻木,又让你觉得在很多边缘罪犯的脸上都曾见过。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那股淳朴守拙、勤奋善良就像咱们每一个在村里干劲十足的远房亲戚。

回到《八角笼中》里的向腾辉,那股来自大山生如野草的粗粝蛮荒,以及靠双手改命的狠劲儿,像每一个小镇热血故事的原型。

然而当这些荧幕形象透过时光掩映,我觉得他们好像重合了,无论是傻根,还是腾辉。

为什么呢?

因为王宝强这个人在艺术表达的内外是统一的。

戏里戏外,王宝强一直践行的都是来自底层的生存哲学。

关于王宝强在作品之外的事情,比较著名的有啥?

《天下无贼》里听话、肯学,见到从小到大的偶像和贵人激动得要下跪。

这种略带自卑、示弱的热情和淳朴,是底层群像的特质之一。

2018年,因为执导的《大闹天竺》口碑太差,亲自到场领喝倒彩的“金扫帚奖”,挨打了要立正,勇于承认问题,讲好话,不装逼。

这叫啥,这叫诚恳。

讲义气,你帮我我帮你,你不帮我我还帮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自古这就是中国街头智慧。

帮过自己的徐峥,出演他的电影自降片酬不分成,陈思诚在他缺投资的时候帮了一把,这块恩情每次对着镜头都要提,两个人也精诚合作至今。

甚至就连看似不太愉快的感情生活上的风波,全国观众都力挺王宝强,为啥?

因为观众共情了王宝强老实人被欺负的无助,普通人谁敢保证一辈子自己和身边人不遇到这种事情呢?

电影有故事原型,做人也有人生原型。原型的概念既可以解构演员,也可以解构受众。

王宝强底层出身的逆袭范本,以及他身上来自底层的优良品质,成为了他最好的角色背书,也帮助他在艺术表达和艺术圈子中找准了脚跟。

《八角笼中》是一部关于格斗的电影,而格斗,从来都是最典型的“穷人运动”。

与其他运动相比,格斗几乎没有门槛,只要你有拳头和血汗。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是无路可走的穷人,才愿意选择格斗。

恐怕没有人比王宝强更了解这个题材。

出生在河北农村一间漏雨毛坯房里的王宝强,一度也想过靠自己的拳脚改变命运。

王宝强的家里,最穷的时候连十四五块钱都拿不出来。

因为在银幕上偶然邂逅了《少林寺》里的李连杰,王宝强种下了一个功夫梦。他六岁学习武术,八岁到少林寺做俗家弟子。

一个人在少林寺,一待就是整整六年,但王宝强连群演的机会都没捞到过一次,更不要说做下一个李连杰了。

很久之后王宝强才知道,李连杰能拍《少林寺》,并不是因为他是少林僧人,而是因为他是全国武术冠军。

以及,他长得很帅。

当同门师弟释小龙大红大紫的时候,14岁的王宝强只能孤身北上,从龙套演员一步一步向上攀爬。

长身体的年纪,每天就着馒头喝水,一边跑龙套,一边去工地上做小工养活自己,这样的日子,王宝强过了整整四年。

《八角笼中》故事取材于真实新闻事件“大凉山格斗孤儿”,本身就是一个苦孩子改变命运的故事。

“没有格斗,他们只能去放牛。”出生在被贫困、毒品、艾滋病困扰的环境中,对这些孩子而言,格斗,至少能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且是他们挣脱人生泥沼的唯一渠道。

在《八角笼中》选角时,王宝强走入大山深处,从1000个孩子里挑出了几位电影的主角。

有一场戏是六岁的孩子吃饭,片场只需要半个馒头,当工作人员把馒头掰掉的时候,小演员们甚至舍不得丢掉自己手里的半个馒头,急忙狼吞虎咽地吃进了嘴里。

苦孩子王宝强与大凉山格斗孤儿与这一次电影里挑选的小演员们,形成了三重底层故事互文。
这样的结构,本身就决定了这部电影必定会有极高的观众缘。
你可以发现,在诸多王宝强参与的作品中,包括《八角笼中》,观众会不自觉地给王宝强非常多的宽容。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代需要底层叙事,而优质底层叙事的内容在这个时代是稀缺的。
这是观众为王宝强式的底层内容买账的外因。
在知名导演们拍着刚毕业的大学生住着一线城市大平层;被丈母娘嫌弃的男友是开着哈雷,上了京A黄牌的“凤凰男”的年代,王宝强的真诚和接地气,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比起那些充斥着悬浮、空洞的故事和虚假的感情的作品,书写我们时代普通人面临的困境、挣扎的故事,更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真实、不做作的底层生活描摹,这恰恰是王宝强的强项。
电影里有一幕,是向腾辉回到老家看望自己的母亲。两鬓斑白的母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认不得自己的儿子,手上还在不断计算向腾辉需要的生活费,嘴喃喃重复着:我儿子马上要进省队了。
向腾辉靠在椅子上泪流满面。
在电影之外,2019年王宝强的母亲意外离世,一度让他“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再加上举世皆知的婚姻风波与《大闹天竺》的滑铁卢……
那是王宝强被“击倒”的回合。
《八角笼中》讲的是格斗,但是除了结尾的高潮外,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完整的格斗戏,电影也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人物。
在八角笼中,真正的对手是命运。
在某些回合里你可能会被击倒,但人生不止一个回合——只要你自己还没有拍地认输
无论在电影中还是电影外,王宝强都打了一个翻身仗。
《八角笼中》离杰作当然还差得很远,我们可以举出电影存在的很多问题。
比如,作为一部运动电影,影片中演员的状态并不理想。
比如,影片后半段的叙事略显张力不足。影片花了大量篇幅铺陈向腾辉的危机却又草草收场……

 2017年“格斗孤儿”事件曝光后,片中向腾辉的原型恩波接受媒体采访

还有很多比如。
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也是王宝强最大的优点:真诚。
故事的主线,是一场“假戏真做”。
在最初,向腾辉要成立这样一个格斗俱乐部,是为了做一个幌子,王敬福出赞助费,向腾辉帮他推销莼汁粉。
后来王敬福的赞助告吹,为了把俱乐部维持下去,向腾辉打算接着打假拳。
可惜俱乐部出师不利,第一场商演就因为打得太假,被观众喝了倒彩。
面对生存危机,马虎和苏木不得不真打,拳拳到肉,打得鼻青脸肿。围观群众也被点燃,腾辉俱乐部一炮打响。
你看,只有全力以赴地真打,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拍摄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时,王宝强明显是想做一部属于自己的《泰囧》或者《唐探》;
口碑和票房双双滑铁卢后,他决定回到那些真正能打动自己的故事里:一个倾尽所有,从人生谷底爬上来的故事。
这是属于王宝强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道路,观众无法拒绝他的真诚。
能讲好且适合底层内容的王宝强,大概率会靠着底层叙事的贡献度留名影史。
这次王宝强执导的《八角笼中》,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良好且重要的开始。
2003年,在《盲井》里,宋金明对王宝强饰演的凤鸣讲过一句话,说:“这活儿你干不了。”
〓 《盲井》(2003)
20年过去了,《八角笼中》的向腾辉替20年前的王宝强把这句话答上了。
他王宝强,就该是干这个的。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 ★ 为了更好的我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