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宝黛CP还是当代年轻人的情感教科书

2022-03-10 星期四



编辑:汪汪

这几天忙得连轴转,经常看到消息脑子回了手却没动,虽然人在互联网但朋友们都找不到我。

 

再打开手机就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我原以为是小妹妹深夜emo无人发泄只好对昔日好姐姐开炮。

 

直到今日上网冲浪才明白,原来是人家女子大生紧跟时尚潮流,怪我多想了。

 

 

 

在这个什么都能被缩写的年代,清代名著里那些冗长的句子能被修改翻新上热搜我是万万没想到的。

 

不过看了几十条“黛玉发疯文学”之后,我多少明白即便时间如金钱,人们也要花上宝贵的几秒打这么一长串字儿,让我们苦命的林妹妹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热梗制造机。

 


黛玉发疯文学火,是因为它太好用了。

 

一方面,它的句法远离日常,对话时能造成一种陌生而喜感的效果。

 

另一方面,它话里有话,说话人不知不觉之间就完成了一次娇滴滴的阴阳怪气。

 

朋友说我要再这么说话他就拉黑我

 

所以无论是文明撕逼online,还是男女之间搞搞小情小爱,它都能派上用场。

 

不确定对方在不在乎自己的时候用一用,一来一回之间总能听到对方说出口的情话和对自己的偏爱。

 

 

过去看着喜欢的男生半天不回消息,心里憋得都是委屈但张口却不知道怎么说,现在有了黛玉文学,一切好像都能迎刃而解。

 

“哥哥这么久才回消息,也不知道是被哪位妹妹绊住了脚。”

 

“我大抵是熬不过这一天了,单单等你的消息就心烦。”

 

  

只要学会了黛玉说话的精髓,短短一句话里就可以装下千回百转的情绪,娇嗔、委屈、小心翼翼和试探全都有了。

 

并且在这些话发出去的时候,内心的快感远超于以前小心的试探。


因为完全可以想到对面看到这段文字时的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不管结果如何,都在过程里感觉自己反将一军了。

 

目前“黛玉文学”已经成了暧昧男女的专属网络热门语,甚至被打上了“狠狠拿捏男友”的标签,并被盖章为“发疯文学”称霸热搜。

 


可我觉得在网友们眼里,这些话与其说是“发疯”,倒不如说它们是“作”。

 

比如微博里有不少人看了之后表示黛玉的说话方式和人都“作”得不行。

 

 

But,我一直不觉得黛玉文学和她是“作”的。

 

且不论人家是个清代的富家大小姐,说话方式必然比咱委婉许多。

 

用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黛玉也真的没有网友们想得那么“作”。

 

当代人谈恋爱,一见钟情下一秒定终身的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要经过“暧昧—反复试探—确认”的过程,而宝黛之间虽然也有一见钟情的成分,但他俩同样经历了互相试探的阶段。

 

 

正如人们热衷于学着黛玉的口气和暧昧对象说话,“试探”本就是暧昧期的另一个名字。

 

一边向前几步,一边又故意后退,内心期待着对方坚定不移地跑过来是这一时期万千姑娘们的常态。

 

而我们的林妹妹不过是用大家闺秀的言语去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期待罢了。

 

 

而且,一个年纪轻轻就失去母亲的病弱小女孩,千里迢迢来到另一个锦衣玉食的大家族,

 

且不论他人待她究竟好不好,光是这番经历就足以让她内心比其他顺风顺水的孩子多了一分寄人篱下的孤寂和警惕。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渴望温暖的,而在这个如此庞大的家族里,最投缘也最重视她的就是宝哥哥,因此黛玉自然会比其他人更在意宝玉的行为,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关注。

 

 

只是成长环境不同,天真烂漫又受人欢迎的宝玉有时并不能全按着林妹妹的心意去行事,所以黛玉才会时不时嘴几句。

 

更何况黛玉才十一二岁,情窦初开时表现得像当代女性一样独立不粘人才显得奇怪。

 

换位思考一下,谁生来就会控制情绪拿捏男人啊?

 

至少我不行。在黛玉那个年纪,我还懵懵懂懂不知爱情为何物,甚至到了十六七岁,谈恋爱时每周都要作天作地一次,好让对方证明我就是他心里最可爱的小女孩。

 

 

那些在网友看来是“作”、是“发疯”的黛言黛语不过是一个小女孩的真情流露:她孤独,她不安,她想得到被爱着的确认,这一点都不奇怪。

 

在缺爱的孩子眼里,爱就像火焰,她们总是想要靠近取暖却又害怕被烧伤。

 

好在宝玉是懂得这份不安的。

 

在三十二回里,宝玉捡到了湘云的麒麟跑去还给人家,当湘云怕林妹妹得知此事产生嫌隙时,宝玉笃定地说黛玉不是那样的人,黛玉听了感动落泪时,宝玉又说了三个字:“你放心。”

 

 

这三个字的杀伤力可不亚于今日情种们求的那一句“我爱你”。

 

毕竟,宝玉说这话的原因是:“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因为你“总是不放心”,所以我才告诉你“你放心”。

 

我司同事想到这一段都不由得想哭

 

我们在情海里翻滚来翻滚去,不外乎寻找一份深入灵魂的理解,

 

而宝黛CP的“真”就在于,他们是真正了解彼此的。

 

 

不管黛玉怎么说怎么做,哪怕旁人看来是无理取闹,命定CP宝玉都能理解她的意思。

 

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黛玉也真的放下心来,不再试探宝玉的想法,也收获了友情和温暖。

 

所以,用“作”去概括“黛玉文学”和黛玉本人实在是以偏概全,

 

她不过是一个身世悲惨,没有安全感的大家闺秀罢了。



在我看来,黛玉不仅不作,还很real。

 

朋友们,想一想,虽然是个封建豪门里知书达礼的小姑娘,但是她可是看过禁书《西厢记》的哎。

 

你看,人家骨子里是有叛逆的成分的,并不是只会嘤嘤嘤的温顺小白兔。

 

 

而且香菱学诗的时候,去找的不是大家的好朋友宝玉,也不是大家的好姐姐宝钗,而是伶牙俐齿的林黛玉。

 

这足以说明香菱对她的信任,如果黛玉只是一个平日里时不时说点酸话试探宝玉、阴阳怪气其他姐妹的人,香菱又为何要向她请教呢?

 

 

虽然上学的时候咱只关注了香菱写的诗怎么样,但现在想来,她学诗的过程不仅从侧面证明了黛玉的真才实学,也暗示了黛玉的改变——她已经融入这个地方,开始得到他人的喜爱和信赖。

 

而且,如果黛玉真的如网友想象得这般小家子气,她又哪来的耐心一点点地点拨香菱修改句子呢?

 

写到这里,我发现她其实很像上学时身边常看到的一类女同学,看上去高冷疏离,和其他人格格不入,但接触久了之后,发现其实她们待人非常真诚。

 


可以说,黛玉的核心不是“作”,而是“真”。

 

《红楼梦》写的可不是当代爱情,大观园是建在封建社会的——那个时期的观念有多保守,想必你我已经在教科书里深刻体会过了。

 

而林黛玉就是一个在那样的环境下看禁书、和喜欢的人互诉衷肠还不指望他将来能得什么功名利禄的小女孩。

 

曹老师笔下的黛玉比我们想象得要更丰满。她平日说话暗戳戳带刺,看上去没有宝钗懂事,但聪明如她,又如何不知在大家族里生活,正确的说话方应该是怎样呢?

 

只是她不想也不会去模仿宝钗,因为她就是一个说话做事遵循本能情感的人。

 

 

同样,面对宝玉,不安时的疯狂试探也是内心情感流露的表现,这种事在今天看来含蓄,但在当时可不好说。

 

而她和宝玉之间的情感,也是那个时代极其稀有的东西——当他人认为婚姻不过是大家族之间的资产并购时,宝黛却认为两个人有一颗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他人认为男人必须考取功名时,黛玉却从未劝宝玉得一个官职。

 

 

确实天真。

 

可是你看,“天真”里还有个“真”字。

 

你可以说黛玉“作”“不懂事”,但你无法否认,面对情感,她比我们都要诚实得多。

 

纵然她的内心百转千回有各种想法,但她不会想到掩饰,只是用她的方式来表达,想哭就哭,想说什么就说,虽然她的话看似弯弯绕绕,可是细细读来却字字真实。

 

  

在一个势力盘根交错的封建大家族里,这样不设防的性情中人无疑是珍贵的。

 

她像白纸一样锋利,也像白纸一样纯洁。

 

如果非要说她哪里“发疯”,在那个时代追求真正的爱情确实是足够出格的。

 

然而今天我们明明能够自由恋爱,却总是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想法以免受伤,

 

我们用着她的“发疯文学”来当作试探的小撇步,却忘了只有真诚才能得到爱情。


❤️

·THE END·




 

* design by  Elaine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