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癸卯立春追忆壬寅往事,竟也有一种生命短暂的怅惘。这一年,我依然在故乡行走,以绍兴的新家和上虞的老家为原点,持续探索着越地的古迹遗存。我努力摆脱纯建筑学的趣味,试图透过空间本身去把村庄、人与社会作为体察的对象。当我对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空间有了六年的基本摸盘之后,我更希望去观察、理解和记录它们背后的东西,了解诞生它们的原因,以及结果的与众不同。这将是未来持续这个旅途的新的出发点。那些让我一次又一次重返的故地,真正的魅力究竟会在哪里,我想讲述这样的小故事。所以,这一次我不再重复往昔地名索引式的结构而只希望讲述在壬寅年中打动过我的十个地方。
包公诞水会中的小库村
由于各种拆迁,绍兴的庙会体系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再加上疫情的打击,现在只有绍兴城东部的几个镇如皋埠、孙端、马山仍有零星的水上庙会。水会是绍兴各类庙会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诞生于绍兴绵密水网中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虽然水上交通已经完全势微,但是船依然在绍兴人的短途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绍兴的水还孕育出了独特的适应这片水土的泥鳅龙舟,我们只有在庙会时才能看到它恍若游龙的身姿。这一年是我第一次参与小库村水口庙水上庙会整个水上巡回过程。包公、关公、黄老相公各一船,另有四只龙舟保驾护航。我先搭关公船,后坐包公船,六点半出发,一个多小时绕走全村河溇,每过一埠皆设供桌,人们在各个埠头接迎菩萨。虽然是一个村内部的小型庙会,但仍然热闹。特别是在五圣堂这个多村落大型庙会停办两年的情况下,这一庙会尤其珍贵。大家乐在其中,热闹远赛现在的过年。小库村有水陆双庙会。往年陆会据传更加热闹,因为那时家家都把八仙桌抬出来供奉沾光。



水心庵拆迁风波与斋会
2022年的水心庵经历了拆迁风波,最终在广大网友的强烈呼吁中保留了下来。我主张保留下水心庵不仅因为刘宗周绝食处,更重要的是从现在长三角剧烈的城市竞争的角度去看,水心庵是绍兴独有的别人没有的稀缺资源,这是一份吸引力,是区别于它城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说,留下水心庵是留下绍兴人的骨气,刘宗周拒不配合清廷招安毅然绝食,是延续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的决心,这份骨气延续至晚明,一直到民国仍然前赴后继。我觉得这个被拆就拆掉了绍兴人的根基。
这一年的10月13日,我去参加了水心庵一年一度的斋会。由于它在水中,只有水路可以到达。庙里组织了临时的义渡,我也像曾经无数的绍兴人那样坐着渡船去赶这个斋会。这种浓浓的绍兴味儿,像柯灵在《野渡》中的描绘。
曾经迷惑过水心庵如何能建造于水上。本以为是像造桥一样做一个类似于万年松的基盘,然后再在这上面建造,或者有更牛逼的方法。但是那天才在当地人的解说中了解到,水心庵是建造在一座水底的山上面的。巫山在水心庵附近露出了三个山尖,本来有三个选择。但偏偏选择了在几条河道交错的中心。有一位老太太自然叫出来的“渡庵”或是最后定址的原因。所以没有什么高科技,就是地法自然,就势而为。而恰恰就是这种没有技术含量,所展露出的营造的地形学意识超越了形式。




一座绍兴水乡最后时刻的惊鸿一瞥
我和朋友在2022年6月4日经朋友推荐意外闯入了阳嘉龙。那种水乡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今回想,那真是一种幸运,因为我们在那个小镇仍然还在旺盛的苟延残喘的时刻到来过。就在时间与空间的那个节点上,感知了彼时彼地的风物。那个时候就已经在传下半年快要拆迁了,但当时一点都感受不到人快走茶快凉的惨淡,人们反而都平静随和的生活着。卖香烛元宝的婆婆说,因为瘟病被搁置着。那种小镇水乡老街的生活味拉满,远超隔壁已经搬空的东浦。在逛的时候偶遇一位江西人,说是江西作家协会的,在这里打工三十年了,业余也写点东西,给我们讲述了三十年的变迁。理发店、老中医门诊、屠宰场、老台门、箍筒店,大木桥下几桌的打牌人都给我以鲜活的气息。由于这些这个小镇临近柯桥,所以它作为城中村聚满了打工人。
当我在癸卯初回访时,只剩下了一排排房子。人们就这样奇观的消失了。虽然绍兴每年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但对于阳嘉龙,我只有不舍。最珍贵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在我的记忆中,它永远给我留下的是活力四射的那一面。







梅墅之丧
祁大人家前台门已经被鸡群把持。想人事无常,百年兴替,兴衰有时,即便当时再怎么荣华富贵亦无法保证最后成为寂寞荒草的宿命。这种感怀伤时在晚明人的文章里是一个极其平常的抒咏主题。不过当这一切都将同归火葬场,应验前人的预测之时,还是不免感时伤怀。其实我们怀念祁大人,不过是在怀念那个绍兴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罢了,梅墅拆迁之所以广为关注与此不无相关。


大皋埠水边螺蛳交易市场
大皋埠村有自然形成的螺蛳交易市场。由于我家和大皋埠村很近,所以我很多次有事没事的就溜达到了这里,看看人们把螺蛳从船上抬上岸再过磅。周边居民用船把螺蛳运到大皋埠村,每天下午有大货车来收。老板说这里收去的螺蛳销往绍兴、上虞的各大菜场。我有记录去的那天是2022年5月4日,螺蛳收购价每斤一元,当时本地菜市场上大概10元一斤。



九曲水圳的华堂
我愿称之为绍兴地区我见过的最棒的古村落。因为它摆脱了过于礼制化的范式,而进入了超越匠人体系的意境范畴。村子里居住的王氏自称是王羲之后裔,就连王羲之墓也安置于近旁。笔墨家族也让村落变得性灵起来。所以华堂这样的村子,是具有笔墨涵养的家族与金庭山水的结合才能建造出来的。与之相比就连隔壁的崇仁都逊色了。九曲水圳,流淌的是这个家族的分水故事。水墨宗祠,浸润的是越地最为独特的灵动画笔。这个水圳至今仍与村民生活高度关联,无论是引水入家还是几年前我初访时写下过一篇短文,而这一年的7月2日,我再次重访,依然给人初见时的欢愉。


老百官
由于工作的关系,2023年春天开始,我和我的很多朋友一起对上虞百官龙山老城进行了持续性的调研。我也因此真正理解了这个我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研究一个和自己生命成长有很大关联性的地方是很奇妙的事。在上大学以前百官作为上虞的市中心曾是我们上虞人的全部向往。所有的聚会,美好的年少记忆都在这里。儿童时是龙山公园,那时候很多小孩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大一点以后是步行街。我也是在这时候才了解到步行街在70年以前竟然是一条水街。2003年开始,它经过改造变成了步行街,成为当时上虞最热闹的城市中心。而我正是在2003-2006年间,在百官读高中,所以与之形成了交集。时代变得太快了,现在的上虞人眼中早已没有了它。
传统时代也好,工业时代也好,改革时代也好,哪怕是各种浮夸的后现代符号城市都很好,都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直到城市被一种行列式的住宅小区和玩得飞起的莫名奇妙的曲线景观屠毒之后,那些地方成了无法再吸引你进入的城市飞地。老百官可以承载的就是上虞城市的当代70年,以及更为古远的遗址历史和传说历史的痕迹。老百官拥有每个中国小城街头都拥有的风景,那就是以万物为桌板展开的棋牌游戏,尤其是文化广场的树荫下,每日上演着这座城市的乐活。山与城的毗邻,造就了百官多处活泉,打水成了百官市民的独特爱好。舜井、龙王堂等处因此成为非常热闹的因打水而兴的城市公共空间。



绍兴城山边缘带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山是城市山林,而不是深山老林。包山入城带给多少代人美妙的生活,因为只要轻轻几步就能到达。绍兴府城从九山说到今天仍然产生重要影响的三山见证了自然重塑城市性格的过程。府山与城市的交接地带尤其令人着迷。如果你想看到老绍兴的风韵,府山边缘会是最好的去处。环山河、环山路、府山横街和府山直街上才有着真正的绍兴烟火市井。府山横街的老茶馆似乎以一家之力延续着绍兴人过去街头嗜茶的癖好。这些街头的摊位让我想起80年代那些相片里的彩色绍兴。府山脚下这个水池曲桥,这些乘凉的人,当时走到那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好像在流觞曲水。不知这些地方都已经去过几次了,但每一次都会被这生活味儿震动。府山直街每日都会上演人来人往的早市。城市广场与府山交接处是市民活动的最佳角落。打牌、晨练、慢跑、街头越剧在不同的时段轮番上演。府山西南角,一株几百年的古樟树交接了城与山。它的巨扇之下,形成天然的集市点位。每一次路过,都有不同的流动摊贩在这巨树下流连。





赵家镇一带的村庄
2022年夏天,我和朋友们以浙东风土学派之名,陆续考察了诸多地方。诸暨赵家镇即是其中之一,上京村、泉畈村、山口村和镇上给我们留下无数的记忆。这里的村子最有意思的就是那种穿梭在古今之间的生猛味道。它们既有以今叠古的历史流变,亦有着民间充满创造力的工业建造,让你不至于像有些村子那样被无数的雕梁画栋引起反胃情绪,也不至于因苍白的商品化小区而让你感到呆板。当时的我们还并不知道这里有陈遹声之墓。就是这位百年前的先人用文字带领我们开启诸暨盲盒。



行走浦阳江之同山&牌头&安华
因陈遹声的《诸暨山水志》,我们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沿着浦阳江的行走计划。2022年,我们仅仅走了诸暨的南部三镇。山川地域、风土人情皆在关怀之列。这个宏大的计划是我们2023年首要的工作,亦构成我主要的行走越地的路径。以前的故乡行迹是分散式的,大部分都是随着突然的兴趣或者抢救式考察而出现的。未来的风土之旅将会被组织在更庞大的计划之中,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去切入。
在这最初的考察开始后,我在调研日记中为这后续的行程写下了最初的一些文字,那也是我们未来长期的征程的开始。
“诸暨最重要的交通网便是由浦阳江水系架构的。它自南而北如巨树伸展。无数支脉如树枝般伸展至诸暨的每一个村镇腹地。在古代,这个主支分明的浦阳江水网构成了诸暨地域的骨架。城市、集镇与村庄都是在这一水网的孕育下诞生的。东边的会稽山脉和西边的龙门山脉,将诸暨裹挟在南北纵长的带形谷地间。浦阳江正是诸暨人走出群山峻岭,联系世界,改变命运的希望。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社会治理的单元划分、中心对周边的控制力都依赖于这一网络。驿路官道也都与浦阳江交错相叠。
当我们重新阅读这片土地,我们无法抛开这条河流。浦阳江是我们解读诸暨的最重要的线索。我们或可以预言,在这个浦阳江已经逐渐被遗忘的时代,它将会告诉我们通往未来的答案与密码。
我们的行囊里装上了陈遹声的《诸暨山水志》。那是一个以浦阳江各水系为筋络,用无比精细、绵密的文字拼接成的清光绪年间的完整诸暨。我们的考察行程便是追寻先人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