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不懂中国

2022-12-24 星期六



今天说说澳大利亚。这两天关于澳大利亚,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新闻,第一个是澳大利亚新政府有华裔血统的外交部长黄英贤访华:

自从送走了莫里森,工党新总理阿尔巴尼斯致力于恢复中澳关系,黄英贤与阿尔巴尼斯的态度一致。澳大利亚的新政府在一些红线问题上不再试探中国,11月底有记者曾经问阿尔巴尼斯支不支持台湾加入CPTPP,阿尔巴尼斯直接甩出一句CPTPP是主权国家才能签署的协议,不适用于台湾。

其实加入CPTPP并不一定非要是主权国家,比如台湾提交申请时用的是WTO模式下的“台澎金马个别关税区”的名义,不过阿尔巴尼斯的意思是到位的。这次黄英贤访华被视为中澳关系的进一步回暖之举。

与黄英贤访华同步的另一条新闻是阿尔巴尼斯任命了新的驻美大使,是澳大利亚前总理、海外著名的“中国通”陆克文。

陆克文2007年12月到2010年6月以及2013年6月到2013年9月两度出任澳大利亚总理,2013年11月宣布退出澳大利亚政界后一直活跃在商界和学术界,近年来他担任美国亚洲协会会长,今年9月他在牛津拿到了博士学位。此次“中国通”回归政界,并于2023年3月赴美担任驻美大使,外界不少人将此与黄英贤访华并列,视为澳大利亚希望进一步提升中澳关系的信号。

但我想提醒的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以前有人论证陆克文是“中国通”甚至是“亲华派”,论证的角度一般是陆克文中文好,陆克文在任时中澳关系不错,陆克文的女婿是华裔、女儿一家住在北京,陆克文曾经是海外驳斥“中国崩溃论”的旗帜,陆克文是海外极端反华人士的论敌,但在我看来这些论证都不够充分,陆克文不是亲华派,甚至不是中国通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陆克文并不真的理解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和现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用大白话说就是,陆克文搞不懂今天的中国在干什么

我用陆克文9月拿到博士学位后公开发表的几篇社论来说明。首先是他10月13日发在《华尔街日报》第A19版上的《 关注点是安全而非增长》。

这篇评论中陆克文说中国意识形态上向列宁式的左,经济上向马克思式的左,在民族主义上向右。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但细想都有点似是而非。

比如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一直是列宁式政党执政,没有变过,为什么是这样,我们以前在《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传说中啥都敢讲的大学教材》、《从马克思的预言和列宁的回答说起》和《不管什么政治立场,《毛选》都值得一读》三篇文章里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

比如我们以前也介绍过2020年4月1日开始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介绍过70周年庆典里四个坚持里为什么要特意加一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梳理过西方媒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带改革开放结束的节奏的(《一篇有点燃的思想笔记》),陆克文对中国经济路径的解读属于盲人摸象。

从陆克文的解读来看,他既没有弄懂共同富裕,也没有弄懂民族复兴,更没有弄懂产业升级和什么叫经济转型。

10月22日,继在美国的杂志发表见解后,陆克文跑到英国《金融时报》第8版又发了一篇评论,基本上是延续《华尔街日报》评论的基调,只不过主要内容从国内政策推导到了国际政策。用一句话评论陆克文的评论,只能说“想当然”。

然后是2022年11-12月刊的《外交事务》,这一期上陆克文发表了一篇纯从个人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综合梳理自己逻辑框架的论文。按照陆克文的意思,其他西方研究中国的学者都不懂“马列主义”,只有他陆克文懂,所以他的观点尤其值得重视。而他什么观点呢?陆克文将意识形态当成了中国政策的第一驱动力。

陆克文的很多解读是非常荒谬的,就举一个例子,比如对“勿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但凡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会往“为人民服务”、往“民族复兴”这些方向想,陆克文却把它解释成不要忘了一定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然后在这个解释的基础上,陆克文大谈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甚至今年还出了一本书。

过去两年,我们讨论热点的国际新闻时,反复重申的一条主线是:现阶段的中国,最重要的目标依旧是民族复兴;复兴的直接表现就是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而在14亿人的人口基数下,要提高平均生活水平,最要紧的阶段性工作是产业升级;要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就要推动国际市场上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这就带来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冲突。这是这些年所谓“战狼外交”、“华为困境”、“抖音危机”、“贫富分化”、“共同富裕”等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来源,也是美国搞“芯片计划”、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搞制裁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客观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特定历史阶段的使命。

这些,是陆克文无法理解的,无法理解而硬去解读,就会表现得荒腔走板和莫名其妙,所以我们看到,陆克文的所有评论和书,乃至他牛津400多页的博士论文,都选取了把所有原因归结为某个个体的意识形态倾向。

身为美国亚洲协会主席的陆克文,在2021年突然将中国类比为苏联,这让一些2020年还对陆克文反对五眼联盟拿疫情抹黑中国的举动赞赏不已的人感到困惑,认为陆克文变了。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陆克文并没有转变,他只是无法理解今天这个迫切谋求产业升级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已。

陆克文出任澳大利亚新任驻美大使,并不能想当然地视作一个“中国通”赴美调和中美澳关系的事件,更不是一个“亲华派”去做和事佬的安排,结合陆克文近两年的观点,我想提醒的是:一个并不那么通的“中国通”澳大利亚驻美大使,意味着未来中美关系和中澳关系会平添很多风险。

— END —


特殊时期,可能有用:
新冠防护房屋改进方案,查漏补缺清单
新冠家庭自助指南
新冠后遗症家庭自助指南
新冠餐饮业自助指南
新冠癌症患者自助指南
新冠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助指南
新冠学生家长自助指南
新冠婴幼儿家长自助指南
常见新冠自愈过程
海外钉子户的防疫经验
疫情期间开门、开窗、开抽油烟机和换气扇的注意事项(by Ohhei)
新冠有后遗症吗?感染后如何降低长期症状风险?
将个人防护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流程(by Luxenius)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原文地址:点击