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观造假的韩春雨回来了!带着原本的一作、60万基金和16.9分的论文!

2022-01-26 星期三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817天


还会翻车吗


本文信息来源: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Rxiv、澎湃新闻等

曾经发布“堪称诺奖成果”的韩春雨在5天前,即本月21日,于Oxford academic旗下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16.971)上发表了他最新的学术成果。在这篇新论文中,韩春雨以及他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了种全新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基于Cas6的RNA荧光追踪平台。该论文题为:A Cas6-based RNA tracking platform functioning in a fluorescence-activation mode



这是一篇OA论文,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下载。这此论文发表距离韩春雨上一回发大招NgAgo结果翻车已经过去了近6年。这篇论文的署名单位为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在Pubmed上搜索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除了这篇文章,其余只有5篇均为2-6分,且无一是韩春雨团队成果,符合其一贯的“憋大招”风格。

在科研领域“憋大招”风格绝非坏事。君不见诸多诺贝尔奖都是科学家十年甚至数十年磨一剑憋出来的大招呀。只是韩春雨团队有过前车之鉴,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各方科研大佬对其研究成果进行重复验证,真正实现“在三流学校取得世界一流原创成果,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在正式介绍论文的内容之前,先辟一个谣:有部分报道此事的说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在2019年7月发表于预印本bioRxiv。



韩春雨的确在2019年有在预印本bioRxiv线论文,但上线时间其实是2019年5月。之所以会被误认为是7月发表预印本,是因为7月的时候微信平台上有人报道了这件事。韩春雨在2019年上线的预印本并未引起国际学界注意,没有任何评论或探讨,总共仅9条Twitter涉及该预印本,其中的7条似乎因为内容重复不予显示。




因常用的追踪RNA在活细胞中分布的技术荧光富集(fluorescence-enrichment,FE)型平台,如MS2-MCP系统、Cas9荧光蛋白标记平台和Cas13荧光蛋白标记平台,均存在高背景噪声的问题。而现在常用的低背景噪音的荧光激活fluorescence-activationFA)型RNA追踪平存在插入片段后有很大可能会改变RNA结构的情况。作为I-E型CRISPR复合体的核心组件,Cas6不仅可以自身与荧光蛋白结合,还可以识别具有对应结合位点的RNA,实现对RNA的基因编辑。故韩春雨团队利用Case6的这一特性开发了这个FA型RNA追踪平台——Cas6荧光蛋白互补平台以实现在几乎没有背景噪声、不会改变RNA结构的情况下检测靶标RNA。


单就论文本身而言,韩春雨的这篇高分SCI语言详略得当,逻辑清晰,展示的数据、图片不存在一眼假的问题接下来的1-2年时间是验证这个全新技术平台是否可靠的最佳重复实验期,解螺旋希望能早日见到针对该论文的重复试验验证,毕竟一个好的检测技术有利于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小编个人也很好奇韩春雨的这个新发明究竟是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还是……


不过对于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是维护科研诚信的重要基石。毕竟,在现在的条件下,不可能指望审稿人去一个个重复作者的实验。所以,前提就是默认作者没有故意修改数据的行为。国际期刊的同行审议可以说是因为间隔数年,已经忘记了曾经的风波而看文章质量通过。而一个之前有这么大争议的科研人,又是如何申请到河北重点研发计划的?ps:这个基金60万。






非主观造假


想必大多数人对于韩春雨的非主观造假还是印象非常深刻的。2016年,“良心导师”、“学术先锋”韩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2021IF:54.908)杂志上发表了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文章。这一发现自然引起轰动,但该“重大结果”却一直未能被各方重复,最终被业内学者广泛质疑造假。舆论风波一直未能停息,直至2017年8月,文章被撤稿。


2018年8月,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最终发布《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如此的“非主观造假”在“图片误用”之前冲击了一把科研人的三观

此次的署名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北科技大学在公布对韩春雨正式处理结果的同年建立的,韩春雨的团队成功入驻。2021年,韩春雨原本工作的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被河北科技大学更名食品与生物学院。不过目前学院师资一栏并没有出现韩春雨的姓名。


但是小编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的招聘pdf上看到了联系人韩老师,不晓得是不是他。不过通过河北科技大学于2021年9月7日发布的科研实验室设置一览表里可以看到韩春雨是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所有涉及场所的负责人。


如果说NgAgo技术的撤稿有实验偏差导致的偶然“成功”不能以此就判韩春雨在科研领域“死刑”的话,那澎湃新闻曾曝光的这个录音只能可惜没有了后文。如果事情为真,他是否有继续科研的资格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希望能早日见到有关A Cas6-based RNA tracking platform functioning in a fluorescence-activation mode 的重复实验报告问世,还世间一份清白。

END

撰文丨解螺旋
排版丨豨莶

为打击诈骗,这家期刊编辑部霸气宣布:自己不仅没有版面费,还倒给稿酬!


10+10+22=50,又一医生论文造假事件将被实锤?


非科班出身,照样多篇SCI在手,科研开挂的人都有诀窍!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