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爱用的猴子表情包,演的全是我的精神状态

2023-03-17 星期五

弗各伊德说过:很多人对“猴”的认知,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次认识猴,是童年在《西游记》里相遇的齐天大圣,紧接着便是‘想把那玩意儿染成绿’的刘星,最后的究极认知,是出门上班前照镜子的あの人。”

此刻,我(们)来到了第三阶段。


而这种向内的认知,也有了外部表征。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隐藏在其使用的表情包里。

不绕圈子了,最近很多人表情库里全是猴子。



 “ 喜 猴 的 有 福 了 ” 


如果要给市面上正流通的猴子表情包提炼情绪的话,我想是“主宰”


它们试图干倒一切不爽的事物,比如整治互联网,比如主导与从属关系的互换。人类只配给它拎鞋,地球也将被其统治。

该类表情包主要集中在

日本一人一猴的漫才组合tomokiriki


实际上这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更多情况下的猴子,是被动的一方,谱写一出又一出充满幽默的悲剧。

这一出出悲剧,又宛若我不上不下的人生。

于是,以下便是你对我使用猴子表情包时,我的心理反应。

我知道很多人没有这表情包的动图版本 
现在,你有了

心理咨询、微博热转常说,人应当少点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无法与自己和解,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之后就是深夜喝酒,深夜喝酒之后又变得非常狂妄,从自我否定,过渡到过度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迷恋。”

这段心得体会出自禁欲一年后的小姜,这也是掏了我心窝子的话。

于是便有了涅槃重生的我(深夜限定版)

一觉睡醒,过度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迷恋就像灰姑娘的南瓜马车般,退散得无影无踪,甚至因为昨夜的声色犬马而迟到,痛失两百元巨款全勤奖。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


如此这般,继续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

看起来像是投入了工作,实际就像旁观者一样,灵魂在晃来晃去,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

如果扮演精神稳定的上班族这个日常片段可以送审的话,我想会拿下一席最佳配角奖。

上班真的坐得腰拴Q

上班的盼头便是下班,等待晚上6点的到来。

工时一满,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即刻离开,多呆一秒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不擅长处理工作,更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与情感问题,就像鱼不会骑自行车。

“下班之后干什么?”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只知道转头沉迷网络世界,能麻痹对时间的感知,还多了几分在饭桌上的谈资。



又或者是把emo的情绪放置在一首首《水星记》等苦情歌里,像在高铁站等一艘船只,等某个人发来的信息。


“妍珍呐,没坐过公交车的你,应该没体会过苦苦等待的滋味吧。不过没关系,你是我的梦想一直从未改变。”

“妍珍呐,这辈子可以不回我信息,但下辈子记得回我信息。”


音乐是解药,“我没有好的人生,但我拥有良好的音乐品味”——你总是这样自我麻醉。


以前,我相信“当你全心全意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如今,过往的经验告诉我,当你想要认真生活时,上天也开始认真开你玩笑了,在生活里安排一出出喜剧。

比如受上天的眷顾,黄油手技能拉满,吃饭容易溅到衣服上,或者是坐前面80kg大哥的白色T恤上。


也可能是某个下班夜,好不容易排长龙买到一杯奶茶犒劳自己,结果在骑行过程中一个刹车,奶茶陨落,亲吻大地。


即使等来了你的妍珍,也可能在见面的时候发生一些事情,一些能够迅速击垮你苦心经营良好形象的事情。


总之,一切的一切,仿佛证明着,本人虽已年满十八,但仍在成人世界里格格不入➡️入不敷出➡️出淤泥而涂抹均匀,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加起来100分(满分分值为300分)

如此这般,关于我的未来,我的批语是如下四字:


但你要是问我,从哪张猴图而开始遁入猴门,又从何时开始感同猴受?那必离不开死或生系列猴图

这很容易共情,因为这就像我四重奏交织般的人生,演出内容为《想死》、《死了?》《死了也好。》《活着》。


“死了也好”尤其是踹人进猴门的top级代表,虽然情绪不剧烈,但平静的脸孔却蕴含着白天经历无数痛苦与失望的韵味。

“一天终于终了,洗完澡躺在床上,回首种种,最后偎了偎被子,吸了下鼻子,默念一句‘算了,死了也好’。”

我的一生:起床➡️开始受苦➡️死了也好➡️起床➡️开始受苦

然后重复上述的日常,最后醒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难 道 这 就 是 你 爱 猴 的 理 由 

猴子表情包,究其流行的根源,其实有一部分gay圈的推波助澜。

“猴子”是gay圈的黑话,通常形容没什么肌肉,四肢细长的gay。


“我涉猎的圈子大多数喜欢有肌肉的类型,很瘦的猴没有市场,但猴子的命也是命。”这话是禁欲两年半的猴友小孙告诉我的。

如此这般,一段又一段的熊(体格壮硕)猴虐恋,在人界中上演。


但这不是本文主要想要讨论的。

猴子,从gay圈中来,也深深融入到人民大众里去。猴子,可以是微观下的瘦gay,也可以表达宏观层面上的你我。


人类爱通过提取自身或他人身上的某种特质,与另一种事物作比对,从而进行动物塑。

狗塑猫塑狐狸塑......多少有点自恋的成分存在。但“猴塑”不会,因为猴子和人类由某种灵长目动物演化而成。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新年你去动物园的猴山,约等于走访远房亲戚。

关于小猴的事也关于你 关于我
关于留 关于走

一般来说,猴子的智商约等于3-4岁的人类,有些聪明的猴子,智商可以接近10岁的人类。

外观上本来就类人,再加上行为的规训,便更能“接近”人类的儿童形态。

“耍猴”便是教猴做人的古老民间艺术,常见的表演内容有猴子和人打架,骑脚踏车,跳芭蕾舞,走钢丝,变脸谱(猴子根据主人在旁念的戏文,更换面具)等行为。

耍猴人和猴子正在上演排练好的戏码
图源《最后的耍猴人》

图源《最后的耍猴人》


到了今天,学会刷手机、salute敬礼等与时俱进又简单的人类行为,猴子同样不在话下。


对于我个人来说,《美国家庭滑稽录影》(又叫《笑笑小电影》/《欢笑一箩筐》)——作为我童年喜欢看的节目之一——也塑造了一部分我对猴图的感知。

节目主要是播放一些由民众自行用家用摄影机拍摄并投稿的幽默搞笑影像,并会对一些优秀视频发送奖金。

知道这档节目的人大概年过半五十了
参赛视频内容可能是这样的
一些成长的稚嫩与诙谐

网络流传的猴子影像资料,部分画质和内容会让我想起自个儿小时候的滑稽。

而童年是一个不被定义,允许试错的阶段。

我学走路是这样的
现在有些时候我走路可能依然会这样

我学骑自行车是这样的
现在有些时候我蹬车依然会这样

拉康曾经提出“镜像理论”, 自我是他者的自我,我们不断通过外在的反射来建构自我想象。

当你觉得一个东西“这很我”的时候,便进入了想象界。看猴多了,我看猴子=我照镜子。

于是,见天地,见猴子,见自己。


用人话来说便是:

承认吧,你我的心理年龄和身份证并不匹配,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面板值低,有些时候在成人世界里束手无策。

因此你在看猴的时候,会油然生出莫名的亲切感。


有时,它是无视人类法则的,更多时候它是笨拙的,充满笑料的。

于是你爱使用它,你成为它,它代表你。

曾经,很多人以为能成为聪明勇敢的孙大圣,但实际上却成为了在成人森林里摸爬滚打的蠢猴子。


弗各伊德说过:没有人永远当孙子,但永远有人当孙子。但他不知道的是,还有这么一句古话:先穿袜子后穿鞋,先当孙子后当爷。

虽然在成人世界我仍有许多还没掌握的技能,但我也可以换种说法——

本人还在潜力发育期,你我皆为灵长类,总有一天,猴子也能窜天!


最后,我怕猴年的祝福太多,在此提前预祝各位猴,早日猴赛雷。


当然,我更加确信点进来的一部分人,是来看看有没有新的猴子表情包可以收集的。

我知道你没有这个表情
那么现在,你有了
散会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