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里,长满了主动加班的年轻人

2022-11-21 星期一


打工人正在被工作全面规训。


就问一件事——有多少人会在周末出门时随身带着电脑,或者试图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处理工作的事务?


在网上,你甚至能看到这种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求助:


“请问,环球影城/迪士尼/欢乐谷里面有没有适合办公的地方?”



从游乐场、网红饭店,再到按摩店……


如今世界上每一个能让人快乐的地方,都能成为打工人的临时办公桌。



去年,北京有位程序员曾经在长城加班加出了圈。


垃圾桶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小哥忧郁的身影引发了许多游客和网友的同情和爱怜。



但如果这样的事情现在再次发生,我想他一定不会如此狼狈。


因为“出门前先制定好加班攻略”,已经成了每个还有力气过周末的职场人的基本能力。



在“环球影城哪里适合办公”的帖子里,就有很多类似经历的网友贡献出自己的发现。


其翔实和贴心程度,足以证明他们周末办公的“血泪史”。


在迪士尼的酒店里加班。


“哈利波特园区后门出来有个吸烟区,特别安静适合开在线会议。”

“环球大道上的xx咖啡厅不仅有插座有wifi,还比乐园晚两个小时关门,看完灯光秀可以直接冲。”


每一个能在其乐融融时突然开始工作的社畜,都是真正的意志力大师。


今年万圣节的时候,有位小姐姐刚准备出发去欢乐谷,结果接到了老板发来的急活儿。

她不得不在游乐场大门口加了40分钟班,期间一位涂着白面红唇的白衣鬼,饶有兴致地反复吓唬她。

小姐姐自岿然不动,只想快点把手头的倒霉活做完。

“能怎么样呢,工作让我勇敢。”


但说不定,人家扮鬼的NPC也只是想要认真上班。

这波只不过是社畜之间的惺惺相惜。

“劝你假装被吓一次,加班人不要互相为难。”


时至今日,大家的心态已经从“出去玩被突然告知加班”,进化到了“出去玩随时准备加班”。

相比于肉体上的不情不愿,更像是心灵上的缴械投降。


从前:在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才不兴有PPT和视频会这种脏东西。

现在:既然加班逃不过,至少让我边玩边加班吧!


在见缝插针的氛围下,人往往会激发出无穷的潜力。

比如能在网红餐厅安心加班的打工人,擅长的是专注。

即使服务员刚刚送上热腾腾的烤鱼,也能像是屏蔽外界、仿佛五感暂失。

眼观鼻、鼻观心,只盯着面前表格上的数字。


有人则擅长一心二用。

比如把工作带到同样需要思考的麻将桌上,实现大脑的双线运转。

这边叫声“暂停”,改个老板发来的PPT;

那边平板一合,从容吃掉上家的小幺鸡。

@小胖墩

《二十不惑2》里,姜小果和同事去KTV通宵做方案。

当时我还觉得这情节特假,闹哄哄的哪儿能干的下去。

直至看到有人真的一边跟朋友唱K,一边在键盘上敲下周日晚上就要交的周报。

而且自己点的歌刚一放出前奏,就能立刻无缝接过话筒开启“麦霸模式”。

@卤大条

再修炼一阵,甚至迪厅、livehouse也能成为他们的私人工位。

不仅无视“超过60分贝就是噪音”的原则,在震耳欲聋的动词打次中依然能保持理智甚至高速运转的头脑。

甚至还会随着鼓点有规律地扭动身体,以及敲击键盘。

全方位诠释什么叫“play hard,work 更 hard。”

@尹姿是个baby呀

事实上,很多人的休闲娱乐选择已经被工作影响甚至改变了。

我的朋友小A前几年还是个白天逛商场晚上去酒吧的活力girl,如今最爱的周末娱乐是去汗蒸馆。

问她为什么,小A回答:

“当你在各种场所的垃圾桶上办过三次公后,就会知道汗蒸馆这种有网有插座还有舒服沙发的地方,有多么适合加班度过周末。”


跟朋友泡个澡、搓个泥,然后带着水果和饮料找一个大厅呆着,各自给各自没做完的文案、表格收尾。

万一有个语音会、工作电话之类的,也方便操作。

所谓“工作随时对接生活”的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造就的。

现在能在livehouse里面不改色跟客户开会的老油条,第一次在朋友聚会上接起领导的电话,也会紧张到心脏乱跳。

内心最担忧的问题:如何在乱糟糟的环境下,搬好手里这块砖?

尤其是随着这两年很多公司开始搞线上会议和远程办公,这件事也变得越来越难。


就拿游乐场来举例,绝对是世界上最不适合办公的地方。

毕竟人家诞生的目的,就是为年轻人营造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乌托邦。

平时咱们总抱怨工作人员不热情、演出项目不够沉浸式,让人无法尽情享受忘我的快乐……

相信我,当在过山车上接到工作电话的时候,你只会嫌乐园里的魔法太多。


对于打定主意要在“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工作的人来说,过于沉浸的气氛其实并不是个好事。

就好像你正在做一场美梦,却又时刻都在担心闹钟会突然把你叫醒。

问,什么时候你会心平气和地同意后面人插队?

——“眼看着项目快排到我了,可偏偏手头的表格还没有排版完的时候。”

@别人家孩子

有位网友讲述,自己某个周末跟客户有场需求对齐会。

但因为具体时间没敲定,所以还是之前定好的出行计划去了游乐场。

谁知这边人刚坐进游览车,那边就被组长直接拉进了语音讨论群。

“左耳是大恐龙吼我,右耳是客户吼我。”


也有人下午三点要跟部门开语音总结会,结果提前一小时跑遍了园区都找不到安静的角落。

“你有发现吗,这个地方居然到处都是音效。”

迪士尼乐园某条偏僻的小巷子,会响起了加勒比海盗的主旋律。

环球影城的某个冷清的餐厅里,威震天正在透过广播偷偷密谋摧毁地球。


被逼无奈,躲进了看起来无人问津的家庭卫生间。

却依然躲不过小黄人的放屁声和桃金娘的哭声。


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比较冷清的餐厅,刚刚坐下点进会议室准备发言——

花车游行开始了。

乐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以及这个线上会议的每个参与者的耳机里,都充满着欢快到不合时宜的音乐声。

一个事实是,任何能够让人快乐的事物,多少都带点不可控的成分。

但现代社会的大多数工作,偏偏需要你绝不失控,最好精准得像个机器人。

但工作本身却是说来就来,不仅不讲理,而且很不会以身作则。

宛如黑夜中马路上的一个随机出现的井盖,让人永远准备得不充足。


网友@笑皮里 的工作内容需要经常跟合作伙伴沟通,于是周末去爬山时特地选了有信号的地方,生怕失联。

但没想到自己一整天都在打电话。

而他的行程安排是负重在陡坡上徒步7公里,到最后只能说几句话便偷偷大喘气,努力压抑自己嗓子眼里的上气不接下气。


而一位律师则是在线上开庭的时候,突然迎面碰到了群兴高采烈的孩子。

只能紧急闭麦大喊,“走开!去别的地方施展魔法吧!”

(法官:下次可别在霍格沃茨开庭了。)


除了在同事之间社死,也经常需要面对外界惊讶的眼光。

不知道为什么,网上到处都有人要在游乐场工作,可现实中仿佛只有你一人需要在快乐的地方加班。

上周末林麻酱发稿的时候正在跟朋友唱K,她为了方便,搬电脑去了大堂的前台。

结果半个小时内被几十个人问“xx包厢怎么走”。


有人买了自己喜欢歌手的演出票,却得知场内不允许带电子设备。

于是满场都是可以暂时跟世界断联4个小时的快乐潮人,只有她在兜里偷偷揣着一会要用来改PPT的手机。

跟着全场狂嗨,中途休息时又一头扎进卫生间隔间开始工作。

时间久到保洁阿姨都来问候:“闺女,你是坏肚子了吗?”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曾经立下过“work-life balance”的宣言。

坚信工作群在周末就应该静音免打扰,笔记本电脑只适合被放在冰冷的工位上。

“在任何其他地方出现,都是我为这份糊口营生做出的妥协。”

这样一直念叨,最后发现,妥协的事情越来越多。



或许是突然发现自己即使是周末,也会偶尔看一眼微信上的工作安排;

又或许已经拒绝客户“周六晚上给我”的要求,却又因为对方强硬的态度,叹了口气从床上爬起来加班。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的确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哪怕打工人下再大决心,能改变、能实践的永远只有那么一点点。

最后发现最容易改变、适应的依然只有自己。

生活中既然已经被处处植入工作,那么只能在工作中见缝插针生活。

从缝隙中抓住最后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一种努力。

就像大城市的很多年轻人,都说自己下班后喜欢按摩来放松。

“不过最经常选的还是足疗,因为其他项目需要趴着或闭眼,没法用手机。”


所以你看,在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或许总会有那么几个正掏出电脑加班的年轻人。

当他们坐在石墩上敲击键盘、站在巷子里跟同事谈工作,谁都想感慨一句“好可怜”。

但合上电脑、挂断电话后,你依然能在这群人身上看到一点生机勃勃的迹象。

毕竟不管工作如何琐碎、恼人,如何吞噬了生命中很大一部分快乐——

至少还是来了。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今天这个班我就加到这了!↓↓↓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